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小龙:鲁迅语言实验的执拗和不懈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2024-09-10


上学期语言与文化课的学生来信:最近在看近代文学史的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鲁迅在《野草》里进行了一次空前的语言实验。一方面,大胆尝试非常态的语言方式,随处可见违反日常思维习惯、修辞习惯和语言规范的表达,不断出现“然而”“但是”“而”等转折词构成的不断否定的循环,有意违反简洁通顺等语言要求的重复和繁复…


另一方面,鲁迅又自觉吸收西方现代美术和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具有音乐性和强烈线条感和色彩感的语言实验。这样,鲁迅就创造了一种集华丽与艰涩为一身的非常个性化的语言,同时也就把汉语的表现力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想到了您之前说地道的汉语表达可以看鲁迅的。但总感觉这段所描述的“华丽而艰涩”,“强烈线条感”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一般所谓的汉语流水潺潺的感觉不太一样?是因为这是一次“空前的语言实验”?


 

我没有研究过鲁迅的语言,但我的感觉是这样:鲁迅的语言是充分差异化的语言,其中既有文言文的字思维,又有欧化文的结构,他把两者糅合在一起,力图在传统语文中杀开一条血路。


鲁迅这样做几乎是不管不顾的,所以他的语言经常显得生涩。他的语言不像胡适的语言,胡适是在白话文基础上欧化,没有字思维和欧化结构糅合产生的不适感,语言顺滑自然。



但我为什么说鲁迅的语言具有中文本色?因为即使在鲁迅糅合字思维和欧化结构而让语言“鲜血淋淋”之时,他的句子格局依然循着“流块建构”的脉络,气韵生生不息。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鲁迅的文字:


“不能想了。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典型的中文之脉,西文之术。



鲁迅自己并没有这样的理性意识,但他在语言实验中做出的最佳选择,无疑显示出中文思维厚实的底层。


而这,使欧化结构(词组)和句读的冲突逐渐内化,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融合二者的执拗和不懈,由此也使语言表现出很强的差异性和实验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