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寒露至,爱美的人看过来!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十四段



《四世同堂:足本.上.惶惑》

老舍 著

北京 : 现代出版社 , 2020

馆藏地:首图B座三层文学图书、B座二层新书刊

索书号:I246.57 /660/.1


今日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在这一时节,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的变化。从白露到寒露,世间周遭的万物皆已改换容颜,气温下降、物候变化、寒意初始,绿叶变黄,青草渐枯,夏花皆败,秋菊正盛。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是京秋繁荣的风景线,也是饮馔的主角。《北平旧事》收录的张恨水《黄花梦旧庐》,一开篇就写昨夜做梦,梦到了在北平吃菊花锅子,许多食材之外,装两大盘菊花瓣子送到桌上来。这菊花一定要是白的,一定要是蟹爪瓣的。然后就调转笔头,仔仔细细写在北平弄菊花的往事。

 

《北平往事》

梁实秋 等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北平有一群人,专门养菊花,像集邮票似的,有国际性,除了国内南北养菊花互通声气而外,还可以和日本养菊家互调种子,以菊花照片作样品函商。我虽未达这一境界,已相去不远,所以我在北平,也不难得些名种。所以每到菊花季,我一定把书房几间房子,高低上下,用各种盆子,陈列百十盆上品。有的一朵,有的两朵,至多是三朵,我必须调整得它可以“上画”。在菊花旁边,我用其他的秋花,小金鱼缸,南瓜、石头、蒲草、水果盘、假古董(我玩不起真的),甚至一个大芜菁,去作陪衬,随了它的姿态和颜色,使它形式调和。文人兴致昂昂玩花莳菊,一点点闲钱,一点点幽情,玩得闪闪发光,连萝卜芜菁,都可以直抒胸臆,这种优秀的士大夫精神,如今是罕见的了。我常常招待朋友,在菊花丛中,喝一壶清茶谈天。有时,也来二两白干,闹个菊花锅子,这吃的花瓣,就是我自己培养的。若逢到下过一场浓霜,隔着玻璃窗,看那院子里满地铺了槐叶,太阳将枯树影子,映在窗纱上,心中干净而轻松,一杯在手,群芳四绕,这情调是太好了,你别以为我奢侈,一笔所耗于菊者,不超过二百元也。写到这里,望着山窗下水盂里一朵断茎“杨妃带醉”,我有点黯然。


张恨水绘画作品


其实,对于菊花的描绘,不胜枚举。有宋人《胆瓶秋卉图》页,秋菊艳丽而不失秀雅;还有明人沈周《墨菊》轴,秋菊一枝,七言绝句一首,字与画几各占纸之一半。此外,元人的《老圃秋容》轴,虽没有作者署名,但画中形象准确,且下笔快捷,称得上是写意花鸟画的佳作。

 

[宋] 佚名《宋扇面画胆瓶秋卉图》

横27.5厘米,纵26.5厘米,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墨菊》


元人 老圃秋容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京城赏菊进行时。如果你已心生赏菊之意,可以去国家植物园(北园)、陶然亭公园游览,感受北京赏菊的历史文化,领略菊花的精神气质。



菊花开,闻蟹来,秋高亦是蟹肥时

正所谓“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的母蟹卵满膏腴,正是品食的最佳时候。蟹是秋天的惊喜,是舌尖的多巴胺。在丰子恺笔下,儿时每当吃螃蟹的节候,他家中便会举行蟹宴,溶溶月色下父亲带着儿女围坐一桌,孩子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丰父总说,“吃蟹是风雅的事”,教孩子们先折蟹脚,后开蟹斗,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而蟹整上的骨头则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蟹蝴蝶。丰父又强调“蟹是至味”,所以“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于是孩子们也学他,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在感受“这滋味真好”之余还能得到父亲的称赞,其温馨宁谧的情状以至于人过中年的丰子恺,仍对儿时这段经历久久神往、眷念不已。

 

《四时之美:丰子恺节令书》

丰子恺 著

长江出版社


在历代书画名作中,对于螃蟹的写真,有张牙舞爪踞残荷之景,也有螯蟹传神之作。《晚荷郭索图》,一只硕大的河蟹张牙舞爪踞于残荷之上,肥重的身躯竟将荷梗压断。衬以苍老的莲蓬、枯黄的荷叶、稀疏的芦荻,更增添了萧瑟冷寂的气氛。

 

[宋] 《晚荷郭索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再看明代徐渭的《黄甲图》轴,绘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

 

[明] 徐渭《黄甲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寒露时节,持螯赏菊已成为文化习俗,菊花和螃蟹也是文人骚客的创作主题,在众多的花和蟹中,还有一幅竹值得在今日提及,就是石涛的《翻风滴露图》,因为这幅图是在寒露这一天画的。

 

[清] 石涛 《翻风滴露图》 立轴水墨纸本 228×99 cm


石涛用一块石头把竹子隔开,前景的竹用墨较浓,后面的竹用墨较淡。在浓淡中,形成了雾。雾里看竹,能感觉到露的滴落,风的吹起。寒露的风是秋风,寒露的雾是秋雾。在秋雾的包裹下,是一片阴天。


阴天里总带着一些忧郁,就如北京今天的天气,清晨微雨后是清冷的阴。加上双节长假后的第二个上班日,心情正努力在阴转晴中调节。此时,阅图中的题跋,精神会为之一振。题跋云,“或言竹叶有定法,否则不类,于是个个枝枝加以刻画,而生意尽矣。吾竹时取法于雪堂老子。夫画竹可以不节,尚有何法可拘?翻风滴露,观者正当得其生韵耳。时戊寅寒露日,清湘陈人大涤子济,青莲草阁。”

 

[清] 石涛《翻风滴露图》题识


定法是无形的束缚,会生意尽失。在特定的日子,画特定的竹,翻风滴露,得其生韵。明代徐渭题画云,“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 明代莫是龙《画说》云,“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


《翻风滴露图》是石涛68岁时创作。他从来寻求突破,突破寻常,突破平淡,突破无味,突破种种限制,突破所有的框框,让季节的风吹醒自己,画出一幅有生意,得生韵的图画来。

 


《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首图A座四层中文图书借阅

索书号:J120.9 /8:1



温馨提示:寒露已至,收起你的脚脖子!



本文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今日头条 《寒露|故宫藏画里的“持螯赏菊”:写得东篱秋一株》2022年10月8日

2.陈迅(宜人)发表于“共话平生”公众号《石涛寒露画竹》2023年6月9日




【获奖名单】


9月17日“阅读之城”


9月16日“阅读北京”


恭喜以上获奖读者,请尽快提供您的快递信息!


近期精彩

🔴 “初”生阅读礼包待领取,寻找110名“阅读宝贝”与首图共成长!


好书推荐

🔴 赠书!爱来爱去,不要忘记爱自己!

🔴 赠书!跟动物学吃饭,和植物谈本心,开启有温度的博物人生!

🔴 赠书!中国孩子的中国故事!


读者服务

🔴 好消息!小机器大功能~借还取书不用愁!

🔴 看过来!借书新功能已上线,你可能正需要!

🔴 指尖借阅  贴心送书到人——“首都图书馆网借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