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持续表达| 在公共空间里回归,重绘生活的轮廓

天府社创中心 天府社创中心
2024-08-23


近期我们在中心开展的共创会上认识了一位青年——陈楠,她因捐书结缘天府社创中心,又被吸引踏入社创领域,提出「只是画画的时间」这一社造议题。“从了解社会创新,到实践社会创新”可能并没有那么复杂,可能仅需要一个机遇.......以下是陈楠的叙述。



初识天府社创中心,是因为手里正好有一批童年时的书以及孩子的绘本想要捐赠,很早之前有部分书是给楼下收废品的人,觉得惋惜,后来又捐过一批到南门的公共图书馆,但因为我现在住在成华区,心里更想要寻找成华区的公共空间,在四处游走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府社创中心。


捐赠的部分书籍


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儿童,以互不打扰的形式出现在了同一个空间,各自干着各自的事情,融洽地相处,室外有健身康乐器材以及绿化公园,刹那间觉得自己来到了想象中的乌托邦


送书到天府社创中心的时候,觉得书像交给了另一个家,分享自己的一部分时间生活的记忆,一边是我读这些书的时候我和我孩子的童年,一边是在社创图书馆看这些书的孩子的童年,我的情感上有了一些重叠的想象交错,同时因为社创的公共性和全年龄段,它并不筛选某一类人,而是面向所有人免费分享给所有的个体,人们可以在此免费获取到知识。


捐书纪念朋友圈


为这批书寻找一个家的原因并不纯粹和单一,我在这过程中其实更想寻找的是我成长历程中的老成都——充满街坊邻里聚在一起的生活气,以及这生活气中一些无关名利的东西。


而这寻找的历程,其实是在众里寻他千百度。



我是成都土生土长的土著,小的时候家就在望江公园对面,川大可以说是我家的“后花园”, 那时候望江公园的桥还没有拆,骑个小三轮就可以到川大晃悠,在对川大向往的同时,校园氛围与彼时居民社区的纯粹感也根植在我心中。



长大后有幸在川大念书,学的美术教育,毕业后在成都从事美术教育行业。由此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离开过成都。


我其实见证了成都三十年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城市更新都给我一种离童年时代越来越远的的感受,小时候生活的痕迹一点点被拆除,新的秩序慢慢建立。当纯利益导向的职业压制了我去接触城市细小单元的时间,在城市中具体的家的概念逐渐模糊变得泛化,我的迷失感和漂泊感愈来愈强烈。


我尝试学习纹身,马达匀速的响声让我的心流开始重新建立,我什么也不想,只专注在这条线、这个面上。


很长时间我陷入在一些对立情绪中:职场中个人教育观与收入的差距,个人家庭中自我身份的失衡,生活中对过往的复盘与未来的迷茫。于是我就像一块发条超载的表,突然间停止了一切活动。


公共空间中的很多活动是人人可参与可创造的


在病休的时间里,我常常在成都大街小巷游荡,试着去找回年幼的生活和自己。


我日常的活动区域是成华区和玉林片区,这两个地方很接近我幼时生活的形状。我经常在不同的书店、咖啡店、公共空间中游走,参与各式各样的公共活动,而这些,逐渐成为我的另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场域。


当清晰具体的家的概念变得模糊时,涌现出来更多非传统意义上的家,城市更新中出现的每一个公共空间都给我温馨的归属感,给我提供了栖身之所。



后来我在朋友圈看见社创中心工作人员发的社造大会的招募,社造这个词对我来说很陌生,却又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经过了解后发现是社区营造、社会创造、社会链接一类的事情,与我休息的时间想要探索的事情方向一致,于是我立即报名想要参加社造大会。


我很荣幸的入选了,并在共创会上提出了「只是画画的时间」这个社造议题,希望可以传达出最核心的关于画画这件事情的见解,感受、表达、不评价、不比较,只是做绘画动作本身。


在天府社创开展的共创会中,我提出了我的第一个社造议题


绘画我认为是结合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源于情绪,来源于感知,来源于体验;它并不是单一的某个学科,而是扎根于各个学科的土壤生出了一张互相交织的网。


感知包含五感:形声闻味触(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这种感官层面上的碰撞,到达人的大脑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表达,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普遍比较快,充满了短平快的刺激,画画,它可以让我们专注,专注得感受绘画这个动作,感受这一刻的自己。所以人们才需要一个单纯只是画画的时间。


我在社造大会共创会现场收获到很多伙伴的智慧


只是画画的时间可能是独享这一份时间,每个人做这件事情的单独结果本身不具有展示作用,我希望这个区域的停留时间,能让我们看见自己,在这里我可以随意画,画完带走或者展示,都可以自己决定,远离了没有强迫这个首要理念,以人为本的核心让我坚持主要环节一定是独立且个人化的,给足个人感受与选择的自在,回归画画本质即表达本身。


共创会的产出


社造大会的主理人们持续地和我联系,详尽地讨论着活动的具体流程、展现方式以及物料准备,这一个和社区、和人有关的整活社造,原来是可以由一个一个的人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的。



了解并参与社造,这些参与都跟我的人生经历和走过的弯路密不可分。重建信心、主动褪去曾经的光环、参与社会创新,这些都是我经历风雨后真正释怀并随之而来的力量。我希望可以从这里开始,重绘我向往的生活轮廓,过纯粹的人生,做有社会利益的事情。



3月30-31号LanTalk成都、天府社创中心、社区发展研创中心等很多社会创新机构共创的社造大会终于要在玉林开展,我也会在现场呈现【只是画画的时间】这个议题摊位。


陈楠说很希望自己是可以照亮别人的光,她很喜欢罗翔老师说的:“作为个体我们都是独特的,演好属于自己的剧本。”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重新出发的力量。



“持续表达”是天府社创中心响应《成都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的“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政策而建立的支持青年群体为社会创新发声栏目。

青年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创新支持的对象。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让青年群体积极发声,自我表达。关注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推动青年与社会共成长。


如果你是青年并想表达
可以“扫我发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天府社创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