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新课程

其他

6.18活动预告|人工智能如何支持混合式教育、学习和评价——创新混合式教育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

6月18日下午,第六届教博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将举办“创新混合式教育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本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将邀请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值得关注点的是,本次论坛还将发布“混合式教育、学习和评价指导框架(中文版)”。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应用于教育领域,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目的、形式和内容。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课程多样化与游戏化,以及学习经验的数据化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角色和学生的期望。在疫情之下,这种蜕变进程被加快,学习者特征和能力的多样性逐渐被纳入教育政策、课程和教学法的规划与实施中,同时也带来了教学、学习和评估等方面的新挑战。疫情及后疫情时期,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直接的、具有破坏性的影响,更具前瞻性地重新设想一个变革性的、充满希望和鼓舞人心的教育新常态。为了更好地汇集全球专家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该领域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和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开展了基于混合式教育、学习和评价(HELA)以及人工智能如何支持HELA的合作研究项目,并共同发起了“人工智能与混合式教育、学习和评价论坛”。本次论坛将采用线上会议的方式,会议实况将通过以下平台进行直播。活动安排主办单位简介国际教育局(IB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教育机构,设于瑞士日内瓦,教育领域内第一个政府间组织。国际教育局官网http://www.ibe.unesco.org/en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是以集聚社会公益力量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宗旨的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研究院秉持专业的学术立场,坚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青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6.18活动预告|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安全教育融入常规教学的实践探索

活动背景我国学生生命及安全教育近20年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的具体行动未能较大范围、相对深入地将生命教育课程融入学校的具体教学环节,一线学校还存在没有稳定的课时和师资、缺乏学生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缺乏过程和结果的科学评价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云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实现安全教育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的重要探索。该系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创设沉浸式体验,具有画面逼真精美、运行高效便捷、功能丰富实用、信息直观方便等优势,模拟真实的灾难场景;同时系统服务教师课堂教学和管理,可为教育管理者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提供数据资源包,实现个性化教学。本次论坛将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汇聚名家讲坛、话题研讨、实践指南、案例演示等多个环节,旨在为基础教育打开人工智能背景下安全教育发展的新视界。活动意义1.关于安全教育的文件解读论坛邀请专家对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国家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进行全面解读,明确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2.实践探索的经验分享论坛将以“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云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依托,系统全面介绍吉林省在中小学校关于生命与安全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并结合新兴发展的人工智能、5G+互联网技术,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安全教育新视角。活动亮点1.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6.18活动预告|广东珠海专场——第六届教博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区域教育创新成果展播

01活动亮点本期教育创新成果展播——广东珠海专场,由珠海市教育研究院推荐支持。珠海在珠三角地区有重要的区位优势,近年迎来了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本次展播的4项成果代表着珠海在粤港澳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与特色,显示了珠海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各项成果历经数年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区域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珠海教育与港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合作交流,讲出了新时期下教育改革发展的“珠海故事”。02日程安排时间2022年6月18日(周六)10:00-10:50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地点:在线观看扫码进入小鹅通直播间03与会嘉宾04会议议程05成果概述1粤港澳文化融合背景下课程建设的研究本成果来自珠海市香洲区教育局,该研究确立了“以国家认同课程为基础和前提,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拓展和提升”的区域特色课程目标,先后构建了乡土文化课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两文三语课程、STEAM课程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开发和构建粤港澳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区域特色课程,引导辖区学校与香港、澳门交流双向互动,目前已经有二十余项具体课程在实践中运用,提升了粤港澳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2实践STEM三级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本成果来自珠海市第一中学,团队针对当前普通高中STEM教育不够系统、缺乏特色、缺乏广度和深度等问题,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进行了15年的探索,形成三级教育体系,分别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科普活动和STEM必修课程为基础的普及课程;以个性化发展为方向的校本STEM综合实践提高课程;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水平的特色科技活动的创新课程。学校校连续15年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入选“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领航学校。3MORS证书本土化培养跨境旅游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本成果来自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学校与澳门旅游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形成以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即MORS证书本土化为着力点的跨境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新范式。经过十多年实践,引入MORS证书,将其下设的12个工种的考核标准本土化;教师考取MORS考官证,联合澳门考官、专业教师合作开发对接两地职业资格标准的教材、课程,对两地企业员工、学生开展考核;与珠澳企业开展“群项目”实践,提高育人及办学质量。学校先后培养及输送3200余名毕业生在澳门就业。4耕读不辍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6.18活动预告|浙江专场——第六届教博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省级教育创新成果展播

01活动亮点教育评价改革的落地,关键在基层。浙江教研系统立足学科,以教育质量监测为载体,以制度和技术为牵引,省市县校四级联动,开展了区域、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个主体的评价实践改革,在健全五育评价内容,建立分项评价标准、建设生态智慧平台、研制表现评价技术、设计一体化评价制度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和进展。本届教博会浙江参展成果中,有10项优秀成果聚焦评价主题,备展亮相。本期省级教育创新成果展播(浙江专场)将分享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和安吉县的四项成果,希望能展示出浙江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技术导向和制度设计的成效。02日程安排时间2022年6月18日(周六)9:00-9:50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地点:在线观看扫码进入小鹅通直播间03与会嘉宾04会议议程05成果概述成果一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上城实践本成果来自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杭州市上城区是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区。区教育学院推动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改变了评价的设计、内容、工具、方式和载体,建构了五育并举的评价体系。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维度研制配套的《评价参考标准》,通过“一单·一袋·多维评述”的操作,实现评价结果的多样态呈现,指导师生和家长精准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实现评价内容从知识分项走向能力分项,评价工具从平面单一走向立体多元,评价规划从区域设计走向校本实施,评价方式从传统一致走向适切开放,评价载体从书面报告走向双线多样。2021年,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以《破立并举,以评价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在全国局长论坛上推广了该成果。同年,该成果在浙江省小学评价改革研讨会上做交流、展示。成果二区域教育生态智慧评价的实践与探索本成果来自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杭州市西湖区深入探索与实践区域教育智慧评价,构建生态评价“智治”系统,该系统包括学校发展模型、教育智慧治理平台、教师数据素养发展课程三部分,双规并行推进教育智慧评价平台和教师数据素养课程开发,运用高水平教育技术以及教师数据素养支持相关方更好地解读数据和运用数据,最终实现区域从管理走向治理,学校从全面优质走向追求卓越,教师教学由经验判断走向循证诊断,学生从“唯分数”走向全面发展。该系统关注“学校生态评价”“五项管理”“学科关键能力”三大维度,共计形成中小学“一校一报告”270余册。既有对学校的全面性诊断评估,也有针对双减工作推进中的问题诊断。实践中,“循证治理”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自主诊断改进的意识和评价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关注“起点”到“结果”之间的“进步指数”成为共识。成果三面向表现性评价的"iPRT"模型的区域研究与实践本成果来自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是研发iPRT模型应用于表现性评价改革的区域试验。研发该模型主要是为了解决区域教师在开展表现性评价过程中目标不清、过程无凭、结果不明的测评难题。模型主要通过定性、定规、定量和定型四个环节,使得素养目标指标化、项目任务规范化、评价量规分析化和数字技术工具化,从而提高评价的信效度并使之能大规模地应用于常态化的教育教学之中。基于iPRT模型的区域表现性评价改革,在市内50多所学校进行了深入的实践。这不仅促成了教师的日常应用、让素养目标可视可测可教、实现了素养意义下教学评的一致性,更是展现了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走向“素养立意”的新时代评价追求。成果四县域小学综合评价改革——破解“唯分数”评价的系统解决方案本成果来自安吉县教育局。成果以“生本取向、生态发展”为取向,以推行“等级制”评价为主线,以实施“学科分项等级”评价为突破口,推进了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构建起“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学校发展性评价机制”一体化评价体系,打造了良好的县域教育生态,彻底铲除“唯分数”评价小学生的土壤,切实减轻了学生、教师、学校过重的学业压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3月18日,成果在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全国典型案例进行了展示。2021年9月26日—27日,浙江省教育厅在安吉县举办2021年小学评价改革研讨会,将安吉经验作为“县域版”经验向全省推广。06活动背景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面向全国各省市教育系统征集教育创新成果,经各省级教育部门的组织推荐及组委会的评审遴选,参展成果达600余项,涵盖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教育、教育评价综合改革、课程教学改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成果。为了做好各省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的传播推介工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各省级教育部门积极合作,于2021年11月20日起,依托网络平台陆续于每月中下旬推出“教育创新成果展播”,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7期卫星会共40多个主题活动,其中来自11个省市区的优秀成果进行了专场展播。小编提示:6月18日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不仅有省级教育创新成果展播(浙江专场),还有区域教育创新成果展播(珠海专场)、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安全教育融入常规教学的实践探索活动、创新混合式教育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敬请期待!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干货分享|张卓玉:项目学习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

2021年4月16-17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筹备发布及系列研讨会盛大召开。众多教育界大咖齐聚于此,他们的报告和演讲岂能错过?想您所想的小编将大咖们满满的“干货”分享在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平台(中国教育创新、守望新课程),欢迎您的持续关注!如何理解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和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文章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卓玉从信念和追求方面重新定义了育人标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一起来看!作者简介:张卓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考命题改革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如何理解项目学习?项目学习的内涵是学科常态化的教学模式,是育人标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四维一体的系统变革。项目学习是从学习方式切入,但切入上层的是育人标准、教学内容,下推的是评价方式。四维一体必须同时推进才能实现我们期待的、我们要做的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实际上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结构,这种结构的核心要素互为支撑,互为因果。只有把这个结构建立起来,才能实现有生命力的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有核心素养就必然有项目学习。我国国家文件、课程标准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导向。今天强调的项目式学习是广义的项目学习,我们的信念追求和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正在做的工作相同或相近,比如大单元教学、STEAM教育、深度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主题学习、研究性学习、跨学科学习、理解力课程、建模式教学等,大家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下面我从信念和追求讲四个层面的问题。重新定义育人标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次跨时代的变革,是全世界的趋势。我通俗地概括为,从让学生有什么到学生能什么的变革,最后落到能干什么,通过能干什么检验学生有什么。“能”的内涵是:在做事中形成的做过事、想做事、能做事的素养。只有做过事了,才能想做事、能做事,这就是素养。一个人如果没有想的状态,谈不上素养,必须是想过、做过、最后能做才是素养。这种变革把育人要求落实: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仅是有什么,更多是一种心智态度、精神面貌。核心素养的重要特点是整体性。整体性表现在:学习对象的整体性,即真实问题、真实任务、真实境况;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即知识、能力、价值观的融通和应用;学习过程的整体性,即融合三维,完整地做完整的事;学习结果的整体性,即学习产品与成果,进步与发展。我个人认为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最好载体和路径是项目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就要让学生做完整的事,完整地做事,概括起来是做一件有始有终的事,也就是让学生做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有教育意义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事。项目学习就是要学生在做事中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的融通与获得,通过做事来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从先学后用到做中学、用中学,是学习的一次深刻变革。过去学生是先在课堂上通过听老师的讲解学习知识,学了以后去用,现在我们的观点是做中学、用中学。重新定义学习性质学习首先是生命需求,是成长需求,做项目是满足学生的生命需求和成长需求。应试是手段,“为将来”是成长的自然结果,不是此时此刻把当下放下,而先去考虑未来。越是对当下成长负责,就越是对未来成功负责;反过来讲,牺牲未来成功的最好办法就是无视当下成长,现在我们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立足于未来牺牲当下。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是想着将来如何,而忘记了此时此刻的学生状态如何。项目式学习就是把学生当成人,让学生对当下负责,对此时此刻负责,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追求。真正的学习是让学习者能体会到学习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想的是中考高考,想的是将来,那不是学习,而是训练。我们追求的项目式学习就是要让学习者在此时此刻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价值。项目式学习是把学习当作目的的,这个目的怎么体现呢?就是用项目去撬动学生的探究欲、挑战欲、成就欲。用项目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就感、尊严感。这两点非常重要,一个项目如果达不到这两个标准,那么项目就是失败的。如果单纯为了学习考试,我们认为这个项目是功利性的,还不是真正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项目。项目最终的目的是彰显学习的性质,学习自身就是目的。好的成绩源自动力为本、压力为辅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学习本末倒置,是压力为主、动力为辅,这样的学习事倍功半。好的学习中压力应该是辅助性的,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重新定义学生在项目学习观念中,学生像成人一样,有尊严追求、成就需求、幸福需求,这三个需求是人必要的需求。第二个意识是我们对学生的理解,学生像成人一样有两种潜能,一个是愿望,一个是有能力。他能解决真实问题,做出真实贡献。“贡献”这个词非常重要,什么叫贡献?就是做有益于他人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个能力。而不是“我”作为学生的时候只有获取,父母伺候、社会服务。什么时候奉献社会呢?等“我”大学毕业再说吧。这是极其落后的一种思想。如果教学得当,项目得当,任何学生在做项目时很快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个人,他有一种尊严感,他已经为解决真实问题、为他人、为社会多多少少做了他能做的一点点事了,这一点点对他来讲是无限的光荣,他的学习不再需要动员。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对他人有用,对社会有用,这是人的本性。我们在尊重和撬动学生本性的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通常认为孩子现在什么也不要做,只要乖乖学习,将来再怎么样。但是孩子到底是一个人,他不可能暂时按捺住他的本性,将来才去满足。学生不是成人的预备役,学生的生活有着独立的价值。这个观点非常重要。我们完全不能把学生生活当作成人的准备,这是非常不人道的思想。写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想,如果学生是以成人为目的,成人之后才为社会做贡献,大学毕业后才真正感觉到人的价值。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坚决不能把学生认为是为将来的准备。基于这样的理解,项目学习的解决方案是:1.减少虚拟,增加真实,让学生直面成长需求,社会需要。2.用做事的方式给学生解决问题、贡献社会、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机会。3.还要实现这四个一体化:输入和输出一体化、学习与应用一体化、获取与贡献一体化、权利与责任一体化。学生有做学生、家长社会保障他的权利,同时也有关注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重新定义学校在项目学习观念中,学校是学生的社会,我们需要拆掉横亘在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观念之墙,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生活课堂。社会是学校的课堂。项目学习认为,凡有知识与能力发生的地方,就可能有学习发生,就可能是项目,就可能是课堂。项目学习语境下老师的新任务包括:1.发现课程内容与真实问题、真实需求之间的关联,基于课程标准找真实问题真实需求。2.对问题、需求进行打磨提炼,转化为学习项目。3.组织、引导学生实施项目。4.评价、点拨、指导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本文系根据张卓玉主任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筹备发布及系列研讨会中“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研讨会”上的演讲整理,未经本人授权,不可转载。】点击阅读原文可观看完整视频回放(张卓玉主任演讲内容从3:00:00
2021年4月25日
其他

聚焦两会 | 必看!这些与教师、孩子和学校息息相关的“硬核”提案

崔建梅认为,教龄津贴应随着其他津贴、补贴的增长而增长。1986年教龄津贴占当时教师工资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参考这一比例,她建议教龄津贴调整为:教龄满一年为十元,以后逐年计算,上不封顶。
2020年5月28日
其他

洋葱学院:打造学生主动爱学的“好课”|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

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洋葱学院打造学生主动爱学的“好课”洋葱学院(原洋葱数学)成立于2013年底,是一家创新型教育科技企业。本着教育普惠的初心,洋葱学院长期致力于以科技助力中小学教育教学,降低优质教育成本,推动大规模个性化学习,让优质教育跨地区普及于每个中国家庭。洋葱学院定位于打造学生主动爱学的“好课”。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每节课平均5-8分钟,将抽象晦涩的概念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特效变得直观、易懂。每节课程开始时,援引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概念。除了概念课,平台中丰富的解题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建立解题思维。
2020年3月11日
其他

智能网络画板: 为教学插上技术的翅膀|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

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成果宣传短片)智能网络画板为教学插上技术的翅膀成都景中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80多岁的张景中院士是一位数学家,更是一位教师,他“要做深入数学学科的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为此他带领三代研发团队持续奋斗了20多年。1995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第一款中小学数学软件《数学实验室》诞生,填补了国内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空白。2002年,他带领团队推出《Z+Z超级画板》软件,集成了数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2015年,他再次带领年轻团队,启动新一代动态数学产品——网络画板的研发。现在,网络画板已经发展成熟,软件简单易用,资源丰富。能适应各种教学环境,应用于各个教学环节,支持开放共享的数学实验室使用,是一个多功能的教学资源平台。(张景中院士介绍成果)汇聚优质教学资源。网络画板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汇聚优质资源,实现从一线课堂来,回到一线课堂去,可保障课件的可用性、持续性、时效性。网络画板有完整的版权保护方案,是一个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改变了教育资源生成、传播、分享的模式。平台现已有课件资源18万余个,其中共享资源有15万余个、并在持续增加,老师们直接搜索就能找到大量的相关教学资源。适应多样化的教学环境。网络画板作为一种移动互联网+动态数学的工具。它基于云计算、大数据、HTML5等各项最新技术,跨平台、支持多终端,包括windows、mac、安卓、IOS、linux,学校教学涉及的所有终端设备,如平板、手机、一体机、电子白板等都能正常使用网络画板课件。作品可以秒传到各种社交平台上,如钉钉、微信、微博、QQ等,可实现优质内容的快速传播,快速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包括教师互动演示、师生课堂互动、学生实验探究等模式,还支持导学案、翻转课堂、微课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等创新应用模式。可与其它常用软件对接。网络画板支持灵活的使用方式:可以单个资源播放;也可以多个资源适应电子白板演示;可以无缝嵌入PPT、Word、金山专业版文字处理系统;也支持离线使用,即便在网络不稳定或没有互联网的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课件。开放的平台。网络画板作为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以及数学学科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教学环境,目前已经与四川、广东、福建、陕西、广西、吉林、内蒙古等资源平台融合;网络画板嵌入到主流教育信息化产品,为希沃、科大讯飞、北师大出版社等平台提供服务。网络画板还与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湖南教育出版社、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等合作,共同生产优质内容,惠及更多师生。积极参与科技扶贫、教育扶贫项目,点亮贫困地区孩子的数学学习之路。网络画板还嵌入到主流教育信息化产品,惠及更多师生。往期精选
2020年3月9日
其他

云桥学院:促进职前职后教师专业互助成长的新生态|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

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云桥学院促进职前职后教师专业互助成长的新生态
2020年3月8日
其他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基于特殊需求学生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

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成果宣传短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基于特殊需求学生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发人:梁
2020年3月6日
其他

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5C模型之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精华版)

5C模型之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精华版)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21世纪人才素养5C模型中贯通审辨思维、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和合作素养的核心要素,承担价值枢纽的功能。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文化理解与传承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继承与扬弃、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与行为。就我国而言,一个具有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个体,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能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看待和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具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点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等。该素养又可进一步具体化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三个要素。(一)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指对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及其相互影响的体验、认知和反思。这种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说。从文化自身的形态结构来说,不仅要理解文化的具体内容和表现,诸如文学艺术、典章制度、工艺技能、产品文物等;还应该理解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比如审美取向、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从文化的区域类型而言,不仅包括对本土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的体验、认知和反思,也包含对域外文化的理解,也就是所谓“跨文化理解”。对一种文化的理解包括体验、认知和反思三个方面:体验,包括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身文化的体认过程,也包括个体在接触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或文化环境时,对该文化最浅显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认知,包括知识性学习和分析性认知。知识性学习是指通过学习,对特定文化现象和文化知识的理解;分析性认知是指对文化现象和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含义做出分析和解释。反思,即批判性反思,指对特定文化现象或价值传统进行批判性的反省和思考,并形成新的判断。这是高度自觉的文化理解。与文化理解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充分的感受与认知;(2)选择家乡某个特定的文化现象开展专题研究,了解其渊源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3)选择我国某个特定的文化现象开展专题研究,了解其发展脉络及背后突显的人文精神;(4)选择域外某个特定的文化现象开展专题研究,了解其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5)具有尊重多元差异的立场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对社会上常见的文化现象和相关观点做出评价与反思。(二)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指一个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对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审美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行为或风俗习惯等的认可和接纳。文化认同从根本上要回答“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的问题,它是社会共同体成员身份识别和认同的基础,也是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根本。文化认同既包括情感上自发的文化认可,也包括在高度理解和反思基础上理性自觉的文化接纳。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对自身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认可,是让个体建立自我认知、融入社会生活、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基础,是凝聚这个共同体成员的精神纽带,也是其延续发展的精神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是一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文化认同包括鉴别、接纳和自信三个方面:鉴别,指人们在接触不同文化观念,受到新的文化冲击,或所持文化理念与现实环境发生矛盾时,对不同文化观念的是非和适用性进行比较和判断。鉴别是一种理性思考,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判断和取舍。接纳,是指对文化观念及生活方式等的接受。接纳可以是自发的无意识的接受,也可以是理性思考和权衡后的选择。接纳并不必然带来自信。自信,是人们在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所属群体的文化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和情感认同。文化自信着眼于对文化功能作用的肯定和信心,具有情感偏向性。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之中包含着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价值自信)。与文化认同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1)接纳所在社群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风俗习惯;(2)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3)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具有坚定信念和情感认同。(三)文化践行文化践行,指一个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对于其所选择和认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原则等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加以实践、传承和改造、创新。这是从文化理解、文化认同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层面的过程。文化践行本质上是一个立徳树人的教育过程,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的结果。每个个体如果都能积极践行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便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群体齐心协力、共筑精神家园,对于国家治理、社会和谐发展有突出价值。文化践行包括实践、继承与传播、创新三个方面。实践,分为自发实践和自觉实践。自发实践是指未经思考的、或在外界影响下习焉不察、日用而不知的实操行为;自觉实践是指在理性自觉和思考基础上进行的文化实践,强调实践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自觉的文化实践建立在文化认同之上。继承与传播,是指对体现一定价值原则和思维方式的文化产品、技艺方法和思想观念加以继承和传播,使之传递和扩散到更大范围,促成进一步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创新,是指在文化实践和传承过程中,对已有的文化产品、工艺技能或方法以及价值理念加以创造性地改造、更新和诠释,以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的新需要。文化创新从内容上看包括物化产品的更新、技能方法的改造和思想价值观的创造性诠释等。与文化践行要素有关的行为表现举例:(1)自觉遵循并积极宣传所在社群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风俗习惯;(2)能自觉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3)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案例,并体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4)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性学习并掌握某种文化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能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得体介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综上所述,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构成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三个重要方面。某种意义上讲,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没有对某一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所蕴含价值观的基本理解,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认同和热爱,也不可能真正地付诸实践。文化理解与传承应当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理解、吸收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积极因素,促进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讨论与建议】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作为凝聚社会共同体成员的精神纽带,具有价值突出、内涵广泛、培养复杂等特点,特别需要系统规划、层层推进。为了促进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培养,建议:系统设计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在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中的落实与体现;在学科课程中全面融入并强化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在丰富的情境中开展促进学生多维素养综合提升的活动;加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中的理性要素,提升文化自觉意识。距离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教育的全面深化,仍有很多问题亟待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来解决。例如,进一步具体化、细化该素养的内涵和行为表现,研究素养发展进阶,系统设计不同学段的素养框架,从终身学习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系统梳理支撑素养培养的内容载体,系统设计素养在各学科课程、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以及课内外和校内外不同场域中的落实方式;开展学习者达成素养目标的心理机制和学习路径研究,提炼并在教学中外显促进素养培养的指导策略,超越文化教育活动的形式、从素养提升的角度优化文化教育活动内涵;积极探索素养评价的方式,尤其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这类侧重于价值观层面或行为层面的素养,是测评中的难题。通过这些难题的攻克,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打造支持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的系统化教育解决方案,方能真正实现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的落地。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微信号
2020年3月3日
其他

愿景认同、责任分担和协商共进——5C模型之合作素养(精华版)

5C模型之合作素养(精华版)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五:合作素养合作是促进个体发展、实现组织目标、维系社会运转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应对21世纪的变化与挑战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合作素养是学生个体能够在认同小组或团队目标及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承担分内职责,并本着互尊互助的原则,通过与团队其他成员间的平等协商,灵活地作出妥协、解决分歧或问题,实现共同目标,促进共同发展。该素养可具体化为愿景认同、责任分担、协商共进三个要素。1.
2020年3月3日
其他

同理心、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5C模型之沟通素养(精华版)

5C模型之沟通素养(精华版)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
2020年3月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5C模型之创新素养(精华版)

5C模型之创新素养(精华版)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三:创新素养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人才发展的关键特征,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素养刻不容缓。一个具有创新素养的个体,能够利用相关信息、资源等,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方案、产品等成果。该素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要素。1.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指个体具有好奇心、开放心态、勇于挑战和冒险、独立自信等特质,即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创新人格对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驱动和调控作用。创新人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常可以预测一个人在相关领域所能取得的创造性成就。与创新人格相关的重要行为表现举例如下:(1)好奇: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事物运行机制有浓厚的认识兴趣;(2)开放:具有开放心态,愿意接纳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视野;(3)冒险:敢于冒险,能容忍不确定性;(4)挑战:勇于挑战,坚持不懈,面对批评、挫折有韧性;(5)独立: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6)自信:对自身的创造性有信心,进取心强;(7)内驱:在活动中受内在动机的驱动。2.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的最高级认知活动,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求异性、综合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重组思维高度结合的结果。高品质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特点。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心智基础和能力基础,它可以不断地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开辟实践活动的新领域。与创新思维相关的重要行为表现举例如下:(1)发散思维是指能够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2)辐合思维是指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将多种思路和各种信息梳理聚焦,进行系统分析与推理,以求得有效的解决方案;(3)重组思维是指能根据需要,把已有的几种事物(或者其部分)进行重新整合,生成新的、具有更优功能效果的新事物。3.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指个体参与并投入旨在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成果的实践活动。创新实践包含澄清目标或表征问题、搜集信息或资源、付诸实践(创意产生或问题解决)等环节。众多研究表明,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工作场景中的成年人,对创新实践的投入程度越高,最后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水平就越高。有关团队层面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一个团队整体的创新实践投入程度会显著提升这个团队的创造力水平。与创新实践相关的重要行为表现举例如下:(1)从多个角度对目标进行澄清和分解,或者对问题进行识别和表征;(2)围绕目标或问题,能搜集不同来源的信息或资源;(3)付诸行动,通过引入新的思路和方法,或者对已有解决方案进行重组,以产生创意或解决问题。(4)选择特定主题,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形成方案、作品等各种形式的成果。综上所述,创新素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创新人格侧重于情意因素;创新思维侧重于内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创新实践侧重于外显的行为投入。创新素养需要这三个要素的协同作用,是创新人格、思维特质和实践行为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讨论与建议】创新素养的培养在我国一直广受重视,本研究试图梳理一个可供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使用的框架,据此提出如下建议:精心设计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实践过程,是创新素养落地的重要抓手;营造创造性环境,培育学生的创新人格,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基于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创新思维;强调创新素养的过程导向,创设有利于创新素养的表达输出的任务情境;兼顾创新素养培养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改革评价方式,建立有利于创新素养培养的长效机制。当然,鉴于创新机制的复杂性,为了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论是在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微信号
2020年3月3日
其他

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和反思评估——5C模型之审辨思维(精华版)

5C模型之审辨思维(精华版)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二:审辨思维随着经济竞争加剧和全球化发展,审辨思维已成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不同层次教育的重要任务。审辨思维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一个具有审辨思维的个体,面对不同情境,不但能够不懈质疑,理性分析,不断反思,得出合理结论或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而且能慎重考虑他人观点且尊重他人挑战自己观点的权利。具体讲,审辨思维包括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和反思评估四个要素。1.
2020年3月3日
其他

关于核心素养5C模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精华收藏版”导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P21)开展合作,在P21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4C模型(审辨思维、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的基础上,新增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构成5C模型,即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Cultural
2020年3月3日
其他

愿景认同、责任分担与协商共进——解析5C模型之合作素养

愿景认同“愿景”一词源于企业管理学领域。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愿景是对一个国家、组织或团队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发展图景的想象和描述。而领导力研究学者威勒(Jr.
2020年3月2日
其他

同理心、深度理解与有效表达——解析5C模型之沟通素养

competence)(又译为“交际能力”)一词自从被海姆斯首次提出后,1980年加拿大学者卡纳尔(Canale)与斯温(Swain)又将其归纳出为四个组成部分:即语法能力(grammatical
2020年3月2日
其他

同理心、深度理解与有效表达——解析5C模型之沟通素养

competence)(又译为“交际能力”)一词自从被海姆斯首次提出后,1980年加拿大学者卡纳尔(Canale)与斯温(Swain)又将其归纳出为四个组成部分:即语法能力(grammatical
2020年2月28日
其他

审辨思维:21世纪公民必需的思维能力

发展审辨思维是各层次教育的重要任务发展审辨思维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不同层次教育的重要任务。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提出的21世纪技能框架就已经涵盖了审辨思维,并把审辨思维作为一种学习和创新技能(The
2020年2月26日
其他

创新素养:21世纪人才发展的关键特征

al,2005)。2016年,IBM商业价值研究所资助的一项研究对全球19个不同行业的5000多名CEO进行了采访,在他们的调查中发现,财务最成功的公司的CEO都树立了鼓励员工创新的文化(World
2020年2月26日
其他

文化理解与传承:核心素养5C模型的价值枢纽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European
2020年2月22日
其他

聚焦核心素养 赋能教育创新——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之二)

“停课不停学”通知发出后,无数平台纷纷免费开放资源。可惜的是,绝大多数资源都指向应试。正如陈霜叶教授指出的,这次疫情的“在家学习”就像一个照妖镜,照不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反而照出的还是备考和知识点学习。凶猛的疫情,为全社会按下了“暂停键”。也给大家反思的机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十几年来,21世纪核心素养引起全球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5C指的是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辨式思维、创新、沟通、合作。五大要素之间既各有侧重,又互相紧密关联,其中文化理解与传承为核心。该模型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为全球核心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份“中国方案”。2020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刊发了研究院组织的七篇“核心素养5C模型”文章,包括:21世纪学习联盟(P21)前首席执行官大卫·罗斯(David
2020年2月20日
其他

21世纪核心素养:从“4C”到“5C”

Ross的文章《致辞:从“4C”到“5C”——祝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发布》,重点向读者介绍
2020年2月19日
其他

全球流行的6种创新教学法,如何引领未来教育走向?

体验学习不仅是一个发现过程,其目的也不仅是复制科学发现过程。因此,教师注重搭建脚手架(Scaffolding)为学生提供支持非常重要,如提供专家指导,组织复杂的任务,并降低认知要求等。
2019年6月3日
其他

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我们安排一下!

综合二馆分设了智造技术展区、互联网+教育展区、自主申报项目展区,展出来自教育界、企业界、公益界和个人的320项教育创新成果。一批知名教育公益机构、企业将亮相教博会。
2018年10月26日
其他

教育部为明年高考划重点了!18届考生和家长速来围观

高考,是一次改变大多数考生命运的考试,承载着数万家庭的梦想与希望。在这里,百年英才小编想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一定要及时了解高考局势的变化。毕竟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2017年11月14日
其他

SERVE奖成果系统报道之一| 云桥学院:农村教师与高校师范生专业互助成长平台

对此,孙众颇受鼓舞:“现在网络、智能手机在农村已经很普及,老师们缺的就是一些技术工具,我希望农村地区不要因为经济落后拒绝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可以帮助农村教育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
2017年9月14日
其他

|国际动态|美国教师如何讲授“9•11事件”

答:我使用阅读和视频剪辑相结合的方式。我使用了纪录片“走进9·11”的一部分向学生展示当天发生的事情,我也用关于基地组织的信仰的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深层次的问题。
2017年9月14日
其他

台湾高中课纲文言文比例下降 “文白之争”的深层焦虑

领纲也建议白话文选取材台湾文学,以台湾新文学作家(含原住民族)为主,因此蔡晓枫认为文白比例跟重不重视台湾文学,不能混为一谈。因为“文言文”和“白话文”都可以有台湾跟中国经典。
2017年9月13日
其他

人民日报力荐:新语文教材中135首必背古诗文!建议教师收藏

伴随着9月的到来,孩子们又迎来了开学季,新入学的中小学生都将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老师们准备好了吗?
2017年9月6日
其他

给孩子提供机会发挥潜能 创客教育实现奇思妙想

因为雾霾去年停过两次课,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王乐曦从半年前就有了设计雾霾回收器的想法。他把想法付诸实践,设计了一套自主吸附雾霾的回收器,通过吸附过滤网、循环水泵组成的过滤系统,回收空气中的颗粒物。
2017年4月1日
其他

中美教育差异对比:“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变与不变

教师难以以统一的标准答案来判断对和错,无法实施统一的知识“灌输”,教师的主要工作变成了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收集整理学习的内容,组织学习小组和学习活动,调查、分析与应用学习结果等内容。
2017年3月23日
其他

深度 | 未来学校、未来课程的发展走向是什么?名校名师说了这么多干货!

研究性学习将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真实的研究主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合多学科领域,经历综合的学习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017年3月21日
其他

关注|国内首次立法规定老师可“惩戒”学生,老师们却“不敢用”,老师到底能不能惩戒学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享有的义务中包括“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但同时也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017年2月28日
其他

解读 | 小学科学教育新课标内容抢先看,与各科老师都相关!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是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发布之后一次修订和完善。
2017年2月17日
其他

推荐| 终于找齐!武亦姝闯关诗词考题大全(背景小知识亮了…)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2017年2月13日
其他

让你变身魅力教师的12个教学细节

我们见我们家二大爷是每半年一次,我们见我们的学生几乎是每天一次。我的意思是:我们见学生的次数比见任何亲戚的次数都多,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基本特征甚至性格。
2017年2月13日
其他

科技更迭,什么样的教育让孩子未来不被淘汰?

现实中,雇主往往对于入门的应聘者也要求具体的实际工作经验。学校教育应该更重视教学术知识还是教实用技术这一话题并不新鲜。而无论问题在于雇主还是学校,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使个体顺利就业的途径。
2017年2月13日
其他

科技更迭,什么样的教育让孩子未来不被淘汰?

现实中,雇主往往对于入门的应聘者也要求具体的实际工作经验。学校教育应该更重视教学术知识还是教实用技术这一话题并不新鲜。而无论问题在于雇主还是学校,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使个体顺利就业的途径。
2017年2月13日
其他

父母该如何检查作业?越早知道越好!

当然,孩子逐渐长大后,许多爬坡题父母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还是建议父母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这样看似难题解决了,其实孩子思路没有打开。
2017年2月10日
其他

校长应该如何领导教育改革

8、要让学生参与。学校是用来满足学生需求的。如果学生没有发言权、如果学生不是变革努力的焦点,你就错过了最宝贵的机会。在我看来,说服其他人投入改革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亲眼看见改革对孩子们的作用。
2016年12月29日
其他

上课听懂了、课下会做了,但考试时还出错!原因竞在这!

还要学会逆向推导的思维:要想获得什么结论,前提条件是什么。要想解决听懂不会做的问题,就得明白原因,要想解决这些“原因”,我们应该要始终本着从题目出发,思考题目的问题和条件,而不是凭空套用题目。
2016年12月2日
其他

你知道如何设计翻转课堂吗?

传播课程改革的信息、理念、尝试
2016年11月8日
其他

我们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

美国同行阅读教学并非如我们想象得那样轻松简单。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支持他们的教学探索,即使是同行也不是个个都理解,加上州统考的压力等等,都让他们苦恼。他们也有压力,也有阻力,也在挣扎。
2016年10月25日
其他

特级教师于永正:退休后的大反思,使我明白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我国教学危机的根源是专制教学。我们把教学当作一个专制的过程,集体对个人,上一代对下一代,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专制的过程。而且我们每一个人,不自觉地在做一个专制者和接受专制者,这是我最担心的。”
2016年10月8日
其他

21 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之五|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联合发布。文章将从课程、教学和评价方面分析国际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经验。考虑到文章的长度,将分三期发送。
2016年9月18日
其他

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传播课程改革的信息、理念、尝试
2016年4月25日
其他

朱永新:家教三个关键词——陪伴 阅读 习惯

阅读是有胃口的,一开始让孩子吃肯德基、麦当劳,慢慢的,其他东西就不爱吃了,他只对肯德基、麦当劳感兴趣,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好东西。读书也是这样,读了一些糟糕的书,对其他的好书就没有鉴赏力了。
2015年11月10日
其他

特级教师肖培东:孩子,在课堂上遇见你,是一种幸福

要学会叫不举手的孩子,要学会压压快速举手的孩子,举手快不一定回答全面,多想点时间,多点提问的覆盖面,这堂课,就会更有效果。
2015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