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盛夏骄阳下看一个世纪抽象绘画的演变及实践

姚钰琛 凤凰艺术 2021-09-26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

近日,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在松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松美术馆的又一重要群展,邀请国际著名策展人尼古拉斯·特瑞布雷(Nicolas Trembley)策划,汇集了不同年代的13位艺术家的精选作品。此次展览从主观视角勾勒出近一个世纪以来抽象绘画的演变及其所催生的各类实践。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视频


这群艺术家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静静谧,都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类的情感。

——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二战后,一群思想活跃的年轻人们开始以抽象表现主义的形式大胆地进行表达,无论是那些线条或是色块又或是令人费解的符号多么令人费解和摸不清头脑,但事实它们本质都是在传达着艺术家想表达的情感。不论是西方又或是东方,这一段时期艺术家们的创作都表现出了艺术家们在质疑并挑战传统艺术的过程上不断探究从而产生新的艺术语言。


▲ 松美术馆创始人王中军在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开幕式现场致辞

▲ 松美术馆负责人王端在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开幕式现场致辞

▲ 策展人尼古拉斯·特瑞布雷(Nicolas Trembley)在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开幕式现场致辞


抽象艺术无疑是二十世纪最激进的艺术运动之一。抽象艺术兴起于西方印象派晚期,它推动了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等诸多历史潮流,以及欧普艺术或新几何图形派(由极简主义衍生而来)等更为当代的艺术流派的发展。抽象流派的重要先驱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认为,抽象艺术是一种绝对性的艺术,它追求的是精神性。


▲ 开幕前论坛现场,从左至右:展览策展人尼古拉斯·特瑞布雷(Nicolas Trembley)、参展艺术家西尔维·夫拉里(Sylvie Fleury)、“艺术你我C”艺术推广项目主理人、时尚超模项偞婧
▲ 从左至右:《时尚芭莎》艺术板块负责人齐超,策展人、评论家、自由撰稿人孙冬冬,此次参展艺术家徐渠

▲ 展览现场


松美术馆此次的“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展”似乎也在探究着“抽象艺术”这一独特的风格魅力,选择了从18世纪1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到18世纪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的数十件作品,艺术家年龄跨度将近1个世纪

▲ “艺术你我C”艺术推广项目主理人、时尚超模项偞婧cici在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从“单色画”到“色彩世界”



色彩并不是辅助绘画的造型结构或块面关系,也不是为了造成视错觉而有意地模拟自然世界的色彩,相反,新抽象化的艺术家将色彩视为存在的本体,直接让色彩呈现新的视觉关联。(王春辰)


展览中不论是东方艺术家又或是西方艺术家无不以色彩取胜、以色彩为创作目标、以色彩为表现对象来描绘。展览现场可以看到全部以单色为主的作品,同时还有以多彩斑斓的多色来创作的作品。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如来自韩国的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看到在同一色彩的画面上留下色调与不同的形状。作为韩国“单色画”运动的重要成员河钟贤(Ha Chong-Hyun),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运用色彩描绘出隐隐起伏的痕迹,似二维又似三维,在充斥着蓝红白的画布上一些看似随意的纹理事实上却耗费了极大的体力与时间。“单色画”战后韩国的抽象画。它并非是正式的画风运动,而是一个松散的艺术家群体,主要以极简主义的图像语言创作。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 金昌烈《水滴》1997 布面油画 181.6×229.9×3.2cm ©Kim Tschang-Yeul 摄影:Matt Kroening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而同样是来自韩国的艺术家金昌烈(Kim Tschang-Yeul)的作品却不径相同,金昌烈用了四十余年时间钻研出一个独特的符号主题“水滴”,其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东方的传统性符号与反思,同时还能感受出西方现代波普艺术与抒情抽象等感观。金昌烈作品中简约纯净,将道家“禅”的理念完美地融合到抽象艺术中,我们不难在他的作品中找到绝佳的平衡点。一方面有着东方文化中的克制,另一方面又感受到西方文化中的“开放”。

▲ 图里·斯梅第《八个红色椭圆》2015 布面丙烯 80×80cm ©Turi Simeti 摄影: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 图里·斯梅第《六个黄色椭圆》2015 布面丙烯 150×120cm ©Turi Simeti 摄影:SVen Laurent- Let me shoot for you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类似像河钟贤按压颜料使其穿透麻布的方法同样在西方艺术家马克·哈根(Mark Hagen)的作品中也可看到,而他作品中在不改变其同色调的基础上加入了几何体形作为元素,连续出现,仿佛第二层的空间关系,细腻地捕捉色彩的差异。艺术家马克·哈根对红色、黄色等基础颜色的青睐与图里·斯梅蒂对色彩的感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图里·斯梅蒂将不同颜色的椭圆形显现在同一色彩的平面上,但做出不同色调,椭圆形轮廓再辅以反差处理,形成立体的视错觉效果;


▲ 让-巴蒂斯特·贝尔纳代《无题(灰色的天气)》2016布面油画 205×290cm ©Jean-Baptiste Bernadet 摄影:Rebecca Finale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而在这次展览中年龄最小的艺术家亚历克斯·伊斯雷尔(Alex Israel)模糊了平面绘画与雕塑的界限,主体以单色调进行“涂抹”,形成了渐变的颜色过程。作品中的色彩随着这些形状的轮廓而具有了自身的形状感。在艺术家让-巴蒂斯特·贝尔纳代的作品中,看到了层层叠加的色彩融合,从暖色调至冷色调艺术家用笔逐渐渐进勾勒出有系统性的色域。想必,艺术家内心世界便是如同这幅作品一样五彩缤纷但却不失条理。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亚历克斯·伊斯雷尔作品

▲ 亚历克斯·伊斯雷尔《无题(平面)》2013 丙烯、灰泥、木头、铝框架、陶瓷砖 243.8×137.2×8.3cm ©Alex Israel 摄影: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用“无定义”构建绘画色彩世界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语言不仅仅只是我们认知上的“语言”,语言也同样可以是图形、声音。而抽象绘画就是艺术家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叙述着自己的故事、思想。就像王春辰写道:对于绘画分为具象写实、表现、抽象,其中表现最容易与抽象结合,或本身就是抽象的一种形式和变体。表现多以无拘无束为特点,是一种情绪、情态、心理的表达,表现手法通常是夸张、无形、杂多凌乱,大多以色彩的铺张为主,色彩则以丰富、混合、多层次作为诉求,心理状态越强,色彩的表现性就会越浓烈,隐喻性、甚至先锋性也越突出。


▲ 詹姆斯·特瑞尔《樱桃》1998 空间投影装置 © James Turrell 摄影:Florian Holzherr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詹姆斯·特瑞尔作品


在抽象画面中,从来让观者无法以固定思维去判断画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形状用怎样的名称“定义”。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以抽象艺术中最常用的材料——光线作为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场景中让观者进入到了一个视线无法适应黑暗环境的“黑屋子”中,却恰好看到了艺术家运用光线创造出来的不同的光影形状,而另外一个作品也是利用了极易被黑色所吞噬的暗红色方块作为反差背景。在这个极度快速发展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不禁凝固住周遭所有的时间来暗暗感受“红色模块”的颜色光线变化。

▲ 约翰·M·阿姆利德《贝詹姆特》2018 布面综合材料 225×150cm ©John M Armleder 摄影:Annick Wetter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 徐渠《货币战争-新和旧的10元人民币》2015 布面丙烯 150×158cm 私人收藏 © Alex Israel摄影: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约翰·M·阿姆利德(John M Armleder)自二十世纪60年代末以来投身激浪派运动,开始创作各类作品,包括行为、雕塑、素描以及油画。艺术家在垂直或水平放置的画布上随意倾倒颜料,然后用各种前卫材料(如亮片或汽车喷漆)加以混合。让人无法去定义他作品的形式到底是什么。在此次展览中,艺术家还特别选用中国丝绸来分隔油画,呈现了一件巨型装置绘画。而此次展览中唯一的中国艺术家徐渠(Xu Qu)在德国期间曾师从阿姆利德。徐渠的作品中也从无定义具体的图像,他将全球各地纸币上的图案细节转换为多彩的抽象构图。作品中有着规律性的线条组合形状,但又无法定义这个组合图形到底为何物。在他的作品终蕴含了文化和金融的双重意义,反映出艺术品到商品这一常见转化的运行机制。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汇集了不同年代的13位艺术家的精选作品,正如王春辰所说:这批抽象作品显示了当下的抽象艺术创作状态。它既反映了抽象艺术依然强劲发展,同时也催发艺术家寻找更多新的方法来扩大抽象绘画的表现力,新抽象意味着抽象艺术语言已经日常化,与现代人的视觉经验和习惯已经高度契合,对它的观览和欣赏都是当代人的日常功课。新抽象还有其他的语言方法,与绘画的多种理论共同构成今天的绘画艺术世界。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1月17日。与此同时,松美术馆还将在展览期间推出一系列公众体验互动活动,让大众在抽象艺术无定义的线条形状和色彩中体验艺术世界。


对话“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X 尼古拉斯·特瑞布雷(Nicolas Trembley)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 “凤凰艺术”专访策展人尼古拉斯·特瑞布雷(Nicolas Trembley)


Q:这个展览是如何挑选作品和艺术家的呢?以及是以什么线索来布展的?

尼古拉斯·特瑞布雷

(Nicolas Trembley):

这次展览中我们所呈现的艺术家们都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我身后这幅作品是约翰·M·阿姆利德的作品,同时我们展出的作品中也有来自于他的学生徐渠的作品,不难发现这其中有一种逻辑在其中。但这些艺术家们也有不同之处,例如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些艺术家,就是为了体现我们这次的布展主题“抽象艺术”,而这次的主题如果只用英文来看的话其实是抽象艺术的单词后面再加了一个复数“s”,也是为了表现抽象艺术的多元化,展现抽象艺术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Q:在中西艺术的发展中对抽象的认识和理解是不相同的,请问您在策展时是用西方艺术史的脉络来策展呢,还是融入中国的发展脉络这种复合线索来策展?

尼古拉斯·特瑞布雷

(Nicolas Trembley):

我们知道抽象运动是一项起源于西方世界的运动,因为来自于西方世界所以在亚洲会有一定的差异,我们看到这次展览所展现的亚洲艺术家的作品,例如这些韩国和中国的艺术家们实际上也都曾在欧洲学习的,所以他们在欧洲学习了关于抽象艺术的内容,并且将抽象艺术带回到他们自己所在的国家,去传播抽象艺术。但我们知道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像在上个世纪,艺术运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所以我们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非洲、欧洲、亚洲都能看到抽象艺术。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而且我们这次选择的艺术家中年龄跨度将近80年,基本算是达到了一个世纪的跨度,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些艺术作品中看到抽象艺术有它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当然在这里的艺术家及作品都是我们的主观选择,并不能视为是抽象艺术历史脉络中的唯一表现,抽象艺术的历史还可以通过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表现,但是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时间跨度中、从这些重要的艺术家中,看到当下抽象艺术的一种发展。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Q:中西艺术家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和运用其实是不相同的,您作为策展人是如何把中西艺术这十几位艺术家组合在一起,这个集合在一起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尼古拉斯·特瑞布雷

(Nicolas Trembley):

实际上您说中西方艺术家他们对宗教艺术等有不同的理解,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在我看来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中,比如在这次展览中的作品中,有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出生在20年代,但是如果你只观看他的作品时,也许完全猜不出来他是出生于20年代的,甚至会认为他是一位非常年轻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而还有一些艺术作品,你只看他的作品也许也想不到他来自哪儿,也许你会觉得他是来自亚洲的一位艺术家,但也许他是来自欧美的。所以我们在当下的抽象艺术作品中,是看不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在当下已经将不同的艺术集合在了一起。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如果我们再回到刚才所提到的维维安·斯普林福德的作品,实际上他受到亚洲禅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这也是他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但其实这位艺术家是来自美国的,在他做艺术创作的时候,他喜欢用一种情不自禁的状态境界来创作,这样在他的作品创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自己都没有考虑到的偶然性、随机性的东西,这实际也是体现出“禅”这种哲学的概念,而这样的概念来自亚洲。除此之外,像艺术家约翰·M·阿姆利德在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希望能够达到这种不由自主创作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与佛教及亚洲禅的相关文化概念都是息息相关的。


▲ 维维安·斯普林福德《无题(马提尼克岛系列)》1974 布面丙烯 226.1×223.8×3.8cm 维维安·斯普林福德管理协会 ©The Vivian Springford Administration 摄影:Matt Kroening 致谢维维安·斯普林福德管理协会


同样,我们这次展出的艺术家中也有来自韩国的艺术家,他同样受到很多美国艺术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在很多作品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一种融合的表现。


Q:西方分热抽象和冷抽象,东方的抽象艺术也可以用这个脉络来理解吗?

尼古拉斯·特瑞布雷

(Nicolas Trembley):

事实上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是不愿意把抽象艺术分为不同的类别,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比较融合包容的,所以我觉得他们都是属于抽象运动的组成部分,也都是属于抽象运动中的一种概念。同时在不同的抽象艺术作品中,是可以看到有些艺术家更偏向于比较激进(的程度),但是像艺术家约翰·M·阿姆利德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他是用很多不同的形象在作品中去展示。所以我们更多关注的不应该是他的形式,而是抽象艺术中的概念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Q:您在策展方面会更注重什么?会不会影响各个艺术家作品之间的关系或者其他什么?

尼古拉斯·特瑞布雷

(Nicolas Trembley):

我在策展过程中特别注重不同的艺术家之间和不同艺术作品之间的关联,就好像是做游戏一样,从一个游戏打开到另一个游戏,将它们变成一种个人的叙述。在我看来策展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不要让艺术品成为一种单独的艺术,而是要让它们彼此之间能够有一种联系,所以我在每次策展时都会特别注重建立起不同艺术作品间的关联、不同艺术家间的联系。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便是展览所在的展厅中具体的建筑情况等等,例如一些艺术作品可能比较大会需要一些更大的空间展示,而有比较小的艺术作品便可以是放在小一点的空间里,这都是在策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 安瑟姆·雷尔《无题》2017混合材料、丙烯、玻璃 176×149×24cm ©Anselm Reyle 摄影:Anselm Reyle Studio 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凤凰艺术” X 王端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 “凤凰艺术”专访松美术馆负责人王端


Q:您可以谈一下此次整个展览的意义吗?

王端:

这个展览汇集了年龄跨度大概80年左右的老中青三代抽象艺术家的56件作品,其中这13个艺术家分别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在艺术家的选择和呈现上是比较广泛的,这个展览的学术意义就在于能够体现抽象艺术发展史以及这些艺术家对抽象的理解和创新。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Q:松美术馆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请问您们美术馆主要的受众群众是哪些人?您们美术馆区别于其他美术馆的管理方式是什么?

王端:

我们的地理位置虽然稍微偏远一些,但是还是有很多年轻人、亲子家庭以及情侣前来参观。同时我们的受众人群大部分也都是艺术爱好者,更多还是以年轻受众人群居多,他们确实对艺术有着不同的憧憬和想法,我们也非常欢迎更多的年轻人和艺术爱好者来我们这。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因为我们松美术馆不仅仅只做展览的呈现,在学术理解和艺术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努力,另外也一直在发展艺术的丰富化和生活化方面,例如我们做的一些活动是与大众相关联的游园、夜游等的艺术呈现形式,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爱上「松」。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展览现场


Q:那您们松美术馆后期有什么展览计划?会更侧重什么方向?

王端:

明年的展览计划也一直在排列和准备中,在这里我先保密。我们会更注重用国际的视角去办更多大型展览,这其中也会坚持我们松美术馆自己的学术见解,我相信我们的展览能带给北京艺术圈以及其他艺术爱好者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关于策展人




尼古拉斯·特瑞布雷于1965年出生于日内瓦,是一名艺术评论家兼策展人。他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新媒体部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此处担任策展人兼视频艺术作品收藏委员会成员直至1996年。1994年,他联合创办了视频处(Bureau des Videos),一个由当代艺术家进行编辑、播放和制作视频艺术作品的平台;1994年至2009年期间并任该处负责人一职。


2004年,特瑞布雷加入在巴黎的瑞士文化中心(Centre Culturel Suisse)并策划了“约翰·阿姆利德:雅克·加西亚”、“瑞士民主:托马斯·赫赛豪恩”及“马克斯·比尔:韦德·盖顿”等展览。2009年以来,特瑞布雷担任日内瓦Syz收藏的策展人。


尼古拉斯·特瑞布雷曾在多家机构(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卡地亚基金会、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等)策划展览,同时也为艺术杂志(《艺术论坛》、《Self Service Magazine》、《大都市Numéro》、《Frog》等)以及展览图录供稿。特瑞布雷尤其关注设计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对话以及展览陈列。2012年,特瑞布雷曾策划阿尔敏·莱希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展位电话绘画(Telephone Paintings) 并为该展览撰写图录。他还策划了阿尔敏·莱希布鲁塞尔空间2014年的展览“平台雕塑”( Platform Sculpture)以及纽约空间2017年的约翰·阿姆利德回顾展。2014年,特瑞布雷为日内瓦艺术与设计大学创立“基座” (Socles)展览项目,并与摄影师Collier Schorr一同担任Brioni的品牌活动顾问。


特瑞布雷著有《Sgrafo vs Fat Lava ceramics JRP Ringier出版社)一书,该著作陈列于日内瓦当代艺术中心,兰斯香槟-阿登区当代艺术基金会、里斯本EXD’11 双年展、巴黎Kreo画廊、科隆Gisela Capitain及纽约Zachary Currie2014年春,特瑞布雷为佩斯画廊伦敦和纽约空间策划了“民艺在何处?”一展,旨在探讨日本民艺运动与当代艺术的联系,并撰写展览图录。2019年,特瑞布雷又在京都Sokyo画廊呈现了名为“民艺此刻”的新展。2016年,特瑞布雷为伦敦弗里兹艺术博览会策展了“90年代”项目。2017年,他为第戎Consortium当代艺术中心以及日内瓦现当代美术馆策划了“韦德·盖顿”一展并撰写图录。


近期,特瑞布雷刚刚完成在巴黎Freedman Fitzpatrick画廊与Bless合作举办的展览(2019年),并正在策划即将于北京松美术馆举办的当代抽象绘画展览“隐形于色”(2019年7月)。特瑞布雷是Artissima艺术博览会(201911月)回到未来部分的联合策展人之一。


展览信息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


艺术家:维维安·斯普林福德(Vivian Springford)、图里·斯梅蒂(Turi Simeti)、金昌烈(Kim Tschang-Yeul)、河钟贤(Ha Chong-Hyun)、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约翰·M·阿姆利德(John M Armleder)、君特·福尔格(Günther Förg)、西尔维·夫拉里(Sylvie Fleury)、安瑟姆·雷尔 (Anselm Reyle)、马克·哈根 (Mark Hagen) 、徐渠(Xu Qu)、让-巴蒂斯特·贝尔纳代(Jean-Baptiste Bernadet)、亚历克斯·伊斯雷尔(Alex Israel)

策展人:尼古拉斯·特瑞布雷

学术主持:王春辰

展览时间:2019.07.20——11.17

展览地点:北京市顺义区格拉斯路松美术馆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拍摄/姚瑶、崔叶楣 剪辑/配音/姚瑶 采访/撰文/责编/姚钰琛)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



▲ 替代空间的替代生命

▲ 《观看之道》


▲ “夏之画涩”

▲ 新主人

▲ 留真——蔡斯民摄影作品与二十世纪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 预售屋:时永骏个展

▲ 蜂巢·生成 第三十四回 田牧:机体派对

 露西·斯帕罗:艺术史狂想曲

▲ 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