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马拉雅做短剧:意在打通“书、影、音”,放大原创IP的价值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2-07-31



音频平台也开始入局微短剧赛道。

 

4月,喜马拉雅与芒果TV、达盛传媒合作的首批微短剧已经进入拍摄阶段,计划6月中下旬上线。三方计划2022年开发12部短剧作品。

 

作为头部的音频平台,目前,喜马拉雅已拥有2000余部全版权原创作品储备。喜马拉雅副总裁姜峰告诉东西文娱,短剧的时间短、节奏更快、开发周期短,和当下年轻用户的需求比较吻合,也可以和有声专辑产生联动效应,放大原创IP的价值,这是喜马拉雅当下瞄准短剧赛道的原因。

 

基于此,不同于其它网文IP方,此次喜马拉雅与芒果TV在行业内首创“视频平台/音频平台双追剧模式”,基于奇迹文学在“有声版权”开发上的核心优势,在短剧上线的同期,也会上线由原作品改编的有声专辑。

 

基于原创内容,喜马拉雅已经打造了包括《嫡女娇妃》《我的老千江湖》《寻龙天师》《超级百宝袋》在内的多部有声剧作品,其中《嫡女娇妃》除了小说、有声书之外,同期开发了短剧、动画、互动游戏等。

 

以音频为起点,喜马拉雅正试图将文字、有声、短剧,以及和出版、剧本杀等其他形态的同一内容联动起来,进而不断扩充自己的IP内容生态。此次与芒果TV达成短剧合作,也是喜马拉雅在IP“一鱼多吃”上的最新尝试。

 

姜峰表示,短剧是IP进行影视化最快最敏捷的一种方式。

 

而以短剧为抓手,如何更快速打通书、影、音,实现IP效能的转化,最大化释放原创IP的价值,也是当下以有声剧作为第一流量品类的喜马拉雅在寻找的答案。

 



有声IP与短剧天然适配度高

 

喜马拉雅为什么在这一时期选择进入短剧赛道?姜峰表示,这是因为喜马拉雅更多是看到了微短剧这一新品类与有声IP的适配度。

 

以有声IP切入微短剧赛道,姜峰认为,一方面,网文IP对于影视内容的加持早已被验证,而且,IP效应在短剧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目前几大主流短剧视频平台上的头部作品,很多改编自网文IP;另一方面,经过有声验证过的相对成熟的IP,相比其他来源的IP,从有声到视频的路径会更短,成功几率会更高。

 

 

从内容行业中IP的成长周期来看,对于已经初具热度的IP而言,通常会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进入有声书的同步开发,而影视化通常则要比小说慢三到五年。

 

相比之下,短剧正在大大缩短IP开发的周期。微短剧这一新品类一方面契合了年轻用户短视频观看习惯,另一方面在整体项目周期与成本投入上都远低于传统的影视剧开发。“目前来看,短剧是IP进行影视化最快最敏捷的一种方式。”

 

在姜峰看来,有声成品与文字小说的上线周期间隔不长,又是距离影视化最近的一个验证渠道,要比文字小说到影视化的距离更短。通过有声成品开发,喜马拉雅可以在内容改编、平台数据试水两个维度对IP种子进行筛选与优化。

 

就不同形态的内容产品来看,具有较好数据表现的音频作品在结构上本身就具有影视开发的空间,而有声书的市场表现也可以为IP的出圈打好基础。

 

对于喜马拉雅而言,短剧布局的长期目标还在于让两个彼此独立的内容产品形成联动与互补。从网文IP到有声书,喜马拉雅可以更快速地在市场面验证作品开发的可行性,而短剧的开发也可以进一步放大网文与有声作品的影响力。

 

 


声书同步,短剧新尝试

 

首次试水,喜马拉雅奇迹文学还是决定将内容落在横屏短剧项目中。

 

“虽然横屏和竖屏相比,制作难度更大,成本更高,但横屏的整体戏剧化、艺术化表现力要优于竖屏,可以更有效地把优质的内容展现给用户。短剧是喜马对于IP影视化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小心验证,横屏的模式更贴近于我们想要验证的方向。”

 

姜峰透露,对于首批微短剧作品,喜马拉雅作为出品方与IP方将全程参与短剧的开发。“小说改编剧本,到选角、拍摄、到前期的宣发以及未来作品上线的运营,我们都会深度参与。”

 

有别于其他IP方,奇迹文学基于喜马拉雅自有的有声书制作能力,在此次的短剧试水中也实验性的开拓了“视频平台/音频平台双追剧模式”。

 

喜马拉雅有声作品案例


按规划,大芒短剧开发完成后,短剧将会在芒果TV与喜马拉雅双平台上线,观众在追剧同时也可以在喜马拉雅收听该剧的有声书版本。

 

“短剧与有声两种形态之间有着天然的默契与适配度。对于用户而言,这两种产品形态是不互斥的、互为补充的,它们可以带来1+1>2的联动效果。”

 

姜峰透露,后续作品上线后,双平台会协同一些导流动作,例如短剧片尾将会插入有声专辑的导流入口,剧集片花与宣传片也会穿插运用于有声专辑的开头。

 

“通过导流,一方面可以让两种产品形态都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用户在短时间内对IP的有声书、文字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深度参与短剧化过程,姜峰表示,喜马拉雅希望短剧和有声既彼此独立,又能形成联动和反哺。用有声去快速验证作品是否适合开发为短剧,用短剧去放大有声作品的影响力,同时这二者也可以为引爆文学作品的导火索。

 

据了解,奇迹文学在短剧整体授权层面IP储备充裕,姜峰表示,在自开发之外,奇迹文学也欢迎各种形式的合作,包括且不限于联合开发、版权售卖、版权入股。

 



卡位原创IP,

从有声剧里寻找新价值点

 

作为喜马拉雅的文学原创IP中心,奇迹文学本身也是喜马拉雅内容生态中众多的版权供给方之一。

 

有别于传统网文平台,奇迹文学依托有声内容制作宣发的优势,在创立之初就开通了“小说转有声书”一键直通功能,开辟网文分发销售的新赛道。同时,奇迹文学对网文作者进行奖金、流量、作品改编、主播资源多方扶持,推动网文与有声书的双向赋能。

 

奇迹文学在喜马拉雅的内容生态之中,既为平台的版权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在协同发展中逐渐孵化出自有IP。进军短剧的背后,喜马拉雅既在延长IP价值链,也在寻找更为积极的价值点卡位。

 

眼下有声书仍为音频市场的第一流量品类,喜马拉雅对于原创IP的布局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喜马拉雅内容储备,并增强喜马拉雅在IP改编上的拓展力。

 

此前,根据奇迹文学作品《狗腿王妃的自我修养》改编的有声剧在喜马拉雅上线不到两个月就位列有声书新品榜第二名。有声书的表现也吸引了不少影视公司的关注,奇迹文学曾透露,该IP相关的动漫、网剧与短剧开发已经进入洽谈阶段。

 

 

经过有声书听众与网文读者的双重验证,奇迹文学IP的影视化进程也得以加速。

 

就最新入局的短剧赛道而言,姜峰表示,系列化开发一直在规划之中,其中既包括同一IP的连续创作,也包括同类型作品的系列化创作。接下来,喜马拉雅也会加速厂牌建设,更多原创厂牌将会陆续在喜马拉雅上线。

 

此外,配合短剧项目,奇迹文学也在寻求包括出版、剧本杀等同一IP多个形态的联动开发。

 

伴随IP在不同内容形态开发上的路径成熟,姜峰表示奇迹文学也在进行包括网剧、网大、图书出版、动画、漫画、互动游戏以及翻译出海等各方面的尝试。

 

姜峰表示,目前奇迹文学在积极的与全网作家合作,策划签约全版权原创作品。通过对核心“有声版权”的开发,进而尝试“一鱼多吃”,开发创新更多的内容形态。

  



EW-Entertainment近期主题 · 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