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的热点与变革的路径——我们该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的愿景使命——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教育的热点与改变的路径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来源|新校长传媒
编辑|守望新教育

百年新起点,中国需要迎着挑战再出发。当冬残奥会的火炬映照“双奥之城”的天空,俄乌战火尚在燃烧,疫情变化依然严峻,具有最高立法和议政功能的中国“两会”备受世人关注。



而教育的议程,在“双减”背景下,更彰显结构性塑造的价值。


2021年堪称中国教育的“大变革”之年,包括“双减”“家庭教育”“教师法”在内的重大举措,牵动亿万家庭,重塑着基础教育的生态,也让今年的“两会”在教育目标上方向清晰,提案务实,具有“风向标”的指向意义。


本届两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热点话题?我们该如何协同教育发展的“大图景”和每个人的“小目标”?守望君和你一起聚焦会场内外,洞察2022年基础教育的“常量”与“变量”。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指向稳定地落实教育重大根本任务


报告为教育目标划下重点: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具体描述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值得细细品读: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3.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
4. 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5. 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6. 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7.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8. 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
9. 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10.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11. 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12.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13. 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连续18年为阅读鼓与呼——推广阅读推动社会公平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的路径

明德至善绽放人性芬芳——新教育实验的立德树人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实现路径

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

朱永新:“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改变生态的有力抓手专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专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



这十大教育热点话题,您最关心哪几个?来源|校长会·观察编辑|守望新教育

每年两会,教育都牵动着全社会的高度关切。
 
作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2022年全国两会,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热议的教育话题又有哪些?
 
01

“双减落地”,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
关键词:“双减”落地  校外培训监管
 
2022年,教育部将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各地“双减”工作也进入落地监管的深水区。在2月15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等。地方上,各地代表委员也将把目光投射到各地政策如何实施、监管举措如何落地等方面上来。当前,具体的“双减”推进规则倾向于高效平稳推进,不宜操之过急或者粗暴“一刀切”,相关内容将引发热议。

朱永新:准确把握“双减”的内在逻辑、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如何正确处理好“双减”的五个关系?

朱永新:教育的活力从哪里来?——教育最该减的是这些!


 
02

保证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为课后看护难题破局
关键词:托管  课业辅导  义务教育阶段
 
2021年,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假期、课后看护难的问题,教育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教育部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并于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号召,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从“有”到“优”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但课后服务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教师反映学校将“自愿参与课后服务”与职称评定等挂钩,变相强制教师参与。也有家长反映,校内托管管理僵硬,不能选择性地参加,其不稳定性令家长难以心安。2022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保障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激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增强家长参与信心等议题的讨论声量将加大。


张卓玉:直面疑惑,“双减”三问——究竟是什么?负担压力到底有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

林忠玲:“双减”落地,需要社会“三个回归”

  

03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亟待家校社协同育人
关键词:家庭教育促进法  家校社协同  家校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此,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该部法律分为六章五十五条,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和规定。这是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一部教育领域的重磅法规。家庭教育促进法集中体现了“指引”“赋能”这两个关键词。2022年全国两会中,针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具体落地环节,各方如何做实主体责任,如何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等问题,很多代表委员都发声关切。

朱永新:一本微言大义的家庭教育指导书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04

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打造乡村光明未来
关键词:乡村教师  乡镇寄宿学校
 
近些年,随着社会对乡村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农村学校硬件条件明显改观,但多地乡村教育面临“空心化”处境。如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乡村教育质量等预计将在代表委员中引起讨论。舆论认为,振兴乡村教育首先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偏大、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和入职条件,吸引青年教师并扩充艺术类专职教师。其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学生规模逐步减少,需要依照乡村教育发展规律,办好乡村小规模和乡镇寄宿制这两类学校,把依旧留在乡村的学生教育好,特别要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

朱永新:乡村教育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乡村教育的出路在课程、在阅读,需要热爱乡村教育的人

朱永新、罗晶:“学习贫困”的核心指标:阅读水平——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世界银行消除“学习贫困”项目及对中国的启示
  
05

提升县域普通高中,缩小城乡办学差距
关键词:县中塌陷  县中振兴
 
县域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县中存在的生源和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2021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92%以上,扭转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县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县中振兴”的路应该怎么走,成为很多代表委员交流讨论的话题。

一个区域优质教育的基本标准有哪些?——区域中小学优质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新教育实验的学校起点——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06

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让辛勤园丁劳有所获
关键词: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教师待遇
 
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提法受到舆论高度关注。舆论对提高教师待遇的举措表示支持,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有观点认为,教师工资上涨释放出积极信号,但要特别注意三类教师的待遇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一是艰苦边远地区教师,鼓励其扎根基层地区;二是班主任群体,通过工资报酬弥补其在繁重教育任务中的辛苦付出;三是高职称教师群体,鼓励其精进业务,力争上游。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师待遇、各地如何精准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要求、如何提升乡村及偏远地区教师待遇将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

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各级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一条严肃的法律底线。各地必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有关政策部署。要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保障机制,提高地方政府保障教师待遇的能力。即便面对困难,也必须迎难而上,不能退缩、推诿。(本部分摘自中国教育报评论)

新教育实验的实现路径——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卢志文:给成长型教师的四个建议


 
07

加强学校体育,让健康中国更有未来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教融合  强健体魄
 
近年来,加强青少年体育,重视体质健康已经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一些积极的效果随着政策的实施开始显现。2021年以来,西安全运会、北京冬奥会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推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快步发展。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颁布20多年后迎来首次大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实施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22年全国两会中,加强学校体育,促进体教融合改革发展将成为热点议题。

无体育,不教育——因为热爱,所以精彩
体育就是玩,不该被扭曲成一种技能教育;体育远比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更重要

08

学生心理问题能见度走高,家校协同干预引关注
关键词:心理问题低龄化  心理疏导  家校协同
 
心理病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群体中,特别是抑郁症低龄化的问题突出,引发社会担忧。2021年引爆网络的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江西省九江市11岁小学生被老师指责后跳楼自杀等事件,让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断追问和反思。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协同发力。家庭方面,应更多地接纳和陪伴孩子,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但要避免为孩子一概代劳,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学校和老师要充分掌握基本的心理问题识别评估要点,提供适时的心理疏导,切忌轻易给学生贴标签。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需要相适应,我们期待学生心理问题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得到重视。

君子善假于物——心理学对教育学起了什么作用?

朱永新:信任比教养方法更重要——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09

学生安全议题永不缺席,食品安全或成新热点
关键词:校园霸凌 校园食品安全 学生安全
 
近年来,学生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一直处于高位。2021年,涉及学生遭受暴力行为、食品安全的事件屡次引发关注。学生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其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如河南省封丘县戚城中学营养午餐致学生呕吐腹泻,校长哭诉送餐公司“换不动”;安徽省歙县多名女生在厕所霸凌另一女生等事件引起舆论热议。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各地要摸排死角,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对校园霸凌的治理细则、各地方的创新性治理举措等将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领域,尤其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对校园霸凌的治理问题。9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提出,校园出现霸凌行为,将会直接问责学校,并规定了学校在管理学校霸凌事件中的责任。相信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持续推动对校园霸凌单独立法、提出如“纳入对14周岁以下校园霸凌施暴者的惩治”、被霸凌者心理健康疏导等具体问题对策的讨论将成为代表委员的关心话题。

卢志文:底线有守,创造无限——安全第一,才是学校的真第一

新教育实验的管理铁律——“底线+榜样”



10

中考普职分流、高考多切口改革,均衡发展更具公平性
关键词:“内卷”   中考分流  高考加分改革
 
此前地方两会有代表委员建议“取消中考后的普职分流”引发社会关注。在2月23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普职分流有其必要性,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做法和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要如何理解和落实“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或将成为关注点。
 
2022年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将启动,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代表委员对于高考改革的关注点必然会落在反“内卷”、减负的方向上,如怎样解决教育健康发展的内驱力,更加关注师资力量、课程安排等长线规划,以更加均衡的目标衡量高中教育并调节高考的评价机制,逐步与“双减”的精神相吻合。同时,湖南、海南、贵州、云南等省近期更新了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如湖南省明确规定,满足学籍、户籍与就读地点“三统一”的考生方可享受加分政策,避免临时操作加分。2022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将热议加分政策的落地实施及各项优待政策的变化。



特稿|张卓玉:向作业改革、考试秩序、命题素养要质量——中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

钟启泉:“最近发展区”的界定与新型学习观——草根改革,从课堂出发的变革

檀传宝:不增不减的教育真谛——“增”或者“减”的标准是什么?教育改革最终要走向何处?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标发布——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新教育实验的社会评价——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