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业规划面面观:律师、法务、公务员,年轻法律人如何选择?

鲸川planet 2022-12-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熊猫法律星球 Author 肖振华


法律人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对社会、行业的深刻了解和对各方主体处境和心理的理解和共情。


笔者从自己的法律职业经历中有所感悟,发现像拼图要从多角度观察判断才能顺利完成一样,如果法律人在职业生涯中有机会体验不同职业角色的工作,将有助于形成多角度思维框架,对于构建更加健全的职业能力很有帮助。


本文将分享笔者为法官、法务、律师等多种经历的相关心得,同时也力求为读者在职业规划及选择方面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文 | 肖振华
来源 | 熊猫法律星球

法律是一门实践科学。作为法律人,不仅需要理论的积淀,更需要实操的训练;不仅需要理解事,更需要理解人。
笔者已做了20余年法律人,经历了法学本科、研究生、法官、公司法务等不同法律学习和职业阶段后,于去年加入律师行业。加入律所后不久,我开始意识到,如果将职业版图比作孩子爱玩的拼图,完成拼图需要从多角度观察判断,而我自己的职业生涯,离完成这张拼图也越来越近了。
司法人员、公司法务和职业律师,如果把它们比做三个点,它们之间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正好形成两两连接关系,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从整个社会格局着眼来看,它们分别代表了裁判端、客户端、服务端,也可以通俗地称为官方、甲方、乙方。
而我自工作以来,恰好在三角形的三个端点走了一遍。但我觉得自己走到今天,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我一开始并未有意识地进行长远的规划,而是随着环境和处境的变化不断作出新的选择。
也正因为如此,站在当下回头望,更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分享,从而为更多年轻的法律人在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时提供参考。

1. 司法人员职业特点
“摆平就是水平”,刚踏进法院大门时领导开门见山的这句话犹在耳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深地领会到,看似简单的这句话背后,其实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作为社会纠纷的终局处理者,法官要基于包罗万象的现实、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通过新的权利义务安排,在当事人之间实现一次再分配,使得当事人受损的合法利益得到最大限度回归,激动的情绪得到适当安抚。简单地说,就是“案结事了”。
这就要求法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行业经验、生活经验,对社会的光明与阴暗抱有理解,对当事人的处境与心理抱有同情。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法官往往被繁重的工作任务压得喘不过气,特别是发达地区法官,一年需要办结大几百件案件,在审限和考核的压力下,法官不得不牺牲办案的精细度。
同时,由于我国审判编制人员主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年轻法官在对社会和行业了解不足、缺乏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即承担起天然高要求的审判工作。
同时,纠纷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法官面前并不会将事实及想法袒露无遗,这使得法官往往是在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做判断,由于样本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判断本身可能对于预防同类纠纷的再次发生没有任何帮助。
而且法官因其职业独立性的要求很难深入到具体的社会及行业实践中,这进一步导致相对机械的三段论式分析判断工作模式。这也许是不少法院同仁在工作久了之后,感到枯燥、无力的原因之一。
总之,法官在要求高、任务重、经验不足、信息有限的条件下,需要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最终裁判者角色,着实不是一门轻松的职业。


2. 公司法务职业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公司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有自己专属的法律服务人员,这既有内部管理上的需求,也是经济学成本收益原理在发挥作用。
“法务工作要以业务需求为中心”“法务就是半个业务”,这些话法务同仁们应该不陌生。公司法务首先应当是法律专业人员,但相比而言,公司法务工作对专业性方面的追求不及法官深刻,而在对业务的了解程度方面则有着很高的要求。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生态,公司法务只有了解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公司的业务发展目标和挑战,了解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痛点,才能做好法务工作。
具体来说,公司法务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法律咨询、方案论证、合同审核等非诉事务及争议解决等诉讼事务,有些公司还特别强调法务通过日常工作发现风险后及时推进业务流程的优化从而控制风险、预防纠纷。
所以,法务工作的绩效,跟法务融入业务的程度及对业务发展所作的贡献有很大关系。但同时,法务毕竟不属于业务部门,而是具有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必须具有相对独立性。“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比业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业务本质上是以利润为导向的,法务本质上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如果法务完全把自己当业务,风险识别能力很可能大大减弱,在跟随业务逐利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容易导致巨大的风险发生,而当风险真正发生的时候,还是由法务背锅
另外,由于许多公司把法务定位为成本部门,主要发挥支持保障作用(相当于法院的后勤部门),一般法务在公司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成长性有限。
但总的来说,公司法务收入稳定、工作责任和压力又不像法官那么大,对法律人来说是个比较折中的选择。
3. 职业律师职业特点
法律专业的细分领域很多,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还在不断增加,各个细分领域的理论和法律与具体的业务实践结合形成了庞大的知识网络。这客观上需要精通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员,为相应需求提供靠谱的法律服务。
而同时,对公司来说,只有当聘请专属法务的成本及收益优于聘请外部律师时,才会选择聘请法务,故往往只有大公司才有专门的法务团队,大部分中小企业则选择聘请少量法务或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法务工作配合外部律师或直接聘请外部律师。所以,职业律师的市场需求是庞大的。
虽然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案源”似乎是律师行业中永恒的话题。
个人理解,案源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如何将自身能力与对应的市场需求进行匹配和链接。电商平台致力于商品供给和购买需求的匹配,担保交易致力于解决买卖双方的互信问题,那么是不是将这套模式复制过来就可以解决律师行业的案源问题呢?
其实不然。因为律师服务和普通商品的一大区别在于,律师为客户所付出的劳动是无形的,而普通商品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标准化的,不同律师之间的服务很难像普通商品那样易于比较。

所以,律师“案源”问题的核心还是离不开两个字——信任。这里的信任,并不是担保交易所带来的“一方相信对方不会做坏事”,而是客户相信律师一定会将委托事项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样处理,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即俗话所说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天然的、直接的信任。
所以,做律师要成功,需要在这种“信任”上下功夫,结识一群信任你的人,努力赢得更多人的信任。
但对律师工作来说,有“案源”只是成功了一半,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良好沟通保持与不同客户之间的信任,通过积极地作为充当当事人与司法机关等官方机构之间的润滑剂等,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回望自己九年的法官生涯,虽然熬夜寻找被执行人、周末加班写判决书等场景还历历在目,但正是在法院多年的摸爬滚打,让我从一名法学学生真正转变为法律职业人。
在争锋相对的法庭上、在充满期待的泪光内、在含糊其辞的陈述里、在辗转反复的研讨中,我体会到司法工作的艰辛,对法官群体形成了深刻的理解和共情,而使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
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深刻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身处中国互联网经济重镇,带着在法院工作的经历,我有幸进入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法务工作。
虽然也非常辛苦,但在扑朔迷离的复杂案件处理中,在巨大风险事件的危机应对里,在细致入微的会议讨论内,我深入了解到行业的前世今生和不断变革,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业务开展所牵扯的社会方方面面,在分析、规划、沟通、汇报等方面也得到较多锻炼,并且在并肩战斗中结实了一群相互信任的伙伴。

带着对专业的执着,我加入了律师事务所的民商事法律团队。在律师事务所这样一个人才密集型的磁场中,我感受到浓厚的专业氛围,并进一步清晰地确认,作为法律人,自己孜孜以求的还是在专业上的不断精进。
在这里,天然有着扁平的结构和开放的生态,不管经济收入是否有上限,至少专业学习、交流与合作没有上限。
总结来说,法院工作让我对法官的处境和疾苦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从裁判者视角对事情走向进行终局性预判。
法务工作让我对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开展业务的不易有了充分认识,能够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
律师作为乙方总是冲在法律实务的第一线,对于锤炼职业能力的作用非常直接,而带着对司法端和客户端的理解走进服务端,我对于服务好客户平添了几分自信。


1. 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
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合适的工作。而究竟是否合适,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个体视角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你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工作,才能长久地干下去,也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时间维度来看,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选择标准。在职业生涯初期,建议尽可能选择大的平台,以尽可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接触更多优秀的人,优秀的朋友会让人受益一生。在具备一定阅历后,一般对于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会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可以进行再选择。
从空间维度来看,建议尽可能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工作。这是由法律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越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对法律的需求越旺盛,法律实践也就越先进。就像省城大医院的医生,医术精湛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见多识广。
2. 从事不同工作的顺序
对刚毕业的法律人而言,建议选择法律实践性较强的法院、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工作,不建议直接去公司做法务。
毫无疑问,法检系统和律师事务所是社会中离法律最近的地方,而且有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能够帮助尚无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人尽快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再次择业也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关于为什么不建议刚毕业就去公司做法务,理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许多公司特别是较大的公司,本身需要的就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故如果刚毕业就去做法务,可以选择的公司范围很有限,违背了职业生涯初期尽可能去大平台的方向。
第二,由于再大的公司也只是聚焦于某种行业或某种业务模式,待得久了不利于开阔视野,且企业一般关注的是主营业务的发展,并不重视对法务人员能力的培养。
第三,在没有足够专业能力和社会阅历的情况下去做公司法务,很难在岗位上表现亮眼,容易停留在低层级难有起色,对于有效积累信任也益处不大。
3. 收集不同职业经验的方法
前面分享了这么多,有的读者朋友可能已经产生了要去积累不同角色经验的想法。但司法机关、大型律所、头部企业进入门槛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要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之外,发达城市的法院一般要求研究生学历并通过公务员笔试及面试,往往是数百人竞争一个岗位。大型律所一般也要求重点院校研究生学历,且较为看重司法工作经验或相关行业经验。头部企业则对相关工作经历和能力有较高要求。
对此,我把想到的建议也分享给大家:
第一,如果打算毕业后先到司法机关历练,建议趁毕业之前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并尽量扩大考公务员的地域范围。
公务员招考分为中央直属机关公务员招考和各省的地方公务员招考,无特殊情况每年均进行一次,而且均各自组织面向全国招考,考试时间有先有后,这就为大家多考几次提供了条件。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成功考上杭州地区法院也并非偶然。在此之前我已背着行囊参加了一次中央公务员考试及三次地方公务员考试,均未成功。但,凡事做多了自然会有一些经验心得的。
如果确实不愿折腾公务员考试,又想去司法机关看看猪跑或尝尝猪肉,建议趁毕业之前多到司法机关实习,也可以考虑以司法雇员、合同制书记员身份进入司法机关工作一段时间。
当然,由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做法官很难体会法官内心的煎熬,积累经验的效果与实习、工作期间观察、交流的细致深入程度还是很有关系的。
第二,如果打算先到律所从助理干起,建议尽量选择团队化程度较高的团队。因为术业有专攻,每位律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而在团队合作中,可以博采众长。如我们团队的公共助理制度,任何一位助理都有机会协助每位律师的工作,从助理的成长效果来看确实不错。
第三,如果将职业律师作为最终的职业归宿,又希望有自己的客户资源,先去大公司做法务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在大公司做法务期间不仅可以和自己公司的法务同事及其他部门同事在合作中建立信任,而且有机会结识不少同行公司的法务,而法务是公司外部法律服务需求的总接口。
另一方面,法务往往在不同公司之间流动,这也可能给你带来新的客户,加之如果你在法务工作期间表现靠谱,口碑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不断有所收获和进步,和保持积极心态有很大关系。也正是有积极的心态,我才能在这里与大家坦诚相待,把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祝愿大家和我一样,都能保持一颗积极的心,在不断努力的每一天中迎接更好的自己,早日完成自己的专属拼图。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肖振华,武汉大学法学学士、民商法硕士。2006年至2015年期间,先后在杭州地区两法院从事民商事执行、审判工作。2015年至2021年期间,在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法务工作。于2021年6月加入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现任互联网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联系方式:13306533295


· END ·




欢迎关注

青年法律人的星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