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0后”都博士毕业任教顶尖大学了,每个科研人员都难逃“年龄”的焦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投必得学术 Author 糖醋小排


在学术界,当你以为“90后”科研新秀已走上舞台中心时,可曾想过,其实,“00后”也开始闪亮登场了。
近日,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发布了一则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系列的拟聘用人员公示信息。其中就包括“00后”李悦文博士:女,2000年6月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拟定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岗位。公示期为7月1日至11日。


“00后”、博士毕业、任教顶尖大学,这些关键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话题性,该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轰动,大家议论纷纷。

有网友表示,“年少有为,未来可期,让人羡慕得一批”;“太可怕,这么年轻化的内卷”;“让大器晚成的人怎么办”;“别人家的……”;“有的人生来就在罗马,有的人生来就是牛马”。

也有网友找出李同学发表过的论文,共有8篇SCI论文,其中3篇一作,这些论文发表的刊物大多为三区或四区,影响因子也并不高,并质疑她的科研水平,表示“这样的成果在硕士里也不算优秀”;还有同样网友表示“貌似科研成果不是很顶尖,非升即走?”。

尽管有些舆论认为“刚走出书斋走入社会的学生受聘为教授,究竟能不能胜任尚待检验”。但在很多同龄人中,李同学确实是非常优秀的。

当然是要恭喜李博士,年少有为,勇敢地踏上了高校学术道路。预祝她能在这个岗位上越做越好,产出一些有真正价值的成果。

这不由得让笔者联想到自己。想想现在“00后”都博士毕业任教顶尖大学了,而与此同时,作为大龄青年博士的自己至今却还没有毕业,任教顶尖大学更是难得一批。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对学问的一种超人性的追求,但放在如今现实社会中,作为世俗人的我们在考虑精神汲取的同时,更需要满足当下的物质需求,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不管你在不在意,一些标准就卡在那里。

比如参加下面的这些评优,就有年龄要求:

博新计划需要31周岁以下;上海超级博后36周岁以下;一般高校招聘要求35周岁以下;青年科学基金要求申请人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项目含金量最高的“四青”中的两个,年龄限制是38周岁;另一个限制年龄是40周岁;杰青45周岁以下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跟很多帽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失之交臂了。因此不可否认的是,每个科研人员都难逃“年龄”的焦虑。

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不可回避,而笔者自身又深有体会的话题:大龄青年读博的现实性!

大龄青年读博历险记
阶段一:为女友而考博。

我们经常会看到或者听到学术界的一些“神仙眷侣”般的佳话,比如最近很多人关注的陈诚和邹瀚影博士,他们2018年9月于北科相识,2019年8月步入婚姻殿堂,在学术上二人累计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15篇,博士毕业后二人双双选择留校任教。

这是令很多科研人羡慕的爱情,而我的爱情和科研打开方式却是这样的:为了追上女友前进的脚步,我不得不考个博士。

👩🏻女友:“真的很羡慕学术界的科研CP,夫妻双双把研做,双双把家还,要是咱们两个都做研究就好了,我是量杯,你是试剂,互补互助。”
👨🏻‍🎓我:“你的意思是要我考博?”
👩🏻女友:“我是在督促你成长,现实的问题是我在成长你一直原地踏步,我怕两个人会越走越远。”
👨🏻‍🎓我:“好,我辞职考博。”
我和女友是硕士相识、相恋的,女友就是我们常称的“学霸”,而我就是所谓的“学渣”,学霸和学渣却不可思议地产生了火花。恋爱两年后面临着硕士毕业,一向热爱学术的女友选择了考博继续深造,而一向贪玩的我却选择了工作,就这样我们在学术上“分道扬镳”。

刚开始我们都觉得这样挺好的,我负责挣钱养家,女友负责没有后顾之忧地安心读博,就这样两个人的小日子有条不紊地过了1年。可1年后我们两个人的一些想法都变了:

女友从纵容我的不求上进到督促我上进,因为她认为这才是“势均力敌”的爱情,两个人共同进步才是维持感情最好的良药。

我工作上的不如意,以及对工资待遇和晋升机会的失望,本专业的硕士学历工作相对于本科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相对于博士却存在很大的差距,与其这样碌碌无为地混日子,不如辞职考博。

就这样,为了自己和两人以后更好的生活我选择考博深造。

阶段二:女友已成副教授,而我还在读博。

女友在学术上一直顺风顺水,读博期间发表了一些高水平的论文,博士也顺利毕业,毕业后顺利进入某高校任职,现已成为副教授。而我本身学术能力就一般,加上工作了一年没有接触学术,很多东西都是陌生的,就这样在慢慢摸索和适应中我跟着女友的步伐前进。女友成为副教授,自己仍在读博,女友也就成为了我的“小导师”,我成为她的“小学生”,这也是另外一种爱情方式吧。

大龄青年读博感悟
“大龄青年该不该读博”这个问题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但在读博前或读博时需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年龄并不是限制你发展的唯一标准,重要的还是看你的研究成果。当前高校教职饱和,好的高校招人要求高,考核严,对大龄青年博士的要求可能会更高,进校的难度也相对较大。但是一些二本和地方院校还缺人,所以也不必对年龄有太大的焦虑,我们需要对未来去向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同时在博士期间做出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这是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仍然是考核一名博士能力的重要标准。

✅第二,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在笔者身边就有很多从企业辞职读博的博友,从企业再到高校读博,相当于转换了赛道,即使顺利毕业了,未来的科研道路也不会轻松,你会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就需要你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第三,顶住各种压力。大龄青年读博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压力,比如经济压力,读博你可能只收到学校的一些有限的补助,生活上可能会比较拮据,尤其是对于已经成家的男博士而言,短时间内你可能承担不起家庭的经济大梁。还比如家庭压力,成家的大龄青年博士不仅要读博科研,还要照顾家庭,兼顾科研和家庭生活是一门技术,你会活得更累。

“00后”都博士毕业任教顶尖大学了,每个科研人员都难逃“年龄”的焦虑,但对于普通博士或者大龄青年博士来说也不必太过焦虑,因为上述情况毕竟是凤毛麟角,大家还是在自己的赛道上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的目标。而且笔者在这里呼吁社会,对这种特例减少大肆推崇,增加大家不必要的焦虑。同时,大龄青年博士群体也不要妄自菲薄,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提高自己,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来源:投必得学术

责编:Christina

审核:叶紫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别再宣扬“孔乙己文学”了!来看名校毕业生都去哪了?

博士数量翻倍,高校引才门槛提高否?4月20日招聘官来宣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