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经济

恢复性增长和债务危机

价投蓝犁 蓝犁说投资 2023-07-19

恢复性增长

1-6月的GDP数字出来了,废话不说上数据:

名义增长
实际增长
亿元
23Q1
23Q2
23H1
23Q1
23Q2
2023H1
整体
5.5%
5.3%
5.4%
4.5%
6.3%
5.5%
第一产业
5.7%
3.6%
4.4%
3.7%
3.7%
3.7%
第二产业
1.7%
0.2%
0.9%
3.3%
5.2%
4.3%
第三产业
8.1%
9.6%
8.9%
5.4%
7.4%
6.4%
名义增长是物价按照当前价格计算的,实际增长则是去掉了通胀的影响。这些数字看起来还都不错,除了一个地方和官宣的不同:通胀率。
上半年实际增长高于名义增长0.1%,那么意味着通胀率大约是-0.1%。但官方CPi是增长0.7%...
这是一个角度。
另一个角度是看按美元计价的增长:

 - 声明下这个是我自己拉过去平均汇率计算的,也许会有一些误差。
美元计价就没有“实际增长了”的数字了,因为你不能把美国的CPI套到中国。
这个表我们看到啥?上半年整体按美元计价回撤-2.3%。也许这就是“恢复性增长”的意思吧

细分行业再看下:
 - 交通、住宿、商业服务增长。这可以理解,因为去年还是疫情,这些基数都很低。
 - IT行业增长了,这算是好事吧。这个也许和疫情也有关系,比如B2B做项目,疫情期间很多现场的实施都会停止或者延后。
红色比较深的是: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行业。
这恰恰代表了三个“恢复性增长”行业:
 - 制造业:欧美消费疲软
 - 房地产:房价疲软
 - 建筑业: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疲软带来的综合影响

制造业


制造业的问题是需求和供应错配的问题。
全球制造业都疲软,核心原因就是以美国代表的欧美消费疲软。下面这个图我们看到什么?首先是最近一年半整体消费都是平的甚至下行,其次是整体消费水平比疫情前的趋势线(虚线)还要高很多。
这意味着增速放缓,但总量水平仍然很高。体现在制造业国家就是:
 - 疫情带来的欧美商品消费猛增,制造业国家赚了一波钱,但同时也把供应端拉上去了
 - 现在商品消费疲软了,疫情期间多出来的那些供应需要一个出清的过程
美国商品消费的回升,估计也要到24年中甚至下了。那个时候制造业才有契机再次崛起。
我们再看房地产行业。


债务危机?

  1. 我们先说一下结构:
可以看到在房地产这个经济循环里,核心的参与者包括:
- 银行:整体借款人
- 地方政府:卖地、通过地抵押借债
- 地产商:算是制造商吧,但手上存量的地和房子很多
- 个人:最终消费者
2.从个人说起:
房价我就不放数字了,新闻上很多。整体上现在的房价比较疲软,甚至在最坚挺的上海广州也是如此,而在一些城市表现的更严重,例如杭州(以前靠阿里撑着)。
房价是收入和信心的函数。
制造业疲软带动的整体经济相对低迷,拉高了失业率。官宣的青年失业率已经到了21%。收入减少,带来一些断供,以及房价回调。
法拍房同比增加22%,增长比较高。看整体比例还不算很高,18万套,全部加起来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县城的房子总量。
结论是房价疲软,处于下降通道。

3.再看房地产企业
我们看下恒大的最新资产负债表:

这个数字还是有点风险的:
整体负债2.4万亿,去掉合同负债(也就是预付款,这个钱只要交房就行了)还剩1.6万亿,相当于很多中等国家的负债规模了。
这1.6万亿里面1万亿是欠供应商的钱,6000亿是欠银行的钱。
现金只有40亿,开发中物业1万亿 - 这部分就是要“保交房”的部分,如果不是国家在推,会出现很多烂尾楼。
我们简单算一下,假设一个房子平均100万,1万亿就是100万套房子。
结论是:
 - 房地产企业杠杆非常之高,恒大可能是个典型,但相信其他的地产企业也不会太好
 - 房地产企业主要欠供应商的钱和银行的钱。地产企业如果暴雷,影响最大的是这两个。
4. 最后是银行和地方政府:

基本上地方债暂时由银行接盘(提供支持)。

我们回到之前的房地产结构:
 - 个人:高负债率,收入下降,房价在跌
 - 房地产企业:高负债率,高风险。房地产欠款在上游企业和银行
 - 地方政府:高债务,但债务暂时由银行接手
- 银行说:我有点累
银行的背后是央行,央行可以印钞,所以逻辑上银行是不会出事的,至少不会大面积出事。

但是这个印钞也是有上限的,第一和国债规模相关,本来中国的国债gdp占比是很低的,和美国日本相比。但是前面说了地方债由银行拖了底,那么这部分间接上相当于要拿未来的国债托底,这个(地方债)加上去就和美国的国债/gdp占比差不多了

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房地产企业毕竟不是亲生儿子,能出台“保交房”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会不会出现美国08年样式的债务危机?至少是有风险吧,这里最大的风险就是房地产企业的高杠杆率,个人的高杠杆率和经济上的高失业率。


但和美国2008不同的是:利率整体不算高,而且在下行区间;金融企业估计会由央行兜底;而且中国不像美国,美国当年开发了太多的和地产相关的衍生品,也就是影子银行。当时的暴雷实际上是由这些衍生品引爆的。
所以,且行且看吧。

个人怎么办?

生活上的建议我就不说了, 毕竟我也不是生活专家,无非是少消耗多干活多锻炼。

投资角度,可以看下美林时钟:
美国大约处在滞胀期,而中国处于左下角的“恢复性增长”期(我偏不说衰退哈哈)。

这个区间,债券应该是不错的投资。

有能力做美元投资的也可以关注下汇率,尤其是美国短期国债的利率很好风险也不高。

但是汇率这事情影响因素太多,尤其是央行手持3万亿外储,可以随时把汇率打高或者打底,只看愿不愿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