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共读|谁改变了教育,谁就改变了人——《爱弥儿》

卢梭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谁改变了教育,谁就改变了人。

法国文学家和政治家夏多布里昂说:人人必读的书在全世界也许只有五六本,《爱弥儿》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在现代欧洲引发了一场彻底的革命。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爱弥儿》中到处闪烁着“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的思想光芒。在卢梭看来,人最重要的权利就是自由,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他们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反对强制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硬背宗教信条,反对严酷的纪律和体罚。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条件,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放弃了自由,就贬低了自己的人格;放弃了生命,那就完全消灭了自己的存在:任何一种世间的财富都不能补偿这两种东西,所以,无论以多大的代价放弃它们,都是违反自然和理性的。——卢梭

他开创了一个时代

——谁改变了教育,谁就改变了人

作者|卢梭

来源|商务印书馆

谁改变了教育,谁就改变了人。

法国文学家和政治家夏多布里昂说:“人人必读的书在全世界也许只有五六本,《爱弥儿》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在现代欧洲引发了一场彻底的革命。”自从这本书出版以来,法国的教育完全变了样。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卢梭

本书是卢梭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著作。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

希望他不受痛苦,也正是为了使我自己不受痛苦;我爱他,也正是为了爱我,所以这句格言的理由存在于天性的本身,因为它使我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怀有过幸福生活的愿望。说自然法完全以理智为根据,是不对的;它们有一个更坚实稳固的基础。由自爱而产生的对他人的爱,是人类的正义的本源。

在他人的痛苦中,我们所同情的只是我们认为我们也难免要遭遇的那些痛苦。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共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自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


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作者|孟晖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爱弥儿》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以小说体的形式,充分反映了卢梭的教育思想。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学生“爱弥儿”从出生到青年时代的系统教育,激烈地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了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教育理念。该书写于1757年,1762年首次在荷兰出版,一出版就在法国和欧洲另外一些国家产生了轰动效应,虽毁誉不一,但影响深远。
《爱弥儿》共分为五卷,卢梭划分了几个成长阶段,提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不同的教育。卢梭以诗化的优美语言、形象化的事例将其教育观念娓娓道来,给人以深刻启迪。他充分考虑到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提出了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这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一、《爱弥儿》集中体现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
自然教育主要是指对儿童的教育要顺从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使之身心得以自由健康的发展,而不要过多地进行人为干涉。卢梭的主要矛头指向显然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性、束缚儿童身心的教育方式。
《爱弥儿》一书自始至终贯穿了“自然教育”的思想,比如谈到人生开端,卢梭就非常反对把新生儿的身体用襁褓等方式束缚起来的做法。他说:“这样一来,促进身体内部发育的动力便在它要给孩子以运动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孩子继续不断地枉自挣扎一阵,以致耗尽了他的体力,或者延迟了他的发育。他在衣胞里还没有他扎着尿布那样感到局促、痛苦和拘束。”[1]
之后,卢梭用大段的话批驳了这种错误做法,进而指明这种束缚不仅损伤了孩子的身体,还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了影响,他说:“他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一种痛苦的感觉……他们哭诉你们施加给他们的痛苦;要是你们也这样被捆着绑着的话,也许比他们哭得更厉害呢。”[2]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违反自然与人性的育儿方法的反感,而联想到卢梭所处的那个年代,许多人其实终身生活在反人性的禁锢与压抑之中,“襁褓”可以说是具有象征性的,因此卢梭的批判非常有现实意义。

如果对比卢梭《忏悔录》自传中对自己成长经历的相关描述,则可以获得直观的感受。卢梭十几岁时被他舅舅送到一个匠人手下做学徒,这个专横的师傅令小卢梭总是处于不安之中。不自由的气氛促成了他胆小害羞的性格,小卢梭染上了说谎、懒惰、偷窃等恶习。他整天战战兢兢,只能看别人玩。所谓“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些恶习其实是在做人的权利被剥夺后、被剥夺者的无奈之举,“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奴仆都是连偷带骗,个个学徒都是连骗带偷”[3]。可见,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制度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强烈要求。
卢梭还提倡母乳喂养、以及重视亲情及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性格养成的积极意义。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与其崇尚“性善”学说密切相关,他在青年时代大量阅读了欧洲思想家的著作,来到巴黎后又结识了一些启蒙思想家,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观。他认为人性本善,而当文明社会出现后,种种人为的矫饰使人性变得扭曲。因此,他极力主张通过“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的城市,来保持儿童善良的天性。
卢梭批评封建教育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硬把对成年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他提倡循序渐进,特别反对提前教育,他以为大家“都操之过急,做得不是时候”[4]。“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因为,当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而且,在辽阔的思想原野中,它也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5]
卢梭认为孩子在达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时,必然会明白某些道理,这时再进行引导教育。而此前如果一味地进行灌输,往往使儿童茫然无措而收效甚微。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尽量接触大自然,使个性充分发展。当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相信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在今天,不少家长为了望子成龙而不惜血本却使孩子筋疲力尽、失去了童年的天真活泼,甚至出现厌学、造成了心灵的永久伤害等状况,卢梭的理论至今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在教育目标上,卢梭倡导培养自然人。这样的自然人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有着广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他们与以往“不识稼穑之艰”的贵族阶级不同,也不同于夸夸其谈的书生,这是资产阶级“新人”的形象。而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中世纪那种只唯书、只唯上,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提出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教学和科学实验;并且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观察各种事物,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还应对儿童进行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教育,不要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充分培养他的自由意识和自尊心。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体魄,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时间和体力的能力。他要求他的学生打破门第观念,去学一门手艺,以便将来无论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他都有凭劳动谋生的本领。除总的教育理念外,他还在道德教育、美学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观点,为后世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二、《爱弥儿》中的教育观基于卢梭的启蒙思想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不仅对西方社会,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卢梭作为这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一生都在与封建制度作斗争,他对法国封建社会的种种积弊进行了抨击,并提出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理念,涉及社会、政治、宗教、哲学、婚姻家庭、儿童教育等多个领域。
我们不应孤立地分析《爱弥儿》,而应与卢梭的《忏悔录》、《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著作结合起来看,才能充分把握卢梭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教育理念。卢梭在《爱弥儿》中的教育观,与其哲学、政治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是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指归的。不同的是,《爱弥儿》更注重“立”,在“破”封建奴役教育的基础上,阐释了培养有着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资产阶级“新人”教育计划。
卢梭在自传《忏悔录》中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然要求,反对宗教对人性的压抑、摧残以及对人的精神奴役,可以看作是“个性解放的宣言”。卢梭的教育理念是基于其启蒙思想之上的。他认为“天赋人权”,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出现压迫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那份纯真。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由于自然状态存在种种弊端,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人们只是把自然权利转让给整个社会而并不是奉献给任何个人,因此人民在国家中仍是自由的,国家的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这些思想同样贯穿于整部《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6]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就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卢梭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主张发展儿童的天性,而不是矫揉造作。例如,他是这样教爱弥儿唱歌的:“声音也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拍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辞给他唱,而且歌辞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7]
卢梭的《爱弥儿》中到处闪烁着“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的思想光芒。在卢梭看来,人最重要的权利就是自由,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他们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认为应该尊重儿童。“应该趁早就让他支配他的自由和体力,让他的身体保持自然的习惯,使他经常能自己管自己,只要他想做什么,就应该让他做什么。”[8]卢梭说:“应该让孩子具有的唯一的习惯,就是不要染上任何习惯。”[9]显然,这后一个“习惯”指的是后天在社会中养成的掺杂了纷杂的社会成见的习俗。卢梭认为这不是自然赋予的东西,因此要摒弃,而儿童应该只按照自然赋予的倾向发展。
卢梭的观点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十八世纪流行的还是强迫儿童服从权威,强调机械记忆、利用体罚来威吓儿童的经院教育,而爱弥儿则完全是从人的天性出发来学习和生活的儿童。卢梭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反对强制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硬背宗教信条,反对严酷的纪律和体罚。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条件,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卢梭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中世纪神学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宣扬原罪论,蔑视世俗生活、用禁欲来压制天性。统治者自命为天之骄子,宣称人天生就有贵贱之分。而卢梭激烈地反对原罪论,倡导“人生而平等自由”及“性善”哲学,引发了人们对人权的思考、对尊重和解放儿童的关注,这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革命。
三、《爱弥儿》对后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爱弥儿》一书采用了小说的形式,语言优美、思想深刻,尖锐地批判了欧洲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该书因而触怒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一经出版就被宣布为禁书,卢梭被迫流亡国外。而书中阐述的思想对于后世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康德、裴斯泰洛齐和杜威等,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的启发,《爱弥儿》可谓近代教育的奠基之作。
《爱弥儿》被歌德称为“教育的自然福音”,康德保持十几年的定时散步习惯,因阅读此书入迷而被打破。席勒则称卢梭为新的苏格拉底。该书当时在法国虽然被禁,但不久却流行于世界各地,正如《社会契约论》成为法国革命家的政治手册一样,《爱弥儿》被广泛阅读,为卢梭赢得了巨大声誉。卢梭苦心构思二十年、用三年时间写成这部不朽之作,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有学者认为现代教育学原理都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还有人说,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留存,纵使其他教育著作被毁也无防。这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道出了《爱弥儿》的重要价值。
卢梭强调“把儿童看作儿童”,给予适当的教育,而不是视作缩小的大人或者不把儿童当成独立的个体,这奠定了现代教育的基础,同时也启迪了杜威等一批近现代教育家。西方教育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儿童的兴趣、特点上,儿童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展开。《爱弥儿》中的一些理论为其后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十九世纪西方的教育理论或多或少都与这部著作有关。20世纪初,杜威在其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更是多次引证卢梭尊重儿童天性的理论,他要求给儿童主动活动的自由、让儿童在做中学习,以及主张儿童要适应社会等。
卢梭的著作在明治时期由中江兆民翻译成日语,晚清时期他的著作与思想传入中国。20世纪初中国最有影响的启蒙宣传家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受到中江兆民的影响,对卢梭的学说极为崇敬。他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卢梭学案》、《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积极介绍卢梭的生平及思想,一时风靡了众多青年。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界对卢梭学说的译介和评论鲜有中断。
早在1923年,《爱弥儿》这本书就在中国出版发行,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造成很大冲击,引起不少教育界知名人士的共鸣。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卢梭的著作填补了中国人信仰的虚空,给中国人带来希望。因此,卢梭在中国近代文学中也获得了空前崇高的地位,被称作“医国之手”,他的《民约论》等被为“灵药宝方”,小说家们更是借作品中医药人物之口不遗余力地宣传他的学说。
周作人和鲁迅是中国儿童教育的先驱者,卢梭思想对周作人《人的文学》、《儿童的文学》等重要文章是有着引导意义的。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一文中指出儿童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承认儿童有独立的生活,就是说他们内面的生活与大人不同,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并加以相当的尊重。”[10]并且提出要把儿童成长期分为几个阶段,施以不同的文学教育,这显然是受到了卢梭、杜威等人教育思想的影响。而鲁迅1919年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提出“以幼者弱者为本位”的儿童观[11],也是受到了现代西方教育理念的浸润。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推动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还是值得深思的。虽然卢梭的《爱弥儿》发表已有两百多年,但把儿童当作成人的现象仍频频出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以成人的思想评判儿童,不但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也阻碍了儿童智力的发展,更束缚了其个性。在学校教育中,有些教育者也没能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而是把他们束缚在成见的框框里,影响了儿童创造性的发挥,使其身心发展受到阻碍。在社会教育中,社会上流行着许多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读物”,成人化倾向对儿童身心顺利发展都是不利的。
当然,《爱弥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第五章主要谈到了女子教育。卢梭的女子教育观自有其可取之处,但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局限。他认为女人是从属于男人的,教育女子是为了使她们变得温柔、驯良以服从于男人,使她们多才多艺以管理好家庭并照顾好孩子。这里他忽视了女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以及女性在社会上的价值。卢梭认为女子应受良好的教育,但他认为“妇女缺乏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见识短浅,无法从事科学研究”。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家,卢梭的这些观点是具有一定保守性的。

卢梭名言录选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歌德说:“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罗伯斯庇尔说:“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先驱。”
梁启超说,《社会契约论》“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谁改变了教育,谁就改变了人。

法国文学家和政治家夏多布里昂说:“人人必读的书在全世界也许只有五六本,《爱弥儿》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在现代欧洲引发了一场彻底的革命。”
小编为大家分享卢梭的20条智慧箴言,感悟思想的光辉,寻找幸福的源水。
1、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社会契约论》

 2、他们认为统治别人比独立自主更可贵,因此同意戴上枷锁,以便转过身去把枷锁戴在别人身上。
3放弃了自由,就贬低了自己的人格;放弃了生命,那就完全消灭了自己的存在:任何一种世间的财富都不能补偿这两种东西,所以,无论以多大的代价放弃它们,都是违反自然和理性的。——《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4我深深知道:面向真福的赐予者,要想得到我们需要的幸福,最好的办法不是祈求,而是为人正直,配享他所赐予的真福。——《忏悔录》

5大多数人心中之所以觉得幸福,
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在他人看来是幸福的人。——《致达朗贝尔的信》

6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7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
8希望他不受痛苦,也正是为了使我自己不受痛苦;我爱他,也正是为了爱我,所以这句格言的理由存在于天性的本身,因为它使我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怀有过幸福生活的愿望。说自然法完全以理智为根据,是不对的;它们有一个更坚实稳固的基础。由自爱而产生的对他人的爱,是人类的正义的本源。
9在他人的痛苦中,我们所同情的只是我们认为我们也难免要遭遇的那些痛苦。
10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共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自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爱弥儿》
11迷信是人类最可怕的灾祸,是暴君手中最厉害的武器。
12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在官员们觊觎他们的钱包时才发现他们的自由早已遭到侵害。
13暴君们告诉大家说:公众的利益不是你们个人的利益。他们的话也果然使大家都相信了。
14奴隶制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因为,如果每一个人都戴上了枷锁,还有什么大家的自由可言呢?

15我们切不可把自由和独立混为一谈。它们的区别是如此之大,以致可以说它们是互相排斥的。尽管每个人做的都是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若他做的往往是使别人不高兴的事,这就不能叫做自由状态。“自由”二字的意思不是一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可以不做别人强要他做的事。“自由”还意味着不强要别人的意志服从我们的意志。谁当了主人,谁就不自由了:统治就是服从。为了统治别人,就不能不也要为他人当奴隶。——《山中来信》
16祖国没有自由,祖国就不能继续存在;
有自由而无道德,自由就不能继续保持;有道德而无公民,道德就荡然无存。因此,如果你们把人们都培养成公民,那你就一切全都有了。——《政治经济学》

17
有些国家的人民,
无论用什么方法治理,都是治理不好的,因为法律对他们不起作用,而一个没有法律可资遵循的政府,是不可能成为好政府的。
18那些不断挑动他们互为仇敌的人应当知道:这种仇恨心迟早会反过来发泄在那些制造仇恨的人的身上。——《科西嘉制宪意见书》

19我们不应当根据被奴役的人民的堕落状态,而应当根据所有一切自由的人民为反抗压迫而创造的壮丽事业,来评判人的天性是赞成还是反对奴役。
20、这些被阴谋家鼓动起来的满身恶习的人,在对自由一点概念都没有的时候,竟公然谈论自由,这真是令人好笑,以为一起来造反就可以获得自由。——《论波兰的治国之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日新之谓盛德。——《易传·系辞上》。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新教育究竟是什么?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幸福是教育指向的终极价值》《过度教育,会毁掉家庭的幸福》《让生命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2019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实事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