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赏析|“扫地僧”牧溪的画

灵隐寺 2024-03-19


牧溪,有作:牧谿。俗姓李,佛名法常,号牧溪,中国四川人,生卒年月不祥,宋末元初时代的僧人。南宋末理宗、度宗时 ,在杭州西湖长庆寺当杂役僧。禅宗有“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之说,牧溪如是,金庸《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亦如是。扫地僧的“神通”在于武功,而牧溪则于画中体现其“妙用”。

牧溪擅长画佛像、人物、花果、鸟兽(如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木等。其实就是,没有什么他不能画的。


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中有云:“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明代大鉴藏家项元汴藏有牧溪水墨画花卉翎毛一卷,题跋中言:“宋僧法常,别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假妆饰。余仅得墨戏花卉蔬果翎毛巨卷。其状物写生,殆出天巧。不惟肖似形类并得其意。”晚明高僧雪峤圆信也在此卷上题跋:“这僧笔尖上具眼,流出威音那边,鸟鹊花卉,看者莫作眼见,亦不离眼思之。”
   


牧溪的风格拙稚粗细,自由放逸。也正因为他的拙稚与自由,有悖于所谓传统,因此不被欣赏,并慢慢湮没于中华画坛。然而,在东瀛日本,牧溪以其“清幽”、“简当”、“不假妆饰”,获得了远胜于故土的声望、尊崇与知音。



《水墨写生图》卷,宋,牧溪作

纸本水墨,纵47.3cm,横814.1cm


宋元画流传日本的最早的藏品目录《佛日庵公物目录》中,提到38幅中国绘画,还记录着一些中国画家的名字,其中牧溪的名字与宋徽宗同在。日本东山文化时期的统治者足利义政(1436-1490)珍藏着279幅中国绘画,其中40%是牧溪的作品。
   


日本现代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对七个世纪之前的这位异国故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牧溪的画有浓重的氛围,且非常逼真,而他却将这些包容在内里,形成风趣而柔和的表现,是很有趣的,是很有诗韵的。因而,这是最适合日本人的爱好、最适应日本人的纤细感觉的。可以说,在日本的风土中,牧溪的画的真正价值得到了承认。”

这两只鸟是最让人感动的部分之一,“充分发挥了墨的功用,

凭借水的调配,使墨的意义凌驾于笔之上”,在此得以体现。


无独有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也曾满怀深情地提到牧溪:“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而在日本却得到极大的尊崇。中国画论并不怎么推崇牧溪,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牧溪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虽然这样的画论进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日本人把牧溪称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禅”又作“禅那”,梵文是dhyana,意为通过沉思冥想而引导人得到自发性的领悟。禅宗画,是禅宗僧侣用来印证人生体验的艺术形式。它充分发挥了墨的功用,凭借水的调配,使墨的意义凌驾于笔之上;并且不仅作为一种形式要素,而且作为整个心灵的自然流露。画僧牧溪的作品中,常常以水与墨的交融糅合,浓挥淡抹,两三笔之间,就能画出西方绘画中要几天才能找出的透视关系。画中幽远超然的留白,更加令人感动,似乎天地之间,只剩你与他笔下的一只蜻蜓、一颗萝卜、一只小燕。生命原本就是这么简单。



廓庵禅师的《十牛图》中有言“水自茫茫花自红”,颇能印证牧谿作品真义。大自然存在物自有其具足之本质,吾人对大自然之观照与个人之亲身体验而有所差异,或者视其表徵符号,或者是概念的表象而已。驻足河边,眺望河水,一切自然对象与我们之间,只在于经验当下真诚感受。万物百态的真谛只在经验之清澈而非概念之深邈奥邃。一切世间现象本于自然,却因为自己对于事物观点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无门关》有云:“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泯灭世间分别知见的开悟之道,虽有无穷道路可攀寻,如能洞悉“一切唯识,万法唯心”的最根本意涵,就得以超越时间空间差异,了知大道本无差别,笔墨处处皆足以映见山河大地,笔简而意赅亦足以直超如来境地。艺术创作者必须在创作过程中放下技术、心念等一切现实界的联想与观念。这时当时感受到“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来”(《碧严录》)的真义。不论是画上柿子或者现实界的无数柿子都不存在着任何概念意涵以及符号意味,只是最简单、最切近我们生活的万象之一端而已。心中的一切影像、情感、概念的骚动,所有试图对于画面意涵加以比较的念头,一切笔墨孰为主次的观念都在瞬间之间,如水中月现,境与月了无差别。历经生命磨难的生命解脱之寻求者,一日与这幅《六柿图》相对时,无须多言,便能体验到灵云志勤所吟咏的:“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传灯录》)多言枉然,只在相觌瞬间。
 

右边那两只菱角,一立一卧,只需几笔,透视尽显。


牧溪的绘画,独能于平淡天真之中揭示生命意识的真谛。此卷所绘折枝花果、禽鸟、鱼虾及蔬果,笔墨简淡,平平常常,在画幅上随随便便地摆放在一起,看来就是最为常见的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景象,但是卷中墨色的氤氲、排列的错综、变化的神奇,却又分明深蕴着禅机。这些平常物象的背后是不着笔墨的大片空白,这种“知白守黑”、“计白当黑”的处理,使得画面中本不相关联的事物各自相对独立又可合而为一,画意更为完整而富于张力,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正所谓“于无画处皆成妙境”。整幅作品充满着一种宁静、自省、淡泊的内在精神,使观者有“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会心感受,耐人寻味。牧溪的绘画,写生功底极深,此幅亦是“肖似形类,并得其意”(项元汴语)的形神兼备之作。沈周卷后题识称:“不施色彩,任意泼墨,俨然若生。回视黄筌、舜举之流,风斯下矣。”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杭州灵隐寺庚子年的第一碗腊八粥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巡觅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巡觅|金牛聚福 福气东来 温暖如画
巡觅|在灵隐寺点亮辛丑年味

☀学处学处|腊月廿三监斋菩萨圣诞 为什么说“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学处|“还愿”,一定要回“许愿”的地方吗
学处|新春,事事要吉祥
学处|初五“迎财神”,佛教里的这些“财神”你认识吗

☀观照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观照|才说腊八 今又月半 寸阴当惜莫散漫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开示|印光法师腊八开示:释迦佛成道之日 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开示|印光大师素食建议:食素人宜多吃面

物语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常识常识|寺院出食时,为何要用小刀和小手取饭粒
常识|佛陀讲经说法的重要精舍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维摩诘经》
常识|佛教中的牛,真叫“牛”!一键了解佛法中的动物世界

☀素食素食|天寒地冻素火锅
素食|莴苣叶子也好吃
素食|“浙”里过年,灵隐寺手把手教你做年夜饭
素食|每逢佳节,吃素好难

☀分享分享|共同的志愿
分享|腊八福到 欢喜粥到
分享|佛光普照 温暖我心
分享|三位有缘人

☀赏析赏析|犍陀罗石雕:悉达多太子苦行头像
赏析|宋代佛画艺术赏析|丰子恺的“牛画”,喜庆传神
赏析|罕见绝美菩提叶画《十八罗汉图》

☀历史历史|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历史|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历史|灵隐腊八习俗的传承
历史|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阅读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阅读|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摩诘居士王维禅诗品读
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故事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上):伽耶山中的修行者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中):降伏魔军与魔女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下):明星出时 成等正觉故事|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