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健康发展的电影市场,不应该有一天是浪费的

一起拍电影编辑部 一起拍电影 2021-03-05


作者 / 吕世明

编辑 / 山甲

 
去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但只是中国电影真正意义上市场化的第4个年头,可能之前高速增长和近两年的波澜蒙蔽了很多业内外人士。总体上看,这不过是七十年建国中国电影市场的小波动罢了。
 
无论世界上那个国家和地区,当电影彻底进入到市场化后,都会受到所谓“优质档期”的影响,毕竟电影的社交属性很强,其特别依赖观影群体的假期空闲去支撑,中国电影市场当然也不意外。
 
2021年的内地假期已定,加上一些非法定(暨国外假期)和纪念日之外,我们差不多能有三四十个或明或暗的假期,如果算是周末的话,其实中国电影的假期远比其他国家要优厚的多。


不过这可能仅限于电影市场方面,伴随着内地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5670后几乎无福享受的年假,现在在大部分正规的企事业和公司基本都涵盖(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再用大家没时间看电影为借口已经不能服众了。
 
我们对假期对档期的开发程度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14.58亿到2000万
健康发展的电影市场,
不应该有一天是浪费的
 

不仅仅是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的消费市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显得极为特殊,因为我们的国情复杂,民族众多,有较大的地域差异。同时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

 

不过这一切在电影方面却被趋同了,或者说,中国人现在在电影中国电影都会找到共同的价值观诉求。

 

这也就表明,如果抛开以上的那些因素,理论上可能限制中国电影,特别是头部电影和腰部电影的区别,只能从档期的优劣差异来区分了。

 

但中国目前冷热门档期的票房差异明显巨大,这种差别在其他行业是很罕见的,我们单日票房最高可以达到14.58亿(2019年春节档),最低票房可能不足两千万,可谓天壤之别。

 

一个健康也在成长的电影市场,这是不合理且有问题存在的,我们不应该浪费掉每一个档期,哪怕是相对不那么热门的档期。

 

为什么北美电影很少会出现扎堆的状况,甚至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也罕见在一些热门档期多部头部影片齐上阵?

 


世界上目前只有中美两国可以用足够多的影片储备做到此。客观上,好莱坞电影的全球一体化策略推广很强硬,他几乎不太会顾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本国(地区)的情况,唯三例外大概可能就是目前东亚的三国。

 

这多少还是因为目前中日韩都有自己本国更强大的文化基因,并区别传统的宗教国家,有自己的假日体系。而且这三国也对其他国家宗教有包容性,使得我们东亚三国的假日体系和欧美国家多多少少有区别。

 

但日韩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很清楚,扎堆上映肯定是不合理的,他们对档期的利用明显是要好于中国内地,且也和我们一样,已经不用所谓的过渡本地保护策略便会让本土电影在占比上超过好莱坞电影。

 

既然日韩可以做到于此,中国内地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策略。

 


角色变化:
国产片扛大旗,进口片添空缺
 

疫情后,无论是内地电影还是进口片想突破十亿,或者成为大爆款,已经变得愈发困难,甚至以往那种看起来轻轻松松可以攻城略地的进口大片也很难有稳定的发挥。


 ▲2018年大爆款《头号玩家》

 

其实即便没有这次疫情,进口片(特别是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也呈现出逐步下滑的态势,一些老牌IP无法起大的驱动作用,黑马可能要看同竞影片质量,甚至类似前两年的大爆款在未来出现的概率也大幅度降低。

 

究其原因,除了“后复仇者联盟”时代影迷的落寞和失望,流媒体和线上视频对于喜好进口片的观众有更强的掠夺性和冲击力,反而国产片的受众更广泛,能够影响和左右他的因素更多还是影片的本身质量,而不是其他一些客观因素。

 

这就表明,在未来1-2年内,国产片要唱绝对的主角,进口片不用说进入内地票房的前十名,能够挤进前二十可能都需要异常强大的IP做加持,今年在疫情后,几乎所有的进口片在内地首轮档期都从原来一个月调整为3个月+,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即便如此,算上2018-19年,进口片很难再现几年前具备冲击票房TOP3的绝对实力和信心,即便《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影响力巨大的影片,他在中国内地的表现和冲击力也远不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以往的情况下,进口片通常起到一个衔接每个档期之间嫌隙的作用,一年起以春节档为起点,在3-5月,9月、10月底到12月初,第二年的1月到春节档前,往往会是进口片“泛滥”的时期,除了1-2部暑期档影片之外,大部分进口片均要落位到这些档期。

 

但近几年,好莱坞根据中国市场调整了策略,即便复联也脱离开传统的暑期档和圣诞档,更多头部影片不愿意落位到这些太过逼近国产热门档期的时间节点,他们更多起到的作用在逐步弱化。

 

伴随中国和周边国家频现的冲突和时不时的一些问题出现,第三国进口片的救市作用会逐步降低。

 

 ▲《摔跤吧!爸爸》(2017年中国上映)

 

甚至包括前几年的印度影片,略带“回光返照”性质的韩国电影,和一直在内地忽冷忽热的日本电影,都已经极难再现《摔跤吧爸爸》和《你的名字。》类似的奇迹。

 

当然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可能性不太大,即便已经有很多人乐观的表示后疫情时代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最好时机,这可能只是中国电影站稳脚跟的最好时机,中国电影真的要自己唱主角了,进口片要么提前上映、要么将其价值观和表达方式更多像中国人靠拢,否则在口味更刁钻的中国人这里,很难再有表现的机会了。

 

只有被忽视的观众,

不存在找不到的观众

 
其实电影市场是非常讲周期性和循环性的,特别是IP的延展和扩充,观众会自动在头脑中形成固有概念,在什么档期看什么样的影片,譬如《唐人街探案》目前的热度和吸引力便源于此。
 
其实在电影开始进入市场和院线化之后,相关管理方面发现以往仅依靠贺岁档和情人节两个档期是远远不够的,票价是一个制约因素,但并不是绝对的瓶颈,之所以更早前会员卡和团体票在上述两个档期不能使用,更多的考虑便是档期的绝对刚需。
 
但伴随市场的逐步成长,我们不仅仅巩固了之前的暑期档,国庆档也成为热门档期,春节档更是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五一小长假的缺失,让上半年清明节和端午节的小长假色彩也同样打了折扣。
 

因为档期的相对集中,导致了很多影片不能发挥其全部能量,其实从正在上映的《除暴》的表现来看,选择11月底一个比较冷清档期,而且还提档一周,这对于空间的掠取是非常必要,更何况这部影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头部大片,作为一部类似去年《大人物》的级别的影片,对档期的把控是影片能够取得票房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几年的电影市场的逐步演变,其实促成了观众在春节档看全新模式的大片、在暑期档看商业大片、在国庆档看主旋律影片,在贺岁&跨年档看喜剧&温情片的套路,加上情人节&七夕和一些特殊的节假日,我们的档期安排和观众诉求还是挺丰富的。
 
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人在电影中寻求共同点,这也就说明我们远远没有把题材开发够,很多影片其实并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他的定位,而更多容易抱着碰运气的心理去找一些档期,或者成为炮灰,或者成为垫脚石,很难再成为一个《无名之辈》、甚至成为《大人物》《老师·好》的可能性都很低。
 
既然像《无名之辈》(11月16日)《大人物》(1月10日)《老师·好》(3月22日),包括《无问西东》(1月12日)这样的影片可以在非传统优质档期内取得不错的成绩,也表明在其他非传统档期内,我们是存在这样被大家忽视的空间。
 
特别是在我们的观众群体在逐步多元化的今天,只有被大家所忽视的观众,而不存在大家找不到的观众。
 
其实观众是急迫看到自己想的影片,这几年观众的成长速度惊人,且和媒体及业内的观影喜好度在逐步的接近,审丑和猎奇的心理逐步降低,一些所谓的“烂片”想凭借砸钱的方式在非优质档期浑水摸鱼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
 
其实今年后疫情时代,阻碍大家走入影城的并不是对疫情的担心,电影院并不是被大家妖魔化,而是我们的确缺乏良好的影片供给和恰当的档期协调,很多影片顾忌各个方面的因素而不落位,档期一旦冷下来,错过也就错过了,这损失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
 



近期热文

手机电影「上山」记

为什么仓库片一般都卖不动?

解析11月影市寒冬的另一面

没有进口片的中国票房,经得住考验吗?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