查看原文
其他

王贇等 | ChatGPT 人工智能翻译的隐忧与纾解(节选)

王贇 张政 中国翻译
2024-09-09


摘要:以Chat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处理模型技术受到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狂热追捧,对人工智能翻译也产生巨大影响。在积极接纳和应用技术的同时,如何识别并纾解ChatGPT 翻译带来的隐忧,是亟需审慎思考的问题。本文以ChatGPT 的工具价值为切入点,以形而下的具体表征解析ChatGPT 翻译特点,从形而上的技术哲学视角探索其隐忧,并提出“数字共生”理念,聚焦译者主体、语言客体和翻译伦理提供纾解路径,以期为大语言模型时代人机关系哲学反思与人工智能翻译优化发展提供思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翻译;人工译者;隐忧;纾解

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 于2022 年11 月30 日发布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聊天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能够模拟人类的语言行为,与用户进行自然交互,成为人工智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产品。ChatGPT 作为AIGC(AI Generated Content, 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 产品应用框架中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 的重要板块, 凭借超强的文本生成能力、学习能力及友好的交互性引发全网热议和关注(王华树、刘世界,2023:47)。ChatGPT 创始人山姆· 阿尔特曼(Sam Altman)认为GPT 是人类迄今最伟大的技术,必将重塑人类对社会的认知,但也认识到大模型被滥用的风险(Ordonez et al.,2023)。在这场言必谈ChatGPT 的全球狂欢中, 一些人工智能科学家态度审慎,约书亚·本希奥(Yoshua Bengio)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等1000 多位专家担心其可能对社会和人类构成巨大风险,于2023 年3 月发布联名公开信(Pause Giant AIExperiments: An Open Letter), 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暂停训练比GPT-4 更强大的人工智能,这场技术竞赛的隐患像黑匣子一样难以预测。同样,以Chat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技术必然对人工智能翻译带来深远影响,单一视角的乐观歌颂并不可取。下文将分析ChatGPT 的工具价值,揭示人工智能翻译的隐忧及纾解路径,提供不同维度的审视与反思,以期促进翻译行业健康发展。

一、ChatGPT 人工智能翻译的工具价值

……

二、ChatGPT 人工智能翻译之隐忧

“道器相依”的理念,结合抽象与具体、形上和形下的哲学思维方式,为认识ChatGPT的工具价值定位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纾解人工智能翻译的隐忧提供方略。ChatGPT 固然可辅助译者提升翻译效率,但如大规模滥用,甚至误用智能技术,可能会对译者主体、语言客体和翻译伦理产生负面影响。

(一)译者主体意识弱化

人工译者的批判精神在ChatGPT 互动模式中被削弱,主体意识遭到侵蚀,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减退。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提出技术时代的“最高的危险”不是对人不利的技术后果,而是人和存在的自身性的损坏、扭曲和丧失( 绍伊博尔德,1993:180)。语言是人类大脑最底层结构,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基本能力,翻译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人的理性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等)和非理性思维(情感、直觉、幻觉、下意识、灵感等)相结合的体现(王贇、张政,2022:112)。人的翻译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双语转换能力,需要在大量针对性的训练中习得,而智能翻译 “能力”的底层逻辑是基于人类提供的数据按预训练提取的规则生成内容。

对ChatGPT 译文进行“ 译后编辑”, 译者被迫长期处理质量参差的机器译文,译者自身价值也被扭曲或贬损。当人被限定在技术生产的界限内,就失去了多样性本质,进入单一意义的世界, 成为“ 单向度的人”(Marcuse,1964:148-149)。在工具的操控下,人类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以其思维和行为模式不情愿也不可能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形成不受既定理性影响的错误意识(王贇、张政,2022:111)。译者如一直处在依赖于他者提供翻译的惰性状态,其语言能力、语言审美和敏感性都可能受到损害。

……

(二)自然语言受到污染

……

(三)翻译伦理遭遇冲击

三、ChatGPT 翻译隐忧之纾解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技术,重新认识译者能力、语言质量和翻译伦理都迫在眉睫。我国古代“ 道”“器”辩证论既奠定了“工具理性”(实用主义)与“价值理性”(人文主义)的思想根基,也为纾解ChatGPT 翻译隐忧提供指导。译者在使用人工智能翻译的过程中将自己作为技术系统的一部分融入到技术体系中,技术系统又同时将人技术化,人已经由生物意义上的人逐步转化为技术上的人(王贇、张政,2022:113)。人工译者应审慎使用ChatGPT,在“器”的层面拥有扎实稳固的翻译技术素养,在“道”的层面应勤于思考,提升视野,强化跨文化意识与能力,提升人机合作意识,成为“ 数字共生型”译者。

(一)调整交互翻译模式,增强译者主体性

使用生成式预训练模型的ChatGPT 具有优异的交互性能,但其从大规模语言数据中获取的基本都是基于自然语言数据的参数,还没与精神、物理和社会历史等外部世界联系的参数(冯志伟等,2023:24)。因此,翻译行业人员不可过分依赖ChatGPT,不应将其视为替代人工译者的最佳途径,甚至唯一选择。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应当让技术回到为人服务、让人回到自己“ 此在” 中去, 回到“此在”本身是摆脱技术异化的根本(张天勇,2015:66)。在翻译过程中, 人工智能系统根据译员已经译出的部分自动预测待翻译内容,并动态生成后续译文以供参考,交互过程一直持续到翻译任务完成。译员或接受系统提供的译文,或进行修改或提出新的译法,每一次输入都会被系统作为反馈进行深度“学习”并实时做出调整和更新,不仅可以提高翻译质量,也能避免译员因重复纠正同类机翻错误而受挫( 王均松等,2023:16)。面对复杂的符号文本语境,译者要充分调用自己的语言知识、文化修养与思维能动性,进行多层次、多向度的阐释,还需确定文体风格、遴选翻译策略、组织译文语言,积极调动自身素养完成一系列复杂工作(李崇华、张政,2023:30)。文化差异是理解与传达意义的重要影响因子,涉及文化因素的翻译尤其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抉择(张政、刘晗,2020)。ChatGPT 翻译更需要译者围绕原文的语言逻辑和社会文化语境,将翻译主体的意识反映于译作中,凸显译者的主体性创造价值。

……

(二)重视生成内容审核,提升译文准确度

……

(三)培养人机共生意识,规范行业翻译伦理

……

四、结语

在AI 技术浪潮的冲击中,ChatGPT 可视作支持性工具,而不是完全取代传统翻译方法的颠覆性器具。大型语言模型优势在于对真实互动情境的模拟,为译者提供更具主动性的使用体验,更好地提升翻译质量。如果使用者缺乏批判和自控能力,过度依赖甚至被ChatGPT 反噬,对译者本体、语言客体和翻译伦理都有百害无一利。翻译从业者需要明确专业价值所在,重视“器”的实用价值,深谙“道”的形上功能,推进人工智能辅助翻译实践中“ 道” 与“ 器” 互动融合, 以“数字共生”为核心理念营造人机交互、内容可信、监控有序的人工智能翻译新生态。

作者简介  王贇,博士,太原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翻译技术、典籍翻译、语料库翻译学。

张政,通讯作者,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机器翻译、典籍翻译、语料库翻译学。

(节选自《中国翻译》2024年第2期,全文详见P95-10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翻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