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调学术】奔跑在知识产权的田野上——邓宏光教授访谈实录

2017-10-14 DRY D调魔法学园


作为初学者,知产看似只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但实际上无论是著作权、商标权还是专利权,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知识产权法作为一门与实践一起不断发展的学科,企业依靠它转型升级,国家依靠它驱动创新。它背负着技术和法律的双重性,不可否认,知识产权将作为朝阳学科代表着生产力和竞争力。本期我们邀请到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邓宏光教授,与大家分享他与知识产权相识相知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为推动知产研究和培养公众产权意识所做出的创新实践。

 

一、嘉宾简介

 


邓宏光,湖南省宜章县人,法学博士、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曾在《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知识产权》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卷)》等转载,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多部。代表作有《商标法的理论基础》(专著)、《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从公法到私法:我国《商标法》的应然转向》、《我们凭什么取得商标权》等。近年来主持多项各类课题,其中主要有“网络服务平台商在网络购物中的商标侵权责任问题”、“视听作品二次获酬权问题研究”、“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商标法律制度变革”、“网络商标侵权问题研究”、“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知识产权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博士的创新与实践”、“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问题研究”、“中国社会转型与商标法律制度变迁”、“著作权法与传统民法的冲突与协调”、“在商标法中充分体现诚实信用原则”、“重庆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战略”等。

 

2011年入选为商务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专家”,2014年入选为第二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014年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库专家”,2015年入选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被聘为“遵义仲裁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6年被聘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基地专家”,2017年被聘为“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7年被聘为“中企商标鉴定中心委员会专家”,2017年被聘为“知产力首批专家顾问”,2017年被聘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律顾问专家团专家”。兼任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任、重庆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二、学科概况

 

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法律部门的归属上讲,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是目前重庆市和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在文科高等院校设立的知识产权学院。目前,知识产权学院暂时挂靠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与民商法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由我国著名知识产权法学家张玉敏教授任名誉院长、赵万一教授任院长。该学院下设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和知识产权评估中心四个分支机构。

 

三、经验分享

 

(一)萌芽

 

Q1:请问您选择知识产权方向作为研究领域的初衷或者契机是什么?

 

邓老师:选择知产,不是刻意为之,可以说是命运“阴差阳错”的结果。我本科是西政法律系95级,99年保送读研究生,保送研究生是知识产权方向,但我对民商法更感兴趣,研究生期间,精力也主要集中在民法这一块。2002年留校任教,才真正认真地学习知识产权。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透过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知识产权案件,琢磨法律上存在的问题,推演这些案件背后当事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越来越觉得知识产权很有魅力,很值得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越投入就越觉得知识产权有意思、有乐趣

 

Q2:您除了在学校任教做学术研究,也担任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任,是什么原因让您想到跻身律师行业?

 

邓老师:从某种程度而言,我算是一名“老”的“新”律师。我从99年就考取了律师资格,一位朋友将我和几位同龄人的律师资格证挂到他们律所,用来“装点门面”,但我从来没有去管过这个证,更没有去代理过案件。我没有代理案件,并不意味着我不重视实践。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我非常重视和强调案例教学,注重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找到研究的点。

 

2013年,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以原来的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坤源”所和衡泰所为基础,整合其他律所的一些骨干律师而成,其理念是“专家型团队、专业化服务”,即“专业人干专业事,讲究分工细化”、“团队化的作业,军团作战”,力争避免传统律师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律所每年购买一层办公楼,真正实现了每年“更上一层楼”,目前已经成为重庆乃至西部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总所有230位律师,其中法学博士40多人,法学硕士120多人,教授博导15位,形成了“坤源衡泰”现象。后来,几位朋友拉我入伙,我就加盟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律所成立知识产权部后,请我作为知识产权部主任,让我负责一些知识产权案件的技术指导。我们律所知识产权部,有两位教授博导、三位副教授,还有六七个博士和硕士,兵强马壮、经验丰富。

 

Q3:您认为律师业务和学校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邓老师:律师业务和学校教学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法律都强调运用,强调实践。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律师强调实操,教学强调打牢基础、培养学生理念。如果能够处理得好的话,两者可以充分互补。举个例子,今年我们有个律师接到一个两家餐饮店因装潢和服务风格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我认为整个问题很新、有研究价值,就让研究生将它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并作为该律师的助理,深度参与其中,从证据的搜集和梳理、国内外相关案例的整理、相关学理研究,最后参与庭审、撰写代理意见词,学生觉得这种收获是非常大的。另外,将案件所体现的问题引入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法官和两造当事人角度来思考,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模拟“像法官一样地思考、像律师一样地思维”,同时,让学生能够像学者一样地思考,能够将事实、法律与理论融会贯通,让同学们能够在这三者之间往返穿梭,他们的收获,比传统的教学更大。

 

(二)耕耘

 

Q1:请问您如何看待知识产权实践中案例和实体法之间的关系,法官遇到前沿问题应如何把握?

 

邓老师:法学是实践性学科,知识产权尤为明显。法院判决要以法律为准绳,但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清楚的情形下,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因此,案例很多时候又起到实体法漏洞补充的功能。在知识产权方面,前沿问题非常多,这与知识产权本身的性质有关。知识产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一些明显的特点:第一是法律多,很多部法律;第二是法律修改得快,几年就要修改一次;第三是法律漏洞多,法律修改得再快,与我们现实生活相比,还是入不敷出,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引发出大量的新问题。法官对于案件中涉及到的这些新问题,不能拒绝裁判,因此,法官被现实倒逼着必须要向前走,必须进行探索,对新问题表态。路是人走出来的,对新问题的探索也是如此。法官遇到前沿问题,一要勇于面对;二要谦抑,如果能够用已有法律、制度或理论解决的,尽可能用已有的资源来解决;三要有担当,应当创新和必须创新的地方,要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管是作为制度发展中的铺路石、垫脚石,还是树立了一座制度发展中的丰碑、标杆,都应当去做,从而让整个法律和理论保持开放性、充满生机与活力。

 

Q2:《民法总则》于10月1日生效,您如何看待民法典中明确将知识产权的保护纳入民事权利范围,从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邓老师:知识产权入典,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据报道,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500强企业中,80%的资产是以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为代表,而到了2010年左右,世界500强企业中,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已经占据整个资产中的80%,这体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对企业、社会而言越来越重要。我国要制定一部代表21世纪的民法典,不可能忽视知识产权,甚至可以说对知识产权如何重视,都不过分。

 

10月1日生效的《民法总则》第123条规定了知识产权,这是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这一条的规定,有其科学性,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将来的民法典中,要一如既往地加强知识产权,这需要知识产权学术研究为基础,需要尽快从各类知识产权中,提取“公因式”出来,需要尽快研究知识产权与传统民事权利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知识产权入典,也许有助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但并不必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大方向,是社会的大趋势,在国家高举创新性国家建设大旗的背景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

 

Q3:您怎么看待知识产权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

 

邓老师:知识产权学科的研究,应当“上天入地”,应当“左顾右盼”。“上天”,即整个研究要着眼于最新的发展动态。例如,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相关问题,诸如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数据权利的边界、限度等问题。“入地”,即整个研究要接地气,要强调其理论性。知识产权是非常强调实践性的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应当是实践中的真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斋里臆想出来的问题,可能是远远不够的。研究的问题,不仅仅要关注实践,还要注重其理论性,尤其是知识产权与传统民法之间的关系:它在传统理论上能否找到学理支撑?如果传统理论解决不了实践问题,我们需要如何创新?这种学理创新,对整个私权有没有贡献和作用?

 

“左顾右盼”,是指要强调比较研究。知识产权是国际化最强的学科。我国的实践问题,很可能也是其他国家的实践问题。也许其他国家对我国的“新”问题,早就有研究,有答案了。因此,要多看国际条约,以及其他国家相关的法律、案例。

 

(三)硕果

 

Q1:您一手创办了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和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能否谈谈您的初衷及展望?

 

(小编注: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由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重庆高院民三庭和重庆市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承办,腾讯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协办,将不定期邀请国内知识产权审判专家,就知识产权司法的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作智慧分享,以助推知识产权共同体的建设。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由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重庆市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承办,百度公司法律研究中心协办,将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识产权知名人士,对知识产权理论和应用的基础性或前沿性问题作智慧分享,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

 

邓老师:我们的这两个讲坛创办至今两三年时间,是连续性的讲坛,法官讲坛已经举办了26期,名家讲坛也举办了16期。

 

我们当时创办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是因为我们认识到,知产的实践性强,知识产权法官的研究很前沿,他们站在第一线,对某些问题的理解,相比于学校的学者,有不同的独到的角度与看法,这些法官的内在学识、业务水平都很高,而且也有很强的演说能力,请他们来讲,学生、企业界的人士可能收获会更大。另外,最高人民法院依托重庆市高院设立了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我们西政每年与专委会一起举办一些知识产权学术会议,具有较好的“人脉”条件。基于此,我们就萌生出举办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的想法。我们也感觉到很幸运,专委会很支持,被邀请的法官都非常认真地对待我们的讲坛,最重要的是,腾讯研究院作为我们讲坛唯一的“金主”,给了我们较为充分的经费保障。

 

此后,我们西政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一起作为主办单位,组织了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邀请知识产权界的“大腕”来给我们主讲,这个讲坛最初是百度赞助,现在是超凡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赞助

 

我们举办讲坛的目的,是打造整个知识产权生态圈,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凝聚共识,提升整个知识产权的水平。整个讲座,不仅仅现场的听众能够受益,而且通过同步直播的方式,在“西南IP群”微信群中同步直播,受益面非常大。

 

我们的讲坛,也不是定位为西政的讲坛,而是我们整个知识产权的讲坛,讲坛经常会在其他地方举办。例如,我们法官讲坛在全国很多地方举办过。法官讲坛走出重庆的第一站是北大,此后到了南京大学、宁波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学校,成为“巡回”知识产权讲坛。

 

Q2:我们了解到您写过一篇文章《司法大数据思维之望远镜、透视镜和放大镜——读<浙江省知识产权民事司法保护报告>(2015年)有感》。请您谈谈对大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司法大数据思维的看法。

 

邓老师:浙江高院出版了《浙江省知识产权民事司法保护报告(2015年)》,我看过之后,很有感触,就写了一点读后感。我个人觉得,他们的知产白皮书,体现了大数据思维,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这种挖掘不仅仅体现在数据的多和大,也不仅仅体现在视角的多和广,而且还体现在对类型化的深度研习。该报告通过对知识产权民事保护方面的数据采集、整合和共享,尝试实现支离破碎的知识产权审判数据系统化,从而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和决策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代表了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研究范式。

 

正如马云所说:大数据是一个金矿。学术研究要挖这座金矿,很多企业也早就瞄准了这座金矿。例如,国内知识产权新媒体“知产力”和知识产权法律数据服务平台“知产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要顺势而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司法也要有大数据的思维。

 

(四)寄语

 

Q1:现在正是同学们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您对有志于报考知识产权学术研究硕士的本科生有哪些期许?

 

邓老师:套用社会上流行的成功学来说,要“入对行、跟对人、做对事”,考研也是如此。第一,知产是朝阳学科,代表未来,投身到知产,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就是“入对行”。第二,从跟对人角度说,欢迎同学们报考西政知识产权专业。我们学校教知识产权法的老师有19位,6位教授、10多位副教授,师资力量很强。我们学科负责人李雨峰教授,年轻有为,李雨峰老师挂职重庆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整合重庆知识产权局和重庆市教委的力量,在西政设立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平台非常不错,资源丰富,将来也会给学生配备很多资源。其他老师,也几个属于少壮派,精力充沛、热情十足。我们西政的老师,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学术研究和学校教学上,是值得信赖的一个团队,报考西政知识产权的研究生,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第三,考研是“做对事”,当然,对或者不对,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有更好的工作,也许先工作是更对的事情。但从宏观上,长远角度看,也许考研是更为正确的事情。

 

Q2:对于有志于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同学而言,您是否建议出国深造?

 

邓老师:知识产权是最强调国际化的一门学科,与世界接轨最紧密的。知识产权特别强调国际化,学校鼓励、我们学科也大力支持有志于出国的同学出国“游学”。从就业的角度上,同学们能把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前景可能会更好一些。

 

Q3:最后,请您给对知识产权法感兴趣的同学们提一句寄语吧。

 

邓老师:知识产权代表未来,充满希望,在希望的田野上为自己的梦想播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让我们一起为幸福而奔跑吧

 

四、小编的话

 

邓老师在访谈中最常提到的就是“知产充满希望、代表未来”以及“乐趣”。小编真切地感受到邓老师本人和他所爱的知识产权学科一样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活力,对于学术研究,他沉浸其中,以此为乐趣,而这恰恰是互联网信息共享之下最被忽略而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在我们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今天,随着竞争优势逐渐趋向专业化,行业的跨界合作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故知识产权的前景不容小觑。变革性的发展将会出现在最好的年代,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

【D调学术】研商致用 明法求真——访商法青年学者季奎明副教授

【D调学术】持宪法之利剑 维法治之尊严

【D调学术】研史求真 明法治世——访法律史学者王银宏副教授

【D调内所】华丽背后:知产执业的那些事儿

【D调公务】IP时代的知识产权局

【D调国际】知识产权的世界情怀——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实习经验


P.S. D调魔法学园每周末推出一篇原创干货文章,其中“D调观察”、“D调竞赛”、“D调国际”、“D调外所”、“D调内所”、“D调法务”、“D调公务”系列已完结,“D调学术”系列正在进行时,欢迎读者们在本公号主页菜单调取查看。

 

带你开眼看世界,挖掘未来无限可能;

FOLLOW US,D调做事,高调追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