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家长群的“戏精”、中产焦虑?一切都为了孩子

2017-11-06 小柯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小柯也做过不少教育相关的话题了。


身为一个未婚未育的十八岁脱发青春美少女,每次看着各种“家长因教孩子做作业濒临崩溃”“孩子一个暑假三万元还不够”“孩子放假就是家长的噩梦”……之类的话题,都会下意识地挺直腰背,对这些娃爹娃妈表示由衷的敬意,然后觉得单身也挺好……



做娃爹娃妈是真的不容易。


时不时地就有要有人被“逼疯”。


上周末,一组上海某小学家长委员会会长竞选的聊天截图被传上网络,吓坏了各路吃瓜群众。



家长们争相“亮出简历”,简直闪瞎人眼。


“毕业于美国中密歇根大学,

现就职于私募基金公司

弹性工作可以做到随叫随到”


“目前在知名外企做HRD”

“我和孩子爸爸是复旦附中校友,

学习委员VS体育委员”


“博士期间曾担任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席”

“目前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做老师”



真的是好厉害啊!!


于是网友们纷纷开启段子手模式,群起模仿。



这里这个是家中31套房的。


这个更厉害,“拆二代”强强联手


这位专门经营各大浴场会所KTV,管理上千佳丽。这种看似毫无营养的工作才叫绵里藏针,因为他见过“群里十几个爸爸和几个从这里上岸的妈妈”,不想丑事曝光的,就得投他一票。


还有随随便便能砸停茅台的……瑟瑟发抖。


脑洞大的已经开始小说创作了。原来新一代的玛丽苏小说已经进化到“当了妈也是最玛丽苏的妈”时代……


虽然这只是些段子,依然吓坏了一众吃瓜群众。



竞选一个家委会都如此“用力”,让不少网友吐槽娃爸娃妈们是“戏精”



但是……


区区这个水平就是“戏精”了?


你们对娃爸娃妈们真正的力量一无所知。



奥斯卡算个啥?


见过真正的演技巅峰吗?


下面是某家长群中,一位娃妈发自肺腑的对老师的赞美


这不是在淘宝写评价,码够字数店家就会给你的支付宝返现5块钱。这是为了让老师能够在茫茫家长群里定位到你,迅速GET到你的一片红心


这位娃妈说:“挣命一样生的孩子,当然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教育这事儿更是一点差池都不敢有啊,这么上赶着还不是希望能跟老师搞好关系,多多关照我家宝贝,多给点表现机会。”



如果你觉得这种言语上的吹捧还太过空洞,再看看下面用实际行动向老师“表白”的娃妈:


天涯一位网友“限量版阿拉蕾”曝料说:她家娃今年刚上小学,老师就建了家长群,结果才第二天,里面就吵起来了……事情的开端,是A妈妈在群里提倡家长报名帮班主任打扫卫生。老师看到后婉言谢绝,不甘心的A妈妈继续加戏表达自己的决心。这时B妈妈跳了出来反对A妈妈的提议。于是整个家长群纷纷站队和晒自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成果,隔空撕了一场。



站在这出大戏的漩涡中心,这位班主任一定切身体会到了,后宫佳丽三千,朕却只想静静的感受。



吐槽归吐槽,这些屡屡爆搜索,火遍朋友圈的新闻,确实是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中产阶级家长满满的焦虑


这些中产爹妈们,他们其实很敏感也很脆弱,他们的安全感并不高,他们太想赢,他们太担心落后,以至于他们太疲惫,以至于有点过度紧绷的神经久久不能歇息。


他们在一场类似百度推广的竞价流程里。所有的家长都铆足了劲儿,想把自家娃的排名往前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流量,换句话说就是抢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你要是有一线城市尤其是帝都这样的教育资源高地的金贵户口,Bingo!你选到了easy模式,你家娃已妥妥地排入了搜索网页的第一页。再咬牙切齿拼下了学区房,恭喜你,你家娃大几率排名前列。


细节决定成败绝对是新科玉律。别家娃报了五个课外补习班?就是把自己抽得像个陀螺咱也得把班报上!别家娃一放暑假就去剑桥划船、去美国露营?当爹妈的吃糠咽菜也得送自家娃去看看辣么大的世界。


家长的心头有一口小锅,点着户口、房价、阶层固化、中产危机这些烈性燃料,焦虑一直在里头咕咚咕咚地煮着。


本来已经烤得心焦,忽然,有一个叫家长群的地方,一个叫家委会的组织,把所有人的小锅连成了一个九宫格大锅,呼喇喇地就变成了无法自抑的集体癔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遵民认为,家委会选举的异化是家长对孩子的升学焦虑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之一。


从买学区房到校外培训,再到深夜辅导,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直接参与度越来越大,有的家长甚至成了“第二任课老师”和“助教”,自然也不愿放弃家委会这样的平台。 


教育研究人士熊丙奇说,设立家委会是学校推进现代治理的举措之一,就是要厘清举办者、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机构的权责边界,家委会是代表受教育者,维护受教育者的权利。 


“从这个角度上看,无论是拼资源、拼人脉来服务学校,还是异化成‘校友会’,都是对家委会的错误理解和实践。”熊丙奇说。 


“家校互动不能是越俎代庖。”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专家、特级教师傅禄建说,家校互动应是家长和学校各自扮演好角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而非干涉、影响学校教育。家长必须有清楚认识,学校也必须做好本职工作。 


有专家表示,我国中小学的家委会组成比较适合代表制,应切忌成为学校的附庸和畸形延伸。 


上海市特级校长盛裴说,学校教育以共性为主,家庭教育则应以个性化培养为重,家长需要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绝不能混淆责任,当然也不能过度监督。

 
吴遵民表示,一方面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规律,另一方面,升学焦虑引发的各种问题,学校、教育部门等也要重视。 


-END-


文章资料综合自网络,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关注 | “不配有我这好儿子”,到底是谁在焦虑?

关注 | 叫停家长签字?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才是重点

讨论 | 高考选不选物理?学生和家长给出的回答很真实

关注 |“妈!我没钱啦!”你家大学生每月花多少?

教育 | 屋顶告白大会:孩子爱的能力需要练习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