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国家杰青到院士校长,最短5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高绩 Author 专注高等教育绩效

今日话题:对于港科大(广州)不设院系,你怎么看?


2022年度国家自科基金杰青、优青项目评审结果已陆续公布,许多高校传来喜讯。获批国家杰青、优青项目,是许多青年学者梦寐以求的荣誉,这也意味着在科研道路上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目标。


而在成为院士校长的道路上,国家杰青基金项目的分量不容忽视。从56位现任“双一流”高校院士书记、校长的成长经历来看,绝大多数都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可见其对于科研工作者的意义非同小可,如有神助!


01

46位!杰青院士“一把手”


两院院士每隔一年增选一次,每次评选都有无数业内“巨佬”在其中逐鹿。在当选的两院院士中,国家杰青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


在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中,65位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有45位院士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占比69.23%;当选的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8位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占比33.33%。


据高绩统计,现任的56位“双一流”高校院士书记、校长中,有46位曾获得国家杰青项目资助,占比更是高达82.14%,令人瞩目!具体年份统计如下:



02

2位“双一流”院士校长,是首届国家杰青


1995年2月25日,第一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揭晓,陈永川、罗俊、徐超江、杨卫等49位青年科学家获1994年度首批杰青基金资助。将近30年过去,49位青年科学家有不少人成长为两院院士。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一流”高校的现任院士书记、校长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是首届国家杰青。


徐惠彬院士本科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1982年取得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学士学位,1993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之后回国到北航任教,长期从事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人才培养。他先后主持了20多个国家(国防)重点和重大项目,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并在我国先进武器装备上获得应用,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在一次讲座上,徐惠彬院士介绍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行业现状,他指出一代材料一代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结构精细、科技含量高,是工业技术的最高技术结晶。为此,他带领团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中国航空发动机叶片第一代热障涂层材料,解决了关键高温材料的技术需求,为国产发动机“穿上了衣服”。《光明日报》曾评价,徐惠彬闪亮的光环和低调的性格让他被学生们称为“学霸”,除了在科研上辛勤开垦,他还在着力推进北航的综合改革。


2018年,徐惠彬院士(左1)邀请学生在北航图书馆进行交流

图源:中国院士馆


另一位首届杰青是方精云院士,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专业,1989年获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遥感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等荣誉。


方精云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2019年起任云南大学校长,也是云南大学历史上首次通过聘任方式产生的校长。至今,他已完成60余座山地的野外调查工作,钻山林、上高原、睡帐篷,足迹遍布全国;世界三极,他去过两极。历经危险无数,却不曾止步。近30年来,方精云课题组已对我国西藏、青海、新疆、黑龙江、海南等几乎所有省区和日本的主要植被类型进行过实地考察或定点监测,初步发现了我国植物多样性的某些地理分布规律。


2010年,方精云院士(右1)与美国专家进行森林考察

图源:中国院士馆


03

5年内!从国家杰青到院士


荣获国家杰青项目已实属不易,能从杰青成长为院士的学者更是凤毛麟角,期间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与精力,最长甚至要历经20余年。从现任“双一流”高校院士书记、校长的履历来看,杰青到院士的生长期一般为10年左右,能够在5年内实现这一突破的只有3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2015年获得国家杰青基金,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间隔仅4年;郑州大学书记刘炯天,2004年获得国家杰青基金,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间隔为5年;中山大学校长高松,2002年获得国家杰青基金,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间隔为5年。这3位高校“一把手”是当之无愧的科研达人,成为现任院士书记、校长中用时最短的领跑者!


单忠德院士本科和硕士均求学于西安理工大学,之后前往清华大学深造并获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数字化机械装备与先进成形制造技术研究,孜孜不倦地推动纺织、铸造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与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单忠德院士,图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2019年当选院士之后仅隔不到1年,单忠德院士出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如此看来,仅仅5年时间,单忠德就完成了从国家杰青到院士校长的跨越,速度惊人!


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70后院士,单忠德校长可谓年富力强。在他执掌南航期间,学校也取得了新突破。今年,南航实现了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新一轮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历史性跨越。70周年校庆在即,作为新中国创办的首批航空高等院校,南航托举起一代代中国人飞天的梦想,书写了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祝愿学校能够逐梦一流,争创新的辉煌。


此外,郑州大学书记刘炯天、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也在5年内完成了从杰青到院士的“华丽转身”。刘炯天院士本科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选矿工程专业,在中国矿业大学,刘炯天逐渐成长为“明星级”学者,国家技术发明奖与国家科技进步奖,他各获得2次。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李蓬院士担任郑州大学校长之前,书记和校长都由刘炯天院士“一肩挑”。


从偏僻山区,到荒凉沙漠,都有刘炯天院士为科学奉献的足迹。他长期从事微泡柱分选与洁净煤技术研究,攻克了“筛选高效洁净煤炭”这一世界级难题,建立了我国第一座超净煤制备厂与废弃煤泥利用工程,开辟了中国煤炭科技的一片绿洲。如今,他为郑州大学乃至河南省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刘炯天院士,图源:郑州大学


高松院士是土生土长的“北大人”,本硕博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研究,曾获2004年中国青年科技奖、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几十年来,高松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了中国化学事业。为了节约科研成本、高效测定分子的磁性质,他曾和同事们扎根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正是这种不怕吃苦、以苦为乐的精神,使高松院士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程中不断进取。他曾率先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同自旋的单链磁体,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lauber教授早在1963年提出的理论模型以分子实物的形式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7年高松院士在磁测量实验室,图源:中国院士馆


2021年11月起,高松院士曾同时担任中山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最近,华南理工大学迎来了新校长张立群院士。这2所高校作为广州的“双子星”大学,实力相当,不容小觑。中山大学2021年学校决算总收入99.74亿元人民币,位于全国高校第一方阵,办学总经费增长迅速。而华南理工大学以工科见长,建有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17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


尽管从杰青到院士,仅仅间隔5年或者更短的学者大有人在,但是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捷径,每个人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经历了漫长的学术积累过程。头衔在变,科研精神却始终如一,在这些功成名就的院士书记、校长身上,闪烁着不断奋进、追求卓越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


来源:高绩综合自各高校官网、中国院士馆等
责编:Christina

审核:Hannah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服务人才

延伸阅读

10余位院士,200多位高层次人才齐聚这所“双一流”!

重磅!三所985高校迎来新校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