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校博士吐槽:面试前自信满满,面试后直接玩完?

晓瑾 学术桥Acabridge 2023-11-13


回老家,我照例又听到小姨说起她的宝贝儿子阿初。
阿初在英国留学,预计今年秋天博士毕业,目前正在找工作,不过似乎不太顺利。小姨吐槽儿子:好歹也是名校毕业,面试前自信满满,面试后就直接玩完人家问他的学术能力,就只知道提自己做过的项目,列自己的那几篇论文,还只有1篇一作。巴拉巴拉巴拉……
这不是典型的内敛型求职者见光死嘛:不会表达、不会总结、也不提自己的潜力和规划,简单直白得让面试官怀疑你是不是真的想找工作。直接让人怀疑这样的书呆子是如何读到博士的?确实,阿初多年在国外,又长期蹲在实验室,他对国内单位了解不多,学术圈人脉也没在国内。阿初摊了摊手:现在回来找份教职,我知道卷,但没想到卷成这样!每次面试都有一大波人排队,轮到我的时候不到10分钟就结束了,很难说清楚自己在科研方面的优势,确实体现不出自己对人家单位的价值,被 PASS在意料之中。一方面是以高校为代表的单位,对引进优秀博士越发迫切,一方面是,博士就业周期变长,也更困难。这里不仅有信息不对称,更有优势和特点不突出。从博士角度,怎么在求职过程中,突出自己的特点,展现发展潜力和规划能力,证明自己是用人单位需要的千里马。很难。伯乐在哪?如何被伯乐发现,而不是淹没在众多求职者中呢?业内人士直言:高层次人才求职,获得第三方小同行专家的评价意见,展示、挖掘自身发展潜力,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计划,更快吸引、打动招聘官,找到伯乐,其实不难。阿初在面试时被问学术能力时回答不力,除了交流习惯因素,如果有多位专家出具的评审意见报告作为佐证,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一般而言,第三方小同行评价报告,如学术桥评审评价报告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代表性成果水平及所在学科、研究领域的位次区间 ➠

学术背景及发展潜力 ➠

发展规划的可行性方面 ➠

教学经验和能力、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

评价意见综述+每位专家完整评审意见与建议 ➠

需要说明的是,专家评审评价报告包括哪些方面和内容,取决于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材料以及被评人希望专家给予哪些方面的意见。

以高校引才为例,大多数高校在招聘之初,往往是人事部门先行筛选简历和面试,首先看到的是应聘人的学历、师门、博士就读院校、主持项目情况、几区论文及数量等这些常规信息,申请人如果表现一般很容易被 PASS。但是,如果申请人个人自己去找学术同行知名专家有一定难度,导师推荐又有护犊嫌疑,公信力不足,这种情况下,委托第三方进行小同行专家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就变得很有必要。 

其实,个人委托第三方评审已成为普遍的市场行为,2016年以来,学术桥组织、邀请数十万专家服务于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政府部门各类评审评估工作,包括人才引进评审、职称晋升评审、聘期考核外审、人才计划(项目)遴选等外审场景,具有评审专家覆盖面广、评审流程制度化、评审结果规范性等诸多优势。仅在人才引进评审方面,全国已有超过300所高校委托学术桥开展各层次匿名引才评审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服务实践,学术桥开放个人委托同行专家评审服务,为他们出具第三方小同行专家的学术评审评价报告。 安全有保障和个性化评审是学术桥“个人评审”吸引学者的地方。学术桥评审服务有着严密的机制和制度,执行双盲送审,信息系统及存储符合最高的三级等保要求,全部数据加密存放在A级中国教育网机房,用户可放心托付。委托人希望邀请什么样的评审专家,可设定个性化筛选条件(但不能指定专家),比如:专家学科、研究方向,专家所在单位属性特征(985、211、学科排名、地域),专家的荣誉称号(院士、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杰青、教学名师等等)及获奖情况,甚至年龄范围等,这让评审结果更有针对性和专业度,切实设定符合自己的评审场景。学术桥个人评审用户,除求职外,还有申报优青(海外)等人才项目、国自然等各类基金、课题申请,甚至包括学位论文评阅,这些均可通过学术桥“个人评审”服务,获得专业性的帮助。学术桥评审流程比较简洁,博士们提交相应的材料,如履历、代表性成果、发展规划等,按照确定的专家邀请条件,随机筛选符合条件的专家,独立开展评审,出具评审意见,结合专家意见,学术桥出具评审报告,委托人即可查收下载报告或者选择快递纸质报告。做好科研能力自我评价有多难?如果你也跟阿初一样正在求职,不妨也考虑一下这个利器。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阿初们,在求职和学术发展的道路上,能有意识的借助这种助力,让自己的发展更顺畅,让家人更安心。
附:评审咨询联系方式:马老师:微信:13810238612吴老师:微信:13910089600 


责编:晓瑾  审核:叶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