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强基学科解读 | 考古学:手铲释天书

北大招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2022-08-30

  全文共4839字,阅读约需16分钟



关键词:强基计划


编者按

上下求索,体味数字与公式背后的美感与力量,探古问今,追寻历史与哲学包含的真理与信念,感性的思考与理性的逻辑在此交汇,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将引领你走进包罗万象的基础学科世界。良师倾囊相授,益友携手同行,伴你扬帆起航,初探学海风浪,脚踏实地,勇攀知识高峰,北大期待着更多有梦想、有才华的年轻学子在这片育人成才的沃土耕耘收获,崭露头角,感受基础学科的无穷魅力,发掘自身潜力的无限可能。知识殿堂的大门已经敞开,十大强势学科蓄势待发,只为等待一个心怀理想的你!



说起考古,大家可能多少都有一些认识

有人说,考古很浪漫,有着许多美丽传说

有人说,考古是鉴宝,戴上眼镜,端详文物

有人说,考古风里来雨里去,很苦很累

……

其实很多时候

我们对于考古都是误解与向往并存的

那么,考古到底是什么呢?



北大考古:

中国考古学的缩影


北大考古有着悠久的历史。回顾过去,这不仅是一部北大考古史,几乎是中国考古的历史。


细数那些年我们开创的几个“第一”:


1922年北大国学门下设立考古研究室,为全国所有事业单位中第一个设置考古研究室的单位;


1952年历史学系下设考古专业,为全国设置考古专业的第一个高校;


1983年从历史学系分出,单独成立了考古学系,为全国第一个设立考古学系的高校;


2002年成立考古文博学院,为全国第一个成立学院的高校。


北大考古:

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


一个学科是否真正的强大,还有赖人才的聚集。北大考古专业自建立以来,就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50多年来,在考古专业已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中,60岁以上各研究方向的领头人,均属全国该研究方向的顶尖人物,他们不仅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如今都已桃李满天下。


北大考古:

与时俱进,壮大学科

1

1952年设立考古专业;

2

1988年设立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3

1993年设立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对古代文物进行深入研究,做“文物医生”,本专业属于科技考古的一部分;

4

1998年设立文物建筑方向专业,主要研究古代的建筑;

5

2017年设立外国语与外国历史(考古学方向)专业,既培养同学扎实的考古专业底子,也能让他们在外语学院学外语,将来从事国外考古工作。


学科优势

01



基础设施完善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各个专业都有相应的实验室,基础设施非常完善。



02



师资力量雄厚

学科分布最广,师资力量规模最大,名师数量最多,科研实力最强。



03



硕果累累

根据最新的QS排名,北大考古位列全球第12 ,亚洲第一。



教学理念


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


整个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学力量、科研力量、培养质量在全国考古专业中均排名第一。同时,老师和学生感情非常深厚,在田野实习过程中,“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



学术导师制


考古文博学院设有学术导师,一对一因材施教,甚至一人一册的培养方案,为同学们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毕业去向


考古文博学院的本科生毕业大多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专业学习。也有少数同学选择直接就业。



考古学强基班


考古学强基班旨在培养卓越的中华遗产的保护者、中华文明的诠释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积极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遗产保护大局。


凝练核心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培养方案


明确学科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限选课程等三个层次的专业课程,凝练出以中国考古学系列和田野考古实习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开设《世界考古学》、《水下考古学概论》等新兴学科课程。


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实践教学


增加实地考察、实践动手课时,锻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打造虚拟仿真教学课程体系。加强考古原典阅读与写作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已知去探索新知。


建设辅导员-班主任-学术导师三级保障制度


选聘品学兼优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辅导员,选派教学科研一线教师担任班主任,全面指导关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扩宽学术视野,保证国际交流


提供出国访学机会,如到埃及、英国、日本、匈牙利、波兰、希腊、意大利等国家的访学与考古发掘活动;实施本科生自主科研计划,提供参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科研实习。



考古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除了研究历史,考古所打交道的文化遗产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建立国际考古基地——周原遗址



建设主题公园——凤凰山遗址公园



用植被设计植被景观


既可以保证经济农业生产,又可以变成文化的景观。



手铲下的小故事

01



陕西宝鸡周公庙遗址发掘


首先出土了很多西周的甲骨文,图中的字是“周公”。



紧接着发现红腰带(即红土层)断了。红腰带是原始的生土,而遗址上发现生土整整齐齐地断了,很可能表明有遗迹。


发现夯土墙。商周时期夯打的土多出现于大型建筑、大型墓葬、城墙。


夯土墙西墙、北墙


在调查过程中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城墙窄。只有5米宽。古时的城墙理应很宽,可以在上面跑马、打仗,至少得有二三十米很规律的红黄相间。5米黄,5米红;一段红,一段黄,就像警戒线。


走到田野,发现了五花土(指好几种土混杂在一起的土)。一般只有墓葬里的土是五花土,发现的五花土还是夯打的土,表明是座经过夯打的墓葬,而这种墓葬一般墓都比较大。更重要的是,发现五花土里有一块土是很深的土层里才有的土,表明墓挖得很深,挖得深的墓一般是大墓。



发现墓底不平,是个斜坡。墓葬的底部是斜坡说明是墓道底,这是带墓道的大墓。商周时期墓是分等级的,只有国君一级的墓才有墓道。因此发现的至少是国君级的墓。经过之后的钻探发掘,证实了发现的是四墓道的大墓,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所知的西周的第一大墓。


此次发掘,发现了带四条墓道的大墓十座,带三条两条的各两座。同时这也是目前所知道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墓地,身份非王即帝。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是周公家族的墓地。


02



2014年发掘周原遗址


发现车马坑。一般车轮都是木制,大多发掘出来便是朽的。但这个遗址里的车轮子是铜的,车上铜制品多。车的车轴部分套一个管子,插一根车辖,上面镶嵌着绿松石,为首次发现。



发现墓葬。随葬品有四十多件青铜器,是70年代以来发现青铜器最多的。值得一提的是,墓葬里有戈,其头部银光闪闪发亮,经检测发现上面镀了锡,这也是中国最早的镀锡的产品之一。



发现大型建筑。总面积两千多平方米,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大的一座宫殿。



发现社石。院子的中部偏西有一个石碑,是社石总长1.9米,是西周早期的石碑。社代表着大地,是祭地的遗存。如同北京中山公园社稷石,此次发现的是西周时期的地坛,表明了三千年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社石


03



发掘西周的城墙



发现炼铜炉,表明有铸铜作坊。


发现商末周初的水管,刻着最早的八卦符号。


陶水管


发现空心砖,砖的质量非常好,打破了“秦砖汉瓦”的观念,将砖的历史提早了几百年。


学长学姐有话说


从九月到四月,从秋天到春天,我从一名“一指禅”选手到现在能较熟练地运用笔记本电脑做笔记学习、能够跨越大半个中国在遥远的北方独立生活;从一名考古笔记爱好者到对考古学有了初步认识、终于小半步迈进了考古学的大门。


在北大学考古真的是一件让人非常骄傲的事情,比如习主席对考古学做的专题讲座、以及曾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专题文章,都让我感到国家和民族对考古学的殷切希望,尤其是对北大考古。再近一点,火爆朋友圈的三星堆考古中就不乏北大考古人的身影,看到文章描述发掘出的三星堆青铜面具、青铜立人等一系列精美文物,我作为一名四川人,为古蜀先民们的辉煌文明感到自豪,同时又作为一名北大考古人,为将来可以亲自挖掘沉睡千年的中华文明而感到激动。


我相信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我从来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讲台上的老师们就是那些重要学术作品的作者,他们就是那些考古学界的大牛。他们在讲台上对知识的信手拈来、对学问抑制不住的喜爱与精深都让我很着迷。


——2020级本科生谢瑞杰





进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一个正确而且幸运的选择,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到自己对考古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选择考古是是一个让自己不后悔的决定,我越来越感到考古并不只是遗址发掘这么简单。平时课堂上老师们都很平易近人,很愿意与同学们交流、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我们也经常被老师们的风范和他们所讲的内容所吸引。


在平时课程学习中当然有压力,但我会让自己更多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 以充盈自身为目标。另外在北大这个平台上,我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将自己的专业与兴趣结合,能够更快乐地学习。


在北大的生活是愉快并且越来越好的,除了平时能欣赏校园风景,品尝各具特色的美食,我们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与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


今后,我希望尽可能多了解考古这个学科,尽可能多尝试一些东西,尽快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且不给自己设限。


——2020级本科生郝静怡




入学后我选择了考古学古建筑方向作为我的专业。从小学习书法素描、参加青少年建模比赛、暑期游览江南四大古镇,都点燃了我对古建筑专业的热情。多次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也让我对设计实践很感兴趣。


我最大的感受是古建筑是一个非常忙碌但是非常快乐的专业,我们做模型、画图纸、写报告,生活非常充实,同时有非常多调研和踏查的机会,我记得之前去白云观踏查、阅读碑文的体验,我了解到道观的发展,有一种触摸历史的感觉;我也感受到了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这让我非常想去努力学习古建筑专业的知识。


此外,强基计划的博雅人文讲堂也是非常有趣的课程,我们能体会平时不太会接触的领域,非常新奇。


关于将来,我觉得古建筑是一个像宝库一样的专业,等着我慢慢探索和发现,希望自己日后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2020级本科生李丛吟





关于为什么选择考古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当时我参加了学院举办的暑期夏令营,我们前往了一个尚未对外公布的工地进行试发掘。那时我发现了一块陶片,把陶片拿在手里时的感觉特别奇妙,像找到了一个新生的孩子。但这还不是最奇妙的一点,当时唐宋考古的韦教授对我们说“看到陶片就想挖是人,但是能忍住不挖的才是理性的考古人”,在考古中我们更强调的是科学的挖掘方法。教授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谦和稳重、如玉般温润的君子的气质,特别吸引我。不仅考古文博学院老师如此,当时哪怕是夏令营聚集起的学生也给我这样的感觉。


很多年轻学生可能会比较迷茫,因为接触的东西太多了可能反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在仔细看陶片、瓷器这样文化底蕴很深的东西时,心就会沉静下来。我经常会去上海的瓷器展览,面对一个豇豆红就可以一直站在那里很久很久。这种美好还有理想,是可以穿越时间的。哪怕你经历存在主义的危机,看到文物的时候,你的心就会沉淀下来。


关于来到北京大学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地方。直到寒假回家我才发现,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一个多么棒的存在,而在大一上学期中,我就遍历了图书馆的每个角落,从阁楼的工具书仓库到原版《二十四史》再到电子版《新青年》原稿,都可以直接访问,这对我考古同学来说都是很好的资源,而这是我在高中完全没有想象到的。


更重要的是北大的老师对自己研究的东西有真实的热爱,当老师在讲述罗马雕塑艺术的时候,眼里是有光的,他的课程可以让你感受到为什么这些历史值得学习,不仅是因为对人类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是因为热爱,能让你感受到美好,让你感受到心向往之。


北大的学生也不是整天沉浸在书海里只会学习,在这里我们还有雅致,可以去喂鸳鸯、可以去石舫喂鱼、可以去银杏树下相约拍照,这都是在学习之余我们仍然保留下来的一些事情。


——2020级本科生陈安琪




考古虽苦

面朝黄土背朝天

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


但考古也很酷

一把手铲走天下

看土、辨土

妙释无字天书


期盼你我相聚北大

期盼你与考古人一样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北大考古欢迎你!




供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编辑|李馥先 袁晓秋

美编|杨映锴




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政策解读

5分钟,北大强基计划全解读!


强基学科

北大强基学科解读 | 历史学:博雅通今古,燕园育栋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