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韩娱四大社:内卷结束,大航海时代开启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2-07-31


全球化、平台化、元宇宙化


着CJ ENM收购SM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双方在全球战略和业务方向上的立场已基本明朗,据韩国投资银行上周报道,最早收购合同可在今年内敲定。

拿下李秀满SM 18.72%的股份后,CJ ENM将成为SM最大股东。投资银行知情人员表示,这场收购战阵线之长,源于李秀满的“全球野心”,事实上,除CJ ENM和Kakao等韩国公司,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也曾试图收购SM。

李秀满的考量在于,接受跨国公司深度施行全球战略,还是与国内财阀协同合作进军海外。让李秀满接受CJ的关键在于对其管理权的承诺,同时CJ本身也坚定全球内容公司的定位。

近日CJ集团会长李在铉提出四大增长引擎—“Culture、Platform、Wellness、Sustainability”,收购韩国最老牌娱乐公司SM可助力CJ ENM在Kpop文化和平台领域的增长。据韩媒推测,CJ ENM可能分割其音乐事业部门与SM进行合并,并利用其Mnet、tvN等频道与艺人IP内容协同,其子公司OTT服务Tving可提供SM独家内容,在平台扩张上具有优势。

从韩娱公司的版图来看,这是四大社首次将公司最大话语权交于财团,往后四社格局将分为两大阵营--由Naver注资的YG、HYBE和CJ旗下的SM。

上月,韩国四大娱乐公司相继公开今年三季度报告,HYBE继续稳坐四大社之首。

前三季度,HYBE、SM、JYP和YG销售额分别为7979亿、4950亿、1301亿和2666亿韩元,净利润为872亿、400亿、334亿和76亿韩元。随着演出活动恢复,HYBE和YG前三季度销售额已超去年全年,四大社净利润表现皆好于去年,SM在经历连续2年的亏损后转亏为盈。

当下,四大娱乐公司皆将全球化和平台化作为未来增长引擎,尤其在元宇宙热潮下,HYBE与SM领头的两大粉丝平台Weverse和Dear U纷纷冠上“元宇宙平台”之名,被市场看好。近日,四大社还牵手韩国区块链平台公司Dunamu布局NFT,未来利用艺人IP的NFT产品将赋能平台,进一步打开韩娱公司收益模型。



韩娱四大社重启线下活动,
“闯美”见成效

随着“与疫情共存”方针实施,韩国对音乐表演观众人数限制也由99人扩展至4000人,由此,自今年下半年起,四大社各偶像团体重启国内外活动。

韩国国内,在保留疫情时期线上签售会模式的同时,线下签售会并行启动,演唱会也逐步恢复。今年8月,HYBE旗下男团SEVENTEEN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粉丝见面会,JYP女团TWICE将于12月举行线下演唱会。

海外活动方面,11月在LA举行的防弹少年团单场演唱会吸引近5万观众,3330万美元的收入成为自2012年来单一场地最大票房规模;SM女团aespa相继出演美国NBC脱口秀《凯莉秀》和感恩节庆典;BLACKPINK成员也于11月赶赴美国参与音乐活动。

Hi投资证券研究员朴多谦认为,音乐产业中,演唱会创造的单位收益最大,随着线下演出恢复,粉丝对演唱会需求的爆发将推动更大的巡演规模,线下收入增加。


时至年终,虽2021年尚未结束,但从偶像团体目前累计的音源(泛人气)和销量(粉丝基础)数据,已可看出四大娱乐社今年表现,HYBE旗下防弹少年团继续领跑

由于Melon等韩国流媒平台改革和疫情后运动量减少,韩国今年国内音乐流媒市场较前两年有所萎缩,加之四大娱乐公司的“全球野心”,以推出英语歌曲或翻唱的形式,将更多视线投向证明全球影响力的Billboard Hot 100榜单。

今年上榜热百的韩国偶像歌曲仍被四大社瓜分,BTS英语单曲《Butter》实现B榜热百十周冠,TWICE凭借英文单曲《The Feels》首次进入热百83位,BLACKPINK成员Rose和Lisa的出道曲空降70位和84位。

可以看到,在音源方面,HYBE、JYP和YG在热百榜单上都获得新突破,而老牌造星公司SM迟迟没有打开热百大门,但值得注意的是,新人aespa今年凭借《Next Level》、《Savage》等歌曲在韩国国内外的声量不断做大。

销量方面,今年韩国实体专辑市场延续去年的高增长势,预计总销量达到5600-5800万张,同比增长36%。去年起,各新老偶像组合专辑销量成倍式增长,这可能由于全球粉丝圈扩大和疫情下线上粉丝见面会常态化。


以11月20日Gaon Chart为基准,BTS的英语单曲专辑《Butter》以294万销量登顶今年榜单。单张专辑销量前十的组合分别是HYBE旗下的BTS、SEVENTEEN、ENHYPEN,SM旗下的NCT127、NCT DREAM、EXO和JYP旗下Stray Kids,相比之下,YG由于当家女团BLACKPINK今年尚未回归而不入前十。

在各大韩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下,海外专辑销售额已经扛起总销量大半边天。今年上半年韩国国内外销量比重分别为45%和55%,其中美国和中国显著增长。

据韩国海关总署数据,截止今年10月,美国和中国进口的韩国专辑销售额是3237万美元和4089万美元,较去年增长59%和142%。此外,Gaon Chart研究员金镇宇表示,2017至2020上半年发布6个月以上的专辑销量比例为6-8%,而今年上半年达到14%。

这些数据隐射三大事实。其一是Kpop团体的闯美之路较为成功,虽然其美国专辑销售额不及中国,但考虑到人口基数,美国Kpop粉丝体量可谓可观;其二是Kpop全球的新粉丝数量自去年上半年起有很大提升,导致各大艺人旧专辑的销售占比增长。

其三是中国Kpop销售额仍在扩张,这源于粉丝体量的增大和粉丝为参加线上见面会而购买更多专辑。近年来Kpop对中国影响力看似在降低,但实质上由于多种原因,国内Kpop圈与大众认知产生壁垒,同时国内购买专辑渠道的多样性也可能致使韩国在中国销量计算上的遗漏。



四大社的共同课题—
全球化与平台化

全球化

基于这一形势,在偶像布局上,以四大为首的韩国娱乐公司在不完全放弃中国市场的同时,将更多重心放在全球前两大音乐市场美国和日本,意齐收“利”与“名”。

从四大社的团体计划上看,SM正计划与美国制作公司米高梅合作,推出NCT好莱坞分队,HYBE则将通过携手环球音乐和HYBE Japan全球出道计划推出国际女团和日本男团。结合SM和JYP此前推出的威神V与NiziU,韩国娱乐公司似乎试图以纯外籍成员进一步打开全球市场。

在出海战略下,各公司携手不同海外代理公司与娱乐集团。

今年,HYBE收购Justin Bieber经纪公司Ithaca Holdings以管理艺人海外专辑制作和活动,与环球音乐成立合资公司,进行海外偶像打造,并将国外音乐流通交于环球。SM新人女团aespa则与美国最大代理机构CAA合作,支持其全球音乐活动。



平台化

当下,演唱会和专辑仍是韩国娱乐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据四社今年三季报数据,专辑销售额占总收入50%左右。然而,就在近一年中,四大娱乐公司风向齐齐倒向“平台化”,将“平台”作为娱乐业未来增长引擎。

深入公司层面动作来看,今年四大社相继进行业务重组,将以往散点化的业务进行整合与清算,在偶像基础上,更专注于平台和音乐业务。

今年3月,防弹少年团所属公司Bighit正式更名为HYBE,成为四大社中首个去掉Entertainment头衔的公司,以表成为平台公司的决心。

为此,HYBE建立起新的组织架构“Label-Solution-Platform”,原Bighit与此前收购的中小型娱乐公司皆成为音乐厂牌,专注于音乐制作,Solution负责艺人活动企划、管理与外部投资,最终偶像艺人的流量将全部导向其全球性粉丝平台Weverse。

仅一个月后,SM跟上整合步伐,以2400亿韩元设立新子公司SM Studios,将其粉丝平台Bubble运营公司Dear U,和SM C&C、Keyeast、SM Life Design Group和Mystic Story四大子公司并入,通过整合平台、电视剧、新媒体业务,提高经营效率。

同为Dear U股东的JYP同样重视平台化,今年其新设平台子公司JYP 360°,计划以现有艺人IP为基础,推进内容全球发行,并以平台业务为中心,通过与海外公司合作发展新业务。

然而,在发力平台业务的同时,今年四大娱乐公司也淘汰一批疫情下经营状况不佳的业务。

下半年,SM清算其日本餐饮业务和非核心业务DA Music Publishing后,更注重平台和Fanclub的投资;JYP影视内容制作子公司JYP Pictures也因多年亏损造清算,往后专注于专辑制作这一主营业务;YG Plus则将旗下YG Sports和其孙子公司Greenworks合并,有意出售增长不及预期的高尔夫业务,集中于音乐发行和MD事业。

从去年HYBE对标Naver,以“平台公司”title上场,到今年SM与JYP的粉丝平台Dear U上市后市值超过YG,吸引韩国投资人的已不是某个大热偶像组合,而是娱乐公司口中的“平台故事”。

由此韩国证券界认为,现在应从中长期角度看待娱乐公司,过去艺人风险导致股价不动的时代已经过去,往后不仅依赖单一流量艺人撑起销售额,而以平台实现利润结构多元化。

现代汽车证券研究员金现勇表示,娱乐公司主营业务正从演唱会和艺人专辑转变为平台业务,明年四社平台业务占比有望升至各公司销售额的25%,即使未来专辑销量增速下滑,娱乐平台能带动整个行业增长。



元宇宙概念,韩娱公司怎么讲?--平台、NFT与新技术

今年11月,作为老股东的HYBE、JYP、YG对韩国元宇宙代表平台Zepeto进行新一轮投资。

韩娱公司玩“平台”已不是新概念,在多年前HYBE和SM就有所布局。然而,在今年元宇宙热潮下,娱乐公司免不了将其平台冠以“元宇宙”之名。

现下四大社粉丝平台分为两大阵营—HYBE、YG派的Weverse和SM、JYP系的Dear U。

在Dear U上市之际,代表安钟吴曾表示,Dear U旨在以创新商业模式创造新市场,未来,公司计划建立一个基于IP、超越虚拟现实的元宇宙平台。具体而言,Dear U将在原有聊天房基础上,扩张为粉丝可以在虚拟现实空间中与艺人互动的空间。

相比近期上市的Dear U,虽然韩媒将HYBE的Weverse同样定义为“元宇宙平台”,但其自身表述上则较为保守,更多着眼于传统粉丝平台打造。

往近期看,Dear U与Weverse的战场仍然是“粉丝经济”,即便未来发展为元宇宙平台,也必定需要粉丝体量为其引流。Dear U运营的Bubble平台以“与偶像私人聊天”为卖点,而Weverse则建立的是所有粉丝与艺人互动的社区,就这一点而言,更像是“微信”与“超话”两种形态之争

目前,Dear U与Weverse的MAU分别为440万和640万,ARPPU推测为1万和12万韩元,Dear U市值为1.38万亿韩元,Weverse估值达6万亿韩元。需要注意的是,Weverse将专辑、MD、演唱会门票等产品都集合在其商店中,这一电商模式或提升粉丝消费水平。

明年,Weverse预计迎来一波增长潮,今年Weverse Company收购的Naver旗下韩国最大艺人直播互动平台Vlive,将于明年初完成与Weverse的平台整合,由此,Vlive 3000万的MAU或带来可观的流媒体量。


回到元宇宙大框架下,两大平台的另一增长引擎则是NFT。今年,四大娱乐社纷纷布局NFT,计划将其赋能于粉丝平台后,获得多元化收益模型。

在11月举行的加密货币会议“Breakpoint 2021”上,李秀满宣布将全面进军NFT业务。

“未来是机器人、名人和Avatar的世界,SM所创立的世界观SMCU符合元宇宙虚拟世界特性,SM的内容通过生产者和产消一体可进行再生,构成元宇宙世界的各种内容都通过NFT联结。”李秀满表示。

另一边,HYBE、JYP、YG三大社与加密货币交易所Upbit的运营公司Dunama结盟,以成立合资企业和股权交易的形式推进艺人NFT商品制作和流通,服务于其平台业务。此外,YG在第三季度成立的数字IP新技术投资协会和全球内容新技术投资协会也被解读为NFT相关的布局。

KB证券研究员李善花表示,Kpop粉丝社区平台价值将随着NFT和元宇宙等新业务的发展而扩大,娱乐公司的市值也或因此增加。

在新技术投入层面,娱乐公司与外部合作同样瞄准元宇宙概念。

虚拟人打造上,YG与光云大学产业合作团签订虚拟人人才业务协定;JYP战投高清数字技术公司4by4,或以其VFX技术制作虚拟人。内容赋能方面,HYBE投资AI音频公司Superton,并与特效公司Giant Step合作开发AR内容。



韩财团与四大娱乐公司间的
合纵连横

从今年年初起,Naver、CJ、Kakao等财团在韩娱四大社上经历一番较量,随着CJ拿下SM,2021年年底,韩国四大娱乐公司阵营已逐渐明朗—Naver派系的HYBE、YG,CJ手下的SM,加上一个单打独斗的JYP。

Naver-HYBE-YG

今年1月,HYBE旗下运营粉丝平台Weverse的子公司beNX(现Weverse Company)向YG子公司YG Plus投资700亿,以17.9%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正式告别原音乐流通代理公司SKT旗下的Dreamus Company,携手YG Plus。双方还携手环球音乐以成立合作子公司KBYK Live推进digital live streaming平台Venew Live的打造。

同时,HYBE斥1999亿韩元吞下韩最大直播平台Naver Vlive业务部门,而Naver以第三方有偿增资方式向beNX投入3548亿韩元,完成股权交换。

另一方面,Naver则自2017年起一直以9.01%的持股比例稳坐YG第二大股东。因此,Naver-HYBE-YG间已建立起三角架构。

CJ-SM和JYP

事实上,去年疫情之下,Naver曾与SM合作推出线上演出平台Beyond LIVE,在市场以为SM即将投向Naver阵营之时,SM却选择与JYP建立Beyond LIVE合资公司,Naver仅向SM旗下的3家子公司投资1000亿韩元。

时至今年下半年,CJ ENM与Kakao开启SM收购战,CJ的胜出也为四大社敲定派系版图,值得注意的是,SM旗下子公司SM C&C的第二大股东还是SKT,而SM也是其音源流通公司Dreamus Company第二大股东。

当然,JYP也不见得真在单打独斗,除与SM合作Beyond LIVE,还成为SM粉丝平台公司Dear U的第二大股东,在平台上与SM紧密协作。

在四大社合纵连横下,CJ ENM的入局可能将韩娱公司的全球化竞争推向新阶段。

今年,CJ ENM通过并购Endeavor Content等11家韩国内外影视制作公司,旨在成为“全球性综合娱乐公司”,在海外建立内容制作与分发网络,这一全球化战略与李秀满对SM的规划不谋而合。

因此,收购SM的动作可看作CJ ENM在另一侧“娱乐”引擎上的加码,其意图以韩国最有声量的影视剧和偶像领域进军全球。可以预想到,未来CJ极有可能在娱乐领域协同海外公司,这也将为SM全球化创造条件。

今年的娱乐四大社中,HYBE的海外动作最为频繁,CJ加入四社版图后,韩娱出海节奏将不可避免地被带起。

EW-Entertainment近期主题·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