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语 | 常赞佛胜德

灵隐寺 2024-03-19


禅语


清净身语意

常赞佛胜德






清净身语意,常赞佛胜德,

如是修心续,昼夜见世依。

——《三摩地王经》偈句




清净身语意 常赞佛胜德


佛陀从初发心开始,中间经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累积福慧二资粮,最后成就正等正觉。佛陀所成就的身语意以及事业的功德,能够如实的在我们身心中感受得到,从而对三宝生起净信心而皈依三宝,成就如佛一样的功德。


成佛是我们仰往的目标。感受到佛陀殊胜的功德,我们依所皈依之境去修改自己错误的行为,通过的闻思修,我们会比量推知自己也可以从凡夫资粮位一直修到佛果位,如此在身心上逐次、逐次地去证得所要证的佛的一切功德,断除所要断的一切过失。


如是修心续 昼夜见世依

(世依即佛陀)


如果能够清净身语意,恒常思惟忆念赞叹佛的功德,心识一定会随所皈依之境而转。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行住坐卧等等,一切时中都依着佛陀所宣讲的经教之正理去调伏烦恼、增长菩提心、严守戒律等等,那绝对会跟佛相应,一定会“一切昼夜恒得见佛”。







忆念佛陀 发愿出离


念佛是忆念佛陀的一切功德。佛在因地是以大悲心跟智慧力修行而圆满一切功德,成就佛国净土。如果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学习阿弥陀佛,造下跟阿弥陀佛相应的业力——即生起出离心、菩提心。


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观修娑婆世界之苦——即行苦,生起出離娑婆世界,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即生起出离心。阿弥陀佛为了利益有情,在因地发四十八大愿,并精进修行,圆满成就佛国的净土。我们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就应该跟阿弥陀佛一样,为利一切有情愿成佛——即要生起菩提心。



念佛不是用嘴巴而是用心念。


既然念佛是用心念,那么请问这个“心”又要如何理解?什么叫一心?一心就是心专注一境不散乱。


凡夫异生开始修行,很难做到心很清净、一心不乱。除非是转世的大修行者。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没办法一心不乱专注念佛?是烦恼(包括昏沉掉举)。所以,要做到“一心专注”必须调伏烦恼。要想调伏烦恼,必须先要了解烦恼,然后依正理用遮遣法遮除之。也就是说必须依正理按次第闻思修,才能把自己烦恼的心遮除掉,转为清净的心……而做到一心不乱念佛。



有人一提到“念佛”,就仅仅忆念佛的外相——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的功德,甚至佛的神变力等等,事实上念佛并不是只有忆念佛的外相。《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要想成佛,一定要有成佛的因。成佛的因是什么?就是以菩提心所摄行六度万行,累积成佛的色身资粮;修无我空慧,累积成佛的法身资粮。


福慧二资粮圆满方能成就正等正觉。因此念佛是要随念佛身语意以及事业的功德。重点是要忆念佛因地从初发心开始、中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精进修行,佛陀是如何以大悲心摄持,行难行苦行,调伏自身烦恼,行利益有情之菩萨事业,积集福慧二资粮,最后成就佛果,其身语意业任运无间正饶益一切有情……等等,所显示的一切智慧功德。



凡夫异生都是遇到顺境就贪,遇到逆境就瞋。故遇到逆境生痛苦,就会因痛苦增长我爱执,而任运要保护这个自性“我”,如此就没有办法忆念佛。


如果能透过自身所受之苦,推及思惟众生也是领受这样的苦,而增长爱他执,爱一切有情;透过自身所受之苦,转烦恼为菩提,以逆境为修道之所用,而来增长自己的菩提心,如此就能“随念佛终不退失”。假若能够依佛陀所宣讲教法之正理,忆念思惟观察佛陀一切功德,并对照自己。


“愿我当得,如所随念,如是佛者,是发菩提心,一切昼夜恒得见佛,于临终时任生何苦,然随念佛终不退失。”


往期回顾


禅语

禅语 | 阿弥陀佛在心间

禅语 | 不染诸境 闲闲自如

▲禅语 | 谁能向外夸精进


新闻

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哀悼

众志成城筑平安 —— 杭州佛教界抗疫记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常识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上)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中)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下)



编辑 | 妙莲

美编|璐希

摄影 | 一叶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