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愿景认同、责任分担和协商共进——5C模型之合作素养(精华版)


5C模型之合作素养(精华版)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五:

合作素养



合作是促进个体发展、实现组织目标、维系社会运转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应对21世纪的变化与挑战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合作素养是学生个体能够在认同小组或团队目标及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承担分内职责,并本着互尊互助的原则,通过与团队其他成员间的平等协商,灵活地作出妥协、解决分歧或问题,实现共同目标,促进共同发展。该素养可具体化为愿景认同、责任分担、协商共进三个要素。


1. 愿景认同


愿景认同即个体或学生认同小组或团队的目标、使命以及核心价值取向,并使之内化为自己完成相关任务或活动的目标和信念。小组或团队的使命、核心价值取向和目标,三者有机融合,在经过小组或团队成员的集体讨论,得以确立并被成员认可后,便形成了共同愿景。只有当个体实现了对共同愿景的认同,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机和目标、信念时,才能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为团队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与该要素相关的行为表现举例:

(1)具有较强的组建或融入团队的动机;

(2)参与建立团队目标及价值观;

(3)学习并理解团队目标、使命及价值观;

(4)在共同愿景下积极思考个人定位和目标;

(5)监控并不断调适个人目标与团队愿景的一致性。


2. 责任分担


责任分担是指个体或学生在合作任务开展过程中,结合自身角色制定目标和计划,积极主动承担分内职责,并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以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完成小组或团队的任务或工作。只有小组或团队中的每个个体都按照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工作目标,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并通过过程监控以及任务协调等技能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才能有效推动小组或团队目标的最终实现。只有分工,没有承担,仅认同愿景,不身体力行,合作必将丧失其应有之义。


与该要素相关的行为表现举例:

(1)目标分解,角色定位;

(2)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3)遵守规则、尽职尽责;

(4)对行为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5)评估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3. 协商共进


协商共进即个体或学生运用沟通技能,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其他成员展开对话,并适时、灵活地作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有效推进小组或团队进程,实现共同目标,促进共同进步。在小组或团队活动中出现分歧、争议、退缩或放弃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成员间平等协商的过程就构成了有序合作的前提,而作出妥协的努力,以及促进共同进步的意愿和行为,则是实现高效合作的保障。


与该要素相关的行为表现举例:

(1)站在小组或团队的立场考虑问题;

(2)有效协调小组或团队内的资源与行动;

(3)合理表达个人观点或诉求;

(4)对出现的分歧与争议进行有效协商;

(5)必要时作出妥协或让步;

(6)监控、反馈成员角色与团队组织形式。


在合作素养的三要素中,愿景认同指向动机,责任分担侧重行为,协商共进既是手段也是结果。愿景认同是基础,责任分担是关键,协商共进是保障。三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合作素养的有机整体。


【讨论与建议】


基于问题解决情境的学科及跨学科课程是合作素养培育的重要依托。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我们既要在国家课程的层面加以要求,也要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置上予以倡导。既要鼓励学科教师设计基于真实问题解决情境的学科任务,也要鼓励学校通过课程整合、学科整合等方式设计跨学科主题任务活动,切实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合作素养的提升。


合作素养教学要系统设计、全方位推进。发展学生的合作素养,既要依托国家课程,也要依托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要构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同时,要从教学目标设定、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评价与反馈等教学环节全方位体现三要素的目标与技能要求。


合作素养的评价要注重过程,基于表现,主体多元。要采取表现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愿景认同”“责任分担”以及“协商共进”等素养要素上的表现进行过程性展示与评价,并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同时,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要发挥多个评价主体的作用。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合作素养的提升。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也必将是一个合作的时代。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开始,结合中国实际,深入推进合作素养的培育和研究,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素养。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全文







微信号 :守望新课程

账号:cnc2049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