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嵩口的日常是怎样的?快去古镇迷路吧!

2016-01-29 驻嵩口小分队 homeland家园

摄影/邹训楷



平日除了捕鱼的小筏,大樟溪边最常见的就是浣洗衣裳的主妇


嵩口镇不算大,想要走透透却不太容易,巷陌交错,许多大宅都藏在深处,对于方向感不强的人来说,最适合的还是无目的瞎逛,慢慢走的路上总会遇到几位老人家,他们都十分乐于聊上几句,大多以“你从什么地方来?”“到这里干嘛?”作为开端,得知你来“卡溜”(福州话“玩耍”音),就会热情地告诉你最厉害的宅子往哪走,聊得再投机点去老厝里吃顿饭也不是没有可能。大樟溪边的散步总让人心旷神怡,而因为迷路而发现某条通往大樟溪的秘密小路,这样的惊喜是闲逛最大的动力。在镇上多住些时日,给我们更多惊喜的则是生活在这里的人。结束嵩口整个专题的采访,回到福州写稿的时日里,常常想起在那里的某些片段,或村里的某个角落,都是一些小镇的日常,但在这些日常里我们看到了过往的痕迹,又在当下找到了延续。


关于“嵩口慢慢走”专题详情可戳(我是杂志详细信息)!



这条延伸至大樟溪边的米粉街过去沿街都是旅店,最后一家旅店直到十几年前才结业



不少老厝里的厨房稍事改造,还是挺舒服的



天气好的午后,老厝前的大埕上经常聚着聊天的老人与妇女



镇上每家几乎都有一片菜园,种着当季的蔬菜



本地人家院子里不仅种菜,也爱伺弄点花草。月阙村林聿真爷爷祖厝绍艾居遭土匪焚毁,如今只存简单门厅,林聿真在附近起新厝,厝前空地被打理成漂亮的小花园。台湾“打开联合”团队的姑娘经常来找他聊天,他送点花苗给她们种,她们则回赠一本植物书给爷爷作为种植参考



嵩口改造进行的这一两年,很多本地人对老宅子也都开始重视了起来,2015年12月5日凌晨,溪口村一户人家正在给一栋百年古厝换梁,族里的人感叹,已经很少见到有人会给这样的老房子换梁了



早些年嵩口民间有过棋社,爱好下棋的人不在少数,走在街上,时不时会看到有老人围坐在店铺前投入地对弈



圩市上相熟的村民碰上,便会三五成群停下闲聊,本地人爱把圩市唤为“交流”



2011年嵩口三叉路口张元幹雕像落成,落成后雕像下由阶梯构成的小广场,成了小镇上老人家的活动空间,常有人坐着看电视攀谈,巨幅LED屏幕上不时播放着与古镇相关的新闻与旅游宣传短片



嵩口中心小学前身是由本地乡绅倡建的道南书院,学校大门以南是建于元朝年间的寿春寺,如今已废弃,小学生每天上学都会从前经过



嵩口田间常有几丛甘蔗立于菜园,周边村落也能见到大片的甘蔗地



古镇改造后翻修的老厝多起来,街边也常能看到售卖瓦片的卡车



村民收起经过日头曝晒的茶籽返回老厝



路上走着不时能看到厝里挂晾着各种乡土风味



巷弄里线面架十分常见,有些使用多年破损不堪,政府便找来本地工匠制作新的线面架供村民替换,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景观改造”



天气一好,到处都在晒线面,一般早上晾晒,下午便可以收回



嵩口与德化往来的古道经邹湖而过,如今这条沿溪的鹅卵石古道已弃用,村民出行更多走村中稻田里的水泥小路



镇政府往大埕宫走,一路都是老厝,每天都会遇见这位奶奶在厝门口坐着



芦洋石拱桥原为木桥,1980年重修,1981年落成。离桥不远就是卢家祖厝,本地神卢公即出于该家族,桥边修竹成林



和古渡口隔溪相望的山后村,村民早年往来都依靠渡船,2001年中山大桥通车,渡船渐渐退出日常。但山后村居民仍有人留有竹排,除了过河还常常撑着竹排顺大樟溪而下捕鱼。未来新高速路建成后,高速路口可将能设在下坂村附近,嵩口古镇的动线将完全改变,政府计划恢复长庆溪上的廊桥,让大家将车停在游客服务中心,过桥抵达山后村,再坐渡船横穿大樟溪到古码头上岸进入古镇,让在嵩口的游客再慢一点


回来后某小编念念不忘嵩口的食物和到哪里都可以步行的出行距离,嵩口就像是个朴素版的迷你城市,可能没有那么多娱乐选择,生活便利却不单调。在那里偶尔会想念蛋糕和KTV,却也被好山好水好食材迷得神魂颠倒。有空找个周末去散步吧~



以上内容选编自《HOMELAND家园》十周年特刊“嵩口慢慢走”,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微店购买。


图文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擅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