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里揣着一个梦——汉滨区培新小学新教育实验纪实

2018-04-02 陈俊 张婧 守望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区域新教育叙事]


怀里揣着一个梦

——汉滨区培新小学新教育实验纪实

记者|陈俊 张婧

陕西省《安康日报》特别报道


        【编者按】新教育实验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发起,从2002年起在全国推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2014年,新教育实验入围WISE(世界教育创新峰会)教育项目奖,成为入选的全球15个开创性项目之一。2016年4月,朱永新应邀到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演讲,介绍中国的新教育实验和对于未来学校的思考。至2017年,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3500余所学校、370余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之中。(《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在汉滨区培新小学,李浚哲和他的爸爸李杰森算是“明星父子”了。2016年6月16日,父子俩以“森先生”和“小哲君”为笔名,在培新小学微信公众号上连载《三国那些事儿》。19期连载还没结束,父子二人便红遍校园。


        “成名”之后的李杰森曾有一刻陷入恍惚,儿子与5年前相比判若两人:那时候小浚哲6岁,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游戏“三国杀”,常常过了零点都不愿上床睡觉,夫妻俩为此很焦虑。怕孩子掉队,他们经常穿梭于各类培训班,但最终发现,最令孩子兴奋的还是三国里的人物和故事。


        李杰森大学修的专业是历史教育,他给儿子讲“其实曹操并没那么坏,刘备也不那么仁慈,草船借箭是假的,赤壁之战半真半假……”久而久之,李杰森发现孩子对人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兴趣越来越浓。此时,恰好碰上李浚哲所在的培新小学开始新教育实验,倡导“共读共写共成长”,李杰森因势利导,积极响应。他开始重温历史,儿子伴着书香入睡,每个夜晚就成了父子俩的共读时光。


        2016年4月,李杰森的第一篇《三国》系列作品《襄阳城里的小蓝颜》在博客发布后,激发了儿子的创作欲。此后,父子俩开始共同创作《三国那些事儿》。儿子的《智勇双全赵子龙》等文章写成后,便开始在培新小学公众号连载。


        “他现在更加内秀、懂事,不像以前那样调皮了。”从沉迷游戏到树立文学理想,这些变化在李杰森看来都是阅读和写作带来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挖掘孩子身上潜在的优势,循序渐进地引导和示范,让孩子主动去探索、学习。”这正是李杰森的教育理念:引导而非强制。和培新小学其他深度参与家校共育的家长一样,他很享受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与孩子共读共写也成为他不惑之年里最大的收获。如今,父子俩的新作品《写在唐诗的边上》也已连载到第22篇。



        李杰森朴素的教育理念与培新小学从4年前开展的新教育实验不谋而合。学校把父母的理念行动化、系统化,而父母则看到了孩子实实在在的成长和变化。这也是学校和父母的共同目标: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并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其实这就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常常说素质教育,但什么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没有人能说得清。而在教育界看来,落实‘幸福’和‘完整’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操作的。”指着学校门厅墙上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培新小学校长程怀泉这样告诉记者。(《新学期,新起点——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2015年4月22日,朱永新教授应邀到培新小学视察,对该校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此后,每年该校举办新父母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朱永新都会专程发来贺词。2015年7月,培新小学成为陕南唯一一所“新教育实验挂牌学校”。



        唤醒:

        “我教孩子6年,要为他们今后的60年负责。”


        2002年,新教育实验在苏州昆山萌发,如今在全国遍地开花,其中就包括汉滨区培新小学这一隅灿烂。


        这座创办于1929年的老牌学校获得过无数荣誉,却在2013年9月重新出发,主动参与了这一场遍及全国的教育实验。从2013年11月在全校开展“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起,4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长程怀泉引入并力主推行的新教育实验逐见成效。


        2016年,对培新小学四年级(8)班的班主任王晓莉来说很特别。上半年, 她在培新小学分校(原黄沟小学)支教,下半年在家休产假。一年时间里,人虽不在教室,但她却没有离开自己的学生。


        每周三、周六晚上八点,王晓莉都准时出现在班级微信群,以语音形式领读《小古文一百篇》。书是自己买的,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虽然我不在学校,但孩子阅读的好习惯不能因此丢了。”她说,“我教孩子6年,要为他们今后的60年负责。”



        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之首,也是培新小学推进最为深入、对老师影响最大的一项活动。谁站在教室里,谁就决定新教育的品质,甚至决定了孩子的命运。新教育实验的起点,就是教师的成长。正是有了一批王晓莉这样敬业奉献的同行者,培新小学的新教育实验才得以顺利推进。(《新教育|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7月15日,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培新小学语文老师陈杉杉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完美教室提名奖”。


        缔造完美教室是新教育实验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陈杉杉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帮助班里的花朵绽放。记者了解到,她所带的班级是全校唯一坚持每学期举办亲子共读活动,班级联欢活动、户外拓展活动;每一学年举办父母征文活动、父母读书沙龙活动、结业典礼、颁奖典礼的班级。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让她的“花儿朵朵班”成为“全国完美教室”的20个提名班之一。两年多以来,从学校统一组织到班上自发筹备再到家长联系开展的活动照片,存满了她的两个移动硬盘。


        “开展活动必然要占用我的业余时间,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是最开心的是孩子们得到了成长,他们的童年生活充实而又幸福。”陈杉杉欣慰地说。



        和陈杉杉一同去南京领奖的还有“月季朵朵红班”的任毓萍老师,她荣获了“全国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提名奖”。从上一届所带的四年级(3)班开始,她就为孩子制作“美名片”,以四句七言诗的形式,将每个孩子的姓名嵌入其中,以激发孩子们对诗词的兴趣。她也曾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为即将毕业的85名学生每人写了一篇两三千字的生命叙事,记录他们几年来的成长。她写的《爱着你的全世界,生命特别的期许》曾在《新教育报》发表。今年以来,她已为全区800名教师作了15场新教育培训。如今,“月季朵朵红班”这一名称已经跟随她来到了一年级(7)班。“王家多代出英才,舒心励志得自新。和美锦绣好前程,名盛族门耀光祖。”这是今秋开学,任毓萍送给新生王舒和的“美名片”。10月12日,该班的第一期“新时光之翼·共读绘本活动”也已经启动。



        在培新小学,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如张会芳老师和她的“天使之梦班”,在家校合作方面走在了全校前列;蒋艳丽老师和她的“天使的微笑班”,在开展班本课程引导孩子感受成长方面卓有成效。


        在校园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到,老师们都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如果给我一个班,我该怎么规划?他们就像拿到一个课题的学科带头人一般,精心呵护班级的每一步成长,然后选择某一方向实现突破。他们所做的很多工作都是教学任务之外的,共同之处就是“爱的教育,关注孩子个性发展,给孩子展示的舞台”。这些传统教学之外的东西,得以构成相对完整的教育。(《给最美丽的童年,选最美好的童书——梅子涵推荐的77部儿童文学作品》)


        再次出发:

        九十年校史的大事件

 

        从事教育工作之后,程怀泉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让小学生接受一种全面的教育。他发现,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与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自2008年9月,程怀泉调任校长后,便开始思考这所老牌小学的发展方向。2009年打造书香校园,将引导性阅读加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以此充实学生生活。2012年9月,培新小学在狭窄的校园内盖起了一栋新教学楼,教学条件的改善让学校的内涵发展变得更为迫切。


        2013年初,程怀泉接触到新教育理念。当年9月,他派出学习团奔赴新教育实验的中心江苏海门学习。随后,培新小学每学期分批次派老师到江苏海门、常州等地小学学习。从骨干教师到全员轮训,老师们切身感受到新教育实验给孩子、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2013年11月,“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作为培新小学开展新教育实验的第一个行动正式推出。学校成立了“小学生阶梯阅读书目研究小组”,从新教育研究院下属的新阅读研究所借鉴了第一批书目。如今,书目已更新至第四版,数量也从121本增加到363本。书目分共读书和自读书。对于每学期10本左右的共读书,程怀泉顶住压力,让家长自主备书,再由老师组织学生共读。(《童年的秘密与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



        每次开家长会,程怀泉都要做两件事,一是解释共读书怎么准备,二是用“经典传家”和“藏书于民”的策略劝说家长多给孩子准备自读书。他总是这样对家长说:“按照国人的平均阅读水平,如果你们坚持让孩子六年读完300本书,我敢说,他的阅读量已经超过95%的中国人了。”(《家庭教育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习惯》)

        

        他向记者坦诚:“我也曾有过顾虑,担心家长认为我们在给他们增加经济负担。”但事实上,几乎所有家长都在班主任的带动下参与到活动中。“共读共写共成长”新父母征文大赛也办得如火如荼,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了。



        “书目的书都是经过时间检验过的经典童书,变化很小,每年读书节我们都有跳蚤书市,同学们可以把自己读过的书卖给低年级的同学,再从高年级学生那里买二手书,这样,书目中的书就可以在全校循环利用了。”负责书香校园建设的培新小学工会主席胡德华告诉记者。



        胡德华也是“培新小学阅读银行总行行长”。“阅读银行”2016年10月成立,学校设总行,年级设分行,班级设支行,四至五名学生成立一个储蓄所,引导学生和家长将共读体会记录在“阅读存折”上,广泛吸纳学生为副行长和储蓄所所长,定期检查打分记录,再兑换心愿。活动开展以来,不断有学生实现了各种心愿,如“和校园偶像合影”“当一天班长”“任选一名同学当一天同桌”等等。(《阅读,我们一起攀高的天梯——明天的责任,在今天你我肩上》)



        2015年12月22日,培新小学的学生收到了一条“喜讯”:每周三定为“无作业日”。副校长王建情告诉记者,这便是落实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行动的具体举措。学校有针对性地建议家长利用“无作业日”指导孩子进行自主阅读或亲子共读,或是参加体育锻炼、书法绘画等活动,培养的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果说这些活动是众所周知对孩子有益处的,那么“无作业日”就是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时空,让他们真正有时间去参加这些活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也在不断“进化”。今年春季开学后,培新小学开设了“走进国学”之《声律启蒙》解读活动,每期由一名老师吟诵并解读《声律启蒙》,每周三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为孩子的“无作业日”提供了新选择。



        新教育实验不是标新立异。书香校园、完美教室、家校合作、卓越课程、每月一事……这些新教育行动在传统教学中也都能找到对应的内容,而新教育实验的魅力在于它是植根于田野的行动,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这恐怕也是吸引老师、父母、学生共同参与的关键。(《如何评价新教育?



        如今的培新小学,用新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已经成为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乃至学生家长的共识,各项活动开展顺利。每周五下午的校级社团活动本学期发展到61个,覆盖全校学生;“作家进校园”活动已邀请了张之路、黑鹤等6位知名少儿读物作家来校交流;去年11月,学校研发的《晨诵》校本教材和课程设计荣获陕西省优秀课程奖。



        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推进,虽然与江苏等新教育基地学校相比,培新小学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仍有差距,但在发展方向和教师的精神面貌上始终与教育发达地区保持一致。至于教学质量,用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如斌的话说,“仅仅是开展新教育实验的额外奖赏”。


        尾声:

        “我虽然不懂教学,但我可以研究教育……”

 

        曾当过两年培新小学校级家委会副主任的刘德群,工作中会被人称作“刘师”,他从事修理行业15年,目前经营着一家摩托家电修理行。一排书架在这间稍显凌乱的店里格外显眼。



        刘德群从小就向往读书,但条件所限,书读得很少。从他能挣钱起,便开始大量买书看书,并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他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期间特别调皮,他就是通过陪孩子阅读实现了习惯的改变。儿子在培新小学读四年级时,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刘德群深深认同,便自发购买朱永新教授的著作和其他书籍学习新教育理论。如今,他的孩子已经上初二了,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学习习惯也非常好。在他看来,这就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的好处。(《从一粒“种子”到一树“硕果”》)


        今年开学,刘德群又主动购买了100多本书赠送给侄儿所在的培新小学四年级(8)班。他的愿望是让班上的孩子本学期每人读完100本好书。在简陋的书架前面谈起他的教育理念时,他告诉记者:“我虽然不懂教学,但我可以研究教育……”那一刻,朴实干练的脸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阅读梦正在变为现实——通过阅读改变自己,改变孩子。



        像刘德群这样爱读书、爱思考的家长,在培新小学不算少数,只不过在他的职业中显得特别一些,而在记者看来,这恰恰是培新小学新教育实验激活父母的一个最佳例证。


        【编后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十九大报告中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第一条。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新小学进行的新教育实验,正是积极响应十九大要求的行动。在培新小学,教师的潜能得到激发,父母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这里,教育不仅是教学,更是培养人的事业。



        在汉滨区,还有很多学校也参与到新教育实验工作中。汉滨区鼓楼小学的周长安老师以打造“诗词文化”为突破口,丰富新教育内涵,主持编写了一套诗词教材;汉滨区劳动小学打造了汉调二黄社团、金色少年管乐队社团等新教育“精品社团”;铁路九年制学校建起了新生命体验馆……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老师和学校正在推动教育往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而优质的教育又必将带领我们离美好生活更进一步。(《用行动和坚持赢得梦想——瞎忙的老师和高效的老师啥区别? 这九张图说明白了!》)


       ( 本文刊发于2017年11月9日《安康日报·科教周刊》一版。编辑:陈杉杉  审稿:王建情。)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