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试时,本科不是“双一流”高校,怎样才能不“吃亏”?


春节假期刚刚过去,转眼已到了三月。小乔最近总在后台看到,不少学者留言询问2024年招聘活动的讯息,对今年各高校提供的最新岗位抱有很大的期待。学者的心声我们都有看在眼里,这不,经过周密地筹备,2024年首场招聘活动,来了!


3月8日,正值“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简称“国际劳动妇女节”),学术桥携手南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郑州大学等近30所高校,带来2024年第一场视频“云”招聘活动——3月8日全球高层次人才视频招聘会。


面试间里,高校老师对学者的提问知无不言,诚意满满;参会学者则做了充足准备,“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引得高校老师不断上演“抢人大战”。据反馈,很多博士和高校都私下交换了联系方式,计划会后进行第二轮面试。


具体战况如何?我们来往下看。


0308

初春之约



直播间回顾 / REVIEW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面试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面试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面试现场






01关注“她”声音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小乔特别关注了面试间的女性学者声音。面试间的女性学者多以应届博士为主,大部分就读于文学、艺术学领域的相关专业,她们更多对于招聘的具体“门槛”较为感兴趣。


文科类博士由于只能依靠文字描述提出新颖观点来写文章,相较于通过实验数据撰写文章的理工科博士,产出论文难度更大,所以这样的面试者会更加关心应聘高校对于论文的要求,好在高校面试官给学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表示不用担心,文科类博士的论文要求比理工科要低很多,是一定确保公平的。


而艺术类博士则更关心应聘高校对于自己本科高校的水平评定,自己的高校在领域内排在前列,但并不是“双一流”高校,会不会“吃亏”?对此高校也为学者打消了顾虑,表示不同学科领域对高校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学者大可不必为此忧虑。


02福利保障很重要

除了应届博士外,面试间也迎来许多想要尝试新环境的“青椒”,他们普遍更在意高校是否有对口的学科以及在配偶、子女安置方面的政策。


关于对口学科的交流是面试的重要环节,也是彼此需要了解的基础信息,对于这一信息的及时沟通也极大的提升了面试效率,对口则留,不对口则方便学者去另外面试间寻找新的机会,简洁高效。


而在家属安置方面,大多数高校对此都打出了“保票”,承诺家属只要是满足必要的条件,即可随同引进;子女教育也可放心,校区附近有能够满足所需的配套措施,更有高校自豪道,当地“最牛”幼小初中都在院区坐落,免去学者后顾之忧。


03年龄门槛仍是焦点

在以往的招聘场次中,我们也曾经提到过,将近35岁的博士,担心自己找教职会有困难。


年龄问题作为求职的硬性条件,一直是许多大龄博士的一块“心病”,也是此次“云”招聘各面试间最常出现的热点问题。


而大多数人才办老师的回答都相对乐观,表示如果有好的科研成果的话,年龄不是问题,转而开始了解该博士的论文成果,可见,无论如何,能力才是硬道理。


许多面试现场都有相似承诺:如果来面试的博士学术、科研成果特别突出的话,年龄等问题都是可以商议的,不用太过担心。







全年活动安排





责编:Hannah

审核:云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