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驻地,地方闪亮|新刊来了(有福利)

homeland家园 2023-07-08



历时半年访问

 亮”特刊呈现

访问六七十人

三四十处艺术驻地项目

记录下全国各地的艺术驻地状态





着手准备这期封面专题时,HOMELAND所策划的“城市创生力”2021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刚刚告一段落,这是我们所策划、执行的第三次艺术驻地。回顾每一次驻地,虽然总有少许遗憾和不足,但最后的成果与收获却令人欣慰。作为艺术驻地计划策划执行团队的我们,同样也感到与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联结。

这几年在国内,艺术驻地似乎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词汇,美术馆、艺术空间之外,乡建和地产项目也开始使用这种方式,尝试将艺术带到“文化荒漠”的土壤上。“艺术驻地”真有这种魔力吗 ? 它能给当地,给艺术家、艺术机构带来什么,影响力会持续下去吗?在策划、执行艺术驻地的过程中, 我们也常发出这些疑问。




这次的封面专题,我们采访了红门画廊、广东时代美术馆、A4美术馆,了解他们这些年在艺术驻地项目方面的探索,也通过艺术在浮梁、方志小说、城市创生力等不同形式的驻地计划,探讨艺术驻地与乡村建设、地方文化挖掘以及城市生活相结合的可能性,还有艺术家、策展人、项目顾问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去呈现他们眼中的艺术驻地。


点击图片,购买新刊


目录



006  艺术驻地 地方闪亮
008  艺术机构与艺术驻地010  北京红门画廊
中国“艺术驻地”的启蒙者020  广东时代美术馆
在实践中,更新关于艺术驻地的思考030  成都A4美术馆
驻地项目,寻找更多种“附近”的可能
042  艺术介入地方044  艺术在浮梁
从越后妻有到浮梁,大地之上,种子初生072  方志小说
去地方创作,连接生活098  城市创生力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
以艺术驻地的方式,了解一座城市、一片街区
154  不同视角下的艺术驻地156  关心身处的城市,听见遥远的乡村
164  去田野,用艺术的感官重新发现乡镇
174  做推石头的西西弗,看见满天的星斗
182  与中国艺术驻留项目持续对话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封面主题 / SUBJECT


专题策划/家园编辑部

专题执行/姚祎 潘逸群 许灵怡

摄影/陈铤宇 唐琪

资料整理/魏嘉昫 沈宇博 林以淳 李龙续 王一冰

特别感谢/黄紫枫 马赛 刘帅







01
艺术机构与艺术驻地

北京红门画廊

中国“艺术驻地”的启蒙者


在疫情笼罩的第三年,这家创立于1991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画廊——也是内地第一家商业性质的私人画廊,最终决定于2022年年底关闭,正式为三十年运营告一段落。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开放国际艺术驻地的画廊机构,红门国际艺术驻地于2001年启动,持续运营直至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终止。








广东时代美术馆
在实践中,
更新关于艺术驻地的思考

2014年的“开放工作室”项目是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划的第一个艺术驻地项目。艺术家进行开放的驻地创作,并通过展览、讲座、讨论会、工作坊等与观众近距离交流,这种形式虽然打破了美术馆只呈现完成作品的常规,但“开放工作室”仍是围绕着艺术家作品的呈现展开,对“在地”的关注度并不高。在此之后,广东时代美术馆开启了 更多的艺术驻地相关项目,从本地出发,项目“榕树头”到“一路向南”,再到“开物者”,一次次更新着关于艺术驻地的思考。








成都 A4 美术馆
驻地项目,
寻找更多种“附近”的可能

自它的前身A4当代艺术中心算来,A4美术馆已在艺术领域深耕了10余年,这个过程中,A4 的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驻留项目已经辐射到了全球超过60个国家与地区。蔡丽媛是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的艺术总监和策展人,在她看来,每个驻地项目都有它独特的目标和使命,而A4的驻留项目则要始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证明其在当地存在的合理性?这个问题是开放式的,只要A4的驻地项目还存在,对它的回答就不会停止。









02
艺术介入地方

艺术在浮梁
从越后妻有到浮梁,
大地之上,种子初生

2015年夏天,孙倩在日本出席第六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开幕式,此前她已多年从事当代艺术与跨文化交流的相关事务,而这次,她想在日本建立中国艺术基地,为中国艺术家提供驻地平台的同时,也致力于将日本的大地艺术节及其经验介绍到国内。这便是瀚和文化的由来,其既代理大地艺术节在国内的宣传,又以北川富朗为顾问,在国内展开新的项目。

2020年7月,孙倩接到景德镇时任市委书记的邀请来到浮梁,同年11月,瀚和与政府达成协议,确定次年5月开展的计划。考虑到时间因素和实施难度,团队综合村容村貌、交通距离、历史沿革、发展空间等要素,最终确定以位于景瑶线附近的寒溪村史子园为主会场的“艺术在浮梁村落计划”。












方志小说
去地方创作,连接生活

2017年开始,“方志小说”通过联合驻地,邀约艺术家、写作者、设计师、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者等不同领域的工作者到全国各地,以协作共创的方式参与到地方实践当中。方志小说旨在从地方的真实现场出发,进行着一场场“经验并实验”的写作之旅。在芬雷看来,方志小说进行地方工作的关键词就是连接,连接更多的人,更多的物,更多的时空。去了解,去生活。




厦门沙坡尾
2018年,方志小说联合厦门白灼影像,围绕本土社区沙坡尾展开驻地项目。驻地过程中,开展了关于沙坡尾的调研、记录等活动,相关的历史与故事也通过分享会、放映等形式作为驻地作者的参考。此次驻地,意在通过外来者的目光,将白灼、沙坡尾作为漫步的起点,去探寻厦门这座城市。




福州梁厝
2021年,方志小说与福州半山空间联合策划“梁厝本草”驻地活动,一方面关注本地植物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将关于植物的知识和记忆作为地方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思考在地性;另一方面,从本地对于植物的种植栽培、生活使用、文字图像的历史出发,寻找植物在传统工艺、饮食药用、民俗节庆等日常之下隐藏的观念变迁。围绕驻地周边植物的种类、种植、分布、利用等,策划了一系列活动。




西安吉祥村
2021年,方志小说联合西安美院实验艺术系,围绕“城中村”吉祥村的旅店和街道空间展开驻地,除了驻地作者,还邀请本地参与者加入,一起探讨城中村的过去、现状与未来,思考 城市变迁中的公共关系。此次驻地,希望通过探访城中村的人、事与物,发现城中村鱼龙混杂的生活简史,倾听,试着对话,找到可持续、可延展的连接方式。




成都桐梓林
2021 年,方志小说联合驻地计划与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合作,在桐梓林社区策划一场“故事工作坊”,工作坊既属于爱有戏“生根·社区策展人年度计划”,也属于方志小说成都站的“社区驻地”。驻地作者围绕桐梓林社区展开为期半个月的驻地,期间开展活动围绕故事的寻找、分享、倾听、书写,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与此同时,还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合作,组成了“写作小组”,选择一部分社区故事进行非虚构创作,制作成社区故事手册。




台州临海
2020年8月,“临海不临海”开启了艺术驻地计划第一期,八位/组使用影像、装置、行为、建筑、声音、营造、研究、写作在内的不同媒介的创作者,陆续造访临海,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作品,最后在当地形成展览。期间,临海不临海与方志小说合作,策划了围绕《临海水土异物志》展开的工作坊活动。






“城市创生力”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
以艺术驻地的方式,
了解一座城市、一片街区

2021年8月,万科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联合HOMELAND发起“城市创生力”2021 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以街区公共艺术为创作方向,征集邀请设计师、艺术工作者来到福州烟台山驻地,希望通过艺术驻地的形式,引入新的创生力量。短短十天项目宣传与征集期,吸引了全国乃至海外的艺术工作者投来的近百份简历,经过唐明修、吕德安、陈宗光三位项目顾问共同评定后,邵洋、Jason Haynes、华子毅、龙淼渊、张诺然五位艺术工作者入选了这次艺术驻地计划。






张诺然

艺术家张诺然驻地中累积了大量老仓山本地人的言语和回忆,并将它们整理为文字片段,印在一片片亚克力镜面上。通过积累影像、录音、文本资料,并查阅本地方志,诺然最终创作出一本万余字的实验戏剧剧本《镜与墟》,剧组招募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作为演员,在仓山影剧院上演了这场实验戏剧。




华子毅

华子毅与福建省级花灯制作“非遗”传承人郑祥霖合作完成了名为《对视(Entangled Gaze)》的可穿戴花灯装置作品。华子毅将老仓山居民口述的记忆片段编程语言解构,再现视觉意象,并与声音艺术家刘辰合作,将采样的福州方言编曲重塑,形成一段名为《登上阁楼》的移动影像作品。华子毅梳理了她在驻地第一个月的调查记录,将思考从线性的时间框架中解放出来,整理成为出版物《未来临的风筝》。





Jason

10月期间,Jason每日往返于家、任职的学校以及国柱文化产业基地之间,在国柱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用混凝土浇筑布料缝制而成的模型,最终形成混凝土材质的室外作品《A Gift》。Jason与福州本地竹艺匠人何敏文,以及木工师傅潘金俤合作,制作出可互动装置作品《竹马》。10月3日的“烟台山故事会”上,Jason 用自己制作的英式蛋糕, 交换当地居民的故事,这些收集来的内容最终形成了名为《10月3日》的照片装置。




龙淼渊

烟台山街区里处处是榕树,在龙淼渊看来,榕树也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他的作品《烟台山的光音》,以榕树须与荧光绳作为材料,拨开悬挂的榕树须,持手电筒观察,五彩的荧光绳便会进入视野。这件作品模拟出夜晚环境的榕树,探讨在夜景照明以外,是否可以用其它材料装点,在节能的前提下丰富街区夜晚的层次。




邵洋

艺术家邵洋以福州的历史、文化,以及在这里的生活细节为背景, 以“火”为主题,创作了二十六幅小画,将其与怀旧工艺品结合,形成室内展厅里的绘画装置作品《自行移动》。与福州青年漆艺家胡杰彬合作,制作了《我正在经验而且我正在经验经验》的大漆身高柱,参观者可在身高柱上对应找到自己的身高。《制造邂逅》不锈钢许愿树作品,向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普通人征集愿望,最后将这些愿望放置在许愿树上。








03
不同视角下的艺术驻地

关心身处的城市
听见遥远的乡村

2011年,左靖离开北京,告别与当代艺术相关的事务,进入一个个具体的乡村展开工作,脚步遍及安徽、贵州、云南、河南等地。2012年,崔灿灿去到北京,以活跃的姿态投身当代艺术策展工作, 维持高密度的工作输出至今。左靖说,理想的城乡关系是存在双向的流动。而在崔灿灿眼里,关心流动与变迁就是回应自身的处境。








去田野,
用艺术的感官重新发现乡镇

多次调研后,“去田野”第一期定在了湖州市南浔区的练市镇。练市位于水网交错的杭嘉湖平原上,从前繁华的运河交通、桑蚕贸易逐渐褪色,城市化进程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里的面貌。同时这里又展现着今日中国小镇的典型面貌,尚未被一个“XX 特色小镇”的标签遮蔽掉其自身的丰富性。是否有可能通过艺术,粘合起隐藏在练市各种生活场景中的文化碎片?这是陈然与团队着手项目时所提出的愿景。








做推石头的西西弗,
看见满天的星斗

2021年11月,艺术家张诺然结束了福州的驻地创作,四个月的生活在最后一周被打包进五个大纸箱,发往云南。这些年,诺然参与了不同城市的不同驻地项目。驻地中结下的友谊,其实很像战友,在一个特殊的场域和时空里,一群理想主义者一同生活,激荡,一同创造,再一同告别,返回人间,回到各自的轨道。但她心里构建了一个星图,每个人都是一粒星,与她遥远地守望。








与中国艺术驻留项目持续对话

CHINA RESIDENCIES(中国艺术交流)是一个由个人发起的非营利性平台,为国内外艺术家提供筛选后的中国艺术驻留项目信息。从2013年网站创建至今,CHINA RESIDENCIES连接着国内外艺术家和中国艺术驻留项目,也持续为艺术家团体和驻留组织提供资金帮助和专业建议。新冠疫情后,CHINA RESIDENCIES每一年仍在继续和国内的艺术机构共同发起在线艺术驻留项目,借由艺术建立起持续不断的对话。










有福利
留言聊聊你了解关注到的艺术驻地
我们将挑选3名读者
每人送出163期HOMELAND“地 ”一本


✨ 还有这些往期热文可以看!✨
(点击图片跳转)







END.






 图文版权所有,请勿擅用 
转载请通过本公号后台联系我们!


点击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