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择校季,怎么给孩子选学校最合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知教师 Author 魏智渊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每到择校季,有不少家长会头疼学校选择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提供了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小学,尽量就近入学
小学阶段虽长,但在本质上,是学习的准备期,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心理安全感,以及习惯的养成。
换句话说——
1. 尽可能每天见得到父母;
2. 生活和学习上要细致地跟进。
强调一遍,无论多么小班化的学校,无论多么敬业的老师,在安全感和跟进上,都比不上父母的力量。这是一对多与一对一的关系,更不用讲利益相关度了。班上有几个熊孩子(哪个班没有呢),就足以耗尽老师的精力了,不可能真的做到细致地跟进。
有哪几种情况,要择校而不是就近入学?
1. 家门口的学校,烂到没办法说了……
2. 孩子比较特殊,不太适合普通学校。
第一种情况,果断另选学校;第二种情况,可以考虑适合孩子的私立学校,但是,要匹配得当,这有难度。
小学家长,关键是要有责任感。孩子到了初中,你想管人家也不让你管,能发挥作用的就是小学阶段了。想着找个学校把孩子一扔了之,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与学校分担孩子的教育责任,才是明知之举。

初中,尽量上传统名校
到了初中阶段,基本上没有多少选择的空间。因为要么按成绩录取,要么划片招生。有些初中很好,可孩子不一定上得了。
抽象地说,初中上传统名校,通常是第一选择。
原因很简单,这种学校,虽然通常也有许多弊端,比如关系错综复杂等,但通常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方方面面有底线,有边界感,相对可靠和稳定。尤其是往往有一批优秀而且敬业的老师作为镇校之宝,对新教师也有比较好的传帮带。
此外,还有两条重要原因:
1. 公立名校优生比较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2. 公立名校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健康,优质的人脉资源也多,是孩子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3. 公立名校不会像大部分私立学校那些逼得特别紧,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一定的空间,这种弹性对青春期发展特别重要。初中逼得紧,成绩高,到了高中相对就会下滑,这是一定会发生的;初中保持一定的宽松度,成绩稳定,到了高中,有更好的上升空间,这是更健康的发展。


高中,宁为凤尾,不为鸡首
在高中阶段,强调择校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是学校在择你,不是你在择校。
我们假设一种情况:你的成绩,在一流学校垫底,在二流学校排首,那么,你上一流学校还是二流学校?
两种情况都出现过,能上一流学校的,最终上了二流学校,结果并不好。能在二流学校排首的,跑到一流学校去冲刺,结果越冲刺越糟糕。
但是从基本逻辑上讲,除非一些特殊情况,通常的原则是,宁为凤尾,不为鸡首。凤尾仍然是凤,鸡首仍然是鸡。参照系不同,自我镜像不同,带来的结果不同。更不用讲不同学校文化带来的影响。

选学校,本质上是选同学
从不同学校出来的孩子,生命气质很不相同。作为长期招聘老师的人,我深切地体会到,中小学就读的学校,对孩子在职场中的气质,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
这就是无论小学、初中、高中,家长更青睐公立名校的原因(当然有一部分老牌的私立名校也不错)。
许多公立名校时间久了,充满了尔虞我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但是有意思的是,不影响学校的整体声誉,甚至不影响毕业生的质量。因为学校积淀久了,就会以自己的气息运行。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同学的教养,会深刻地影响到本人。

大规模学校好,还是小规模学校好?
小学小规模学校好,中学大规模学校好,这是一般情况。
我们有一种错误认识,一味地认可小规模学校。因为在小规模学校中,单个个体更容易被注意到。这在小学特别重要,因为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但在中学,小规模学校的弊端在于——
1. 学生缺乏参照系,不利于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2. 学校人不够多的话,学生找到志同道合者以及朋友的概率也小很多,学生的许多兴趣爱好得不到支持,而且,形形色色值得欣赏的同伴少了很多。
我再强调一遍,不要过于强调和渲染学校教育的作用。实际上,孩子总是环境动物,受同伴的影响是最深的,尤其是中学。
孩子越优秀,越要选择大规模学校,去跟更多的高手去竞争;孩子越有“问题”,越要选择小规模学校,以便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公立学校好,还是私立学校好?
显然,这是个伪问题。因为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有好学校,也都有坏学校。除了这些,公立和私立,的确有一些差别。例如:
1. 私立抓得紧,老师更敬业;公立相对宽松,老师更从容。
2. 私立服务意识强;公立服务意识差。
……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家长不妨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做一些预测,在不同的学校里他会经历些什么?会得到怎样的对待?
一句话,学生将和谁在一起才是决定性的,而不是公立私立。撇开这个要素,然后再来考虑,孩子需要更多的竞争,还是更多的照顾?

不必盲目反对应试教育
一味地认同应试教育,是可悲的;一味地反对应试教育,是可怕的。最好的道路,永远是第三条。
鼓励孩子去适应学校教育,并努力在竞争中获胜。但是,通过家庭教育,教给孩子许多学校不教的东西。包括做人,也包括核心素养的构建。学校教育是短期行为,家长却可以做长线,以无比的耐心,培养一个健康而丰盈的孩子,同时又拥有必要而非变态的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迎接未知但充满希望的未来。
无论孩子最终上什么样的学校,都没必要过分焦虑。每一所学校,你可能看到的是它的缺点,但同时,它可能带来了潜在的可能性可以加以利用。世界不会因我们而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更好的未来。
就像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所说的:
“愿上帝赐予我力量,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

作者 | 魏智渊

来源 | 知教师(ID:sxweizhiyuan)

责编 | 三石


2594889720@qq.com

 家校共育的使命,是让家庭更像家庭,学校更像学校

 一位教育家写给儿子的信: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

 原生家庭、天生智商、终身学习:到底都有多大用?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