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向善,不只是腾讯的新愿景!

磐石之心 磐石之心 2020-02-16

11月11日是网购节,是中国空军节,也是腾讯21岁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腾讯公司发布了全新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腾讯公司的新使命和愿景是“用户为本,科技向善”,新价值观是“正直、进取、协作、创造”。这是腾讯第三次发布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也是给自己的一份“成年礼”。

众所周知,使命是解释公司为何存在、愿景是公司发展的最终归宿,而价值观则是公司实现使命和愿景的路径。那么,腾讯全新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如何诞生的?它将给腾讯带来怎样的改变?

腾讯三次使命愿景的变迁

如果把腾讯公司三次使命与愿景都拿出来看,你会看到这其实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一样。从小到大,他的能力在改变,眼界、责任也在改变。

腾讯创立于1998年,当时全球互联网刚刚起步,接着就赶上了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

这期间,发生了马化腾四处兜售公司,无人问津的故事。这时候,有眼光的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和IDG投资了腾讯,但是到了2000年仍然没看到腾讯有赚钱的可能性。

于是,他们选择出售腾讯的股份,这时候南非的MIH集团接手腾讯,李泽楷和IDC得以脱身。这也让李泽楷与世界首富的宝座失之交臂,成为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情之一。

2003年,在腾讯即将上市之前,该公司发布了使命和愿景——“ 用户依赖的朋友、快乐 活力的大学、领先的市场地位、值得尊重的合作伙伴、稳定和合理的利润” 与“ 创一流的互联网企业”。

这个使命特别强调“市场领先”和“稳定利润”,现在看起来可能很可笑。但是作为一家曾经烧光所有钱,想要卖身的企业来说,这个使命真的很“接地气”。

上市后,腾讯的股票曾一度跌到4港币,也不被人看好。有位腾讯老员工卖掉了手里的腾讯股票,换了一辆20万元的轿车。如今这个股票的价值1亿元,这被调侃为腾讯公司最昂贵的汽车。

2005年的腾讯已经找到了简单的盈利模式,开始小幅赚钱了。这就像是个吃奶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饭了。

作为一家成立6年的企业,腾讯发布了新的使命和愿景——即“ 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与“ 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不再受到亏损困扰,有赚钱能力,而且当时QQ的份额也是如日中天,并衍生出QQ秀、游戏等赚钱的产业。

当吃饭不成问题,也实现了行业领先的目标,所以腾讯也有能力考虑点大事了,比如,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再到2018年,腾讯全年营收3127亿元,净利润高达787亿元,微信用户突破11亿的时候。腾讯的业绩可以说用登峰造极来形容,市值也突破3万亿港元。

而在这一年,腾讯却遭遇了最多的质疑,这一次不是关乎利润,不是关乎成长,而是关乎责任。2018年9月30日,腾讯宣布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在业务上巩固消费互联网的领先地位,并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重新衍生出PCG 、CSIG两个部门。

与此同时,腾讯将企业价值观的“正直、尽责、合作、创新”改变为“正直、进取、协作、创造”。

也正是在这一年,腾讯主要创办人马化腾先生、张志东先生多次谈到“科技向善”。

这是即将20岁的腾讯对自己即将成年的一次反思,也真正认识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也为全新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升级提供了依据。

正如腾讯公司总办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所写的那样: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我们选择科技向善,不仅意味着为用户提供更好的 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还要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所以,透过腾讯公司三次使命与愿景的变迁,我们能看到腾讯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这就像是一个孩子,从咿呀学语,到成长为少年,青年,一路走来在看世界、看自己方面的不断变化。

“科技向善”是如何诞生的?

对于腾讯公司新使命愿景中的“用户为本”,不用过多解释,这是腾讯公司公认的优点。价值观中的“正直、进取、协作、创造”也与腾讯2018年的930变革密切相关,希望通过员工价值观的升级,激活组织活力,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巩固消费互联网。

唯一需要好好解释的是“科技向善”,因为这句话看似十分高大上,又十分空洞。

“科技向善”的企业愿景并非腾讯突然造的一个词语,而是经历了至少整整22个月的酝酿。

2018年1月20日,腾讯主要创办人、腾讯终身荣誉顾问、腾讯学院荣誉院长张志东先生在第一次提出在腾讯研究院的一场研讨会上提出“科技向善”。

这次研讨会,主要讨论的是在信息过载时代,人类如何所面临的网络过度使用、数字鸿沟、信息劣币驱逐良币、大数据和隐私、网络暴力与恶俗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接着,2019年1月,科技向善研讨会举办第二届,这说明“科技向善”已经被腾讯总办认可,并重点讨论。2019年2月,马化腾在《财经》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科技向善》。

2019年3月在两会提案里,马化腾呼吁在全社会、全行业积极倡导“科技向善”“负责任创新”“创新与伦理并重”等理念。

直到2019年5月4日凌晨,马化腾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腾讯优图跨年龄人脸识别,助力警方寻回被拐十年儿童”的文章时表示,“科技向善,我们新的愿景和使命”。

2天后的5月6日,在第二界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马化腾正式公开提出:

我们希望科技向善,成为未来腾讯的愿景和使命的一部分,希望我们能和业界一起思考探索,构建数字时代的正确的价值理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共建一个健康、包容、可信赖、可持续的智慧社会。

以上便是“科技向善”作为腾讯新愿景的诞生经过。而“科技向善”并非只是停留在企业文化的说辞里,而是落在腾讯的一系列行动上。

首先,游戏防沉迷。针对游戏行业备受诟病的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腾讯率先打造了成长守护平台、公安使命验证、健康系统、主动服务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为全社会提供了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有效解决方案。

其次,让科技服务人类,让技术不作恶。腾讯利用AI、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前沿的技术,帮助警方寻找被拐儿童、帮助医生发现癌症、让金融资产更加安全、让乘车更加快捷、赋能自动驾驶等等。

通过数字技术,将故宫、长城、敦煌等古文化遗产做成IP,传承中国古典文化。

再次,回馈社会,连接公益,鼓励科学家精神。腾讯“99公益日”已经搞了5年,今年实现了17.83亿元的捐款,是去年的2倍。连续七年,在每年的11月第一周举办公益性质WE大会,把全球的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请到中国,讲解最前沿的科技与探索。

今年更是把WE大会升级为“腾讯科学周”,同步举办腾讯ME大会,关注医疗前沿科技,关注人类生存问题。

而且拿出10亿元设立“科学探索奖”,奖励那些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还能潜心研究人类起源、宇宙发展、数学等一系列关系人类未来命运的青年科学家。

11月9日,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腾云峰会的一场跨界对话中分享了自己对科技向善的理解,他认为向善是基于人性的,是“向美”,也是“向光”。

显然,腾讯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回馈社会,都是希望唤起人们对科学家的尊重,与GR一起担负了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责任。

“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态度”是这一系列活动的最好诠释,也是腾讯将愿景落到实处的最好见证。

怎么样?看了以上解释,是不是不再认为科技向善是一句随口而说的空话了?

结 语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他活着就是要为人类做出贡献,而前提是必须要先让自己变得富有。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退休后从事慈善和教育,对根除十二指肠寄生虫和黄热病做出极大贡献;比尔·盖茨在创办微软,并成为世界首富之后,开始投身慈善事业,关心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教育和疾病难题。

全球伟大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在自传里说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被他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每一项决策都要把“关爱、利他”摆在首位。稻盛和夫认为,具有关爱谦卑德行的美好心灵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在残酷的商业社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越来越多的成功企业、成功企业家开始思考“善”的意义,因为无论是人,还是企业,无论创造多少财富,最后留在世上的只有名誉和正直。

科技向善,不只是腾讯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的一部分,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倡导。

在物质极大丰富、科技突飞猛进、欲望遮住双眼的时代需要科技向善这支 “冷静剂”,它让企业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人类命运,也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善念。

磐石之心,知名评论人,《解密小米》《互联网黑洞》等书作者,专注于金融、科技、互联网、房产等领域的趋势分析。

已同步以下平台

雪球 丨 搜狗号 丨 人民号 丨 新浪看点

 蓝鲸TMT 丨 财富号 丨 凤凰号 丨 艾瑞网 

百家号 丨大鱼号 丨界面新闻丨 企鹅号

 钛媒体丨 今日头条 丨 搜狐号 丨 网易号 

新浪博客 丨 新浪微博 丨 虎嗅网丨 知乎



往期精彩回顾

P2P网贷公司100%违规,全国都将彻底取缔!
他每月工资5000元,却身价2000万!
这才是苹果iPhone 11的最大败笔!

让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