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小龙:意合思维,还是拼贴思维?——号脉当代四字格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2024-09-10


外文学院一年级小王同学来信:

 

我发现四字格的成语是汉语中独有的语言体态。如“得心应手”“口是心非”这其中蕴含很多互文并列之类的古文手法。而“人山人海”解读便是“人多得好像能聚成大山、海洋一般”,其中省略了很多的成分(如果按西方语法角度解释的话)。那么这样的成语我们大多都是通过日常交际和背诵以应对考试而获知,当代人似乎鲜少能够创造出成语了。这固然和我们不再创作骈文有关,但是否也是西方语法入侵的表现呢?

 


首先,当代汉语依然在创造新的成语,例如:心路历程、大跌眼镜、不归之路、水泥森林、一头雾水、全线飘红、物超所值、饕餮大餐、弱势群体、抢滩登陆、临门一脚、一国两制、特事特办、前方高能、外焦里嫩、细思恐极、喜大普奔、不明觉厉、累觉不爱,这是因为四字格是中文表达喜闻乐见的形式,它言简意赅、音韵和谐,有很强的表达功效。


 

其次,当代人还是很喜欢说成语。记得新闻晨报记者访问音乐人李健,称他“出口成章”,李健说:一开始我并非想要说一些抢人的话,但是节目也需要,闭口不言也不好,所以都是即兴的。至于成语么,我也没有刻意,它就是我一个语言习惯,成语比较省事吧。我平时也喜欢用成语,因为成语它自带比喻,又能够了解意思还能够很生动,每个成语都有典故。成语特别像什么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点像音乐中编曲的和弦,它已经通过一些和弦,架构了一首歌曲。成语也是这样的,它通过和弦不同的变换,赋予乐句独特的色彩。

 

李建说的成语的和弦,既是字音的节律织成的,又是字义的经纬织成的。


 

其三,当代汉语四字格的创造和使用的确不如古代汉语了。我们看新创的成语,大都很“白”,缺失了古代汉语四字格的文气。这是因为:

 

(1)现代汉语受欧化影响,用词思维代替了字思维。四字格一共才4个字,你用词思维,一下就占去了两个字,怎么展开类似“拔苗助长”“刻舟求剑”这样深刻的内涵?

 

(2)在现代汉语的行文中,受欧化句法的影响,四字格很难有容身之处。欧化句法是天然排斥韵文的,而四字格又是为韵律和文气而生的。


 

有同学可能不服气:“弱势群体”是词思维,“喜大普奔”、“细思恐极”不是硬核字思维吗?

 

“喜大普奔”只能说在音律上是字思维,即用单音节组织四字格,实现四字格的自然节律。但在语义的组合上,“喜大普奔”是断裂的。它的思维不是传统中文的意合思维,而是互联网的拼贴思维,即用拼贴的方法实现意想不到的变革性组合。

拼贴和合不同。


拼贴天然具有破坏性,极其生硬地阻断语义的自然肌理,使得“喜大普奔”在拼贴面上不可理喻。


意合是语义的创生,天然具有自然语言的肌理,因而在字面上栩栩如生。


由此,拼贴的四字格和合的四字格命运也不同。

 

意合的四字格自然融入中文的脉络,成为新鲜血液,例如“外焦里嫩”;

 

拼贴的四字格处处打断中文的事理脉络,除了极少数幸运儿,大都已经濒死在沙滩上了。


 

我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人艰不拆、十动然拒、说闹觉余、地命海心、乡非卡农、社病我药、火前刘明、图种熊菊、男默女泪、不哭站撸、体亏屁思、无图言屌、裤脱我看、啊痛悟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