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虽远必催!硬核导师,在太空改论文



广告


在太空的导师,确实在改论文,他就是“神十六”航天员朱杨柱。
朱杨柱是我国第一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行工程师,他曾是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系的教员,虽然已到太空出差,但不忘学校里写论文的学生。

两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他一路坚持,完成从大学老师到航天员的转变。他就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朱杨柱出生在江苏沛县,从小就有翱翔蓝天的梦想。读高中时,他与空军招飞选拔失之交臂,在老师和家人的建议下,朱杨柱高考后坚定地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
2005年,朱杨柱如愿进入国防科技大学,沉浸在自己热爱的飞行专业研究领域。大四那年,正在加紧备战研究生考试的朱杨柱,得知空军面向大学生招收飞行员的消息,再次燃起了飞行梦。然而这次,他又留下了遗憾。“我进了复选环节,很多项目也过了,就差一点点,又与飞行擦肩而过。”
朱杨柱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在国防科技大学继续深造,从空气动力学到流体动力学,十年潜心研究,在航天飞行领域有了深厚理论功底,为他日后成为一名航天飞行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初,我国启动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已经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担任副教授的朱杨柱,再次心动了。
“第三次有机会向自己的梦想再努力一把,没想到意外地走到了复选,后来又到了定选。”2020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他入选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
回到导师在太空改论文的近况,据朱杨柱的师兄航天工程大学教员林伟说,“朱老师在学校还有一个学生,现在正在紧张地写大论文,每一篇小论文也都发给朱老师,朱老师抽空修订。”
网友们表示:距离不是问题!


另一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据网友透露,他在出征太空前,也还在催他的北航学生交论文

36岁的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
导师这次太空“出差”,为时五个月。对于桂海潮的学生们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组会是不是可以不开了?
对此,桂海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没有什么可以阻碍组会,太空也不行。


今年36岁的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


作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载荷专家,桂海潮有着丰富的实验室经历,在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成果丰硕,在SCI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研究也为神舟十六号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航任教以来,桂海潮共指导了1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有3名已经顺利毕业。他指导的毕业生,获得过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
入选航天员开始训练后,桂海潮也并未放松对学生们的关心和指导。“训练任务不很重的时候,桂老师自己还在看论文,也会把我研究方向的一些论文发给我学习。”桂海潮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苏文杰说。
封闭训练期间,桂海潮仍是尽己所能地挤出时间,指导学生科研,亲自帮忙推导关键的理论公式。“桂老师在晚饭时间给我打来电话,详细指导怎么修改论文。”同课题组的博士生夏新会说。

来源:央视军事、人民网、中新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微,转载自募格课堂

责编:Christina

审核:叶紫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轮椅上的清华博士”毕业了!他将去这所大学......

大学上了一半,专业没了?网友:这个专业被撤销不奇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