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世存:在阅读经典中安顿自己

余世存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在阅读经典中安顿自己

原创|余世存
来源|余世存工作室

我们要找到自信。很多人认为自己活得非常偶然,这个世界跟自己没有关联。而经典能让每个人找到自己。

不读经典之十大流弊
王余光:为什么要读经典?


Jungho Lee  作品(以下同)


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对比,就是中国和西方大学生阅读前十名的一个调查,中国的某大学图书馆借阅,第一名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三名好像是刘慈欣的《三体》,大都是当下流行的书、时尚的书。

但是英美大学生图书馆借阅的前十名,肯定有三本书是古典,比如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伦理学》这两本,加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可见,我们和西方的阅读是有质的区别的。

中国人跟当下的关系过于紧密,而跟经典之间的关系是有时差的。这个时差一时半会儿不太容易消解。

清华格非教授:你认真读十本经典书籍,一开口就不一样
朱永新:阅读搭建精神的天梯——我们一直在行动


以我自己为例,我与《金刚经》这部经典的时差可能有二十年,我跟《孟子》的时差大概有十年。

因为觉得艰涩,我最开始读《金刚经》一度读不下去。直到二十年后再重读,一下就读进去了。现在我读《金刚经》已没有距离,可见我是花了二十年才把我和《金刚经》的时差倒过来。

我大学的时候读过孟子,第一次阅读真的没有看出这个人好在哪儿;但是隔了十年以后再读孟子,我觉得这个人真的很了不起,而且对他的那种精神、气魄,还有他的关怀,有一种同情的理解。而那种同情,作为当下的知识分子,我们的格局,我们的气象,真的没有办法跟孟老夫子相比。所以第二次的阅读,我认为是把孟子读进去了。

这是我跟经典的时差。如果意识到自己的心智、兴趣与名著有距离的话,要承认我们和它之间是有时差的。

这个时代我们要对经典有信心,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财富,我们不应抛弃它。如果某个名著暂时读不下去,也不要对它丧失信心,先找到能对接的名著,让它加持你的精神往前走,等重新再看这本曾有时差的书就容易了。当时差消失的时候,它就会对你敞开,你会发现它很了不起。

新教育推荐的九大书目——全民阅读造就中国人
朱永新:致老师、家长和自己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也是我们人生的参照系与标杆,它时时刻刻打量着我们,看我们三十岁能否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否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否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否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做事能否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如果没有做到,那我们就没有合格。

我认为从曾国藩到蒋介石,都没有真正做到“四十而不惑”。他们“不惑”的年龄要滞后三至五年,也就是说到四十五岁才有“不惑”的感觉。这些我们从曾国藩、蒋介石的传记中就能够感受到。

人一旦过了“四十而不惑”这道坎,在人生的舞台上就能够无私无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左宗棠就是这样的人,他抬着棺材出征,最终收复新疆。

此外,孔子说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也是我们生活的参照系与标杆。

雅斯贝尔斯:孔子所主张的,并非模仿古代,而是再度实践永恒的理想



人一定要找一个真正立得住的参照系与标杆,去打量我们的生活。否则,我们就会被潮流裹挟,陷入虚荣和虚无而不自知。因此,我们不仅要读经典,更要善于读经典。

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认字识文,难以打开自己和经典之间的“封印”,更难以获得智慧。仍以孔子的话为例,我们还要能够从中看到孔子的为学进程:乃少年时发于礼,中年时进于仁,中年以后治《易》有所得,乃挟其礼与仁,融通于易道。具体来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这是孔子学礼有成;“四十而不惑”,这是孔子仁之心得的真切体认。礼与仁,一外一内,不脱人道范围。“五十而知天命”后,孔子则进入天人思想阶段,“知天命”是由“人道”上贯于“天道”;“耳顺”是由“天道”反照“人道”;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是天人融通至于无碍。孔子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陈吉宁:选择与坚持——平庸与卓越的差别
汪正贵 :启迪滋养过我的10部教育经典——教育的内卷化及其他


孔子最重要的价值不是仁爱,而是学习。说到学习,就表明了一种开放性。学习能成为现代人的人生价值,既是现代文明的需要,也是现代人的责任。

我们每天都从手机上看到大量的知识、信息,如果没有学习的精神或态度,这些知识和信息就是垃圾;但我们知道,手机上的信息不全是垃圾,而且这些信息时刻都在更新。只有狂妄的人、固步自封的人,才会对手机上的信息视而不见。

这些年,我特别感动的是年轻人有学习的劲头,尤其是80后父母对传统文化的补课很让人惊喜。我把孔子思想中的学习一项提出来,跟我们现代人沟通,就是让我们清楚孔子的思想非常接地气。

对孔子的重新解读,说到底是体现当代人的生命质量,当代人能否交待自己的生命处境。所以我的重新解读,先要解决的,是必须让孔子关照现实。孔子活在今天,他也会穿皮鞋,他的英语会比我们大家的都要好。我说过,孔子对当代人的告诫或建议是,“采用公历时间,享用各国产品,保留中国元素,怀抱人类情怀”。

朱永新:我为什么连续20年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建议把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


我们一定要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大融合,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我们接纳的意识文化越多,我们才越有创造的文化资源,才能为自己、为这个文明世界提供更好的服务。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应该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行为中,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新教育实验的阅读宣言——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
刘莘: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现状与出路


阅读经典,对当下的中国人而言是精神重构的需要。但在全球化的今时,我们不仅要阅读中国的经典,也要阅读人类其他文明的经典,只有这样,我们的文明与精神才可能是完整的。

我认为我们要用一颗平等心去阅读经典。比如读孔子的《论语》,我们不要把孔子看得那么高而玄,就把孔子当成你身边的一位老师好了,你看他的语言多么平实:“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阅读时文令人头脑混沌,阅读经典会打开人的头脑,打开心智。

经典中不少为文言文,大家阅读经典时觉得神秘,或晦涩高大上,总想仰视它,但其实经典没那么神秘。当代人和经典的距离太远,我们要把经典真正还给普通读者,将经典平实地归还于大众。



而且,经典的意义不是固定的,每个读者都有资格去解释,每个读者的理解都在增加经典本身的意义。

所以说,阅读经典不仅是消费,更是责任,只有阅读经典,才能激活经典,积极参与当下生活,使生活更富意义。这才是一种好的阅读。在我看来,当下生活是有限的、片段的,经典作为参照系与标杆,能让我们知晓由来与去处,成为建设当下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曾流浪过,经过探索,又重新发现,经典其实是我们可以安居乐业的“家”。

辛波斯卡:读书是人类迄今发明的最光荣的消遣
杨九俊 :教育人该如何阅读?——通过读书的桥梁,让爱照亮人生


经典是文明演进的界石、台阶。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这些界石、台阶需要我们去一一领略。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经典是我们成全自己、安顿自己的方式。

马云认为,古圣人完全能够解读今天的人心。他曾感叹,“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有了这样的感受,读经典就上了一个台阶。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虽然全文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人世的运行发展规律,大至天地,小至尘泥,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比如,它谈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谈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它谈处世原则:“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有人说,《道德经》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悟的。它就像一把“尺子”,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与一般阅读有所不同,阅读经典是一种对自己的打开,把自己从外在的世界中找回来。这也是判定一个人是否读进了经典、读出了自己的一把“尺子”。互联网时代,知识易得,智慧难求。遗憾的是,现代人容易忽略经典,倾向于只在网上冲浪获取知识。

我们要找到自信。很多人认为自己活得非常偶然,这个世界跟自己没有关联。而经典能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找到自己跟这个世界最深刻的联系。如果你找到自己跟这个世界的联系,那么你就能够得到身心的安顿,进而继续创造、更新更高级的文明。

余世存     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等。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


已出版的主要作品:《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东方圣典》(合编)《立人三部曲》《一个人的世界史:话语如何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节日之书: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精讲复刻版》(合编)等。


新教育实验的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在云阅读中坚持深阅读——回归经典阅读:沉潜往复,从容含玩
儿童经典阅读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读经典?哪些才是适合儿童的经典?时尚阅读真的很可怕吗?
经典收藏|百名教师最喜欢的百部电影(带片源)
李然:用诗歌唤醒黎明,用经典滋养生命——我们的桂花课程故事:一起,穿越桂花的香气
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