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小龙:口味越来越重,意味越来越轻——那些源自网络的流行语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2024-09-10
 
历史系16级小王同学来信:
 
提到流行语与称呼,我的一大感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使用词汇的口味越来越重。比如以前在街上称呼陌生人,用的是“先生”或者“女士”。用多了之后人们便觉得这两个词过于平淡,于是开始使用“帅哥”、“美女”的叫法——自然,在这两个词大规模流行开来之后,帅与美的含义就被抹去了。当其步“先生”、“女士”的后尘成为平庸的、不那么够味道的称呼之后,“男神”、“女神”的称呼便应运而生了。如今,“男神”、“女神”也已泛滥,不知取代它们的称呼会是什么。
 
朋友之间,起先会称呼对方为“兄弟”。手足之情何其深厚,却想不到还是敌不过后来的“死党”一词。当我觉得没有比生死之交更够意思的称呼之时,“基友”一词又悄然出现,直接将友情上升到爱情层面。
 
称呼之外,其他方面的词汇也显现出类似的特征,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的一潮脏过一潮的脏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处就不举例了。
 
最近逛街的时候,感觉被称呼为“先生”的场合又多了起来,也许饶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也算是一种奇妙的复归了。

 
小王同学说的流行语汇口味越来越重,反过来看就是源自网络的汉语词汇在流行中意味越来越轻。
 
在互联网时代,流行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语义的淡化。
 
早期的“郁闷”“变态”“猥琐”就是这样,现在的“跪求”“跪舔”“油腻”“史诗级”“求生欲”“送命题”“吊打”“装逼”“撕逼”“学婊”“直男癌”“有毒”“反人类”“沙雕”“帅哥”“美女”“女神”“男神”,朋友之间从过去的“兄弟”“姐妹”到后来的“死党”,再到“基友”,都是这样。这些词,都有鲜明的网络词源。
 
从“呵呵”到“嗯”、“哦”和“微笑脸”、“再见脸”,这些符号都成了最伤人的聊天词汇。它们的意义的变化都循着淡化的方向。因为原来的意义淡化了,所以有了冷漠、嘲讽的意思。
 
在网络语言中,无数的词语都经历了这样词义淡化的过程。

 
淡化其实是一种表象。其实质是原来可以字斟句酌的沉甸甸的文字在流行语言中失重,日益平滑肤浅。于是原来只需要一个“嗯”表达的意思,现在需要几个“嗯”才能表达。就好像英语中原来一个fuck能够表达的意思,现在需要十个fuck才能表达。
 
词义的失重,句法的语义淡化、结构松弛,高举轻放,反映的是思维方式的祛魅,也就是去传统、去厚重、去威权、去真诚、去拷问。
 
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对流行词语语义的淡化不了解,所以很容易反感和责难。但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源自网络的流行语言通过其具有普遍特征的语义淡化规律,正在为一大批传统词语生发新的可以称为轻松2.0版的新的含义。这深刻反映了现代社会人格的世俗化和平面化。

 
流行语言发展中的“轻”,正是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轻”。而这个“轻”,不是一个“低俗”就可以指责的。实质上,它更多地表现为媚雅,涉及人性更深的层面。
 
“轻”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为汉语的形式和内容拓开了无数新的可能性,它成为年轻一代深刻的语言自我。
 
而“轻”的消极意义,不是流行语言本身能够解决的。但流行语言一旦形成这样的新的特点,它会直接塑造年轻一代的思想和人格。
 
我们应该敏感于流行语言对我们的深刻影响,在自己的语言存在中力戒盲从,追求差异化的自我表达,修辞立其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