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忠玲: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林忠玲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当下,缺失文化的教育已将儿童带入了一个他们倍感陌生、抽象、片面和异己的地带。精神的失落带来的是精神世界的浮躁、迷误、幽暗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一些有知识没灵魂、有技艺没根柢、有智力没情怀的‘怪物’。”


学校文化是什么?新教育认为,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是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 。


如同人的气质品位一样,学校的文化也是有品位的。在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离不开一项重要的工作: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或关键语词。这个关键的语词,是学校文化的“根”,是学校的“基因”,从这个“根”上长出来的东西,才有文化的归属感。


尚贤好句子寻找的过程告诉我们,高手在民间。在学校这个组织,校长不一定是最高明的人,但一定是最善于调动、整合资源的人。当师生的生命活力被激发出来后,他们就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林忠玲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探路者——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用文化为学校立魂——讲述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传奇故事

寻根、聚魂与布道:基于“听见” 的学校文化建设

文化,如何为校园立魂?

学校的校园精神,要有“精”也有“神”
学校文化的张力——“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上)
原创|林忠玲
来源|静夜思享

作者,林忠玲,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 文章转自本人微信公众号。

学校文化是什么?如果把“文”和“化”这两个字的篆体找出来看看,大概就能悟到文化最初的意义。“文”是人身上画了美丽的图案,“化”则是成为颠倒关系的两个人。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用美好的东西让人发生改变的意思。从“文化”一词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使命就是“化成天下、 以文教化”,在“精神层面的改变人、润泽人的途径与方法。”西方拉丁文中的文化包含下列几层意义:(1)耕种;(2)练习 ;(3)居住;(4)留心和注意 ;(5)敬神。无论哪种表达,文化都具有了改造、完善人内心世界的意蕴。



龙应台用更为感性与直观的语言,表达她对文化的理解。她说: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屏幕的公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在自己家的私领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他对家里的保姆和工人以礼相待吗?……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那么学校文化是什么?新教育认为,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是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一种“软实力”, 它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中(学校的节日、仪式、庆典、教学,以及各种具体的行为规则等)。文化借助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学校吉祥物,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的语言等全部的文化系统表达着,被学校里各种物质载体承接、转译着,如建筑、logo、色彩、绿化、教室、课桌、座椅、装饰、校服、网站甚至校徽、纸杯等。


如同人的气质品位一样,学校的文化也是有品位的。在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离不开一项重要的工作: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或关键语词。这个关键的语词,是学校文化的“根”,是学校的“基因”,从这个“根”上长出来的东西,才有文化的归属感。

杨九俊先生认为,学校自己的句子,是有特色的文化完形。衡量这个句子好不好,有五条标准:一是打动自己,打动别人。如果这个句子连自己读起来都感到平淡、麻木,无法达到感染别人目的。二是独到的思想。这个思想指的是对教育、对人的独特理解与表达。三是有个性风格。也就是只有放在你的学校场景中才适用,拿到别处显然不合适。四是有行为体现。能够用关键动词表达学校会对教育场域中的那些生命做什么。五是有生命依托。好句子中一定有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形象,这个生命形象也许是一片叶子、一颗星星、一滴水珠,但其实都暗指教育对象。
 
当下,不去琢磨文化的学校几乎很少,但因为学校管理者的认知水平不同,呈现出来的文化样态良莠不齐,有的还极为低俗。比如,一些学校在教室里悬挂诸如“不学习,如何养活你众多的女人”“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标语,让人感到不寒而栗。以如此的价值观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能考上了名校,学校能算尽到了教育者的责任了吗?



当前学校文化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表化。走进学校,目之所及的建筑、走廊、墙壁、庭院、塔亭、钟楼、绿化等景物豪华现代,富丽堂皇,但没有“文化”标识,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气息的装饰或摆设,因此也不会真正成为师生生命和记忆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校园里,“‘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 (柴静《看见》)。我们应该看到,儿童才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如果教育对儿童不给予应有的关照,就无法与卓越牵手。没有了“人”,学校就成了工厂,课程就成了流水线,按照固定的流程和预设的目标,风干生命,消解个性,把原本千姿百态的孩子,塑造成千人一面的所谓“人才”。

二是文本化。以为学校文化建设就是做文字游戏,热衷于应付各种检查,停留于文本层面,纸上谈兵。比如学校制度是制度文化的重要方面,有相当于多的学校,应付各种检查考核时,制度文本齐全,应有尽有,但几乎没有几个制度真正地成为规范、引领学校成员行动的力量,仅仅停留于“写在纸上”的制度。没有灵魂的台账、纸张,只能算是学校文化的幻影。

三是标语化。一些校长也知道要让每一堵墙壁能够“说话”,让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发挥育人的功能,于是在校园里写满了各种标语口号,琳琅满目。可是墙壁上说出来的都是拾人牙慧的“普通话”,如“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等等。这些话都对,但都缺少属于学校自己的东西。还有的学校,动辄就在大楼上拉横幅,挂标语,造声势,颇有文革遗风。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的东西,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只是游离于学校文化的外在之物。

四是小众化。有的学校故作艰深,把学校的文化理念系统弄得晦涩难懂,以至于很多人不查查百度弄不清那些吓人的词句在表达什么。其实,这些难懂的词句,都是由学校一小撮人凑合出来的,离广大师生距离甚远,难免会让师生敬而远之。文化不是少数人的独舞,而应该成为所有人参与的群舞。

朱永新先生说:“当下,缺失文化的教育已将儿童带入了一个他们倍感陌生、抽象、片面和异己的地带。精神的失落带来的是精神世界的浮躁、迷误、幽暗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一些有知识没灵魂、有技艺没根柢、有智力没情怀的‘怪物’。”

文化,为学校立魂——新教育实验年度主报告

向着幸福完整出发!——让核心价值观照亮、照遍、照透校园;让学校到处流淌着奶和蜜

学校文化的张力——“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中)
原创|林忠玲  
来源|静夜思享

办成一所值得尊重的学校,当然离不开与众不同的学校文化。什么样的文化能够为学校立魂?有四条标准:一是积淀厚重。这种厚重感,要么来自于学校自身上百年、数十年的历史沉淀,要么来自于所在社区丰厚的文化底蕴。二是情理交融。既有对教育理想的激情、热情,对教育的执着情怀,又有对教育本质规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遵循。三是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语境下,能够有强大的适应力、解释力。四是风貌独特。文化的表达式不套路化、程式化,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佛教偈语中“月映千川”这个意境启示我们:好的学校文化核心表达,如同映照千川的明月。作为有追求的学校管理者,需要时常提醒自己,照亮学校角角落落的那轮明月在哪里?

学校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使命、愿景、价值观——学校文化的核心;校风、校训——形成的文化风气和氛围;制度——学校文化的“契约”;师生行为——学校文化的气质;仪式、节日与庆典——学校文化节气;建筑——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故事——学校文化的英雄叙事。其中,“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系统上位层面的东西,是映照千川的“明月 ”。

何为“使命、愿景、价值观”?说得通俗一点,“使命”就是值得拿命去做的事,当然这个命更多地于指向于人的精神生命。据说,在西方使命包含“赴死”的意思 。“愿景”就是关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的生动描述,是可以闭着眼睛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一张生动的图。“价值观”就是做成事情的标准,是尺度。当一个组织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长出来的文化可算是有根有魂了。


我们不妨来赏析一下苏州昆山千灯中心小学的核心文化表达。这所学校的使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锚定“幸福完整”,直指教育的目的,值得所有人为之付出。愿景——一灯一世界。契合“千灯”之名,有极强的画面感,一张美好的教育图景。价值观——教育点亮人生。学校所做的一切,皆为点亮,而不是毁灭。欣赏孩子是点亮,符合学校价值观;而讽刺挖苦孩子,则是毁灭,与价值观背道而驰。

一所学校的核心理念系统是不是有品位,关键要回到教育的本源上追问:我们到底要给学生的当下和未来带来什么?在学生和学校这两者的关系上到底谁应该适应谁?我认为,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如同是鞋子和脚的关系。可惜的是,现在有大量的学校在做着削足适履的事。这让我想到了希腊话中的那张魔床:长于床者,要被锯掉;短于床者,要被拉长。于是遇到这张床者,生还者无几。如果学校也如同那张魔床,那有多少学生能够在精神上存活下来?

人,才是学校教育哲学的价值指向。只有回到人的立场,关注人的形象设计的文化,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很多名校的核心表达,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如夏山学校“让学校适应孩子”,清华附小“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北京十一学校“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北京东路小学“让情智的阳光充盈师生的心灵”,锡山中学“培养站直了的中国人”。人被看见了,教育才有希望。


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好句子,是最难的事。据说,重庆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当年想到了“六年影响一生”这个句子,但当地不少人不认同。于是刘校长请顾明远先生为学校题写这句话,用名人的题字堵住了闲言碎语。这所学校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这个句子的来历也充满了故事性。这本来是《红梅赞》中的一句经典歌词,但刘校长觉得拿来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特别契合。于是她找到阎肃先生,用一分钱买下了这个句子的使用权,让谢家湾小学的核心文化表达富有了经典的意味。

谢家湾小学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好句子,启示我们:好句子应该有一个鲜活的生命意象  ,能与校本、区本文化高度关联,文字诗意、简洁、易懂、好记。

什么才算是学校好句子?第一,体现团队的理念和主张。有时,我们需要追寻的朝向,就是文化的核心表达。如杭州新华实验小学,他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于是“想象力第一”就成了他们好句子。第二,体现团队的愿景使命目标。如萧山银河实验小学,他们追求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光,于是“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成了他们的好句子。同辉(国际)学校是一所接受特殊学生的学校,为了每个孩子成长,需要老师苦口婆心,于是他们提出了“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好句子。第三,富有个性化的表达。有一所学校地处汽车城,产业特征十分明显 ,于是他们将“转动最美好的未来”作为了好句子。长沙仰天湖集团桂花坪校区,桂花是学校的标志树,于是他们亮出了“桂花树下,遇见最美的你“的好句子。第四,不妨陌生化的表达。四川旺苍刘瑞龙红军小学,为了避免红色文化的同质化,他们由刘瑞龙锲而不舍的精神,联想到世界上著名的邮差薛瓦勒“一块石头能走多远”的故事,将“做一颗有梦想的石头”作为了学校的好句子。第五,具有丰富的可阐释性。如姜堰南苑学校,与一所生源质量很高的民办学校毗邻,于是他们将“让每一片叶子都闪亮”作为自己的句子,意在别的学校孩子为花,自己的孩子哪怕是一片片叶子也要闪亮。


案例:重庆城口任河小学的文化创生叙事

重庆城口,一座躲在离重庆300多公里远的小县城。尽管藏在深山处,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城口教育人对梦想的追寻。

任河小学是一所位于县城城郊结合部的正在新建中的学校,将于2021年秋季建成正式招生。一所新建学校从它孕育那天起,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就组建了管理团队,介入学校的建设与管理,特别是学校文化和课程的前期规划。仅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城口教委领导眼光的超前。他们如同一个负责任的父母一样,在孩子尚在母亲腹中时,就已经为其取好了名字,免得出生后手忙脚乱。

当然,任河小学校名的出笼也是一波三折。

因为学校所在地叫木瓜坝,起初就想以“木瓜坝”命名,自然生态,有鲜活的生命意象。可是“木瓜”在当地有呆呆的、傻傻的意思,为避免人为地联想,只得割爱。

后来,考虑到学校服务区的楼盘皆出自于“星辰”集团之手,于是有了第二个名字——“新辰实验小学”。学校的筹建团队,从“星辰”这个意象着手,谋划出了初步的学校文化系统。核心表达——“一闪一闪亮晶晶”,来自于耳熟能详的的儿歌名,寓意着每一个生命都如同自然界的星辰,尽管长得都不一样,但都能以最饱满、最优雅的成长姿态,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在校园这片星空里,从一束细微的光芒开始,彼此辉映,生长成璀璨闪烁的亮眼之星。在此基础上,生长出了“让师生充实而有光辉”育人理念,“星汉灿烂”的校风,“譬如北辰”的教风,“我星本明”学风。如此文化理念系统,应该算是拿得出手的。

精益求精的城口教育人,又想到了第三个校名:城口任河小学。因为任河是城口的母亲河,这条河就从学校前面流过,他们要用任河命名学校,让子子孙孙在骨子里完成对母亲河的文化皈依。



为此,学校筹建团队又一次重启文化创生行动。取名任河小学,学校的文化当然要以“水”作为源头。于是,他们想到了世界节水日的招牌口号:“让每滴水都奔向幸福的河海”,想到了古希腊谚语:“每滴水里都藏着一个太阳”。权衡再三,最终将学校自己的句子锁定为“每滴水里都藏着一个太阳”。

之所以选择这句话作为核心表达,筹建团队是这样解读的:

依山临水,以河为名,聚巴山灵气,得任河惠顾。受任河奔流不息、润泽万物之启迪,任河小学崇尚“教育如水”境界,致力成人之美。

我们把置身任河教育场域中的每一个生命都视为“一滴水”,尊重“每滴水”自身独特的价值,相信“每滴水”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太阳”寓意着每个生命都闪耀着自己的光辉,容得下万物,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缠于物,温暖自己,激励自己的时候,照亮他人,彼此以最蓬勃、最丰盈的成长姿态,实现生命的最优发展。同时寓意着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憧憬着美好的事物,追求着未来理想,无限热爱生命,能穿越重重障碍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与华彩,不负其质,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每滴水里都藏着一个太阳”理念的照耀下,任河教育将接纳每滴水,欣赏每滴水,成就每滴水,为生命摆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大江大河,抵达未来世界的幸福彼岸。

学校文化就是一个自圆其说的过程,但无论怎么解读都要有直指教育本质的意蕴。无疑,任河小学的解读是充满教育理性光芒的。围绕这个核心表达,他们又生长出了两个重要的“枝条”:校风、学风。


任河小学的教风:温润而泽。每位教师追求利万物而不争的如水境界。如水一般润物声,用整个的柔情温暖每个生命;如水一般博爱宽容,用足够的耐心接纳每个孩子;如水一般奔流不息,用锲而不舍的精神致力专业成长;如水一般快乐自在,用蓬勃丰盈的状态在度己度人中享受工作的幸福!

任河小学学风:滴滴晶莹。每个孩子都是任河怀抱中独一无二的小水滴,每滴水都在追求生命的晶莹有光。滴滴晶莹,汇聚成明德至善的清澈澄明世界;滴滴晶莹,显示出水滴石穿的顽强意志;滴滴晶莹,折射出绚丽多彩的智慧光芒;滴滴晶莹,树立好奔流到海的人生信念。

当然任河小学的文化创生,并不会止步于此。只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文化的根立住了,何愁没有枝繁叶茂之时。

 有人说,学校是一个文化的存在,学校在本质上是一个爱人的组织。教育之爱,需要用自己的句子表达出来。

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校本化——从“千灯映月”到“月映千川”
海门新教育小学:怎一个美字了得!
一所真正在做教育的小学——致敬美好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手把它创造出来
一所洋溢幸福感的学校——走进谢家湾小学,看学习方式创新
他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
......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下 )
原创|林忠玲  
来源|静夜思享

非常赞同这个表达:文化是一个复数。这话表明文化是“我们的”,而不只是“我的”。有的学校弄出了一大堆文化理念系统,也明晃晃地上墙了,为什么师生们就是视而不见,一问三不知呢?其原因是这些所谓的“文化”,与自己没有关系,只是校长主任等少数几个人鼓捣出来的遣词造句。中国有一句话:道不远人。好的学校文化应该和普通的师生离得很近,不然难逃曲高和寡的厄运。

寻找属于自己的好句子,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独行,而应该是多数人甚至是全部人的追寻。当所有人都为这件事费过神,产生过生命在场的感觉,他们才会留意最终出炉的那个句子的精妙之处。

先来说说无锡经开区尚贤教育集团好句子出笼的始末。尚贤教育集团是由两所小区配套小学组建而成的新学校。运行一年后,启动了学校文化、课程地图的建设工程,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自己的核心表达。尚贤管理者是睿智的,他们没有闭门造车,而是用开放的态度向广大师生征集。于是,很多老师被卷入其中,贡献自己的智慧,每个人都在试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的“尚贤模样”。
 
在此基础上,学校筛选出了五十多条相对成熟的好句子,请专家品鉴。最终,一位叫李娜的老师提供的“向尚而生,向贤而行”句子,被确定为尚贤文化的核心表达。这个句子之所以能入选,缘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巧妙地将学校名字嵌入其中,有独特性;二是文化影响的对象包括了儿童为主,父母、老师在内的教育场景中所有的人,有普适性;三是关注生长、行走,有强烈的动感;四是指向明确,向尚向上,人人贤达、贤能、贤慧。


尚贤好句子寻找的过程告诉我们,高手在民间。在学校这个组织,校长不一定是最高明的人,但一定是最善于调动、整合资源的人。当师生的生命活力被激发出来后,他们就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
 
其实寻找学校的好句子,有两条路径。一是自上而下。也就是由专家团队和学校决策层一起谋划出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这是一种借智模式。优点是站位比较高,视野比较开阔,但容易水土不服。这就需要专家团队反复听取学校需求,保持与学校的反复沟通,力求表达学校的意志,成为学校意志的代笔者,所有出笼的东西必须得到学校的充分认可。二是自下而上。如同尚贤集团一样,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无限相信师生的潜能。作为管理者应该清楚地知道,师生对学校的承诺水平最高,师生参与和认同的句子价值最高,文化最终要化成师生的行为。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在学校自己土壤里生长出来。

只是找到学校的好句子还不够,文化最终要融化为师生风采和教育成就才有价值。如果把好句子看成是学校文化的根和主干的话,那么在这个主干上需要生长出枝干、叶子,才会形成一所学校的文化气象。

好句子上应该长出好的环境。环境的濡染功能不言而喻。什么样的环境能够让人更愿意栖居?一句话: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空间布局。《重新设计一所好学校》一书中,对学校的环境重构这样写道:学校需要重新学习表达空间的语言,推动空间建设,学校不再是一个地点标记,而是一种空间选择;学校需要重建规则,解决学校的物理空间问题,实现与现代教育技术无缝对接,让学习与学校环境互惠年复一年地迭代;学校需要重新想象学习和教学空间,让教室的空间增加新的价值,落实教学变现。我心中理想的好环境的校园,应该有大树林立,还应该有小溪奔流。



好句子上应该长出好的课程。课程是学校献给儿童最好的礼物。当年休学的乔布斯就是偶遇了里德学院的一门课程,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改变了乔布斯的整个人生,也重新定义了一个行业,改变了我们整个时代 。由此可见课程的力量!好课程应该有高度,体现儿童立场;有温度,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有宽度,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体现学科的跨界。

好句子上应该长出好的课堂。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生命,从关注如何教走向关注如何学,从灌输中心走向对话中心,这是世界课堂变革的大趋势。只有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转向了资源提供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儿童学习的倾听者、儿童学习的陪伴者,才有可能实现由“教堂”向“学堂”的转变。看一节课是不是好课,有四个标准:一看是不是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境,二看是不是有基础性、挑战性任务的生成,三看是不是带着学生进入积极的实践,四看是不是实施了积极的评价。

好句子上应该长出好的教室。教室是一个自由的王国,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学校文化的品质,教育的成就与品质,都取决于教室的品质。在学校核心文化映照下,所有班级都给自己取个温暖的名字,都有属于自己的班徽、班诗、班级公约、课程,教室就不会成为学生的精神监狱。


好句子上应该长出好的教师团队。朱永新先生说:“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成长就是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研发,课程就成为无源之水;没有教师的实践,理想课堂就成为水中之月。教师之所以职业倦怠,根子在于自己不成长。那些沉浸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中的老师们,每一个日子都被擦亮了,尽管他们很辛苦,但因为听到了自己拔节的声音,因此总是幸福的、快乐的。

好句子上应该长出好家庭。教育不再是一座孤岛,学校也不是万能的。这是一个“你不麻烦家长,家长就给你找麻烦”的时代。麻烦家长,不只是让家长代改作业,代做手工,而是厘清家校之间的权力边界,让新父母们适度卷入学校的一些关键事件中来,把一些权力让渡给家委会,凡是由家长买单的事,都把选择权交给他们。有时,我们需要追问,有什么办法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文化?同频方可共振。

好句子不是自然生成了,是师生们沿着教育的本真用心寻找出来的。

用文化为学校立魂——讲述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传奇故事

寻根、聚魂与布道:基于“听见” 的学校文化建设

文化,如何为校园立魂?

学校的校园精神,要有“精”也有“神”
海门新教育小学:怎一个美字了得!
一所真正在做教育的小学——致敬美好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手把它创造出来
学校文化的张力——“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