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发!加多宝人事地震,总裁副总双双被解职,董事长还在逃...背后的故事非常震撼!

2018-03-23 HRunion HRunion

图片来源:网络

解职了两位高管,接着又宣布三年上市,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3月21日,知名凉茶品牌加多宝集团再曝出人事地震,集团总裁王强副总经理徐建新双双被董事局解除公司内一切职务


消息来源于,加多宝官网上公布的一份通告。


通告中还指出,任命李春林先生担任集团总裁,主理加多宝及昆仑山一切事务。


图片来源:加多宝官网


是什么原因让加多宝突然将两位高管解职?对于这份突如其来的通告,外界议论纷纷。


与此同时,加多宝集团多个职能部门的员工离职,市场、营销等部门也正在经历“换血”


出人意料的是,在发布该通告的第三天,加多宝官网首页上,登载了一篇题为《加多宝集团2018-2020年中期发展规划》的文章。其中,郑重宣布了新的战略目标:

二次创业,开源节流,整合优势资源,三年内实现公司成功上市。


▲ 加多宝集团核心管理层成员(来源:加多宝官网)


其实,加多宝的人士变动从15年就已经开始。近几年来,加多宝波折不断、起起伏伏。从最初的小企业,到后来的单品传奇。这其中,无论是其遭遇的挫折,还是成功的经验,都有太多值得管理者思索和借鉴的了。


这背后的故事和管理变革,也堪称经典。


从发展历程透视

高层变动背后的原因


小编梳理了加多宝从成立至今20多年来,重要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


1995年:加多宝母公司成立

在广东东莞市长安镇投资建厂,一期投资金额为2000万美元。

1996年:推出红色罐装凉茶

一个由加多宝打造的罐装凉茶横空出世。经广药集团授权许可使用“红罐凉茶”商标

1996年--2002年:初次全国扩张遭遇挫折,退而区域积聚实力

经过多年积累,到2002年,加多宝在局部市场已取得不错成绩,年业绩做到了2个多亿。也是在这一年,加多宝开始花重金引进专业人才,打造渠道网络。

2002年--200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品牌化运作、全国扩张

同样是这两年,董事长陈鸿道通过三次行贿,用300万港元买通原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用不到国际惯例1%的商标使用费又签订了两份补充协议,将王老吉商标许可期限延长至2020年。至此,埋下了祸根。

2004年--2005年:行贿案事发,董事长被抓获

2005年10月19日,董事长陈鸿道取保候审,之后弃保外逃至香港,至今未归案。

2008年:“要捐就捐一个亿”,火了

2008年5月18日, 加多宝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人民币,赢得一片倒的赞誉。之后的凉茶市场也一路飞扬。

2012年:痛失“王老吉”,打造自有品牌,冠名“中国好声音”,登上销售巅峰

这一年开始了王老吉与加多宝的“红罐凉茶”之争

2014年:推出金色罐装凉茶2015年:高层变动频繁

2015年底,原加多宝集团副总裁阳爱星辞去职务,由王强接替该职位,阳爱星任职集团执行董事。

2016年:整个凉茶行业出现下行迹象,加多宝资金链紧张,被曝裁员

加多宝集团各部门被曝正在裁员,比例达到40%。

2017年:中粮入股,旷日持久的官司也终于尘埃落定,但人事变动依然频繁2018年:大调整:双双免职集团总裁、副总经理,宣布二次创业、三年内上市



从加多宝这些年的发展,不难看出形成目前困局的原因有三:


1、市场下行,业绩下滑


2012至2014年,凉茶行业年均能达到50%~100%高速增长。不过一个市场不会永远高增长,2015年增长率开始放缓,只有10.6%,到2016年更是下降得可怜。


2、官司纠缠多年,资金链紧张,人事变动频繁


陈鸿道创立的加多宝与广药王老吉经历了5年多的诉讼马拉松。纠缠多年的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官司多如牛毛,且输掉的官司一个又一个,加多宝内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运营压力


旷日持久的商标战,让加多宝不仅白白耗费不少财力物力人力,还透支了竞争实力,也导致了后来的裁员风波。


3、加多宝股权结构的剧变,导致管理层更迭的可能


外界多有猜测,高层变动与此前中粮入股加多宝大有关系。


虽然股权结构变化会带来动荡,但中粮的加入,使多年官司最终能尘埃落定。(2017年8月,最高法终审判决双方共享红罐,一直没有赢过的加多宝迎来了新时代。)


而就在判决消息出来的6天后,中粮包装也发布公告,宣布入股加多宝,持股30%。可见,中粮的话语权要比王老吉背后的广药重要。


作为消费品包装领域的重要大咖,与中粮包装强强联手,对加多宝来说自然是利大于弊。曾经的凉茶领导者,不会甘于落后。


加多宝是如何打造出

强大的执行团队?


 1、懂用人,就占了先机


在快消行业,谁强势占领了渠道,谁就抢占了先机。开始之初,加多宝就懂得打造渠道体系的重要性,但在这之前,更重要的是找对人!


2002年,王老吉销售规模刚过1亿的时候,加多宝掌门人陈鸿道就花300万年薪请了5位百事可乐的渠道总监打造加多宝的渠道体系。

当众多同行把他的做法当成笑话的时候,他没有在意,几年之后这个体系就发挥出了让人吃惊的作用。

2、落地执行极强的地面铁军,都是靠“笨”功夫


营销既需要技巧,也需要下“笨”功夫,需要做很多干脏活、累活,很多企业是不愿意干的!加多宝却乐此不彼,并靠此打造了强大的竞争力。使得他们的地面团队被称为业内铁军


他们能在一夜之间,把宣传攻势铺满地面阵地。餐馆的牙签盒、小超市的店招、门头、海报、大商超堆头、海报等等,都由这支队伍去落实。


加多宝每次主题活动,也都是靠渠道的一场场活动,一个个堆头,一个个小店的死磕,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业内人曾说:

“公众看到的是加多宝炒作的能力,我羡慕的却是加多宝团队的执行力。”

“加多宝公司在全国有约1万人的销售队伍,可以做到几乎一夜间在全国贴上一模一样的海报,让所有业务员跟终端讲同一句话。”


3、建立有组织的、严格的、立体的渠道体系

加多宝打造的渠道体系,用“终端为王”形容一点不为过。随便去一个二线城市转一下,几乎每个士多店都可以买到加多宝。

在加多宝的渠道中,形成了周密、立体的体系,渠道细分为KA现代(即:KeyAccount重要客户渠道)、批发、小店、餐饮和特通(学校、网吧、车站、宾馆、KTV)五大部分。其中KA占比20%,餐饮占到40%左右,批发及食杂店占到30%左右,特殊通道占10%。

4、擅长稳定军心

——1万人销售队伍,离职率仅3%


加多宝公司在全国的1万人的销售队伍,除了高执行力外,还有一个业内羡慕的优势——高稳定性


对于这支强大的销售队伍,相对其它快消同行,加多宝给出的待遇也极为优厚,加多宝员工待遇排进了饮料业前三。


而这支庞大队伍的流失率只有3%,远低于行业7%的平均水平。


也正是这支具备强大执行力、高稳定性的团队,成为加多宝中国凉茶市场取胜的一个重要力量!


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加多宝仍以52.1%销售份额位居凉茶行业第一。


人力资源部如何

应对企业变革、战略升级?


1、不论什么变革,HR都要做的第一件事


当变革来临时,整个加多宝集团从原来2万人调整到了1.4万人,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从54人到27人。


公司管理层召开紧急会议,进行战略部署,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只留下了四个字:

稳定军心!!!


在此期间,人资部门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与公司全体员工保持充分沟通,发出了“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再创加多宝奇迹!”的口号。


同时策划了《红色力量,我们在行动》的主题活动,号召每一位加多宝人“坚持每天影响一个人”。通过“红色宣传”、“红色行销”、“红色创意”等一系列行动,把员工对加多宝品牌的热爱、对企业的忠诚高度凝聚;让员工自发地从内心喊出了“加多宝,我们和你在一起”的心声!


2、面临战略升级,要做的三件事


在公司产品战略升级的目标下,人力资源应该做什么?


加多宝人力资源部经过对公司战略、内部需求、自身能力的分析,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凝聚力升级。

第二,管理体系升级。

第三,人才队伍升级。


▶ 凝聚力升级:

人的热情和兴奋度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

伴随着战略升级,员工的精神更加不能懈怠,所以在员工的凝聚力方面需要不断加强。


▶ 管理体系升级:

倡导所有员工提出并践行一些创新性、改善性的项目,促进公司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最终筛选出集团层面的50个项目,这些项目对于后期管理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 人才队伍升级:

提出了目标人才储备、关键岗位人才特训。并把这项放在当年最紧迫的任务上,目的在于通过某一两个措施能把队伍更好地激活起来、带动起来。


吸取前车之鉴,

新总裁不用空降兵


关于加多宝的高层变动,有猜测是为中粮人士入驻提供通道。但从新任总裁李春林的简历来看,其本身就是加多宝出身,排除了中粮管理者空降的可能。


李春林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担任了加多宝集团事业部副总经理职务;此外,还曾担任深圳大区经理一职。


有空降的猜测,主要由于前几年中粮入主蒙牛,空降了中粮可口可乐的孙伊萍来管理。但效果不佳,空降一年后,蒙牛和伊利的差距反而被拉大。


吸取蒙牛的前车之鉴,加多宝的管理团队即便是变动,也是由加多宝团队自己主导。


不论是加多宝官司了结、集团高层换血,还是发布三年上市目标,都体现了加多宝的变革决心。期待它迎来一个更好的时代!



你认为高层换血是好是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文章)


   戳“阅读原文”,查看你不容错过的HR爆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