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西医“关公战秦琼”(5):你不懂的那个世界,读完本文就可以懂了

炁子 炁子 2023-11-22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丰子恺

 

看不到、看不全炁(音qi)子的原创文章?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可能没有加星标。一个,是从其他平台读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对此,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是关注微信公众号“炁子”、并“设为星标”。

 

【好消息:炁子有交流平台了】

 

微信公众号“炁子”,没赶上 “留言”功能敞开的时候,直接交流一直不方便。今天,2021年9月15日,炁子借鉴其他公号的做法,开通了QQ群,终于打通了与各位读者君子交流的便捷通道,欢迎各位到文末,长按二维码识别进群!炁子坐群恭候,期待与大家实时交流,一起熏习睿智思维,走出稳健人生。

 

【正文】

 

炁子上一篇原创文章《中西医“关公战秦琼”(4):不起眼的退烧神药,在西医成谜,那在中医呢?》,讲了生石膏这味退烧神药,从“形而下”是个谜,但从贯穿“形而上”“形而下”的系统观,就自然得很。

 

这一篇,炁子要接着讲很多君子可能闻所未闻的事情。

 

我们再上一个层级,对照中华传统文明、西方文明演进历史的差异,揭示看待中西的一个普遍认知误区。

 

西方文明的演进历史,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路线,从神学、哲学到科学。

 

这里要做一点插叙。

 

对一个涉及形而上世界的概念,往往能看到很多指向一致的类似名词。


 

穿“形”而过有办法

 

比如,人类要穿“形”而过、要打通四维时空内外的局限,不是不可能,有便捷的办法。

 

实际上,古今中外,有无数人类个体,在不同时空背景下,有意识地通过各自时空传承下来的修炼手段,比如诵经、打坐、气功、瑜伽、舞蹈、运动、艺术创作等等,甚至包括一些被法律禁止的手段,尝试进入到一种稳定的超常状态。

 

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极致状态。在那种状态里,时间、空间对人的制约统统消失,强行用文字描拟,佛家讲过的是“见诸相非相”。个体的感受,会很舒服很舒服,比常人的食色享受的强度要高出无数倍。常人不理解出家人青灯木鱼的“孤寂”生活,殊不知,人家的享受强度和你的食色一类,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对那种状态,古今中外用了不同的名词,试图予以界定。

 

来看看,随手罗列一堆:

 

三摩地、禅定、等持、止观、三昧、入定、正定、正觉、无念、无心、正心、静心、澄心、合道、零态……字数多一点的,佛家有一个经典的名词,从古印度语翻译过来,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际上,从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可以追加列出更多的词汇。甚至,我们常人偶尔会碰到的状态,像“发呆”“头脑一片空白”,都可以用来近似理解那种状态。包括道家常用的“炁”字,取“无欲火”之意,也是那种类似于洪荒能量的极致状态。

 

看到这里,一定有君子又会一蹦三尺高:错错错!这个词儿,那个词儿,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差别大了去了!

 

这么说吧。两个人。你指着一片天空说,瞧,那一块叫“静心”。他也指向那一片天说,错!那一块叫“正心”。

 

争得不亦乐乎,扯得面红耳赤。扯吧,打吧,有意义吗?就像《格列佛游记》里的小人国,因为吃鸡蛋敲大头还是小头起争执,交战不休。

 

为啥这种争执没有意义呢?

 

因为,二人以手指天,或者像桨划水波,都是无痕无迹的事。


 

形而上的世界,不能套用形而下的规则

 

在形而下的世界,朋友聚会,手机发个定位,约定哪天、几时几分,时间、空间就锁定,欧了。大家认知一致,绝无争议。

 

看人身体是否健康,给你测1462个指标,也算是有个特定时间节点下的一套量化数据。至少,那个时间节点的那套数据,是不同人可以展开讨论的共识基础。

 

但是,形而上的世界,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四维时空。人类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时空观,失效!定义、量化、逻辑,失效!

 

你可以这样说“静心”,他也可以那样讲“正心”。就像,牛顿的经典力学,适用于慢速宏观物体,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适用于高速微观粒子,各有各的适用范围。

 

那形而上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呢?可惜,那样一个世界,不可思,不可议,不可思议。有许多科幻作品,对那样一个世界,很有创新地做了各种描拟,比如《三体》,但也仅仅能够让人类略略感知一下那个世界的瑰丽和不可思议,而已。人类有限的想像,和实际的形而上世界相比,差别之大,只会比摸象盲人的想像更离谱。

 

要想用人类形而下世界的常规手段,像时空量化、运算、推理那一套,去捕捉、描拟甚至驾驭形而上世界,几乎不可能。

 

希望在于,人类世界涌现出像爱因斯坦、钱学森那样的杰出科学家,能以真正的科学精神,使人类基础科学产生境界的跃升,才能不必靠人类个体的打坐、聚能、内视,而把形而上世界整体带给人类。

 

西科统治下的人类,习惯于还原论思维,遇事本能地分类、找不同。在形而下的世界,还原论思维没问题,甚至是必须的。但涉及到形而上的世界,还原论思维就不仅无益,反而必然误入歧途。

 

再展开些讲,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术论文,多涉及到形而上世界,光是掰扯定义、辨析概念之间的异同,空对空,高来高去,往往就占了论文的一大半,最后也得不出个子丑寅卯来,结论依然是空对空、高来高去。

 

愚者察异,智者察同”。《黄帝内经》也是在跨“形”世界的系统观之下,才讲出的这番道理。

 

上边随缘说到异名同指的现象,举了一个突破时空制约状态的例子。

 

现在我们再拉进看一个例子,也是引发这一节插叙的例子。

 

刚才说到,西方文明的演进历史,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路线,从神学、哲学到科学。这里,当头有个“神学”的概念,类似的词儿,至少有“神秘学”“玄学”。用“察用”的思维,不必非得追出个“神学”“神秘学”“玄学”怎么怎么不一样来,甚至为“科学的尽头是玄学,玄学的尽头是神学”之类的命题吵翻了天……别吵了,争吃鸡蛋敲大头还是小头,有意思吗?

 

形而上的世界,更多的要靠悟,靠意会。一用形而下的文字语言去界定边界,就局限了,就变形扭曲,就不是“那个”了。

 

中西的一个普遍认知误区,就是西方科学控制下的人类的主体,总是想强行用四维时空的手段和规矩,去套形而上世界。

 

再努力,煮沙也成不了饭。跟夏虫谈冰,如同对牛弹琴。


 

言语道断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听到过这样两个说法,一个叫“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另一个叫“言语道断,一说即错”。

 

两句话,所指向的意思,是一样的。怎么一样?稍后再说。

 

前一句,源自西方,是犹太人的格言,人人都能看得懂。后一句的“言语道断”,隐含着我们祖先的文化基因,今人看到这四个字,也都是常见的字,都认识,但不一定都能理解这几个字古来的隐属性,这里随缘说一说。

 

语言”和“言语”,是到白话文时代的合成词。“语”“言”都是张嘴说话的意思,但怎么个说法儿,在白话文之前的时代,二者是有明确区别的。就像今天的高速路命名,如果沿用祖先的规制,三车道的高速,可以叫“某某高速路”,两车道的叫“某某高速道”,如果只有单车道,可以叫“某某高速途”。

 

因为,炁子在前边文章上古时代的远祖,真像现代人鄙视的寿命低吗?里讲过,我们的祖先,把能够并行三辆马车的叫“路”,可以通行两辆马车的称为“道”,仅一辆马车能过的是“途”。

 

在古文里,“语”,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和人交谈;“言”,指主动对人说话。像《论语》用“语”,是记录孔子和弟子对话的著作。像冯梦龙编的“三言”用“言”,指作者编讲的故事,只是“一言堂”,没有对话。

 

在“言语道断”里,“言”和“语”做动词。四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只要一张开嘴(无论“言”还是“语”),系统、连贯、万物一体、时空无碍的“道”,就被拦腰截断,不复是其本貌了。

 

为什么一张开嘴,道的完整性就被破坏了呢?下一篇再讲吧。速读时代,要细嚼慢咽,囫囵吞枣太可惜。

 

如果喜欢炁子(微信公众号“炁子”)的这篇原创文章,就打赏一杯茶钱?戳戳点点、在看、转发,也算赞赏。古道热肠,温暖、鼓励炁子做得更好!

 

犀利思维,稳健人生。欢迎投缘的君子,和炁子做朋友,和时间做朋友,闻、思、修日日新,从此走上思维睿智、人生圆融的坦途。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移步到新开通的炁子QQ交流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