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者引航·开启阅途  | 听肖晞老师谈读书

吉林大学 2024-01-08




智者如光,照亮前行的路。

智者如灯,指引迷途的人。

智者如泉,滋润干涸的心。


“智者引航·开启阅途”系列作品
每期邀请一位

“吉林大学阅读导师”

分享他(她)通过阅读精进不休的心路历程
并带来他(她)的阅读建议



本期阅读导师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院长

肖晞教授


阅读·故事


童年与父亲一起买书的经历成为了肖晞老师铭记一生的回忆。在那个缺乏书籍的年代,父亲期待已久的《辞源》终于到货了,他马上推着自行车,带着年幼的肖晞去红旗街新华书店购书。虽载着沉重的书本,但他眼里全是珍爱与欢喜。


“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崇敬是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形成的。当遇到一本喜爱的书,我会投入大量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父亲经常说我‘手不释卷’。”


肖老师家的“书墙”

与肖老师年岁相当的

《辞源》

父亲的墨宝

“水滴石穿”

摆放整齐的藏书

包上书皮的童年爱书,书脊上

是父亲工整的字迹



阅读·建议


肖晞老师认为,首先,要有常读书的意识。我们接触世界、认识世界都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看得更多,想得更远。大学生要通过阅读培养深度思考能力,避免只涉猎互联网上的碎片化知识。


其次,要有常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读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与作者对话,要有品判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反思和勇于批判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要兼顾精读与泛读。读书要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也要有质的提升,对于一些经典著作,我们应该反复读、认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四,要懂得温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书后的温习是总结、提炼和升华的过程。


“温故而知新,你今天听完一场讲座,或者读完一本书,如果不去重新温习,那你可能就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第五,要跨越自己的学科读书。“科学与哲学,在山麓分手,山顶汇合。”建议人文社会科学的同学们多涉猎科学知识,这更益于跳出思维定式,产生创新思想;理工农医的同学们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这更有利于产生科学灵感,打破思想藩篱。


阅读·荐书


肖老师喜爱阅读古典著作和比较厚重的历史文本,由于是学政治学出身,因此她推荐的第一本书是徐大同老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


“这本书深刻揭示了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轨迹,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世界。”


肖晞老师推荐的另外一本书是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这本书有着很好的历史穿透力,对我们理解今天的国际秩序与国家安全等问题仍有借鉴意义。”





扫码阅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供稿 | 图书馆

编校 | 文   武

审核 | 张   倩

1.连续第四年,再次入选!

2.步履不停的你,终将抵达

3.国家队来到吉大校园,擦出怎样的火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