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沫若是渣男舔狗?说这话的,良心被胡适吃了吧!

拆台 拆台 2022-11-27
这是「拆台」的第398篇文章。
3534字14图,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文章首发于拆台(chaitai2019),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截至今天,郭沫若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整整42年了。


然而,郭老远去,谣言尚在。

尤其是某些月经谣言,似乎怎么辟谣,都始终辟不干净。

说真的,就这些谣言本身,我不知道还要流传多久,但我却想尽力澄清。

正巧今天日期特殊,就把先前写过的某篇颇为完整的辟谣文推送出来。

希望大家能给个转发,还郭老一个清白。



众所周知,真正配得上民国大师称谓的郭沫若,一直处在被抹黑的前沿。


虽然@中国历史研究院 出手,辩清了《有关郭沫若的五个流言及真伪》,但委实说远远不够。


而这则不仅仅是因为内容很干,更重要的是情绪不够饱满,所以今天我要做的,是把本文的重点内容提出,加上其他尚未提及的要点,通过舆论学的手段,把郭沫若为何会被黑得如此彻底摆摆清楚。

王晶的私德暂且不论,公德绝对爱国,可就算这样,也上了这种当

说白了,所谓的舆论打击,通常情况下最后的输出都是通过情绪,换句话说,理性不够,感性来凑,唯有情绪才是推动舆论向前发展的动力。

而在郭沫若的抹黑之上,舆论的手段其实很高明,把握住了男女的差异进行分别打击。

比如,一个流传已久的谣言就是,鲁迅评价郭沫若,“远看像条狗,近看像条狗,到眼前一看,哟,原来是郭鼎堂”。

可事实上呢?

这纯粹是对鲁迅那不成器的“学生”——高长虹捏造出来的不实消息,再准确点说是鲁迅培养了条白眼狼,就像梅艳芳培养出了何韵诗一般。


其实鲁迅先生对郭沫若的态度非常友好,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中,鲁迅先生是这么说的:

“我和郭沫若、茅盾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象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


而郭沫若当时是这么回复的:

“我自己究竟要比鲁迅先生年轻些,加以素不相识,而又相隔很远,对于先生便每每妄生揣测。就如这次的纠纷吧,我在未读到那篇万言书之前,实在没有摩触到先生的真意。读了之后才明白先生实在是一位宽怀大量的人,是‘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的。因此我便感觉着问题解决的曙光。”



但不得不承认,冒用鲁迅先生的话给谣言背书,实在是正中要害,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鲁迅先生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简言之,鲁迅骂的一般都是狗。

当然,之所以要抬出鲁迅先生,主要还是想佐证另外一件事,即谣传郭沫若曾写了首诗,叫《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以此想证明郭沫若的奴颜婢膝。


但这玩意最早在凤凰视频出现的时候,根本没有标注出处,第二次出现在高晓松的《鱼羊野史》中时,也没有标注出处,唯一能够查询到的网络出处,是所谓的《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

可《郭沫若文集》从来没有编到过第12卷。


但谣言嘛,自然看上去有些真实即可,其中的夸张部分自然有利于推动其传播,更别说鲜有人会在看过这则消息后,主动查询消息真假。

既然大家都在骂,那我也跟着骂好了,即便有些许人对真实性有所怀疑,也会在沉默的螺旋之下被迫噤声,遑论同时期还有个鲁迅的话旁敲侧击,就更不会有多少人对真相有所怀疑了。

其实郭沫若的骨头软硬,稍微想想就清楚了,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咱就不提了,就光说1927年加入共产党这事儿,试问有几人能做到?

(当然在武汉会战时,作为除周恩来以外,坚守到最后的最高级将领也是很了不起的

反正现在被吹上天的胡适是做不到。

拿了钱才办事,还极有可能干不好事,胡适收了蒋介石15000美金,才写出篇神作《台湾是多么自由》。

以及当年派去美国当驻华大使进行抗战宣传,结果胡适倒好,屁事没干,博士学位却拿了不老少,气得蒋介石都骂他,“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而且因为被胡适坑的太惨,比如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胡适曾建言中央政府再做一次“和平的努力”,同日本谈判,以期“彻底调整中日关系,谋五十年之和平。”

最后在胡适嗝屁的时候,蒋介石拍手称快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当然啦,在我看来,以上两个谣言姑且只能称作小儿科,因为相较之接下来的这个谣言,他们的情绪煽动性太弱,也容易识相的人被拆穿。

可能有人已经猜到了,这个谣言就是所谓的“郭沫若渣男”说。

我刚刚尝试着在微博搜索了下,发现这个谣言真的是大有市场,因为涉及性别议题的事情很难被澄清,更何况还有现实资料佐证,看上去就有模有样的多了。

但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即便不想查证真实的情况,只要稍微跳出当事人画好的圈子,就很容易想明白。

其中一个谣言的初始版本来自台湾,最早可追溯到谢冰莹1984年的文章,《于立忱之死——是郭沫若害死她的》。

虽然其中的披露有鼻子有眼,但最大的漏洞也恰恰来自于此。

这个不到2000粉丝的账号非常擅长抹黑郭沫若,谁在背后推动?


造谣张张嘴,傻子随你骗

试想下,得有多好的记忆,才能把半个世纪前的对话说的分毫不差?

更别提谢冰莹抖露这事儿时,两个当事人都已经离世,这就触发了一个很大的逻辑问题,就是为啥人家在世的时候自己不出来哭诉,非要等到自己离世后,拜托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揭露?

唯一的答案只能是人死了不能还嘴,所以活着的人可以瞎说。

而有关这点也得到了知情人士的验证。

据于立忱的闺蜜林林披露,谢冰莹所谓的和于立忱是闺蜜,完全是胡说八道,因为假若为真,为什么于立忱病重的时候,要去一个男性家住,不去闺蜜家住?

以及,闺蜜离世的时候,为什么不参加葬礼?

事出无常必有妖,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事实上,谢冰莹之所以要贬低郭沫若,是有着政治原因的。

因为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几段,大力歌颂了“领袖”蒋介石,说他曾非常器重“堕落文人”郭沫若,但郭沫若根本就不领“领袖”的恩情,几次背叛“领袖”。

可郭沫若为什么要背叛领袖?

答案自然是因为蒋介石不干人事啊!

确实,在1922年,郭沫若如日中天的时候,蒋介石想着用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职位来拉拢郭沫若,不料却被郭沫若一口回绝。

不但如此,在1927年3月,也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的前一个月,郭沫若还写了篇文章叫《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全文),在蒋介石正是如日中天、受全民拥戴的时候,痛斥其叛变革命。


这把蒋介石给气的,5月10日发出了《通知军政长官请通缉趋附共产之郭沫若函》,指责郭“甘心背叛,开去党籍,并通电严缉归案惩办”。

5月21日又以总司令的名义向全国颁发通缉令,《电令所属一体严密缉拿郭沫若一名,务获归案惩办》。



至于什么时候才把通缉令取消了呢?

准确点说是1937年8月6日。

因为彼时已经爆发了七七事变,而且蒋介石也发出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那时郭沫若别妇抛儿,毅然决然回国抗战,经过一天的斗智斗勇,化名杨伯勉,才终于在1937年7月27日到达上海,直奔打得最激烈的淞沪会战前线,慰问将士宣传抗日,当时走之前遗书都写好了。

(注意这里也有个流传已久的谣言,就是很多人喜欢美化宋美龄,说她去淞沪会战的前线慰问士兵,但当时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号人物,相反倒是郭沫若更出名)



而在通缉还未撤销之前这之前,郭沫若只能在周恩来的帮忙下流亡日本。

当然,就这般大义凛然还有人黑,譬如我就搜到不少消息说郭沫若别妇抛儿。

可当时郭沫若能怎么办?留在日本指定被人拿来当枪使(如果他真留了下来肯定是座上宾),而事实上日本人也有这个打算,后来还把安娜给抓了起来试图威胁郭沫若。

可能我这么解释还会有人觉得不行,那么当事人的意见呢?

事实上就在10年后,安娜来中国,一句有关他的坏话也没说,甚至还把名字改成了郭安娜。


但还是那句话,凡是有关性别的议题,情绪化倾向都比较严重,而且女性更容易被裹挟其中,不辨真假一味贬斥,况且还能和前两个谣言的男性受众形成闭环,席卷全部人群,可以说手段相当恶劣了。

所以说来说去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要抹黑郭沫若呢?

否定他的功绩只是其一,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想美化某些“文人”,从而彻底击溃我们的文化防线。

不过,就他们想美化的那些货色,委实说给郭沫若提鞋都不配。

毕竟,就喜好嫖娼,还乱搞兄弟媳妇的胡适之,可不仅仅是鲁迅讽刺,“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就连某些人的精神偶像蒋公都看不下去了呢。

这尼玛才叫渣男好吧……

九月十一日。

资料参考:
[1] 李斌:有关郭沫若的五个流言及真伪
[2] 郑州李爷01:你拿什么看不起郭沫若
[3] @郑州李爷01:胡适的那些事儿——818中国公知祖师爷胡适之
[4] @辟谣知真相:被黑得最惨的郭沫若的谣言集辟谣



☑ 被张伯礼院士批评后,方方反咬一口
 恶心,北大又给洋大人跪了!
☑ 为帮人渣洗地,财新网写了篇特稿
☑ 今天,我们为何还要纪念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人民选择了毛泽东!



我用一天的时间思考与写作
请你花一秒的时间点个“在看”
如有启发,欢迎打赏分享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