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这所犹太大学,竟然给我们这么多文化传承的启示!

崔文霞 社会科学报 2019-12-11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巴伊兰大学作为首批成立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也是以色列唯一一所成功地将学术研究与犹太文化遗产结合进行传承的高校。巴伊兰大学在该领域的策略和做法,对于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些启示。



原文 :《巴伊兰大学创造当代犹太文化》

作者 |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崔文霞/博士

图片 | 网络


巴伊兰大学对犹太文化的传承


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犹太文明研究院。该院作为巴伊兰大学的核心,独立地在犹太科学各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犹太遗产学术研究中心,从古代手稿到大屠杀研究再到法律伦理包含了各个领域。提倡现代犹太研究方法,既开放创新又尊重传统,拥有世界著名的犹太学者,出版了各种重要的国际期刊。研究院正在为现代犹太国家创造一种当代犹太文化。

  


设计和实施犹太基础研究项目。该项目是巴伊兰大学的学术计划组成部分,属于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必修的课程范围。犹太教是巴伊兰大学的核心课程,一直致力于通过独特的基础研究项目向每一位犹太学生提供犹太教基本知识。另外,巴伊兰大学还通过犹太基础研究中心向许多世俗的、移民的、渴望了解犹太知识的学生介绍犹太文化。

  


创建各种犹太研究中心和机构。目前,巴伊兰大学在国际上著名的犹太研究中心大约有九个,比如英格伯格雷纳特耶路撒冷研究中心、里娜·科斯塔意第绪研究中心、泽拉瓦赫蒂格宗教犹太复国主义研究中心等。这些机构有的隶属于犹太文明研究院,比如阿戈夫以色列和犹太人研究中心;有的则是非盈利机构,比如卢克斯坦散居犹太人教育中心;还有的是独立研发中心,比如拉帕波特同化研究和增强犹太人活力中心。

  

研究和复活传统犹太经典《托拉》。杰西尔森高级托拉研究所和托拉米德拉莎妇女研究所在不同领域中结合《托拉》开展学术研究,尤其使《托拉》与各种世界职业、学术教育相融合。前者旨在与世俗世界建立桥梁,提高犹太人的意识并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加深对犹太遗产的欣赏,并积极塑造国家未来领导者;后者是《托拉》妇女教育领域的首要的指导机构。

  


创办犹太遗产学术刊物。在犹太研究领域的各种学术出版物中,有六大学术刊物聚焦于犹太文化遗产。比如,《Sidra》——拉比文学研究杂志;坦纳文学数据库;“B.D.D”——托拉和学术杂志;“达特”——犹太哲学等。这些学术刊物的特点是追求卓越的研究、广泛的研究方法,并强调高水平的教学。

  

创建和发展独特的“解答集计划”。巴伊兰大学是以色列最畅销刊物《以色列荣耀》的出版商,并获得了“解答集”项目资助。所谓“解答集”是指犹太法学家对有关犹太法律和礼仪的释疑解答集合成册。作为一本光盘杂志,在全世界销售了数万册。光盘杂志是世界上最大的犹太文学电子收藏。

  

创造和发展犹太家庭新标准圣经。本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巴伊兰大学根据著名的已有千年历史的《阿勒颇法典》出版《塔纳赫》及其评注,是目前最权威、最真实的新版本。由世界上最杰出的圣经学者团体在梅纳希姆-科恩教授的领导下编辑而成。新版本把犹太人带回了他们信仰的根源,加深了犹太人对原文的理解。

  


创新和丰富以色列体验项目。该计划是巴伊兰大学的留学生一年学习计划,旨在为他们提供一年或一学期的结合犹太遗产和传统的学习,从而进行以色列的本土研究。该计划包括了广泛的社会活动,比如以色列的旅行、参观、讲座、周末活动等,旨在使参与者了解以色列这个国家、犹太文化、犹太传统,以及加强他们与以色列的联系。

  

强调犹太价值观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巴伊兰大学的校徽标志反映了学校的双重核心目标:追求学术卓越和犹太传统研究。学校重视将尖端研究与科学、人文、法律、工程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相结合。比如在纳米技术、圣经考古学和工程学方面,巴伊兰大学具有全球公认的领导权。

  

校园开展各种活动,守护传统信仰。拉比是犹太教的精神领袖,正是在学校中,校园拉比塑造和形成了犹太教伦理的文化和宗教内容。校园拉比办公室负责校园内涉及精神和宗教生活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教师员工和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精神活动。


对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启示


实践证明,以色列高校在传承犹太文化遗产方面成绩卓著,也符合其国情,是特定国家历史文化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带给我国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文化自信与传承研究是决定国家或区域文化兴衰的关键因素。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随着历史变迁和世界趋于融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更加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使命和把它发扬光大的责任。

  

其次,推动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教学是文化传承的捷径。文化传承与创新本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这里是指高校具有其他机构和组织无法比拟的学科优势、人员优势、环境优势。因此,高校需要设计和实施中华文明基础研究项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等。

  


最后,创新激励制度是推动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根本保证。国际经验证明,建立比较完善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激励制度,包括教育制度、宣传制度、文化资助制度、文化投融资制度等,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国家历史、国家文化和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文化氛围。为此,要不断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手段,精选和传播中华文明体验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校传统文化项目,大力培养一批真正懂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型人才。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39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李赋宁:博雅精神的传承者 | 社会科学报

传承: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留下的财富!| 社会科学报

观点 | 代际传承断档,越南东湖年画正面临消失的风险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