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病毒大流行的爆发=经济全球化的死亡

DSZHANG 边际实验室 2020-03-23



1870年以后,欧洲国家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

就在同一历史时刻,法国一家公司开凿了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与印度洋从此连接,世界东西贸易的大动脉就此打通。

从此,我们所在的地球掀起了第一波的全球化浪潮。

无数的人出国淘金。

有的人在印度修建铁路。

有的人在非洲殖民地开凿矿山。

有的人在拉丁美洲广阔土地上的圈养牛群大量出口。

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在书中描述了那时的场景。

伦敦的居民躺在床上,一边喝着早茶,一边通过电话订购全球各地的产品。产品的数量很多,只要他们买好了,就会有人早早地送货上门。

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乘坐舒适又廉价的交通工具去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不需要护照或是其他手续。

他们还可以轻松地投资世界各地的新企业,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就可以获得预期的收益。

国际间的投资迅速流通于纽约、巴黎、伦敦和柏林,大量的跨国公司建立起来。

在那时,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是不可阻挡的力量。

所有人都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任何倒退都只是全球化大潮中的小插曲。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了西方社会那种上流生活的终结。

数以百万计的士兵与平民因战争而丧生。

战争取代了贸易,世界上各个国家又重新关闭了边界。

伴随着大萧条的来临,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宣告结束。

更加糟糕的是,1939年另一场世界大战再次发生。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贸易占世界GDP的百分比已降至5%,这是一百多年来未曾见过的水平。

全球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二战结束后,全球贸易再次发生了缓慢而稳定的复苏。

但是,一直到1989年铁幕倒下,1991年苏联倒塌,全球化才开始征服世界。

真正的全球化变革,距离上一次,相隔了一百多年。

1989年,全球的贸易占到了GDP的四分之一。

勉强回到了1914年的水平。

新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鼓励世界各地的国家订立自由贸易协定,力图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多边贸易体制。

2001年,中国也加入了WTO,并开始成为“世界工厂”,制造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在这个新的世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以更直接的方式将全世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凯恩斯在1914年描述的,通过电话下达的订单已经借助了互联网实现。

商品送达的期限也不再是几个月,几天内商品就可以被送到家门口。

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整合。

在2000年代,全球的进出口总和,增长到世界GDP的一半。

在一些国家,例如新加坡,这一数字甚至远远超过了100%。

全球化促进了国家之间、公司之间的深层联系,没有一个国家和企业可以控制经济所需的所有商品和组件。

彼此的依赖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更容易遭受意外的冲击。

随着世界各地努力应对冠状病毒,大家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几十年的全球化带来了非凡的经济发展,创造了非凡的效率,也带来了非凡的脆弱性。

全球化的危机正在出现。

在受影响最严重的武汉,封锁切断了数百家制造业厂商与全球供应链的联系;随着中国检疫措施的不断加强,全球主要厂商的近三分之一的供应链受到了影响。

接下来,疫情开始在欧洲肆虐,影响了Qiagen公司和罗氏实验室等试剂盒的生产,进而使得美国无法获得足够的检测试剂盒,难以应对巨大的检测需求。

即便是表面上贸易毫无障碍的欧盟,一直在呼吁多边主义的马克龙和默克尔率先禁止了本国的口罩出口,甚至扣掉了他国的医疗用品。

而更具戏剧性的是,当意大利发出了医疗援助的紧急呼吁,其他26个欧盟政府都没有及时回应。(中国进行了回应)

最终,当病毒带来的恐慌消退,世界可能面临新的转折点。

右翼民粹主义者在几年前,就曾掀起一场贸易战。

而2020年,特朗普所发布“华人病毒”的字眼无疑暗示着,他们之前所声称的移民控制与贸易保护主义无比正确。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国家和企业也将重塑其供应链,将投资转向更具弹性且更具本地化的生产。

结果,冠状病毒危机会让我们迎来一个全球化程度较低的世界。

百年来的全球化浪潮正在死亡。


本文由“边际实验室”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本文,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原创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