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小龙:语言无优劣——人类文化关怀的终极价值立场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2024-09-10


中文系一年级的小董同学问:无意间看到一本名为《字形学》的书,没有细读,但作者的一些主要观点使我产生疑惑:如作者认为汉字超方言越语系,超民族跨国家,早已是准世界字了;通用文字走语言之路是行不通的,走拼音文字也是一条死路;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使用自己口语的同时,可以使用共同的表意汉字(此为引用石井勋博士写给徐德江的信中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是否有失偏颇?从文字的角度,能否说汉字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这是国内民间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主流语言学对他们是否定的,而我认为他们的热情和想象值得尊重和肯定,但学术上我不同意语言文字优劣论。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充分理解人类不同类型的文字(主要是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和语言文化的关系。



中文系16级的小白同学也来信说:一直提问题,感觉自己是问题少年(哈哈哈)  今天我想提一个可能与本课不相关的问题。今天下课后被一个自称基督徒的女子拦住了,对方似乎想宣传宗教思想,我和舍友自然对她敬而远之,但由此联想到了世界三大宗教现状。

 

佛教自然不用多说,逢年过节都有人去烧香敬佛。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他们的教徒在世界上受到的待遇似乎大不相同。我在国外经常看到教堂,几乎每个街区都有,而清真寺却少之又少(也许去的不是地方……),而且不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似乎都有一些人发表对伊斯兰教教徒的不当言论,进行人身攻击。

 

我在想,这是不是与他们使用的语言有关呢?比如基督教神职人员使用拉丁语与英语,我的同学表示,听到拉丁语,就会想到一些古典的、珍贵的事物,似乎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文化历史。的确很多重要文献都由拉丁语撰写。而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更是中小学必修课程,想必通过英语传播宗教思想更能为更多人所接受。

 

而说到阿拉伯文,我想很多人想到的一定是“复杂”“难懂”之类的关键词,甚至我学小语种的同学也觉得头疼。我查了百度,发现阿拉伯文为传承西方、尤其是古希腊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文艺复兴;而且许多语言也吸收借鉴了阿拉伯文。

 

看到这里,我就很疑惑,为什么同样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两大宗教教徒所受待遇如此不同呢?如果说是因为某些宗教极端势力作祟,那对正常的宗教徒来说未免太不公平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

 

1. 语言的影响力不是判断语言优劣的标准。

 

宗教的命运和它们使用的语言无关,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优于其他语言,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最适合它的文化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

 

至于说有些语言在世界上影响更大,那不是语言本身的原因,而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原因。


 

2. 语言的难易程度不是判断语言优劣的标准。


语言的难学和易学,只是一个目标语言和你习惯的语言的关系问题。

 

语言的难学和易学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即没有一种语言的难易程度对于所有的操其他语言的人是一样的。

 


语言无优劣。

 

语言无优劣的问题,既是一个观察语言发展的原则问题,又是一个看待语言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问题。


它是我们在人类语言之林中真正实现文化自我的唯一途径,也是人类文化关怀的终极价值立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