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22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吴进辉 中证鹏元评级 2022-11-18


"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在稳增长政策和接续政策实施下,三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就业压力缓和,通胀温和上涨。四季度经济有望继续改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制造业投资有韧性、地产投资短期内难言好转、出口面临下滑、消费改善受制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全球经济陷入滞涨阴云,我国三重压力仍存,疫情持续干扰,经济回暖仍有不确定性,预计2022年GDP增速范围为3.0%-3.6%,中枢在3.2%-3.4%,就业和物价目标基本能完成。


一、2022年三季度宏观经济: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经济企稳回升


(一)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三季度CPI温和上涨,核心CPI小幅下降,PPI持续回落;平均失业率降低,青年人就业形势仍严峻。


(二)央行意外降息,人民币汇率贬值扰动;财政政策重在落实。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4,39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少增2,070亿元。推动6,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全部落地实施,新设立2,000亿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汇率一度突破7.2。财政增量政策并不多,主要在落实专项债的实物工作量、减税和退税等相关工作,同时谋划5,000亿元的专项债结存限额。


(三)供给端:工业生产明显回升,服务业弱修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比二季度上升4.1个百分点,9月环比增速为0.84%,是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点。工业企业效益延续恢复态势,但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仍在下降,恢复基础不牢固。服务业正在缓慢修复,慢于工业生产。


(四)需求端:基建投资保持高增速、制造业投资有韧性、地产投资仍处底部徘徊,出口下滑,消费改善有限。受基数扰动和疫情的零星反弹影响,三季度消费市场整体还是呈现弱修复的局面,疫情的干扰仍是消费复苏的最大变量。7、8、9、10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为18.0%、7.1%、5.7%、-0.3%,外需转弱是在预期内的,主因海外高通胀下的强加息,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海外需求明显回落,叠加去年同期基数高,出口增速仍将承压。7、8、9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分别为11.5%、15.4%、16.3%,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为7.5%、10.6%、10.7%,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2.3%、-13.8%、-12.1%,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为-28.9%、-22.6%、-16.2%。


二、2022年四季度宏观经济展望: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继续改善,重在政策落实


(一)外部环境: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联储强加息后的溢出效应。一是地缘政治冲突短期内不会结束,持续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警惕逆全球化的溢出影响;二是欧美等国家加息周期还未结束,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位运行,全球金融环境收紧,经济增长面临衰退的可能。美国今年累计加息6次,加息幅度达到了375BP,通胀回落远不及预期;欧洲央行已累计加息200BP,但欧元区7、8、9、10月CPI同比增速是8.9%、9.1%、9.9%、10.7%,加息并未抑制通胀的上行。


(二)内部挑战:疫情持续干扰,三重压力犹在。一是疫情反弹,仍有不确定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大变量。奥密克戎BA.2变异至BA.5,再次变异至BF.7,疫情持续干扰,11月7日单日新增人数达到了7,000人。二是内外需均面临不足,信心和预期不足难以较快改善, 内需走弱表现在消费市场复苏动力不够,房地产投资处于近年来的低谷。出口下滑压力大,10月按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已转负。


(三)测算我国2022GDP增速范围为3.0%-3.6%,中枢在3.2%-3.4%,测算结果详细见正文表2。四季度经济恢复方式和结构上大概率与三季度相似,内需稍好于外需,固定资产投资支撑经济、出口有下滑压力、消费改善仍有限且具有不确定性。全年完成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人社部数据显示已完成91%),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5%以内(目前均值为5.6%),CPI控制在3%左右(目前均值为2.1%),预计就业和物价的目标基本能完成。从10月份最新指标和高频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有所回调,10月PMI由9月的扩张区间跌入收缩区间,出口增速转负,疫情感染人数有上升趋势,四季度经济复苏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四)稳增长政策:关键在落实,可博弈降准,用好5,000亿专项债结存限额。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的格局不变,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更加注重精准投放,警防月末和跨年前后资金面的波动,市场预期降准置换11月到期的万亿MLF或者是资金缺口较大的年底降准来置换MLF,5年期LPR利率仍有继续下调的可能。财政政策方面,关注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使用和落实,10月新增专项债已经发行4,279亿元;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多省份已经下达了2023年部分新增专项债额度,但是财政部还未正式向外公布提前批额度。注意,2023年提前批额度不能在2022年使用,只能在2023年使用。城投债融资监管仍以稳为主,公开发行债券违约风险极低,“控增量”和“化存量”常态化进行。地产因城施策继续,关注核心一线城市的放开,销售有望逐步反弹,行业风险仍未出清,短期内难言好转。


"

核心观点:在稳增长政策和接续政策实施下,三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就业压力缓和,通胀温和上涨。四季度经济有望继续改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制造业投资有韧性、地产投资短期内难言好转、出口面临下滑、消费改善受制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全球经济陷入滞涨阴云,我国三重压力仍存,疫情持续干扰,经济回暖仍有不确定性,预计2022年GDP增速范围为3.0%-3.6%,中枢在3.2%-3.4%,就业和物价目标基本能完成。


一、2022年三季度宏观经济: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经济企稳回升


(一)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通胀有所上行,整体就业压力缓和


前三季度,我国GDP总量为870,269亿元,同比增长3.0%,上半年同比增长2.5%。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超市场预期(Wind预期为3.6%),其中二季度、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0.4%、4.8%。从环比来看,三季度季调环比增长3.9%,为近两年来的最高点,比二季度上升6.3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三季度第一产业同比增速3.4%(二季度4.4%),第二产业同比增速5.2%(二季度0.9%),第三产业同比增速3.2%(二季度-0.4%),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9.3%、48.8%、41.9%,二、三产业恢复加快支撑经济增长。从月份来看,7月主要经济指标再度下滑,8月和9月生产和需求端逐步改善。总体来说,三季度以来经济顶住疫情、高温干旱、限电等压力,在稳增长政策和接续政策的推动下,效果显著,经济持续恢复,逐步好于二季度,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三季度CPI温和上涨,核心CPI小幅下降,PPI持续回落。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2.0%,其中三季度上涨2.6%,比二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项目中鲜菜、鲜果和猪肉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的水平。三季度核心CPI上涨0.7%,比二季度降低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PPI上涨5.9%,涨幅持续回落,三季度上涨2.5%,比二季度低4.3个百分点,主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PPI与CPI的剪刀差自8月开始转负,8、9月差值分别为-0.2%、-1.9%。


三季度平均失业率降低,青年人就业形势仍严峻。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4%,比二季度和一季度均值分别低0.4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7、8月失业率延续下降,但9月失业率逆季节性上升0.2个百分点至5.5%,主要受疫情干扰。分结构来看,16-24岁青年失业率在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19.9%,其后两个月虽有下降,但三季度整体均值18.8%,仍高于二季度18.6%和一季度15.5%的均值。25-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三季度均值为4.4%,均低于前两季度均值。



(二)央行意外降息,人民币汇率贬值扰动;财政政策重在落实


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宽松,总量、价格、结构上齐发力。一是信贷总量增长,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3,99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39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7,601亿元,同比少增2,070亿元。7、8、9月份社融增速分别为10.7%、10.5%、10.6%。推动6,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全部落地实施,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放宽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下调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央行降息,带动LPR利率下行,指导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8月15日,1 年期 MLF 和 7 天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下降 10 BP至2.75%和2.0%,1年期LPR降低5BP至3.65%,5年期LPR降低15BP至4.3%。多家国有大行自9月15日起再度降低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三是新设立2,000亿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制造业市场需求。四是保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三季度以来,受美联储和欧元区加息,美元持续走强,非美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一度突破7.2关口。央行主动应对,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加大市场预期引导等,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和合理稳定。






三季度财政增量政策并不多,鉴于新增专项债和留抵退税在上半年基本完成,主要在落实专项债的实物工作量、减税和退税等相关工作,同时谋划5,000亿元的专项债结存限额。三季度以来,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恢复,主因留抵退税结束和经济的持续修复。具体来看,7、8、9月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4.1%、5.6%、8.4%,收入的贡献项主要集中在非税收入,9月非税收入增长39.7%,较上月上行6.2个百分点,持续处于较高增速区间。财政支出小幅放缓,7、8、9月财政支出增速分别为9.9%、5.6%、5.4%,主要表现为防疫、社保、卫生的刚性支出增加,基建支出力度持续下降,9月基建三项合计支出(交通运输、城乡社区、农林水)增速为-10.3%,较前值继续回落2.9个百分点。财政对基建支出的减少,主要是政策性金融开发工具和政策性贷款的及时推出。三季度以来,政府性基金收支两端均放缓,且有持续扩大趋势。1-9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4.8%,9月单月同比增速为-19.2%,跌幅比8月扩大17.2个百分点,主要是土地市场降温,土地出让收入大幅降低,9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26.4%(前值-4.9%)。1-9月,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增长12.5%(前值为23.4%),9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速为-40.3%,跌幅较8月扩大31.5个百分点,目前专项债发行进度达到了97%,三季度发行接近尾声,与去年同期发行错位。



(三)供给端:工业生产明显回升,服务业弱修复


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比二季度上升4.1个百分点。其中,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是年内次新高,快于8月增速2.1个百分点,9月单月增速增长较快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二是稳增长政策推动,高温限电等制约因素减弱。9月工业增加值季调环比增速为0.84%,是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点。从制造业PMI 来看,7、8、9、10月PMI分别为49.0%、49.4%、50.1%、49.2%,9月PMI回升至扩张区间,10月再次回落至收缩区间。


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441.8亿元,累计同比下降2.3%,前值为-2.1%。根据测算,9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为-3.8%,较8月份降幅收窄5.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延续恢复态势,但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仍在下降,恢复基础不牢固。


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二季度增速为-0.4%。7、8、9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0.6%、1.8%、1.3%,9月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下滑,整体看服务业正在缓慢修复,慢于工业生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四)需求端:基建投资保持高增速、制造业投资有韧性、地产投资仍处底部徘徊,出口下滑,消费改善有限


从消费来看,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二、一季度分别为-4.6%、3.3%,消费市场回稳改善。分月份来看,7、8、9月份社零同比增速为2.7%、5.4%、2.5%,季调环比增速为0.11%、-0.05%、0.43%,9月的同比度数虽有所下降,但环比增速由负转正,达到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点。受基数扰动和疫情的零星反弹影响,三季度消费市场整体还是呈现弱修复的局面,疫情的干扰仍是消费复苏的最大变量。




从外贸来看,按美元计价,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0.1%,比二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0.9%,比二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整体进出口增速均有所下滑。分月份来看,7、8、9、10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为18.0%、7.1%、5.7%、-0.3%,逐月下滑,欧美等主要国别的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外需转弱是在预期内的,主因海外高通胀下的强加息,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海外需求明显回落,叠加去年同期基数高,出口增速仍将承压。


从投资来看,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比二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9月环比增长0.53%,环比增速逐月增加。1-9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8.6%,连续5个月回升;从单月同比增速看,7、8、9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分别为11.5%、15.4%、16.3%,维持高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回升的主要力量,主要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加码,6,000亿政策性金融开发工具和政策性开发贷款支持基建投资项目。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是经济改善的另一支撑因素。7、8、9月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分别为7.5%、10.6%、10.7%,维持一定韧性。1-9月,房地产投资下降8.0%,较1-8月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自2021年2月以来增速持续下降。从单月同比增速看,7、8、9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2.3%、-13.8%、-12.1%;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为-28.9%、-22.6%、-16.2%。三季度以来,地产因城施策向深水区迈入,保交楼专项借款等政策推动下,地产投资和销售降幅收窄但仍处于深度负增长,居民购房的信心和预期有待进一步修复。


二、2022年四季度宏观经济展望: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继续改善,重在政策落实


(一)外部环境: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联储强加息后的溢出效应


一是地缘政治冲突短期内不会结束。三季度以来,俄乌冲突再次升级,双方战事持续胶着。与此同时,欧洲能源匮乏问题进一步突出,欧元区虽然开启了加息进程,短期内能源的短缺问题难以解决,通胀高企,债务危机加大,经济陷入滞胀。另外一方面,欧美等国家不时向乌克兰提供援助,大国博弈仍在进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居高不下,持续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警惕逆全球化的溢出影响。






二是欧美等国家加息周期还未结束,全球金融环境收紧,经济增长面临衰退的可能。高通胀是目前欧美等国家面临的最重要问题。美国今年开启了最强加息周期,从今年3月至今已经累计加息6次,加息幅度达到了375BP,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高到了3.75%-4%,是近14年来新高。但通胀并未出现好转,美国7、8、9月CPI同比增速是8.5%、8.3%、8.2%,环比增速大有上行趋势,通胀回落速度慢,明显不及预期。今年以来,欧洲央行已累计加息200BP,但欧元区7、8、9、10月CPI同比增速是8.9%、9.1%、9.9%、10.7%,加息并未抑制通胀的上行。英国在年内更换3个首相后,目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9月日本核心CPI达到3.0%,远远超过了央行2%的目标水平,而美元兑日元汇率贬值一度突破151,日央行仍维持宽松政策。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位运行,融资和金融环境持续收紧,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这从美国10年期和2年期国债利差倒挂,意大利和德国10年期国债利差高居不下可以窥见,前者一般用来衡量美国陷入衰退的标志,后者一般用来衡量欧洲市场债务风险。据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2023年将放缓至2.7%,且存在25%的可能性会降到2%以下。IMF预计,美国2022年和2023年GDP增速分别为1.6%、1.0%;中国2022年和2023年GDP增速分别为3.2%、4.4%;欧元区2022年和2023年GDP增速分别为3.1%、0.5%;日本2022年和2023年GDP增速分别为1.7%、1.6%;俄罗斯2022年和2023年GDP增速分别为-3.4%、-2.3%;印度2022年和2023年GDP增速分别为6.8%、6.1%。


(二)内部挑战:疫情持续干扰,三重压力犹在


一是疫情反弹,仍有不确定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大变量。疫情在持续变异,防疫难度加大。今年上半年因奥密克戎BA.2的高传播性和隐蔽性,严重冲击了经济发展。随后奥密克戎BA.2变异到奥密克戎BA.5,随后再次变异到奥密克戎新变异株BF.7,目前奥密克戎BF.7是最主要的传染毒株,传播能力更强、速度更快、隐匿性更高,极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播。我国继续坚持“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措施,随着常态化核酸的全面开展,病毒的变异,政府收支难平衡,疫苗难以完全抵御病毒,新冠疫情的传播仍将持续,给出行、服务、交通等造成了较大影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大变量。进入到四季度,全国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明显增多,11月7日一度达到了7,000人以上。



二是内外需均面临不足,信心和预期不足难以较快改善。内需走弱一方面表现在消费市场复苏动力不够,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月增速为2.5%,较8月份下滑2.7个百分点,从环比增速来看,9月的消费增速还是处于季节性平均水平以下;另外一方面表现为房地产投资处于近年来的低谷,且投资增速未见好转。除此之外,核心CPI偏低、社融一波三折,M2持续走高,资金大量淤积在银行间市场等,均可以体现内需的不足。外需方面,欧美等主要国家强加息压制需求,我国出口增速在出口国家需求放缓和高基数下,面临加大回落压力,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增速连续下滑,10月按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已经转负。


疫情后,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预期持续转弱,信心不足,需要较长时间修复。这在房地产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今年以来,地产持续因城施策放开限购、限贷等、降低利率等,但地产销售和投资未有明显的好转,更多是止住下滑的趋势。预期的转弱和信心的不足短时间内难以见效,更多是依赖政策的推动,中长期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复苏、疫情等。




(三)测算我国2022GDP增速范围为3.0%-3.6%,中枢在3.2%-3.4%,四季度经济恢复方式和结构上大概率与三季度相似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小幅波动,个别月份受超预期因素冲击有所下滑,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和接续政策的推出与落地,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四季度经济有望继续改善。四季度经济恢复方式和结构上大概率与三季度相似,表现为一是疫情仍会零星波动与反弹,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最大变量;二是稳增长政策持续推动与落地,助企纾困,支持实体经济;三是通胀温和,仍不是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结构性就业压力犹存,全年完成就业目标难度不大;四是结构相当,内需稍好于外需,固定资产投资支撑经济、出口有下滑压力、消费改善仍有限且具有不确定性。随着5,000亿专项债结存限额的发行和政策性金融开发工具的落地,基建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首要抓手,将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速;一系列降成本政策推出、缓缴税费、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制造业投资仍具韧性;在因城施策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投资降幅继续收窄,但难有较大起色。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定的今年GDP增速目标是5.5%,鉴于今年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完成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已经不现实。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已经对此进行了定调: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从就业和物价角度看,全年完成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人社部数据显示已完成91%),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5%以内(目前均值为5.6%),CPI控制在3%左右(目前均值为2.1%),预计就业和物价的目标基本能完成。


测算我国今年全年GDP增速。从近三年数据来看,一到四季度的GDP总量份额占比依次为22.0%、24.5%、25.4%、28.1%,四季度份额占比最大。四季度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与三季度类似,以三季GDP增速3.9%为界,测算2022年我国GDP增速,具体结果如下表2。较差的情况下,2022年GDP增速也不低于3.0%;考虑到近年来GDP增速的情况,较为合适的GDP中枢在3.2%-3.4%之间;较理想情况下,四季度GDP增速在4.7%-5.0%之间,全年GDP增速也仅为3.5%,考虑到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均低于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而2021年四季度的两年均速为5.2%,故此认为2022年GDP增速不会超过3.6%。因而,在我们测算下,2022GDP增速范围为3.0%-3.6%,中枢在3.2%-3.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测算并不代表最终结果,实际测算方式不同,结果有出入。


IMF最新预测2022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为3.2%,高于均值,也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从10月份最新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有所回调,10月PMI由9月的扩张区间跌入收缩区间,出口增速转负,疫情感染人数单日达到7,000人且有上行趋势,四季度经济复苏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四)稳增长政策:关键在落实,可博弈降准,用好5,000亿专项债结存限额


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将保持一定连续性,有望小幅加码但大规模的出台增量政策概率较小,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需求,重点做好政策落实,确保取得成效。


货币政策方面:稳健偏宽松的格局不变,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更加注重精准投放,警防月末和跨年前后资金面的波动。社融预计保持震荡,信贷合理增长,宽信用逐步落地。总量上,降息降准仍有可能,尤其是市场预期降准置换11月到期的万亿MLF或者是年底降准置换MLF,关注汇率的贬值和扰动。结构上,落实2,000亿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继续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因城施策动用政策工具箱,5年期LPR利率仍有继续下调的可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财政政策方面:增量政策预计有限,重在落实,主要关注几个方面:一是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使用和落实,10月新增专项债已经发行4,279亿元;二是配合好相关部门,完成政策性金融开发工具的投入使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关注2023年新增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做好明年专项债提前发行工作。目前,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江西、福建等多省份已经下达了2023年部分新增专项债额度,但是财政部还未正式向外公布提前批额度。根据规定,提前批额度不能超过2.19万亿(今年是1.46万亿),即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65万亿)的60%以内,近几年来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在40%左右。注意,2023年提前批额度不能在2022年使用,只能在2023年使用。


城投债融资监管仍以稳为主,公开发行债券违约风险极低,“控增量”和“化存量”常态化进行。四季度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减少的趋势难改,发行规模维持稳定。城投债发行利率和信用利差已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各区域城投利差及净融资分化也较大,地区分化仍是主旋律,债务率低、再融资能力强、城投地位稳固,经济发达地区安全边际较高,警惕尾部区域平台融资环境的恶化和土地收入依赖高的区域。持续关注部分融资平台退出市场和城投拿地的情况。


地产有望逐步反弹,风险仍未出清,短期内难言好转。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房地产因城施策向深水区迈入,“一城一策”持续宽松,特别是三项中央层面“组合拳”推出后,力度较大,一定程度上推动四季度地产修复,但改善程度和高度难言大幅好转。整体维持地产销售改善,地产投资降幅逐步收窄,但仍难有起色,处于底部徘徊,行业仍是托而不举的格局。风险持续出清,稳字当头,重在保交楼,债券违约仍以展期为主,国企和民企融资分化,民营房企偿付压力较大,可关注中债全额担保增信债券,头部房企和央企地产安全边际高。


作者 I 吴进辉

部门 I 中证鹏元 研究发展部关注公众号向后台留言可获得更多报告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关注#中证鹏元评级#视频号

  

   2022-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业信用展望

   2022-2023年中国证券行业信用展望

   ●区域研究 | 广东省及广东城投面面观

  河北省及河北省城投面面观

  部分区域官宣城投退出政府融资平台有何影响?

  “财政126号文”严防财政空转,做实城投拿地资金

  区域研究 | 地产行情骤降后的江苏城投房地产业务隐忧

    收购存量商品房拉动成交数据提升,政府“去库存”在行动

    科创债发行盘点及中小型科创民企信用分析要点解析

   钢铁行业中长期需求进入峰值平台值,短期无需过度悲观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中证鹏元评级)为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中证鹏元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原创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通过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结论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报告中观点仅是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