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饶从满:提高教师和教师教育地位,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编者按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发。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于2018年2月5日联合举办座谈会,专题学习和研讨。在此次座谈会的基础上,由朱旭东教授主持,形成了本期"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笔谈。

饶从满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请输入标题     bcdef

原文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四期“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笔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培计划’实施的项目模式构建经验、问题及其对策实证研究"(15JJD880005)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一) 教师教育亟待振兴发展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中国的教师教育政策是在教师专业化理念的指引下,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目的,以重构教师教育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话(“体系重构阶段”),那么自2005年前后直至2017年初的中国教师教育政策重心开始转向了内涵建设,即一方面继续在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指引下着力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通过教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内涵建设阶段”)。综观过去20多年来的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可以发现,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尽管进入新世纪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主题日趋凸显,但提高质量的主题更根本。因为教师教育要发挥其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还需要以自身的质量提升为前提。低质量的教师教育不仅不能促进教育公平,而且还会使本已不均衡的基础教育发展雪上加霜。

毫无疑问,20多年来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基于以下几点我们也有理由对中国的教师教育质量表示担忧。

第一,师范类专业的生源质量总体不高。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选人比培养人更重要。可是我们的高校师范类专业的“选人”空间极其有限。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中国存在一种怪异的现象:人们一方面希望将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好的老师那里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当自己的孩子在高考中得了高分却又不想让他(她)就读师范专业。因此,师范专业的录取分数一直相对较低,除了部属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之外,地方师范院校的分数线基本都在中等水平以下。没有好的生源,我们对高校的教师培养质量就不能期待过高。

第二,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师教育体系重构给我国的教师教育带来了开放的体系,但也衍生了一些非预期的结果:一方面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并未也无意愿参与教师教育,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又在传统师范类院校尤其是高水平师范院校的综合化过程中逐渐弱化甚至边缘化。更令人担忧的是,大量的低层次职业技术院校参与了教师培养,其中以幼儿教师培养尤为突出。参差不齐的教师教育机构何以保障教师教育质量,令人堪忧。

第三,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需要处理好学科与教育、理论与实践这两对基本关系。按照专业教育的要求,学科与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应该是有机融合而非板块式组合的关系。然而,我国教师教育离专业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一,在教师教育开放化的进程中,教师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的部分职能,是由分布在校内外不同组织的人员分别实施的。伴随着教师教育举校办学体制的崩溃和教师教育的不断弱化甚至边缘化,相关实施者对于教师教育目标和理念在多大程度上能形成一定的共识,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保持必要的互动交流,是持保留态度的。在缺乏必要的共识和交流的情况下,教师教育在很多情况下顶多可以做到学科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板块式组合,而无法实现有机融合。其二,学科教法教师在学科与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理应发挥桥梁乃至融合剂的作用。但是,伴随教师教育的开放化,特别是师范院校的综合化,学科教法教师在高校内部逐渐边缘化,这也带来了学科教法教师队伍在量和质两方面的不足。数量上的不足主要体现为队伍的萎缩;质量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科教法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均有很大欠缺,而且对基础教育缺乏一定的体验甚至了解。学科教法教师队伍在质和量两方面的缺口自然制约了学科教法教师作用的发挥。

在生源质量不高、机构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对教师教育质量有非常乐观的期待。在教师教育整体质量不够高的情况下,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振兴教师教育,提升教师教育自身质量应该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最迫切课题。

(二) 提高教师和教师教育地位是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基础

要实现教师教育的振兴发展和质量提升,自然要弄清影响其振兴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第一,师范类专业生源质量持续不高,究其原因固然有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地位待遇不高。芬兰、韩国等国的学生在PISA测试中之所以取得很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重视教师地位的保障,所以教师教育专业也备受欢迎。重视教师的地位待遇保障不仅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助于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师范专业。因此,要提高师范专业的生源质量,固然可以采取提前批次录取等招生手段,但更根本的还是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

第二,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之所以不愿参与或投入教师教育,固然有认识高度不够的原因,但关键还是与教师教育的地位不高有关。在当前这个高度重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资源分配)的时代,教师教育似乎并不能给高校在学科评估、大学排名和资源获取中带来多大增益,因此自然就被“敬而远之”。因此,要确保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固然需要通过教师教育认证将不具资质的机构排除在教师教育体系之外,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提高教师教育地位上下功夫,需要在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给予教师教育机构在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倾斜,以稳定一批传统的高水平师范类院校着力于教师教育,并吸引一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

第三,要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迫切需要推进高校内部教师教育组织体制改革和学科教法教师队伍建设。应该说,教育部多年来一直通过各种政策文件要求高校推进这两方面的工作,但是成效并不明显。究其实质,还是因为教师教育没有成为高校的重要议事日程,说到底还是与教师教育的地位不高有关。

综上所述,影响中国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和教师教育的地位不高。教师和教师教育的地位不振,教师教育的振兴发展和质量提升无期。

根据政策意图,2017年堪称中国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元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在各种重要场合提起了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话题,并着手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规划设计和初步的措施。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发。该文件围绕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大力振兴教师教育等五个方面,对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从一系列政策来看,中国政府不仅对振兴发展教师教育具有清醒的自觉,而且抓住了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由此,我们隐约看到了中国教师教育振兴的曙光。但是,教师教育究竟是否能够得到振兴,关键还是要看所提出的这些政策措施是否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袁振国:双优先: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作

特稿

特稿 | 史静寰,王文:以学为本,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学术涵义与政策价值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笔谈

朱旭东:加快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改革

袁桂林: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和体制创新

赵明仁:新时代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内涵解读


投稿请登录本刊网上投稿系统:www.xb.ec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微信矩阵

 

华东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东师大学

自然科学版

华东师大学报

教育科学版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