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各国院士增选:有的当选者事先也被“蒙在鼓里”!

今日关注:有的地方当选者事先也被“蒙在鼓里”!


院士担任校长/院士加盟/院士领衔/院士助阵/院士引进/院士入选。作为学术界最高荣誉,凡和院士相关的新闻必引人们的广泛关注,院士的魅力可不小!


"

多位院士入驻,多所高校共建!

教育部任命!院士任高校校长!

地方高校,一口气引进3位院士!

19位院士助阵,两位院士加盟!

中国工程院院士加盟西北985高校!

院士任院长!985高校揭牌研究院!

"


关于院士,我们先了解它的起源。院士(Academician)一词源于Academy。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需要说明的是,严格意义上来讲,国外许多国家没有院士,而是将此类人士称为fellow,我们翻译为会员(港台称会士),我们这里都通称为“院士”,以便比较。


在后来,院士成为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是终身荣誉。院士制度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制度设计。院士及院士制度起源于法国。法国于17世纪中叶最早建立院士制度,后该制度被其他国家纷纷仿效。


院士,会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或者行政权力吗?许多国家的学会成员不但无收入、无津贴,反而要交会员费。即便有补贴,也是象征性的补贴。比如美国的院士只是三大研究院的“会员”,不仅领不到工资,还要每年缴纳会费;英国和德国的学会主要目的是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德国的院士,工作完全是名誉性的,没有任何报酬。当选院士除了荣誉,不会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利益。英国的三个主要学会都是在英国注册的侧重于资助研究的行善性组织。日本的科研实体也主要依靠民间企业,日本学术会议主要向政府提供咨询,日本学士院以颁奖为主,其职能相对单一,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利益的挂钩。


 那么,世界各国的院士及院士制度究竟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了解~ 




中国:增选总名额及其分配由主席团研究决定


在中国,院士通常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为例:


增选名额、增选程序及对候选人的有关要求:

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其分配,由主席团研究决定。主席团可针对在西部边远地区工作累计20年(含)以上的候选人预留定向名额。


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按增选当年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凡已连续3次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和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的有效候选人,停止1次被提名资格。


提名和确定候选人:

候选人可单独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也可以同时通过以上两种渠道提名;不受理个人申请。特别通道提名是院士提名的特殊形式,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的候选人,不得同时作为特别通道候选人。


院士选举:

(一)各学部根据增选名额,对进入学部选举的正式候选人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进入全院选举的终选候选人,差额比例为20%。各学部在遵守《章程》和本《办法》的前提下,为提高增选质量,可采取预投票等操作措施。

(二)各学部必须用中国工程院统一印制的选票进行投票。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不少于本学部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有效;获得赞同票数不少于投票院士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学部增选名额,根据获得票数多少进入终选候选人名单,满额为止,不足额时空缺。

(三)终选候选人名单须经主席团会议审定,通过中国工程院网站向社会公布。名单连同各学部常委会审定的候选人简表一并提交全院有投票权院士进行终选。终选采取等额选举,参加选举的院士超过全院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选举有效;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投票院士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

 (四)选举结果经主席团会议审定报国务院备案。中国工程院向当选院士和相关部门发出通知,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增选结果,并通过中国工程院网站向社会公布。



法国:平均每年产生两名法兰西院士


法国于17世纪中叶最早建立院士制度,法国院士特指法兰西学院中成立最早的法兰西学术院(L’Académiefrançaise)院士,并始终保持了40名在世院士这一“神奇”编制


法兰西学院(L’InstitutdeFrance)成立于1795年10月25日,是法国独具一格、世界闻名、群英荟萃、举足轻重的学术机构。


在法兰西学院过去3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仅仅产生过709名院士。也就是说,法国平均每年只产生两名法兰西院士


法国人很尊重院士,将院士尊称为“圣人”。当其40名院士当中有人去世时,才会遴选新院士来弥补这一空位。不过,新院士的选举往往要在老院士去世后几个月进行。法兰西把这几个月称为“悼念期”,以表示对去世院士的尊重。


法兰西学术院的40位院士享有王室成员的殊荣,与贵族一样享有佩带宝剑的权利。如今,帝制和王室已经随风而去,而学院象征荣誉、权利与地位的院士宝剑依然作为传统保留下来,每位院士的宝剑都是自己构思、专人设计、独一无二的珍品。



英国:新提名的人数没有限制


英国皇家学会对新院士的推选有严格的名额限制,目前共有1527名院士。每年只能选出最多44名新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TheRoyalSociety),全称“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始创于1660年,迄今已有360年历史,是英国最具名望的科学学术机构,其院士均为尖端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自治的机构,在制定章程、选举院士时独立操作,无须政府批准,但与政府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政府为皇家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


 增选办法:

提名:每一位竞选者或外籍院士的候选人必须由皇家学会的两名成员提名,并签署建议书。填妥的建议书必须于每年9月30日前收到。


任何一年新提名的人数都没有限制。候选人一旦被提名,就有资格参加七年的选举。如在此期间未能当选,可在三年任期届满后重新提名一名候选人,然后仍有资格参加三年任期的选举。这个三年周期可以无限重复。


选举:英国皇家学会理事会负责监督遴选过程。生物科学秘书和物理科学秘书这两名干事负责这一进程的顺利进行。理事会委任十个学科领域委员会,即分区委员会,负责推荐最具实力的候选人参选。


小组委员会的成员每年3月初投票产生一份最终名单。各部门委员会还推荐外国院士候选人。理事会在4月确认了最多52名候选人和最多10名外籍候选人的最后名单,并在5月的一次会议上举行一次无记名投票。候选人如果能在出席并参加投票的议员中获得三分之二的选票,就能当选。


任命:在7月的仪式上,新院士正式被协会录取,届时他们将签署《章程》和英国皇家学会(RoyalSociety)院士的义务。



德国:当选者事先也被“蒙在鼓里”


2007年以前,德国的科学院体系一直由8个地方科学院,一个工程院和利奥波第那科学院组成。2008年,由于利奥波第那科学院的院士来自全德国范围,在国际上影响显著,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决定选择其作为德国的国家科学院。利奥波第那科学院(Leopoldin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院,以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命名,是德国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和医学方面的联合会,也是世界上存续时间最长的学术机构(研究中心),学院总部现位于德国东部城市哈雷。


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每年增选名额有不超过60人的限制,目前由1500多位院士组成。章程规定科学院每年增选院士约60名,实际选出约50名左右,年满75岁则空出名额,但终身享受院士称号


利奥波第那科学院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共设28个学科组和4个类别学部。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选举过程首先从提名候选人开始,正式提名只能由院士提交,经3轮选举后产生,选举过程严谨而复杂。


第一轮,由本学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的评审组负责人将候选人资料送交给本学科的每位院士,候选人资料包括简历、学术成果及5至10篇在国际著名出版物上发表的重要文章和研究成果。所有本学科成员都要对有效候选人进行评审打分,5分为一定入选,4分为特别优先入选,3分为优先入选,2分为基本入选,1分为勉强入选,零分为专业不够格。院士要将自己的打分表和拒绝评选某候选人的理由以保密形式寄送科学院评选委员会,院士在选举中不得投弃权票。获得四分之三选票的候选人才有资格进入第二轮。科学院评审委员会还需听取其他学科部门院士的意见以及非院士的意见。


第二轮选举在学部范围内举行。各学科评选组负责人及科学院领导成员参加此轮评选,通过评审委员的详尽讨论,最后通过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


第三轮,科学院评审委员会根据各评委的投票结果宣布当选院士候选人名单。新当选院士需要签署承诺书,履行院士的义务。不签署承诺书者视为不接受院士称号。


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选举完全是以无记名方式秘密进行的。成员要匿名填写意见表,参与学科组评选、类别部评选以及主席团评选的人都是不同的,学科组有30~40人,类别部有10人左右,主席团有12人。候选人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被提名,整个过程就像诺贝尔奖评选一样,接到信函通知才知道自己当选。



美国:实行提名制,没有院士申请程序


美国的院士制度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在很多领域及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断增大,美国政府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国家科学院体系不断扩大。最终,发展出另外平行的三个组织,分别是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学院和医学研究院,这三个科学团体均由院士、名誉院士和外籍非正式院士组成,外籍非正式院士取得美国国籍即可成为院士。


院士须经选举产生。每年4月份在华盛顿召开一次年会。院士选举依据的是科学家在本领域的杰出成就,实行提名制,没有院士申请程序


按规定,院士候选人必须经过一名院士的正式提名。院士提名候选人必须以书面的形式提交提名信。书面提名信内容必须包括一份对被提名者学术成就的不超过250字的简要介绍,并选列不超过12份此人的出版物作为参考。


提名人还需要一份50字以内的提名陈述,对被提名者的学术成就给予肯定。考察院士候选人从提名开始,接下来要对被提名人的情况进行全面核实。被提名者需在学部内或者跨学部进行考察,获得学部赞成的被提名者才能进入候选人名单,提交科学院进行投票选举。


投票选举需经过两轮,第一轮是倾向性投票,在年度大会之前举行,根据这一轮投票的得票多少将候选人排序;第二轮是在年度大会上进行决定性投票。在第二轮决定性投票选举中获得2/3以上赞成票的候选人方可当选。名誉院士和外籍院士没有选举权,他们无权参加院士和科学院管理者选举的投票。



俄罗斯:院士和通讯院士增选每三年一次


俄罗斯科学院是俄罗斯的最高学术机构,于1724年2月8日在圣彼得堡成立,目前总部设在莫斯科。


根据俄罗斯科学院章程规定,院士和通讯院士的增选为每三年一次。俄罗斯科学院章程明确规定,必须是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的顶尖学者才能成为院士,通讯院士则必须是在本学科领域做出突出学术贡献的学者。


俄罗斯科学院最近一次院士增选是在2016年10月举行的,此次院士增选还严格遵照了俄罗斯科学院章程的规定程序,首先由政府认可的科研机构、高校的学术委员会推荐候选人,已当选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通讯院士也拥有推荐权。


此后,候选人名单被提交至对口的俄罗斯科学院各学部的分部,在分部进行投票,通讯院士的人选由现任的通讯院士和院士投票,而院士人选只能由现任的院士进行投票。人选应获得2/3以上的选票,如果多人获得了2/3以上的选票而名额只有一人,则得票最多者当选,如票数相同则需要二次投票,重复投票最多只能举行三次。


经过俄罗斯科学院各学部分部、各学部、主席团的多轮公开讨论和无记名投票筛选,在2016年10月召开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大会上最终增选了176位院士、323位通讯院士和62位外籍院士。



日本:会员为终身荣誉,实行定员制


日本学士院(TheJapanAcademy)是日本最高的学术机构,位于东京都台东区的上野恩赐公园内。其宗旨(Aim)主要有两条:特殊优待取得突出学术成就的杰出科学家;开展有益于追求学术进步的必要活动。


日本学士院由“会员(Members)”组成,会员为终身荣誉。会员实行定员制,最初1879年东京学士院定员为40人,1906年帝国学士院定员为60人,1925年又扩展至100人,1949年日本学士院定员为150人,此额度后被写入1956年的《日本学士院法》,至今未曾变更。会员根据所属专业不同分为两个学部:人文与社会科学部(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定员为70人;纯科学及其应用学部(PureSciencesandTheirApplications),定员为80人。两个学部下面的分学部也进行了定员,由于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通常会出现缺员的现象。日本学士院现只有128位,缺22人名额。


会员由日本学士院根据章程从取得杰出成就的学者中选举产生,为终身制,并以兼职国家公务员的身份获取会员年金(Annuity)。会员身份既象征着国家层面的认可和荣誉,也意味着追求学术进步的责任和义务。《学士院法》明确规定,会员必须在总会上提交或介绍自己的学术论文。


本学士院还为对日本学术做出杰出贡献的外籍人士授予客座会员称号(HonoraryMembers),同样采取定员制,满员为30人。


来源:子民好好说等

作者:李志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责编、审核:Yolanda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中美英德法日韩的大学校长是如何产生的?

科普帖:高校想升级/增加学位点,需要什么条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