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博物馆“海上博物”:自研数藏平台背后的大视野,数字化转型的率先与坚守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3-10-23

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为文博数字化转型了拓宽了路径,文博IP纷纷入局数字藏品领域,探索自我造血与虚实结合。

这其中,适逢“大博物馆计划”提出的上海博物馆,用自主研发走出了自己的节奏和品牌。


    

上线限量级数字藏品
“海上博物”年末的惊喜

在近期2023临展发布会上,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公布了最新的数字藏品计划:配合2023年上海博物馆馆庆70周年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启动,在获得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数字藏品的官方授权后,“海上博物”平台将从12月中旬起,陆续上线配合本次特展的限量级数字藏品,其中包括梵高《长草地和蝴蝶》、卡拉瓦乔《被蜥蜴咬伤的男孩》等经典在展画作。
 

此外,上博还宣布已与上海数交所达成战略共识,明确今后将共同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数字资产合作等课题,开展具体实质性的合作。

2022年年初,上海市文旅局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元宇宙新赛道布局,探索新科技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场景”,当时就表示要用文物考古增信人民,创造性开展“让文物活起来”,指导推出上海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办好“何以中国”考古系列大展。

根据“大博物馆计划”主要目标,上海博物馆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一带一路”文明交流全球核心博物馆、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其中“何以中国”考古系列大展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聚焦全球文明的交流互鉴。包括两者在内的系列展览品牌系上海博物馆在“大博物馆计划”背景配置大资源,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叙事能力的重要举措。

2022年8月,“何以中国”考古系列大展开幕之际,“海上博物”数字藏品平台正式上线。

上博官方当时则表示,“在这个行业发展更迭、改革探路的过程中,上海博物馆期望发挥站位引领作用,努力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创性数字交易平台,并最终在元宇宙世界建立一座全球开放性的上海博物馆,让IP活起来,为中国IP全球化流通这一最终目的持续努力。”
 

“海上博物”数字藏品平台是全国博物馆首个自行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体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藏品平台。截至11月30日,“海上博物”平台共计发行了35件藏品,与多家博物馆达成签约合作,在全国文博类数字藏品平台垂直领域排名前列,博物馆自有平台排名第一。

这样的表现背后是繁忙的上博团队,在东西文娱/文博圈调研期间,相关人士透露,内部高频的探讨已经成了常态,凌晨的头脑风暴和策划调整在过去几个月经常发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品类,研究年轻人的喜好,已经是他们日常工作之一。

而从目前已经落地的实践和后续来看上博针对”海上博物“的探索并不仅仅在于自身的需求挖掘更不止步于数藏的应用边界


    

首个博物馆自行研发的全国性数字藏品平台
自主研发背后的初

上博的首次试水是在2022年年初。
 
彼时,上博携馆藏文物“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参与了支付宝“集五福”活动,登上了五福彩蛋卡,用户可以通过福卡进行藏品兑换并永久收藏。同一时间段,上博还推出了源自馆藏文物的数字藏品“云雷纹钲”、“永乐青花折枝山茶纹扁壶”,发行平台均为鲸探。

一边探索一边调研,在了解了市场上相关数藏平台的运作后,上博很快就明确了要打造自主的数字藏品发行平台。

相关人士表示,自我探索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合规性;二是线上还是要为线下服务,必须与线下有所联动关联,才能促进博物馆自身的发展。
 

在合规性方面鉴于数字藏品这一业态之新在组建团队之初上博就坚持遵循合规限量、链上唯一、杜绝炒作等监管要求除制作、运营、研发等部门,同时还邀请国内区块链领域的顶级律师团队护航合规目前,海上博物所发行藏品均为上博研发团队以文物为原型进行二创,更加注重文物本身的特点突出。

而与其它数字藏品平台不同,上博目前每一次对外发行数字藏品,001号藏品均由上博自行保留,进入到上海博物馆的数字藏品馆,通过上博的官方收藏给予数字藏品更明确的价值赋能,实现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实际上是在为上博打造“线上文化博物馆”持续夯实基础。

“推出海上博物不是为了只做数字藏品发行,还是想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形态,通过线上数字藏品的发售,带动更多人知道展品,回归展厅,然后再带动实体文创的销售,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上博方面告诉东西文娱/文博圈。

上博考虑以与IP方在线下展览上共同合作探索空间数藏的概念、与全域旅游结合发展文旅融合等方式,带来虚拟与现实相关联,具有真实感、沉浸感、有价值的文化新体验。

可见的是,有了自主的平台后,无论是二创还是发行,上博都有了更充分的策划与设计空间。

海上博物的多次发行均与展览周期相协同。

以海上博物首期发行为例,以“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中的商鞅方升和西周保卣两件藏品为原型进行二创,所发行数字藏品,就是在《何以中国》系列大展举行期间。

近期与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合作,数字藏品的推出,也是为了配合“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的开启---这一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二个展览,作为上海博物馆馆庆70周年的重要献礼,同时也是中国内地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强阵容的欧洲美术史展览。

而在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近期于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庆典之际特别展出时,瑞色凝光:缂丝莲塘乳鸭图数字藏品也同步发行。




不止馆藏虚实结合
上博的产业赋能设想与数字化大视野


在首批发售的藏品商鞅方升和西周保卣后,上博第二批发售的藏品商鞅戟和子仲姜盘。前者为战国中期商鞅任大良造时颁发;后者展现了春秋早期铸造技术的新高度。


上博方面表示,在IP选择层面上整体倾向于受众面较为广泛、在大众认知层面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藏品。

目前“海上博物”平台尚处于初期搭建阶段,后续,海上博物针对藏品选择,将坚持自身特质以文博文物类为主,占比将在七成以上。据悉,上博目前已签约合作的国家一级博物馆15家。海外知名博物馆已接触5家,签约1家。
 

虽然会坚守文博文物导向,但并不意味上博不重视IP概念的打造,甚至是面向年轻潮流消费圈层的原创,以海上博物所推出的上博Mate少年为例,核心形象为驻守上博南大门二十余载的八尊神兽,拟人萌化的二次创作,将会持续迭代不同的外观、人设,赋予形象拥有了开启全新故事的可能性。

而海上博物计划从上海走向全国,从藏品发行中也已经有所体现。

比如此前上线的第四期藏品,由上博与首都博物馆携手打造。其中“珊瑚花鸟瓶”为首博馆藏精品,上博在二创中将原藏品进行拟人化处理,打造了于林间与飞鸟嬉戏的女子形象,瓶身当中多种元素运用于其所着的服饰之上。


上博方面表示,整个博物馆行业都会思考文物在进行数字藏品开发并销售之后的保护及可控性,“希望更多更好的元素、产品、博物馆来到‘海上博物’,通过平台为全国的博物馆服务。”

另据东西文娱/文博圈了解,已有基金会、体育赛事等寻求与上博海上博物之间的合作,但上博方面表示,此类数字藏品的发售将整体较为严格地控制在一定的比重。

近期的上海博物馆2023临展发布会上,上博则再次强化了探索数字藏品的目的根据《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上海博物馆一直在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大格局下的“破圈”之路,主动拥抱“元宇宙”,从自身资源出发,拓宽国际视野,激发博物馆活力,让文物 “活起来”。

实际上,作为国内较早启动数字化转型的博物馆之一,上博此前曾打造全面基于数据的可视化数字中心,并在博物馆领域率先开展数字人文项目实践。

而这次在元宇宙层面的实践,上博依然走出一条”率先”的路。

在2022年9月的博博会现场,上博已经在“海上博物”特设专区当中,将上博Mate少年系列及原型摆件以实物的方式进行展出。而按照最新规划,上博将与上海数交所联合发布“上博Meta少年”系列数字资产赋能实体手办计划,这也是上海数交所文博板块的第一件登记的文博衍生类数字资产,未来将与上海数交所展开更深度的合作。

此外,海上博物平台上线以来,上博就已经在不断尝试如何使数藏赋能博物馆的展览、教育、文创活动等,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据公开信息,上博后续在数字藏品赋能门票、数字藏品赋能展览文创商品等领域进行探索
 

与数字藏品结合逐渐搭建会员运营体系,形成自己的社群、与品牌跨界合作等,也均在计划之中。

近期的“大博物馆计划”发布会提到,未来“海上博物”以文博文创为核心,致力于通过数字化科技手段与跨界融合等方式,实现虚拟数字藏品与现实文创商品相结合,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和收藏乐趣,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 华流内外·博物馆系列


华流内外 · 博物馆系列为东西文娱X文博圈的原创联动项目,双方为深度独家合作伙伴,将各自发挥在泛娱乐、文博传统文化等领域的优势,携手在全球推广华流,推动并参与华流大众化、产业化。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