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现象级爆品”的“出圈”启示录

人神共奋 思想钢印 2023-04-17

醉价比




1/6

现象级爆品


之前的“消费股研究”系列分析过消费股的走势特点,一般更稳健,但也有例外,消费票一旦“浪”起来,一点都不亚于科技票。


原因在于,十几亿消费者的统一大市场,加上发达的社交媒体可以让一个话题一夜红遍全国,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现象级爆品”,如果是上市公司,很容易出现几倍涨幅的超级大牛股,比如过去几年的山西汾酒、妙可蓝多、中国李宁、锐澳微醺、红乌苏、东方甄选,等等。


不管是科技牛股还是爆款消费品,大牛股的业绩总是脱离地心引力非线性增长,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科技牛股往往是技术或大客户方面的突破,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所以总有人提前得到消息,是一个对散户极不公平的游戏;而消费品的爆款,虽然也是非线性,但变化总是有规律的,市场总有迹象,对投资者更公平。


特别是消费品在爆发式增长时,往往有一个很明显的环节,如果掌握这个规律,加上一点点勤奋,消费牛股逃不过你的掌心。


这个环节就是——出圈。



2/6

出圈


消费是分圈层的,一款在某一个圈层中火爆的产品,到了另一个圈层中往往默默无闻。所以我们把消费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圈层型的产品;第二种就是所谓的大众品,在更多圈层都获得一定认可度。


这两种消费品并非完全不能打通,如果圈层型产品打破了小圈子,变成大众消费品,即为“出圈”,就会出现短时间内销售量的爆发式增长。


A股过去几年成功“出圈”的现象级产品,都是当年的大牛股,比如:


伊利安慕希:希腊风味酸奶“出圈”为高端常温酸奶

妙可蓝多:小众佐餐品“出圈”为儿童营养产品

锐澳微醺:夜场成品鸡尾酒“出圈”为含酒精饮料

红乌苏:新疆本土啤酒“出圈”为全国化风味高端啤酒

东方甄选:人文气质的另类直播“出圈”为高端农产品电商



以上的产品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本文将以一个正在“出圈”的产品——百润股份的锐澳强爽为例,分析以下问题:


1、产品是如何“出圈”的?

2、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出圈”?

3、如何投资拥有“现象级爆品”的上市公司?



3/6

定位尴尬的五年


消费者对锐澳鸡尾酒,印象主要集中在营收占比超过50%的“微醺”上,酒精度为3度,属于典型的含酒精饮料,这个印象很容易被转移到整个锐澳品牌上。实际上,锐澳产品序列中还有3.8-4.5度的经典瓶,2021年新推出的5度的清爽,以及这款公司元老级产品——8度强爽,后面升级的9度强爽。


 

我记得2019年研究百润时喝过强爽,觉得酒味太浓了,并不像饮料,事实上,它和微醺本质上也是两种定位完全不同的产品,公司从一开始就把强爽产品目标定位为餐饮市场,也对此寄予了厚望,因为餐饮是一个更成熟、更大的市场。


但问题在于,更大的市场中也有更强的对手和更顽固的消费习惯,公司花了大量渠道营销费用,结果差强人意。


原因并不复杂,社交聚餐要求大家喝同一款酒,主人都会有意识选择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品牌,或者贵客喜欢的酒,结果能够上餐桌的,要么具有大众知名度,要么在本地有高知名度。而锐澳强爽作为一个小圈子和特定场景的产品,进入餐饮市场需要很多年的培养期。


糟糕的动销让经销商不愿意接货,公司只能减少渠道投入,并于2019年将强爽重新定位为居家休闲用酒,回到超市渠道,借微醺已经积累的客户消费习惯,做产品线的延伸。


可以说绝大部分产品在经历了定位失败,再调整定位后,往往就此成为一个补充型产品的角色,或者用于提升客单价、毛利率,或者贡献新拓展客户。


但凡事总有例外,也是这款产品命不该绝,到了2021年,强爽意外地在一个公司没有想到的市场中打开了一个缺口——大学生市场



4/6

强爽8度不信邪


2021年下半年,是中国社会消费向下的拐点,一方面是收入增长预期停滞,另一方面是长期社会封闭导致很多消费习惯的消失,不但是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除了新能源汽车),包括之前两年势力很猛的很多现象级产品,妙可兰多、中国李宁,大乌苏,锐澳微醺,等等,也在此时出现销售疲软、渠道库存高企。


但也有部分产品,反而得益于这一时代背景。


2021年,被困在学校里进入第二个年头的大学生们,在学校附近的便利店里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饮料或者说是酒,只有8度,但是号称“一罐就到位”。


一罐酒精度为8度的饮料为什么会这么容易上头呢?


因为中国长期缺乏低度酒的市场,导致消费者对“酒精度数”概念模糊,许多人将啤酒的麦汁浓度(一般在8度以上)误认为是酒精度(啤酒一般为3度以上),轻视了强爽的8度酒精度,再加上对于微醺饮料的刻板印象,入口又容易,饮用过快,发现“不好,这酒上头”时,已经来不及了,导致一罐就被撂倒。



这种发现新大陆的冲击,完全超越了他们对低度酒的想象,很多大学生把这个“意外断片”的过程拍成了视频上传到了抖音、小红书上,引发了更多人的好奇和效仿。


最终,这个“认知反差”,引发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话题——你的酒量行不行?这款产品和这个话题的热度就在几个短视频平台上逐渐上升。


2022年年初,百润正在集中营销资源力推21年刚出的新品清爽,却发现“老树发新芽”了,试探性地在营销素材中加入“大学生初次接触酒文化”一类的文案。



最终,公司意识到这款积蓄了几年消费者认知的产品,到了爆发出它应有的生命力的时候了,于5月正式推出了“RIO强爽8度不信邪”的系列营销活动。“不信邪”这三个字,基本上就是很多人听了介绍后的想法——我还不信了,下班就去试试。


虽然疫情越来越严重,活动的效果却出奇的好,小红书和微博上的曝光度急剧提升,热度从大学生扩散到更多的年轻人群体,强爽产品就此“出圈”,到了7月,强爽的两条生产线完全无法满足爆发式的需求,出现了全国大面积断货。


2021年年中到2022年年中是百润非常困难的一年,由于全社会消费下滑,主力产品微醺也受到影响,渠道库存高企,股价从高点最大下跌了74%。


没想到,老将强爽成了“最后的救世主”,公司用最短的时间把清爽的一条产线改造过来,解决了渠道断货问题,强爽从2022年9月开始销量大爆发,单月环比都是50%以上的增长,逐步逼近微醺,和东方甄选一起成为2022年下半年消费领域唯二的亮点。



回顾强爽意外爆红的过程,我总结了“出圈”的三部曲:


首先,因为产品的某个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吸引一小群人,成为一个带某种标签的小众圈子;


其次:通过社交媒体,这群人将产品特征传播至圈外,被品牌商敏锐地发现后,有意识地投入话题营销资源,引发“出圈”;


最后,产品“出圈”后,厂商通过海量营销预算,洗白了产品早期过于小众的印记,从而拥有了大众定位,出现销售的爆发式增长,强爽正处于这一阶段。



理论听上去简单,但实际上,大部分小众产品都无法“出圈”,因为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原先不存在的新市场逐步成熟

地利:原圈子有社交传播基因

人和:产品本身就潜藏着大众产品的基因


最难的是最后一条“人和”,能“出圈”的产品,只是把小众细分市场作为它的起点,强爽问世后,沉默了5年,就是等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应该属于大众市场。


判断能不能出圈,本质上就是判断市场空间,判断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多大?



5/6

最佳醉价比


由于预调酒是低渗透率产品,分析中应该更侧重于品类竞争而非品牌竞争,更侧重于品类渗透率而非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预调鸡尾酒最大的两个单一市场分别为美国和日本,占比分别为 35%和 29%,中国为2.21%。


 

日本人喜欢喝预调鸡尾酒,原因有三点:一是他们本来就是清酒、啤酒等低度酒消费为主,二是预调酒的税收低于啤酒,三是女性饮酒比例高达73%。


中国预调酒在税率上与啤酒区别不大,又有喝高度酒的传统,女性饮酒比例也不高,那么预调酒的品类竞争优势在哪里呢?


预调鸡尾酒跟其他啤酒、果酒、米酒等低度酒品类区别最大的是,预调鸡尾酒以朗姆、伏特加等烈酒作为基酒,再混合果汁,相比而言,它是低度酒品类中,酒精刺激最明显的品种。

 


这正是强爽的口碑传播点,也是预调鸡尾酒与其他品类相比,最核心的产品利益点:最佳醉价比


人为什么要喝酒呢?一个原因,不开心时,来一瓶酒,把自己弄醉;另一个原因是,社交场合有一个“破冰时刻”,需要用最快的速度让酒精激活神经,进入到“感情深”的状态,这两个都是比较刚性的需求。


醉价比就是衡量达到“微醉”状态所花费的成本,消费者有三个比较维度,一是价格,二是时间,三是入口难度。


想要达到这样的“微醉”状态,白酒很快,但是白酒对饮酒经验不丰富的年轻人而言,入口的体验非常不好,而且白酒属于比较“老土”的产品。


啤酒要“微醉”需要喝两三瓶,一是容易把肚子喝撑了,二是价格明显比强爽贵,三是时间更长;


果酒、米酒时间也比较长,价格也不便宜。


锐澳之前的主力品种微醺,3度酒精,更适合女性居家休闲饮用,想喝醉既不容易,也很贵。


成功的低度酒产品都要符合“醉价比”原则,之前火爆一时的红乌苏,酒精度高于普通啤酒,麦芽风味独特,虽然价格是普通啤酒的两倍,但并不影响它的火爆,原因正是用较少的饮用量最快达到“微醉”状态。


据三得利的调查, 20-30岁消费者选择预调酒作为第一次酒精饮料的理由中,好入口以67.5%的选择比例为首位,其次是低酒精度(35.90%)和口味丰富(30.40%)。


所以强爽是比红乌苏更能满足“醉价比”的产品:预调酒的产品研发上,最大的难点是果汁味与酒精的平衡,入口的时候,需要用自然的果汁味盖住酒精的刺激,但喝下去之后,洋酒上头速度又远快于白酒,既需要有香精香料研发经验,又需要有洋酒基酒的生产与品控能力。


如果能做到这两点,这款产品就具有了极高醉价比。


所有的消费品都是基于某一个核心特征去吸引某一类群体的偏好,产品空间就取决于这个群体的人数、此产品的心理定价,以及替代品的竞争能力。强爽想要销售继续增长,必须要去抢夺啤酒市场。


之前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很多人下意识地把它当成饮料而非酒,再加上啤酒前几年打价格战,性价比优势过大。


而强爽从大学生宿舍这个非典型的餐饮场景入圈,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情境中,强行培养类餐饮的场景需求,加上此类群体极高的新媒体传播价值,为这款产品出圈重新进入餐饮市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再加上啤酒目前明显的高端化的趋势,也降低了预调酒过去性价比不高的劣势。


所以强爽销售量的下一个突破,就在于公司能否集中营销资源,真正突破餐饮渠道。



6/6

如何投资此类公司


最后聊一聊如何投资此类公司。


普通畅销产品用正常的消费品研究框架,但现象级“出圈”产品,必须要用另一套研究框架,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研究倾向:


1、不去人为地假设销售上限


每一款产品都有一个理论上的市场空间和单月销售拐点,前者决定了未来的市值空间,后者决定了股价的顶部,但问题在于,在拐点出现之前,谁也无法预料它会如何增长。


对于品牌商而言,只要销售仍在强劲增长,或者增速超过营销投入,就会继续铺渠道资源、砸营销费用,哪怕是边际放缓,也会调整营销策略,继续加大投入,直到发现销售增速固定在某一个数字,不再继续放大,才进入稳定常态化销售状态。


所以,只要销售在继续增长,就不要用常规的思维去判断股价的顶部。


当然,我们也可以对未来的空间有一个大体的预判。


近几年,全球的酒类都面临着销量下降,唯有预调鸡尾酒是上升的,拆分量价看,预调酒销售额主要受销量驱动,2015-2020年销量CAGR为8.6%,而单价CAGR为-2.6%,这就意味着,预调酒的消费者人群仍然在增长。



投资者还可以找一些对标品种做空间的参考:


一个是从产品结构的角度与微醺进行对比。以日本三得利预调酒为例,前两大主力大单品,都是酒精度7-9度的产品,此类产品面对男性市场,酒精度越高,消费粘性也越高。而微醺对标的和乐怡仅排名第三,预期强爽的销售今明年就将超过微醺。



对比三得利的产品结构,我判断强爽类产品未来空间可能是微醺的两三倍,而微醺目前已经是10亿+的大单品,渠道仍然在增加,销售额仍然在高速增长。

 

此外还可以对比消费需求更接近的红乌苏,之前的最高年销售额达到50亿,目前也在增长,至少可以将这个数量作为强爽未来几年的空间目标。


2、不去人为地判断估值高低


公司估值是未来永续现金流的折现,而未来永续现金流直接取决于未来的市场空间,但现象级产品的市场空间无法预测,那么估值怎么给都可以说是合理的。


现象级产品具有“乐观者定价”的特征,估值最终总会大大超过合理估值,但这个合理估值都是“事后诸葛亮”,一定要等拐点出来后才知道高估了多少。


不要用常态化消费品的估值体系去套“现象级爆品”。


3、更紧密地跟踪市场数据


由此可见,“现象级爆品”投资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个“销售拐点”,如何得知呢?这就是投资大众消费品的好处,找遍你的关系资源,找几个大超市、或餐饮渠道的老板,请他们每月统计该产品的销售额。


虽然这种统计有一定程度的滞后,但它仍然是有意义的、在这个拐点出现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测现象级产品的拐点何时出现,也没有人知道它被高估了多少,所以,当拐点被确认之后,股价通常已经下跌了很多,但你知道,它仍然是被高估的——百润上一轮“微醺”见顶,腰斩后还能再跌50%(本文为案例研究,并非推荐,请自行判断)

研究体系系列

2023-2-19 为什么上市公司的业绩总是低于预期?

2023-2-12 如何找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持续成长企业?

2022-9-12 财报分析中的边际思维

2022-5-15 不好的商业模式,到底差在哪里?

2022-5-8 商业模式堪比爱尔眼科的另一个民营医疗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