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功德圆满归石梁(续完)

灵隐寺 2024-03-19

济公殿第十八幅壁画——功德圆满归石梁


十八、功德圆满归石梁


降龙罗汉显圣人间,普度众生,功德圆满,回归天台石梁五百罗汉道场。


但见天台山寺院殿宇宏伟,宝塔瑰奇,香霭飘逸,法音清丽,石梁横亘云天,下临万丈深渊。五百位梵僧,或坐或卧、或住或行,游戏习定,瞬息万变。降龙罗汉自莲中化现,与众罗汉留连于八峰双涧之间。


天台山与五百罗汉


在佛门中有这样一句话:“普陀山佛灵,天台山僧灵。”天台山是五百罗汉的道场。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在小乘佛教中,罗汉是出家僧人修证的果位。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座前听法传经的五百名弟子,后来都修成“正果”,这就是五百罗汉。



天台山高岭峻,相传山上有幽雅的精舍,居住着得道的罗汉。横亘云天的石梁,下临万丈深渊,莓苔滑足,巨石挡道,因此别说凡人过不去,就是猿猴也愁攀援。东晋兴宁年间(323—365),西域高僧昙猷在石桥畔坐禅虔修。一天,突然“横石洞开,梁道平正”。他顺利地度过石桥,来到一处殿宇宏伟、宝塔瑰奇的地方。但见香霭飘逸,法音清丽。那金鸟回翔的林间石上,居然出现了五百位梵僧,或坐、或卧、或住、或行,游戏习定,瞬息万变。


他们款待昙猷,用过午饭后,送回桥东。回顾那桥头的巨石,横堵如初。接着,昙猷又西去万年山建庵栖居,也看见那五百罗汉留连于八峰双涧之间。这就是《西域记》说的:“佛言震旦天台山方广寺,五百大罗汉居焉。”



天台山曾经不断传出“罗汉显圣”、“罗汉化身”和“罗汉转世”的神话传说。隋代智凯 进山有罗汉指点;唐代寒山子与赵州从谂禅师对话也涉及“五百罗汉游山”。


晚唐永嘉全亿长史画了五百罗汉形象。信士每次迎请罗汉,都在石梁宿夜烧香。吴越钱镠下旨在寺里供奉五百罗汉铜像,开设斋会:从早到晚锣钹喧天,香烟缭绕,“幡花宝盖满青川”,仪式极为隆重。此后钱俶、宋太宗、宗仁宗等都有敕令在石梁或万年寺造像供养,使罗汉道场获得进一步发展。


罗汉形貌奇古多姿,特别是济公等罗汉形象,给人以亲切可爱的印象。



济公是台山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传说他说降龙罗汉转世。济公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


济公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在济公的传说故事里,济公圆寂后魂回故里,在天台山再显神迹。




来去明一笑归真 感应佛千秋显圣


——《济公醉菩提全传》第二十回


点击查看前期回顾:

神僧济公图说——天台南岳旧家风


(续前)却说长老同众僧齐到安乐堂来看时,并无动静。只见济公盘膝而坐,对长老道:「弟子今日要归去了,敢烦长老做主,唤个剃头的,来与我剃净,省我毛茸茸的不便见佛。沈万法既有了度牒,亦求长老与他披剃了,也可完我一桩心事。」长老一一依从,须臾剃完。忽报说朝官太尉并相识朋友,次第来到。济公忙叫沈万法去烧汤沐浴,换了一身洁净衣服。沈万法因匆忙之际,不曾备得僧鞋,一时无措,长老道:「不必着急,我有一双借与你师父穿去罢!」忙取出来付与沈万法,替济公换了。济公见诸事已毕,坐在禅椅上,叫取文房四宝,写下一首【辞世偈】言道:


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去,依然水连天碧。


写完放下笔,遂下目垂眉圆寂去了。沈万法痛哭一场,众官遂拈香礼拜,各诉说济公平日感应神通,不胜感叹。


倏忽过了三日,众僧拜请江心寺大同长老,来与济公入龛。第四日松长老又启建水陆道场,为他助修功德,选定八月十六日出丧。


到了那日,众人起龛,鼓乐喧天,送丧虎跑山,众和尚又请了宣石桥长老,与济公下火,宣石桥长老手执火把道:


济颠济颠,潇洒多年,

犯规破戒,不肯认偏;

喝佛骂祖,还道是谦。

童子队里,逆行顺化;

散圣门前,掘地讨天。


临回首,坐脱立化,已弃将尽之局;

辞世偈,出凡入圣,自辨无上之虔。

还他本色草料,方能灭尽狼烟。

咦!火光三昧连天碧,狼籍家风四海传。


宣石桥长老念毕,举火烧着,火光中舍利如雨,须臾化毕。沈万法将骨灰送入塔中,安放好了,然后回去。


刚回到净慈寺山门,只见有两个行脚僧,迎着问道:「那一位是松少林长老?」长老忙出道:「二位师父何来,问贫僧有何见教?」


二僧道:「小僧两月前,在六和塔会见上刹的济书记师父,有书一封,鞋一双,托小僧寄与长老,因在路耽延,故今日才到。」遂在行囊内取出交与长老,长老一看大惊道:「这双鞋子乃济公临终时老僧亲手取出与他穿去,明明烧化,为何今日又将原物寄还?真不可思议矣!」且拆开书来,看内中有何话说?


愚徒道济稽首,上书于少林大和尚法座下:


窃以水流云散,容易别离;路远山遥,急难会面。嗟世事之无常,痛人生之莫定,然大地尚全,寸心不隔。目今桂子香浓,黄花色胜,城中车马平安,湖上风光无恙,我师忙里担当,闲中消受,无量无边;常清常净,拜致殷勤,伏惟保重。


道济不慧,钻开地孔,推倒铁门。针孔眼里,走得出来;芥菜子中,寻条去路。幸我佛慈悲,不嗔不怪;烦老天宽大,容逋容逃。故折了禅杖,不怕上高下低;破却草鞋,管甚拖泥带水。光着头,风不吹,雨不洒,何须竹笠?赤了脚,寒不犯,暑不侵,要甚衣包?不募化,为无饥渴;懒庄严,因乏皮毛。


万里寻声救苦,当行则行;一时懒动雀巢,要住即住。塞旁门已非左道,由正路早到西天。一脚踢倒泰山,全无挂碍;双手劈开金锁,殊觉逍遥。


便寄尺纸之书,少达再生之好。虽成新梦,犹是故人。长啸三声,万山黄叶落;回头一望,千派碧泉流。尚有欲言,不能违反。乞传与南北两山,常叫花红柳绿;为报东西诸寺,急须鼓打钟敲。情长难尽,纸短不宣。


又颂付沈万法道:


看不着,错认竹篱为木杓,不料三更月正西,麒麟撼断黄金索。幼年曾到雁门关,老天重睁醉眼看。记得面门当一箭,至今犹自骨皮寒。只因面目无人识,又在天台走一番。


松长老看完,不胜叹羡道:「济公生前游戏,死后神通,如非自己显灵,人谁能识?」因将书、靴二物,传示众人,那两个行脚僧,方知济公已死,惊得呆了。一时朝官太尉,以及相识朋友,晓得此事,无不称奇,悔恨从前之失礼也。正是:


钟不敲不鸣,鼓不打不响;

菩萨显神通,人才知景仰。


又过了些时,钱塘县一个走卒,来见长老道:「小人在台州府公干,偶过天台山,遇见上刹的济师父,他原认得小人,有书一封,托小人,寄与长老,故小人特地送来。我还有些事,耽搁不得,先回去了。」长老接了拆开细看,是两首七言绝句:


片帆飞过浙江东,回首楼台渺漠中;

传与诸山诗酒客,休将有限恨无穷。


脚绊紧系恨无穷,竹杖挑云入乱峰;

欲识老僧行屐处,天台南岳旧家风。


长老看了又叹羡道:「济公原从天台来,还从天台去,来去分明,真是罗汉转世,故一灵不昧。」走卒听了,方惊道:「小人只认是活的,原来死了。」吐舌而去。


又过了一、二十年,净慈寺的山门倾倒,长老写了缘簿,叫人四方去化,只化得些零星砖瓦,细碎木头,不得成功,长老正在烦恼,忽有一范村客人,送了一排大木来,要找济师父收管,长老不知缘故,因问道:「这木头是那位善士发心舍的?」那客人道:「就是小客施舍的。」长老道:「不知贵客为甚发心舍这许多大木?」那客道:「这些大木,一向干在山中,已经二、三十年不得出山,有一位济师父来化缘,果蒙佛天保佑,一夜山水大发,一山的大木都冲了出来;故此小客不昧善缘特送此一排来,可请济师父出来收明白了,好勾缘簿。」


长老听了,忙叫人焚香点烛,拜谢济公,然后留斋,对客人道:「济公已作古成佛矣!」客人方知是显圣,又惊又奇,斋罢而去,合寺僧人无不感佩敬仰。沈万法一味实修,升至监寺,年九十三岁而终。自盖好山门之后,济公累累显灵于朝官太尉之家,书难尽载,有诗为证:


黄金百炼费工夫,尽费功夫只当无; 

若是此中留得种,任君世世去耕锄。 

(续完)


往期回顾


禅语

禅语 | 阿弥陀佛在心间

禅语 | 不染诸境 闲闲自如

▲禅语 | 谁能向外夸精进

▲禅语 | 慎独功夫——诸功德初门


新闻

新闻|清明灵隐寺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哀悼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护生动画视频——慈鸟反哺


藏识

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济公出世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幼年佛缘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济公灵隐出家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弘法济世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飞来峰救民离难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禅门广大容癲僧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大悲楼遇火无险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集善缘重建大悲楼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云林胜境图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护法斗权臣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佛法降魔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古井运木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八魔炼济颠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济公圆寂 偈传四海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六和塔寂后显神通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天台南岳旧家风

常识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上)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中)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下)



编辑 | 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