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小龙:生活的意义,就是从表面上的相同中看出差异来——关于一字多音的文化异同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2024-09-10

历史系16级小闻同学问

 

上节课老师提到,中文阅读中更侧重于对图形的认识,而英文阅读中更侧重于对声音的认识。我非常同意这一观点,这使我想起自己在记忆英文单词中常会对“长得相似”的单词有记忆困难,并且在英语阅读中也会看错两个“长得差不多”的,甚至自己在书写中会把expect错写成except还检查不出来。而这样的一些情况在我边听边记,或边读边写时多会有所好转。

 

但是,有一个问题无法被置入这种“二分式”的解释中:如何解释中文和英文中都存在的同形异音字/词(即多音字/词)?中文使用者如何在看到同样的形状时,理解出不同的含义?英文使用者又如何在看到同样的形状时,发出不同的音?我觉得语境和上下文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遇到这种多音字/词时,中英文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是类似的?也就是说,在图形或声音这两种思维的背后,语境思维是最为关键和普遍的?(而语境又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相异。)


我们拿到小闻同学这样的问题,最习惯的想法就是中英文多音词是一样的,都依赖语境确定读音的选择。


这样思维是最方便的,最安全的,但却是最乏味的。


如果大学四年满足于这样随学术大流,那人生太无趣了,太没有意义了。

 

生活的意义,就是在表面上的相同中看出差异来。


 

(一)首先我们看看语境之同

 

语言都是有上下文和语境的,语言的理解和分析都依赖语境。但是——

 

英文是被动依赖,它首先想的是不依赖,即形式自足;

 

中文是主动依赖,它首先想到的是要依赖,肯定意在言外,得意忘言,文成法立,即意义圆足。

 

表面上看,中英文的多音词大多都是功能分化造成的,例如:

 

重音不同,词的功能不同,如present,重音在前是礼物,重音在后是提出。

 

汉语的“家”,读jiā是指称,读jia(轻声,孩子家)是词尾。汉语的“和”,读hé是指称性、形容性的,读huò是叙述性的。

 

这些功能的分别,都是在上下文搭配中看出来的。

 

但主动依赖和被动依赖是不同的——


 

被动依赖的意思是:我要用复杂的形式区别不同的声音和意义。英语使用拼音文字,就是为了精细描写不同的声音。但声音的变化总是比文字快。当拼音文字应付不过来的时候,也就是语言形式无法解决全部意义问题的时候,只能让读者到语境上下文中去理解了。

 

其实这就是文字和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根本矛盾。我们看英语的多音词,要从这一个视角去看。形式上没有办法了,才让语境决定,因此多音词在英语中是一种特殊现象。

 

主动依赖的意思是:我深知语言无法精确记音(不要说语音在时间上一直在变,语音在空间上“五光十色”使记音根本吃不消),更明白语言无法精确表意。我放弃形式自足,主张形式有限,点到即止,把语音的终极确认交给上下文。

 

因此,汉字一生下来就不讲究记音,汉字的记音只是一种譬况。

 

相比较拼音文字的记音,汉字具有无声性,也因此获得巨大的语音包容性,天生就具有多种历史读音和地域读音的可能性。所以一字多音在汉语中是一种自源性现象,一种常态。


 

(二)然后我们看看文字之同

 

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的被动性决定了对语言的“符号的符号”性,决定了文字会有多音现象。例如lead为什么既有带领的意思,又有铅的意思呢?为什么不给铅的意思不同的词形呢?没有道理,就是文字的局限性。(很可能这两个意思本来是同音的,后来语音变化了,不同音了,但文字没有变化)

 

但英文文字的局限性和中文完全不同。

 

1.记音性和不记音性

 

英文的一词多音是记音的局限。记音的形式来不及变化就约定俗成了,只好默认。

 

中文的一字多音是不记音的局限。汉字是表意字,一个表意的字形,其声音信息本来就是象征性、比况性的,适应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功能,所以一字多音的表现更为灵活:

   

动义一个音,静义一个音,如shě舍弃,shè校舍;

 

古义一个音,今义一个音,如shuì 游说, shuō 说话 ;

 

此义一个音,彼义一个音,如páo 刨土,bào 刨冰;

 

甚至可以一字三义三音,如níng 拧手巾,nǐng 拧螺丝 ,nìng 脾气拧


 

2.口语性和书面语性

 

英文的多音词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而汉字多音字常常是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造成的,即书面一个音,口头一个音,如:

 

sè (书面)堵塞、阻塞 ,sāi (口语)活塞、塞车;

 

qiáo(书面)翘首、连翘,qiào (口语)翘尾巴   



3.固定性和假借性

 

英文的一个词无论关联的几个音,它的书写形式是固定的。人们把一词多音看作这个词形可以有不同的读法。这是拼音文字对语言的依附性决定的。

 

中文的一个字关联几个音,它的书写形式可以是不固定的。这个不固定性来自用表意字记词独有的假借性,即无理据关联。

 

例如“家”,读jiā是指称,读jia(轻声,孩子家)是词尾,两个音是意义关联的,是一种理据关联;而读jie(轻声,整天家)是无理据关联的,这时候的“家”其实是假借字,所以它还可以写作“价”(成天价)。中文多音字具有表意字特有的假借性。

 

无理据关联在英文中是一种偶然现象,其关联的形式是固定的,例如lead(带领)和lead(铅),这种无理据同音的现象,很可能是语言的历史演变造成的。

 

但汉字字音的无理据关联几乎从一开始就有了,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大量的假借字。所以我们说,由假借造成的一音多字,使得汉字多音字的书写形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借性,而非固定性。

 

以上三个特点,归结到一点,就是中文的多音字具有较强的文字性,英文的多音字不具有文字性。


 

由此说开去——

 

生活的意义,就是在表面上的相同中看出差异来。

 

理解并实践这一点,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慢慢从深刻的差异中体会更为深在的共同,做到“差异便是同一,分离即是共有”,于是生活充满了意义。

 

这就是我说的“尊重差异,热爱生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