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优秀也要活着啊

CITYZINE 城市画报 2022-10-26

前不久,@荞麦chen 微博发布的一封读者来信打动了很多人,内容是一位无房无车还居住在父母家的34岁普通单身女性生活故事。她的工作是每天在公园里和花花草草打交道,却因为自己对其的热爱而深感幸福。这可能不是社会定义“优秀”“成功”的生活,却收获了数万网友羡慕的眼神。

长期以来,媒体上许多闪闪发光的人生让普通人感到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peer pressure也越来越大,同龄人或创业成功或家庭美满、室友云游世界还办展览出了书……好像只有自己与优秀、成功毫无关系。


可其实“不优秀”也可以好好活着啊。城画君采访到了更多满足于当下“普通生活”的案例,她们有不一样的成长经历,但最终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生活的节奏。



“我对现在的生活太满意了”
🗯 分享者:NANA(豆瓣同名)
💅 年龄:28岁
📍 坐标:成都

 

两年前,我还是一个没车没房没存款,远离家人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城市里的中年少女。


有很长一段时间上班需要早上六点起床坐地铁一个半小时,还有做过月薪三千的工作总是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去医院。因为从小身体不太好,一个人看过太多次凌晨4点的医院。有次半夜老毛病发作,我在床上疼到晕了过去,还是醒来后镇静地带好身份证、就诊卡、医保卡,自己打车去医院急诊。

 

可能跟很多人一样,毕业前几年好像“事事不如意”。在做过编辑、笔译、留学顾问、运营、策划、广告等工作后,我才发现整整3年自己似乎什么都没有做好。好像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只是个“普通人”,靠薪水永远都没法“生活”,只能“活着”。


#家窗外的夜景


常常想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好期待的呢?沉沦了好长一段时间,不想学习,不想工作,不想折腾。因为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每次在我看不清自己的时候,就会去翻翻旧的日记本。和时间做朋友的好处就是你不再慌张,你知道一点点的进步是会积累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努力尝试解决,但解决不了也不为难自己,再坏的事情也总会过去。


那既然是普通人,再坏能坏到哪里去呢,我决定开始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经历了5年打卡上班的时期,去年我选择了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成为了一位自由职业者,主要提供翻译服务。

 

因为从小就不是按部就班的个性,也不喜欢无意义地开会或者讨论,闲暇时间也喜欢自己呆着,看看书,写写字,如今的生活对我来说简直如鱼得水。



以前上班的时候,无论工作忙不忙,薪资高不高,领导好不好,我都没有获得过现在的平静与愉悦,因为我对自己的生活有完完全全的掌控感。我可以选择接什么样的单子、跟什么客户合作、什么时候完成。如果状态不好,我就不接,如果精力充沛,我就多工作一会儿。整体的薪资与全职差距不大,但按照时薪来算,比全职的时薪高了5倍不止。掌控感、自由的选择权、时间的充裕、赢得的尊重,这些都是全职工作无法给予的。


现在基本都是通过网络对接国外客户,他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非常尊重别人。一次因为技术原因我迟迟没有收到客户付款,他每天都给我发消息说很抱歉,告知付款进展到哪一步了。我说没关系,倒是耽误了他的时间(因为这个付款渠道是我要求换的)。他很直接地拒绝了我的道歉,说我不应该道歉,因为这个钱是他欠我的,我付出了劳动,他没有及时付钱给我,就是他的问题。我真的特别感动。

 

现在我和老公、妹妹一起生活,有一个小小的家。家附近有一个很大的菜市场,我经常工作日去“闲逛”。所有东西都能在那里买到,且物美价廉,特别是有很多自家种的蔬菜,非常新鲜,在这里,你能看到生活本身那种热气腾腾的模样。



这种生活,跟以前那种每天在办公室吹十个小时空调,然后点外卖,回家就洗澡睡觉的生活完全是不同的世界。

父母那代人把去饭店吃饭当作一种奢侈,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或有喜事才去。而现在,有时间自己去菜市场买菜,自己做饭,才是一种奢侈了。


#做得最多的,依旧是家常菜。能够吃到小时候的味道,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对我家来说,大概就是泡菜鱼啦~


可以慢悠悠去逛工作日的菜市,可以边跟妹妹聊天边在厨房洗洗刷刷,可以在夏日的傍晚,把小饭桌搬到阳台,吹着夏日的晚风,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个饭。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去附近的公园骑车游玩。对我来说,这些就是生活本身。

 

#腿短的我坐在后座,先生和妹妹在前面蹬车,看着他们的背影,我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什么好焦虑的?
总不能说不成功优秀的人都不必活着吧”
🗯 分享者:eh
💅 年龄:31岁
📍 坐标:中国香港

 

以前经常会有一些“自己很聪明”的错觉,解出同学不会的题、考证一次过、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比如CFA、FRM、JLPT我都是自学成才。



因为从小成长环境单纯,身边同学家境背景都很相近,进大学后我才发现山外有山,自己如此渺小,就开始迷茫痛苦。后来读研究生、工作也是,因为同侪都很厉害,而我一直卡在瓶颈好像没什么进步。有过一段时间沉迷追星,想通过虚拟世界逃避现实。

 

现在我读完研究生留在中国香港工作,做着金融行业里不挣钱的职位,风险管理。身边人升职的升职,结婚生子的结婚生子,大多生活已经安定下来可以寄希望于下一代了。而我还在漂泊,只能保证自己收支平衡,关于未来房子车子在哪里安家,一直还没找到答案。哦对了,数一数我已经单身四年了。


#上班路上


担忧未来是肯定的,但,2020年证明了担忧眼前比较好,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做能做的过能过的比较现实。我当然也会觉得有钱and家庭美满是成功的人生,但现在会考虑或许不成功也不是那么可怕。


因为我的家人挺开明的,毕竟按照现在的标准他俩也是“985five”。他们经常跟我说重要的是保持学习和思考,不要急功近利,物质的欲求没有穷尽,精神的满足才能永恒。我觉得虽然有点鸡汤但也挺对的,挣再多也还有比我挣得更多的人,只想着钱那这个焦虑确实是无底洞。


# 在东涌爬山


平凡的一生对于自己来说也是有价值的一生。总不能说不成功优秀的人都不必活着吧,而且我也不是穷到吃不起饭露宿街头,有空焦虑自卑不如再学点东西为跳槽做准备。

 

所以虽然我生活平淡,但感到特别满足,一点小事就能让我开心。照着菜谱做了个好吃的菜,完成了一个有点难度的曲子,顺利上完一门网课,和朋友爬山,快递按时送到……我这个人开心的点很低,所以经常会想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难以进步。


# 大概是一两周练成的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弹琴的时候能让我忘记现实生活。音乐万岁~


我个人觉得精神富足就是,接受自己,接受现实,并且仍然愿意继续好好活着。黑塞的悉达多里面不是说嘛,过去的每一刻构成了现在,每一个瞬间就是这个瞬间最完美的状态(大概这个意思吧),不需要外界的力量也可以达成心理的平衡,保持稳定。


对于我来说,把这不怎么样的生活过好就已经是我的滚烫人生了呀。


# 图源《宠女青春白皮书》



“年入百万后,我只想去山里修仙。”
🗯 分享者:noe
💅 年龄:30岁
📍 坐标:广州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女生,还没过30岁生日,但已经开始退休生活。目前住在深山里,打理自己的花园,通过理财和价值投资收益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


看似我的生活已经“很成功”的样子,可仍有“很上进”的朋友觉得我任性,告诉我30岁应该怎样40岁时又应该怎样,要“跑赢”同龄人。可我真的不想去比较,别人过得好到底关我什么事?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走出舒适圈,都要成功呢?有些人就是不想去证明什么不行吗?


# 楼顶花园打造过程,做了我最爱的玻璃屋。


小时候优秀与成功的定义很简单,都是家长和老师赋予我们的,成绩好就行。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知道成绩好父母就会给我奖励,老师就会更喜欢我。然后越长大,参与到量化“优秀”和“成功”的标准就越来越多了,但是“收入”变成了一个主流的标准。


刚毕业的时候,我也觉得“收入”是一项重要的指标。2013年,本科国贸专业毕业后我旅游了半年,在2014年初开了一家服装贸易公司。当时我负责采购、设计、拍摄、美工、文案。合伙人负责客服、物流、财务。三个月,我们就开始做到每个月百万以上的流水,随后公司迅速扩大。挺幸运的,没有打广告,也没有经历过潜伏期。当时对于24岁刚工作的我来说,的确是很惊喜的一个经历。

 

# 创业时的仓库一角及未完成的设计稿


可是2015年,我发现合伙人已经完全被金钱所支配,做了一系列让我心灰意冷的事情,我毅然选择关闭公司,不追究,也不想为了钱继续维持表面的和平。因为公司法人是我,我承担了一些之前未结的货款,最后我全身家当只剩一百多万元。

 

这使我开始更关心周遭发生的一切,会把生活慢下来,多观察和思考。也明白了其实世间的一切都很虚妄,没有任何美好是永远不变的,你只能做好属于你的那部分,其他的顺其自然。

 

关闭公司后我在之前合作的工厂做设计,不用坐班,每天大概只需要工作3个小时。就这样从15年到18年,做了四年,平均年薪在30-50w之间浮动,足够维持我的生活。


# 在埃及看日落&在日本濑户内海的黄昏


可是到18年我就发现,我不想再过这样舒适但是没有进步的生活了。不是对金钱的渴望,而是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随心去了解世界,去学习和思考我感兴趣的领域,而不是随时被做任务而打断。于是我选择辞掉工作,一个人跑到山里去住,时不时出门旅行。有遇到过很多组织公益活动、去做义工、去支教的朋友,可能他们每个月的收入很低,但是内心丰盈,他们把自己的价值尽可能不求回报地带给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他们就非常优秀。

 

我现在也物欲很低,基本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之前的衣服也大都捐掉了,只剩下一些简单舒服的款式,鞋子也是只留下几双。这种极简的生活让我觉得很舒适。每天醒来冥想半小时,就开始去楼顶花园鼓捣植物。

 

然后下午会画画或者看书,我安排自己每周看完一本书并画一张画,有在网上记录一些画画的过程,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时会与同城的小伙伴约户外写生。每周末出门上课去学习小语种,晚上跟老师或朋友聚一聚,我喜欢面对面的相聚交谈感受彼此的心情,比手机上寒暄会好得多。


# 一些日常的小画


目前山上的房子还在一点点地装修,我希望可以做成一个心目中家的样子,满足我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让小伙伴一起来“修仙”。


# 图源《宠女青春白皮书》


关于人生选择与“普通人”的故事,我们还收集到了下面这些回答:


@5682:生活是我们和这个时代的契约,不要在时代给的默认条款中糊涂过一生。


@Riesling:大学室友离职四个多月了,最近她申请了去广西的动物保护基地体验与中华白海豚和白头叶猴共处的志愿项目。


@Joooooy:三十岁跟前我才能正视自己,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虽然从小到大都是“差不多”的状态,现在依旧没什么“大作为”,但我能想吃啥吃啥,定时给家里生活费,身体健康,在慢慢地比之前的自己更好。这就够了,保持开心。


@El mar:你很自由,朋友,你看你没有房子、没有伴侣、没有义务、没有孩子要养、没有行程表、没有角色和地位,你有很多可以去做的事,你却不知道怎么使用你宝贵的自由,每天看着别人拥有的东西着急上火。


事实上,一旦拥有,人就会被那一件件东西一桩桩事捆绑限制,总的来说,你不会逃出逐渐拥有这些的生活,但是现在,你可别上赶着去套上枷锁。


# 图源《搏击俱乐部》


曾看过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麦高登在一席讲述《我们为什么活着》的专题,有两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他说,“重要的是生活的每个片刻,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记住,你需要对社会保持怀疑”。


# It's okay to not be okay. 

同封面图,来源weibo@一天到晚气fufu



 #讲讲# 

不优秀也要______地活着?

评论区来唠!

🍻



 今日编辑 
杨逸



来这里集合

领取一个爱的鼓励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