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口吃出6000条寄生虫?这东西最好别碰、别吃!

点击关注👉 江苏省消保委 2024-05-21

春天来了

天气越来越暖和

晚上外出吃宵夜的小伙伴们

也越来越多了

啤酒烧烤、小龙虾、田螺

……

通通上桌



用牙签掏出田螺肉

一口塞进嘴里

……

这样的夜晚

光是想想都让人心情愉悦



但是,请注意!

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吃!

田螺虽然很美味

但他的有些“小伙伴们”

体内却积聚了大量毒素

可千万不要误食了!

一起来看

👇👇👇


福寿螺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适应能力强、食性杂,还具备极强的繁殖能力,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入侵物种。

目前,福寿螺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已有广泛分布。


福寿螺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据统计,一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


如果误食了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

已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福寿螺

寄生虫进入人体后

会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

严重者可能会出现

瘫痪、嗜睡、昏迷等

甚至死亡


↓↓↓



安全起见,最好别吃

如果你就爱吃这玩意儿

一定要烹调熟透



作为消费者

该如何区分田螺和福寿螺呢?

请记住下面这四字口诀!





— 颜色 —

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 壳口 —

福寿螺壳薄较脆,螺口大,壳口无黑色框边,田螺壳口有黑色框边


— 形状 —

福寿螺椎尾较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


— 个头 —

福寿螺个体较田螺大。




还有

大家在河边见到的这种粉色东西

它就是“福寿螺卵”

每年4至6月

是福寿螺产卵、孵化的高峰期

千万不要用手直接触碰!

↓↓↓



除了福寿螺

还有另外一个小伙伴『织纹螺』

也很毒!误食可能致命

而且至今没有特效药

它是国家禁止买卖的有毒海鲜


女子吃了两大捧这种螺,心跳骤停

今年51岁的张女士从事海边养殖行业,经常能接触到各种海螺。4日早上,张女士从塘中捞起大量海螺,煮着吃了。


“我之前也吃过几颗,没出什么事儿,所以这次就多捞了些。”张女士回忆道,因海螺味道鲜美,两大捧海螺一会儿就被她一个人吃完了。

没想到,吃完1小时后她就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并逐渐出现口部周围以及舌部麻木,家里人见状,急忙将她送至宁海县第一医院急诊科。

得知张女士食用过自行捞捕的海螺,结合其症状考虑为中毒,急诊科医生立即启动急诊洗胃操作,以减少毒素吸收。

在洗胃过程中,张女士出现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随后还出现了心脏骤停

医护人员赶紧进行抢救,最后经过约9分钟的心肺复苏张女士才恢复心跳,于是医生把她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治疗期间

根据患者家属提供照片

医生明确了

张女士食用的是『割香螺


警惕!一颗割香螺或致人于死地

“割香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加热、盐腌、暴晒等加工方式均无法将毒性破坏分解,一颗小小的割香螺就可能致人于死地。”



宁海县第一医院ICU陈启江主任介绍,该毒素没有特效解毒药,中毒者主要呈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

经过数小时的抢救后,张女士的症状得到改善,在4日夜间9点钟左右,患者能自主睁眼,但四肢仍不能动。晚上11点左右,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意识,四肢也能运动了。

目前张女士已经完全清醒,并撤除呼吸机,拔出了气管插管,器官功能损害基本恢复,准备转入普通病房。



科普多一点


割香螺也叫织纹螺、海丝螺或白螺,目前市场上是禁止售卖的,已有多起因售卖割香螺被判刑案例。但由于其味道鲜美,仍有不少市民铤而走险。


 医生提醒 


陈启江提醒,每年都有因食用割香螺引发生命危险的患者。一旦发生误食,一定要及时就医,越早治疗,抢救成功率越高


每年夏季

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中毒者会有什么症状?



  //  

误食织纹螺中毒的患者,早期表现为口唇、舌、指尖发麻,眼睑下垂


不久即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便血,进而出现肢端麻木、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


重症者出现瘫痪、言语不清、声嘶、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爱吃海鲜的朋友

如何才能识别致命织纹螺?




如何识别

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它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

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


国家已明令禁止销售经营织纹螺

但近年某些地区仍频发

因食用织纹螺而中毒死亡的事件

在此提醒



▲ 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 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在任何季节购买、采捕、食用织纹螺。一旦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 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拨打12345/12345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来源:广州市场监管、央视网快看、人民网科普、成都市场监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