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运动投入1元钱,医疗投入真能减少7元以上吗?

2017-12-17 王会儒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1

日前,国家卫计委研究制定了《“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重点任务分工》(以下简称《任务分工》),明确了包括发改委、教育部、体育总局办公厅、全国老龄办综合部等13个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积极推进落实党的十九大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健康老龄化目的是帮助老年人实现最大限度的独立和最小限度的依赖,降低老年失能发生率。结合《任务分工》,在健康老龄化事业的推进工程中,应当发挥出体育的更大作用。

原文:《体育推进健康老龄化事业的落实》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副主任    王会儒


加强老年健身及健康生活方式科普教育宣传


在《任务分工》第一条加强老年健康教育中,体育总局作为配合单位主要承担老年健身的部分教育活动。由于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不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并且成为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老年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约为76-89%,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同时患有3种以上疾病的人群占31%。



研究表明,老年健康问题与运动不足、缺少科学健身指导直接相关。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心肺功能保持良好的人,不仅衰老的过程可能推迟 10-20 年甚至更多,而且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老年人身体机能的改善,减少疾病的发生,增强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另一方面,不正确的运动反而会损害健康。以骨质疏松为例,改善骨密度最好的运动是负重或者抗阻锻炼,而力量锻炼有可能增加膝关节负担,导致膝关节疼的加剧;力量练习也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负重的负荷,频率的频率,强度,如何热身和放松等科学锻炼知识,均需要加以普及。在老年人群中进行健身科普教育,提高老年群体主动健康管理意识,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非常必要。


倡导老年人主动运动进而减轻国家社保负担


除了老年健身,也需要加强体育对于老年疾病预防与康复的健康教育,并积极推进运动干预及运动疗法等项目和内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医疗资源消耗总体以老年人口为主,老年人相应的门急诊费用占总量的63.2%,住院费用占52.8%,65岁及以上老年医疗费用占终身费用的68.6%。老龄人口及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增多,必然会增加国民收入中老年社会保障的支出,以提供相应的生活和医疗等方面的服务,这不仅对政府财政和物质资源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巨大的医疗耗资,更给家庭、社会和各级政府都带来极大压力。



从美国兴起的运动健康促进项目——“运动是良医”,即通过运动预防和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的理念,已得到世界多个国家的响应和参与。规律的运动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降低老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高血压、超重、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运动健身中多投入1元钱,就可以在医疗中减少7-8元的投入。通过运动进行预防及主动康复是非常有效、成本低效益高的老年健康促进途径。1952年,毛泽东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上题词,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全国号召;“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更是体育运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直接体现。


大力发展集体运动项目提升老年心理健康


《任务分工》中,第三条是“推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变肌肉,也能影响大脑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除了促进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益处也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能更好地体验自身价值及自身能力,在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自信自尊及积极感受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没有晨练习惯者;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重要心理效益还表现在提高人际关系质量,及能有效预防或降低老年焦虑和抑郁症状等方面;而且参加集体型的体育项目比起单独进行的项目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方面效果更加明显,其中集体项目对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这五个因素影响显著。广场舞风靡全国的背后,是中老年群体渴望人际交往、宣泄孤独感的心理需求。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社区、养老机构,分层、分类开展以集体锻炼为主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提升老年幸福感和生命质量。


挖掘传统体育对养生的独特作用


《任务分工》中强化并细化了中医药的任务、分工,有两条内容涉及,要求开展老年人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推动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并成为四项重点工程之一。以太极拳、八段锦、导引术、穴位按摩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是传统中医养生思想的延续与外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形神俱养”“治未病”思想,加之动作柔和、运动强度低等特点,在老年群体中有广泛的基础,在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历史久远,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式,逐步形成了身心保养、防治未病、健康长寿的一系列原理及方法的知识体系。《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古民由于环境问题,造成身体及情志方面的不健康状态,通过舞动身体、鸣奏鼓乐、呼喊发力等方式来渲染气氛,起到活动筋骨、排解郁闷的作用,并呈现出身心互动的特点;《黄帝内经》中《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出“导引按蹯”,即导引术,具有使脏腑经络气血和畅、肢体轻柔灵便的功用,为古代中医所倡导,张仲景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来治病,华佗更是编创了《五禽戏》,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等5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中国传统体育的“未病先治”理念下的养生保健,既契合了我国推进积极老龄化的追求,也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以及“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的战略主题与内容。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关乎个人、家庭和社会。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目标,应当重视体育,尤其是需要发挥出传统体育养生的特色和优势,将体育与医疗卫生、健康养老、智慧养老等领域进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从疾病的被动治疗转变为未雨绸缪,形成预防前移,主动应对,预防、治疗、康复、养老协同发展,共同铸造老年健康事业新格局。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87期第2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育APP走向最大群体——移动客户 | 社会科学报

趣闻 | 国俗“花滑”,竟是宫廷体育活动!

《经济学家》:英国的体育战略可推广么? | 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